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遇見佛法 教育更豐碩更有效

遇見佛法 教育更豐碩更有效

E-mail 列印
2023年慈濟教育功能團隊合心共識營,由於杜蘇芮颱風前緣風雨侵襲,營本部緊急決定,原來三天課程改為七月二十九日一天線上共修。一百九十位學員雖然未能成行,仍然不願放棄營隊的課程,透過視訊,歡喜又認真地與 在花蓮精舍的師父們雲端相見,汲引汩汩法髓。高雄學員洪坤蘭說:「學習就是要把握機緣,讓快忘記的事被提點,才能像快彎垂的樹枝被扶正。」

「當教育遇見佛法」是今天緊接在開營儀式之後的第一堂課,由精舍的德佩師父擔綱講授。

◎老師心 傳道授業還要關懷

「教育是知識,佛法是智慧;所以當教育遇見佛法,就能轉識成智。」德佩師父說,學佛的重點是幫助我們產生智慧,而智慧是從每天的生活中來,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師父認為當今社會上無明煩惱偏多,上人曾指出這是因為「缺愛症」。上人說:「唯有超越愛欲,才能不受無明束縛。」師父就提到日前辭世的李玟,她曾經是紅極一時的歌星,曾經光榮地在全球矚目的奧斯卡頒獎會上唱歌。她嫁給富商的婚禮花費上億,號稱世紀婚禮,享受世間極致的榮耀。竟然因為婚變與腳傷,感情受挫以致深度抑鬱,情關難過而自殺,拋棄了風華鼎盛的生命,就是由於執著在小愛的束縛,無法超越。

上人認為,對治「缺愛症」唯有超越愛欲,藥方是「用慈施悲」,也就是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身為慈濟人,心無罣礙,心無煩惱,要用清淨的愛,洗滌眾生的無明煩惱,所以要把心照顧好,修福修慧,長養善根。

接著師父帶領大家聆聽上人「養好心地」的開示,上人說,心地有如大地,需要用心深耕,也要灌溉施肥,要有種子,好的環境,才能生根發芽。所以要培養心地,培養愛心,就是要點滴付出,要像「竹筒歲月」一樣,就是要堅定信心,每天不斷付出,才能養好我們的心地,把心照顧好。

來自雲林的黃昇傑老師,對於佩師父所說,現今社會的病因在「缺愛症」,很有同感。因此對環境,對眾生都要「用慈施悲」,人與人之間要用「清淨無污染」的愛。能夠妥善地互相對待,彼此才不會有煩惱。

關於佩師父提到「養心地」的重要,昇傑老師認為,平時我們要在內心培養善的念頭,把心養成一畝肥沃的田,莫讓心地布滿石頭或是水泥一片,善的種子種下去才會發芽。佩師父又說:「心念一轉就不困難」,「養心地」就可以從這裡去練習。

曾經擔任過高中校長的陳仁傑認為:「現代人問題那麼多,最主要是各種無明煩惱隨著物質的增加而增加。在這種重視認證的社會裡,教師用畫重點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只是教學生背誦知識,學生習得的大部分都是知識。然而智慧是通過生活而來,必須透過行動去體會。」因此,他有許多省思。

「老師透過政府的制度,社會的制度,就會有一群孩子一起進到你的教室,聽你的教誨,聽你講人生的道理。過去在教學的現場,每次站在講臺上,心中是喜悅和汗顏參半。喜的是自己有如此的福報,汗顏的是能夠把握這個機會,在孩子面前,盡自己最大的責任和努力嗎?」

關於上人面對缺愛的社會,認為必須用慈施悲,來教育社會和我們的孩子。仁傑老師非常認同,他說:「老師是是菩薩事業,是孩子心中的菩薩和天使,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安心,要作為孩子身心靈的依靠處。養心地布善種子,以法水灌溉諸善根,令扶疏增長,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修行,也是我們的責任,所以我們不但要顧好自己的心,也要照顧好學生的心。」

◎父母心 靜思善語諸惡不生

佩師父指出,佛法浩瀚,上人用《靜思語》深入淺出的講說佛法,我們要用來自教教人。像是其中一句,「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這樣一來在善惡拔河時,善的力量才能強大。

在1990年時上人接到來信,一位青年就是因為上面這句話當頭棒喝,讓他放棄了搶劫的惡念,幸而沒有鑄成大錯。此外,也有受刑人感慨,若能早些接觸到《靜思語》,堅定不做壞事的心,應該就可以避免牢獄之災。

2002年板橋慈濟人黃慶鴻三代單傳的獨子,在學校因同學嬉鬧被推倒意外往生。他的父母深受上人靜思語的教化,強忍傷心劇痛,選擇原諒,不希望有任何人為此受到處罰,還特別去慰問班導師陳春男。曾遭機器斷指,在逆境中奮鬥過來的陳老師由此更加盡心教育事業,經常分享慈濟的美善,十七年後還成為典範校長。這樣的善緣,更成為綿延不斷的善循環。

還有一個九歲的孩子車禍重傷,住在加護病房,昏迷中甦醒過來,他說師公上人來探望過,他也能有愛無礙,引用老師教導的《靜思語》:「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來化解並回應肇事者的歉意。

