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我們回家了 靜思堂尋根之旅有寶藏

我們回家了 靜思堂尋根之旅有寶藏

E-mail 列印
對一群來自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七年級(中一)的學生來說,一趟「靜思堂尋根之旅」,不僅僅是來看看逛逛,而是帶著好奇心來靜思堂轉一圈,非但收穫滿滿,甚至找到人生的寶藏。

「TCISKL Year 7, w e are home!(我們是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7年級學生,我們回家了!)」來自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學生,一聲聲呼喊著。慈濟靜思堂協力廣場,只見在陽光照耀下,一百二十三位學生、十二位老師和十位懿德爸媽齊聚協力廣場的臺階上,面對鏡頭,齊齊喊起來。這張大合照也為「尋根之旅」掀開序幕。

◎踏進靜思堂尋找答案

2023年4月15日,慈濟國際學校為七年級學生,舉辦今年第一次的出外活動,選擇了讓學生們回到靜思堂尋根。

「什麼是尋根之旅?為什麼我們要『回』來靜思堂?來靜思堂就是『回家』嗎?」在一百多位學生中,有一半是今年才進入慈濟國際學校就讀的新生,他們懷抱好奇和疑惑,期待踏進靜思堂能獲得答案。

在靜思堂280講堂內,志工鄒曉玲(慈詮)透過螢幕和述說,讓時光倒流,慈濟歷史一幕幕重現。從靜思堂以人為本的屋頂設計、證嚴上人的小木屋、「一灘血」、「竹筒歲月」、靜思精舍師父克勤克儉的生活,到志工遍布世界各地,為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今年一月才就讀慈濟國際學校的黃相穎,邊聽邊認真做筆記,她第一次聽到慈濟的緣起和師公上人(證嚴上人)的故事,覺得新鮮又感人。

「慈濟志工在世界做了很多事,幫助很多人,講師說起慈濟助人的數字,很驚人。」黃相穎看著螢幕,數著那串數字時,發現有七、八個數字,表示慈濟幫助過的人超過很多個百萬,「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人被慈濟幫助過。」

慈濟走過五十七年,一步一腳印、一點一滴累積才有這些助人的數據,黃相穎不由從心底湧起一股敬重。

當黃相穎跟隨隊輔來到靜思展覽館,透過圖片、影帶和導覽員的解說,她進一步感受到師公上人不捨眾生苦的悲心。

「雖然在聽『一灘血』(註)的故事時,覺得有點恐怖,但得知那位原住民婦女和肚裡的寶寶,得不到救援而失去生命,又感到難過。」黃相穎明瞭師公上人因那「一灘血」,啟發悲心,為了去救濟需要的人而成立慈濟,感動不已。

黃相穎明白若師公上人沒有創辦慈濟,就沒有今天的慈濟人、慈濟事,也不會有慈濟國際學校。她坦言,在師公上人身上看到很多愛,不管是影片裡師公上人給苦難者鼓勵或關懷,還是志工去幫助需要的人,處處透著無私的愛。

◎這分愛成為學習動力

一整天的活動,讓黃相穎感受滿滿,她回想今早剛踏進靜思堂大門,就覺得這裡充滿大自然氣息,觸目所及都是綠化的環境,令人感到舒服、寧靜。而在回顧及展覽館裡,她體會到這裡就是慈濟人的家,也是慈濟人的根,因為,慈濟的歷史、足跡和愛,在這裡處處都在。

「慈濟很大很大,不只靜思堂很大間,師公上人的心也很大,可以幫助全世界的人。我覺得自己很慶幸能來慈濟國際學校讀書,因為不但能學到課本上的知識,還有生活教育、人文禮儀等。而今天更在這裡感受到大愛的精神。」

黃相穎從師公上人的故事裡,學到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用心、有愛心就能幫助到別人。而且,當自己有能力付出就要付出,做好事是一個福報。

黃相穎覺得今天沒有白來。原本喜歡小孩的她,希望將來能當個有愛心的老師,因為,她覺得嚴厲的老師會讓學生有恐懼心、逃避學習,而有愛心的老師則能讓學生快樂學習。這一趟尋根之旅,讓她看見愛的力量,也更堅定要當有愛心老師的決心。

習慣在聽課時做筆記,黃相穎坦言一來是尊重主講者,再來是因為人腦記不了那麼多,用筆記錄下來,可以隨時打開筆記溫故知新。今天,她也將師公上人的大愛事蹟記錄下來,期盼這分感動、這分愛,能成為她學習路上的動力。

◎不一樣的尋寶和闖關

為了讓學生們有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除了靜態課程外,課務團隊也設計了動態的「尋寶遊戲」和「闖關遊戲」。

聽說要玩尋寶遊戲,學生們興奮又緊張,當懿德爸媽和導覽組帶領他們在靜思堂裡走透透,從導覽館、小木屋、法華坡道到大愛攝影棚,讓他們更進一步了解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腳印後,便派發問卷,學生們必須根據問卷上的提問,去尋找寶藏(答案)。

學生們彷彿在做功課似的認真,有者用手機記錄導覽員的講解,有者拍下展覽館、法華坡道看板的圖片、文字。當導覽結束後,各小組都齊聚在人文廳,每組都獲得一張問卷和二維碼(QR code),方便學生將答案和圖片上傳。一拿到問卷,各組學生分工合作,根據線索,到處尋寶……

