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層層幕次 地標組完美有序呈現

層層幕次 地標組完美有序呈現

E-mail 列印
雙和靜思堂內講經堂、國議廳,志工分組散落在寬闊的場地,有人拿著示意圖在討論、有人蹲在地上測量、有人手握水管標示定位,還有人徒手觸摸地毯,將細小的鐵屑、尖物拾起,確保演繹者安全。三十多位地標組志工,利用 6月22、23日端午連續假日,大家各司其職,為「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練習場地,進行貼地標作業。

偌大的場地,以九宮格為基底,再以不同顏色線條,標出十幾個圖騰。以藍與白二色圓形標籤,代表演繹者不同角色,數字代表第幾排、第幾號位置。將十幾幕圖騰交錯在同一空間,要讓演繹者容易識別,一一站在對的位置將圖騰呈現。

◎地標錯綜複雜 卻完美有序

負責地標窗口超過二十年的志工詹龍禎表示,這次講經堂作為演練場地,是小巨蛋的縮小版,地標作業有許多地方需要克服。

示意圖縮百分之八十,每個定位點的間隔都要計算,加上弧形的圖騰,丈量距離比直線的難度大。經藏演繹有十八個幕次,以每一幕為單位,分組施作。每一幕的圖騰不同,要用不同顏色的線條標示,並計算間距,用圓形貼紙標示。

測距絕對要精準,以有硬度又有彈性的水管為尺,設立多個基準點,就能標出完美的弧形。右半邊先畫好,左側複製即可。地標錯綜複雜卻完美有序,以白色九宮格標示整隊位置,再用不同顏色的線條,一層層帶出每一幕次。

詹龍禎認為每一次的演繹或是活動,都需自己事先了解、內化,然後團隊討論企劃、備料及動員人力,種種的技術都有困難度。但是,每一次的困難,都是激勵團隊成長的動力。

二十幾年的經驗,學到的是耐性的磨練,「靜心隨緣」讓他淡定處理所面對的困難。「可以解決的事情我們就解決,不能解決的事情,煩惱也沒用。」他認為有多少因緣,做多少事;只要盡心盡力去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有一年,中正紀念堂浴佛,正式貼地標時還在下雨,詹龍禎憶及當時情況,內心想:「怎麼辦?早上非完成不行。」於是一個人撐大傘,兩個人拿著抹布把貼標的地方,趕快吸乾;另一個人拿著噴火槍把地面烤乾,再一個人拿著地標趕快貼,就是這樣克難的貼出一張張的地標。

「在慈濟那麼久了,任何事情只要盡全力去做,夠誠懇,其實很多的好運都會來,困難都能迎刃而解。」詹龍禎表示,不同的活動,地標呈現的難度也不同,困難多,展現的力量就會更大。

◎傾聽意見方向一致 圓滿任務

承擔地標志工十多年的志工黃正賢表示,貼地標的經驗與工作方式,每個人都不一樣,光是一個起點,就要充分討論、聆聽與尊重。他說:「我手上的圖騰,是小巨蛋正式演繹尺寸,這個場地須縮小尺寸,但延伸舞臺沒縮小,就須討論找出可行方法。」

黃正賢以前的個性總是要爭到贏,現在則是學習配合。自認以前個性很不好,總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不順己意就會與人起口角。他說:「來到慈濟才知道,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看人家不順眼,那個人就是我。」

黃正賢省思:「好的對象,我們學習;不好的,我們趕快警惕,因為自己以前或許也有這種言行,或者是處事的方式,就要趕快調整。」他從勤務中學習相互配合,修習性、結好緣。光是一個地標,每個人的經驗不同,聽這個人講、也聽那個人說,不同意見要讓他們表達,最後整合成一個方向。黃正賢認為,方向一致才會整齊,地標任務才能快速圓滿成就。

◎以專注用心 供養入經藏菩薩

首次承擔地標團隊的蘇啟軒,年輕熱情,主動幫忙看圖提供數據,他說:「看到師伯一直要脫眼鏡看圖,所以想幫一點忙。」放樣、測距,每一個點都要做到精準,蘇啟軒表示:「師伯一點都不馬虎,就像慈悅師姑說的,如果弟子們想隨便做做,那就隨順;若真的要承擔上人的天下重擔,一定要認真用心。」

蘇啟軒是慈濟大學護理系畢業,也是經藏演繹的種子,從他的眼中,看到資深的志工總是跪著、彎身丈量測距,那分專注與用心就已經在經藏演繹了;從師伯的身形,看到一分勇猛心。蘇啟軒認為,即使老花或看不清楚,也都願意出勤務,沒有挑工作,盡其所能地圓滿勤務,資深志工以自己的「用心」去供養每一位入經藏的菩薩。

◎人才濟濟 從專業中開發軟實力

志工黃慶發年輕時,曾從事營建業,依圖放樣,精準測量,樣樣難不倒,找鋼索畫圓形,用水管畫弧形,黃慶發與團隊善用工具。

曾經遊走黑白兩道,經營八大行業,黃慶發五十歲以前的人生方向,只為賺錢。五十歲退休,無所事事,正好碰上了九二一大地震,與慈濟志工進入災區,看到志工無畏施,搬運大體,帶給他強大的震撼與感動。做工程的黃慶發,所學所做正好可以派上用場,投入希望工程,援建學校的景觀工項,從此開啟了有意義的人生。

學的是營建的李董富,曾多次承擔浴佛地標組,今年首次參與難度較高的經藏演繹地標勤務。志工李董富說,畫圖、設計、量尺寸他在行,但是資深志工有實作的經驗及方法,他需要從中學習。

從資深志工身形,學習圓融處事。李董富認為,做志工是一種轉移,可說是另類的休息,能讓頭腦思維重新整理。當他在工作職場碰到挑戰或困難時,思緒卡住了,毫無進展;完成志工任務回到工作場上,反而會蹦出更好的想法或方案。

地標團隊人才濟濟、個個專業,團隊成員不多,卻能在短短時日,將繁瑣的圖騰化為色彩繽紛的線條與圓標,在和合互協中完成任務。縮小個人習氣,包容、理解與配合,在雙和靜思堂內的講經堂,將「無量義 法髓頌」的每一幕演繹圖騰完美呈現。

圖左 :以有硬度又有彈性的水管為尺,設立多個基準點,就能標出完美的弧形。右半邊畫好,左側複製即可。[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詹龍禎(中)認為每一次活動,都需自己先了解內化,種種的技術都有困難度,只要盡心盡力去做,都會迎刃而解。[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黃正賢表示,貼地標的經驗與方式,每個人都不一,需要充分討論聆聽及尊重,方向一致才能快速圓滿任務。[攝影者:林秋玉]
圖右 :做過營建的黃慶發,找鋼索畫圓形,用水管畫弧形,黃慶發善用工具。[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示意圖縮百分之八十,每個定位點的間隔都要計算,加上弧形的圖騰,丈量距離比直線的難度大。[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慈濟大學護理系畢業的蘇啟軒,也是經藏演繹的種子,他從資深志工的身形,看到一分勇猛心。[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李董富學得是營建,畫圖、設計、量尺寸他在行,但是「方法」是資深志工的強項,他從中學習。[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三十多位地標組志工,分組散落在寬闊的場地,為「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練習場地,進行貼地標作業。[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志工蹲跪地上,徒手觸摸地毯,將細小的鐵屑,尖物拾起確保演繹者的安全。[攝影者:林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