也有單親媽媽在兒子被殺害後極度哀傷,本想在法院報仇,幸有家人阻止。後來知道對方家境後,選擇原諒,還去關心對方;少年也能改過向善。這些都是《靜思語》教導人間菩薩的真實例子。

黃昇傑老師對黃慶鴻師兄的故事印像很深刻,失去三代單傳的獨子,還能選擇原諒,不追究任何人,讓這樣一段善因緣成為人人稱頌的佳話,更擴散成善的循環,非常令人讚歎。如果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跟師兄一樣,用「心寬念純」的心態處理事情,社會就能處處充滿祥和。

在鳳山慈少班,和苓雅親子班都擔任隊輔的,退休老師洪坤蘭說:「師父說教育是知識,佛法是智慧,我們要轉識成智。更提點我們要養心地,把心照顧好,善的種子要細心呵護。是啊,學校的學生,親子班的孩子,慈少班那群正直狂飆期的青少年,其實他們都是善的種子,他們有幸接觸到《靜思語》,我們應該要認真灌溉,細心呵護。更要接力式的傳承,務必讓善的種子發芽、成長、茁壯,這是慈濟老師的使命!」洪老師畢生都是以這樣的父母心對待孩子。

◎菩薩心 非洲佛國都有傳人

菩薩是覺悟的有情,教師是菩薩事業,佩師父親切地為大家簡要說明「菩薩十地」的內涵,指出菩薩心不離人群,唯有入人群才能成就菩薩道。

師父再舉莫三比克的保羅,家境極度貧苦,在接觸上人的《靜思語》以後,開始會關心鄰居,晨起就恭敬禮拜志工背心,見人就宣講《靜思語》,在大愛農場盡心工作,迄今號召兩千多人一起做志工。保羅說:「家有《靜思語》,如同有一所學校。」即使是在疫情嚴峻時候,他也能從中得到智慧,妥善分派大家輪流承擔慈濟事務。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慈濟人,輪流分批在佛國尼泊爾,不論是醫療、慈善、教育、環保,都投入很多心力。尼泊爾一直還有種姓的階級,有人世世代代都以乞討維生。在慈濟人親切地教導之後,也開始翻轉人生,能夠儲蓄捐米助人。
教育的愛會蔓延,佛國目前有教師團在慈濟的校園裡取經,看到四處洋溢的人文與笑容,有許多啟發。從慈濟學校的清淨與整潔之美,發現善用《靜思語》可以改善校園生活品質,決定也要推《靜思語》翻轉校園文化。

師父說,專業的教育工作者,都是不斷學習,能自教教人,都是人品典範。上人勉勵教師們都要能「以大慈悲為室,著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處而說法。」身體力行,以身為教,接引更多菩薩,一起淨化人心。

佩師父說,唯有善人眾多,共同發願跳脫三界火宅,在佛法的如來室中,人人以慈悲存心,顯現合和的型態,才能真正教化眾生,

上人這一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心願,《靜思語》中處處都是。教育就是要不斷學習,上人鼓勵我們,要以大慈大悲心,發願生生世世淨化人心,進而得大智慧,通達諸法。願接引更多教育界的有心人,共同期待以這樣的使命感,把上人的善言善行傳播出去。

佩師父這堂課中用幾個國內外發生的事件做說明,黃昇傑認為,可以讓我們深深體會,遇到境界考驗的時候,可以選擇更超越的角度來面對,就可以讓事情能夠更圓滿,人生可以過得更幸福。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很感恩佩師父今天的授課。

圖左 :佩師父指出,佛法浩瀚,上人的《靜思語》深入淺出講說佛法,讓我們容易理解,讓我們遇到逆境、困境時,可以自教教人、可以自度度人,靜思語是心靈的良藥。[攝影者:葉灑瀛]
圖右 :佩師父帶領大家聆聽上人的開示「養心地」,上人說,心地有如大地,需要用心深耕,也要灌溉施肥,有種子,也要有好的環境,才能生根發芽。希望人人都要把心照顧好,都能培養愛心,人心才能淨化。[攝影者:葉灑瀛]

圖左 :莫三比克的保羅,家境極度貧苦,在接觸上人的《靜思語》以後,開始會關心鄰居,見人就宣講《靜思語》。他從靜思語中得到很多智慧,目前在大愛農場工作,帶領兩千多人一起和諧做志工。他說:「家有《靜思語》,如同有一所學校。」[攝影者:葉灑瀛]
圖右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慈濟人,輪流分批到尼泊爾關懷,從醫療、慈善、教育,都投入很多心力,把慈濟人的愛與人文落實在當地。志工走入校園推動《靜思語》,帶動愛與善的啟發,讓校園生活更溫馨、更有朝氣。[攝影者:葉灑瀛]
圖左 :圖為雲林退休老師黃昇傑(男立者),關心團隊製作布板戲教具畫面。黃昇傑認為,今日(7/29)佩師父舉許多事件做分享,可以讓我們深深體會,遇到境界考驗的時候,可以選擇更超越的角度來面對,就可以讓事情能夠更圓滿,人生可以過得更幸福。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很感恩佩師父今天的授課。(相片提供者:黃昇傑)[攝影者:李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