「闖關遊戲」所設計的十個遊戲:「開牌遊戲」、「分豆豆」、「智力破解」、「接力棒」、「呼啦圈」、「丟水瓶」、「伏地投籃」、「運送乒乓」、「摸石過河」、「比手劃腳」;每一個遊戲都令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霎那,歡呼聲、叫喊聲、搶答聲,此起彼落,熱鬧不已。

從小學四年級就在慈濟國際學校就讀的陳懿,此次是第二次來靜思堂尋根,她最愛尋寶和闖關環節。在尋寶中,她和同學黃子瑜被派到靜思堂外,去畫靜思書軒旁的小木屋。

當陳懿在小木屋前的石桌上飛快地描繪時,想及眼前的小木屋,就是模仿當年師公上人在臺灣花蓮,修行時居住的小屋子而建,不由升起敬意。因為屋裡很簡陋,沒有電視,沒有沙發也沒水沒電,她還聽說師公上人當年住的小木屋外是草叢,有蛇蟲爬……

一念至此,她更敬佩師公上人為了修行、禪定,而在小木屋住了一段日子。如果換作自己,連住一天都待不下去。

「師公上人一個人住,沒有朋友、沒有娛樂,如果是我,我不敢住,也會感到害怕,我怕蟲……」陳懿稚氣地笑了。她豎起拇指讚歎師公上人意志力很強,才能在小木屋修行。

◎步步踏實走不斷前進

除了尋寶遊戲外,陳懿對闖關遊戲也深有體會。透過「摸石過河」遊戲,她站在小白椅上,伸手將身後小白椅拿到前面,踏上去再從後面將椅子拿到前面……一直拿一直踏,好像在搭建一條路似的,過程緊張刺激,當她完成遊戲後,看到自己安全過關,不禁聯想到人生路正是要靠自己一步步往前走,唯有步步踏實走,才能不斷前進,最終達到終點。

在玩「分豆豆」遊戲時,每個人要在參雜著黑豆、紅豆、綠豆中,將不同的豆類挑選出來,費時又耗神。陳懿當下體會到如果平時在生活中,沒有每天去處理好事情,累積起來就會像雜豆一樣混亂,到時要來釐清就會覺得很煩惱。

「每天將事情處理好,就不會有煩心事。所以,我在挑豆時也覺得,我們的腦海不要裝有太多雜亂而沒有益處的想法,每天將雜念清除,頭腦就會清醒,心也會清淨。」

陳懿還在「運送乒乓」遊戲中有所領悟。當她在腋下夾起乒乓球往前走時,發現要很小心、慢慢地走,確保球不會跌下來。而且不著急,一步步看清前路,才能避開障礙物而到達終點。她覺得學習也應該如此,不能著急大意,需要用心、耐心,才會學到更多知識。

「每個遊戲都Good!Good!(好),每個遊戲都有道理。我還覺得這些遊戲不但能讓我們玩得開心,也需要每個人互相配合、彼此合作,才可以闖關成功。」陳懿總結地說:「團結就是力量!」

在慈濟國際學校負責教馬來文課,已一年多的哈尼姆老師,曾經來過靜思堂兩次,對靜思堂並不陌生,她坦言,每次來靜思堂就像來挖寶一樣,每回都有不一樣的收穫。

今天,透過志工講解,她才知道上人有心臟病不能坐飛機,因而上人從沒離開過臺灣,但上人愛的理念、上人慈悲的聲音,卻傳遍全世界。她敬佩上人雖是一名瘦弱的女性,卻肩負重擔,不計種族、膚色、國籍的去幫助需要的人。

哈尼姆也深為上人早期在小木屋艱苦修行,在靜思精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所感動。她期許下次還有機會來靜思堂尋寶,了解更多上人的故事和慈濟的事蹟。

(註):1966年,證嚴上人於臺灣花蓮鳳林鎮一家診所看到地上一灘血,經人轉述,得知有一名臨盆的原住民婦女,因家人無法負擔住院保證金而遭拒收,回家途中不幸身亡的故事。此事促成上人日後創辦慈濟功德會與慈濟醫院的動機之一。

圖左 :學生們在尋寶遊戲中,紛紛用手機拍攝資料,並且資源共享,討論尋找到的答案是否正確。[攝影者:賴秀珍]
圖右 :在慈濟國際學校教馬來文課的哈尼姆老師很敬佩上人,在展覽館把握機會和上人法照合影,讓她開心不已。[攝影者:賴秀珍]

圖左 :陳懿(左)和黃子瑜(右)拿著剛畫完的小木屋紙張,陳懿豎起拇指讚歎曾在小木屋修行的師公上人,有很強的意志力。[攝影者:賴秀珍]
圖右 :第一次聆聽慈濟緣起的黃相穎(中)既感動又敬佩,覺得慈濟能幫助很多人,很偉大。[攝影者:賴秀珍]

圖左 :第一堂課,學生們齊聚在280講堂,聆聽志工鄒曉玲(前)講述慈濟的歷史。[攝影者:覃平福]
圖右 :陳懿踏在小白椅上,再從身後拿起小白椅放到前面,一直拿椅子鋪成路,終於到達終點,她學習到人生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前進。[攝影者:覃平福]

圖左 :闖關遊戲讓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也在遊戲中體會到合和互協的重要。[攝影者:覃平福]
圖右 :學生們在人文廳聆聽志工講解今天的活動。有別於課堂上的學習,令學生們期待。[攝影者:莊貴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