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悉達多小學米撲滿回娘家 粒粒白米化愛心

悉達多小學米撲滿回娘家 粒粒白米化愛心

E-mail 列印
8月是尼泊爾的雨季,陰雨不定的天候裡,仰望天空,烏雲捲著藍天,反倒讓炙熱的藍毘尼,稍解酷暑,雨勢暫歇,清風徐徐吹拂,送來涼意,似乎也為今天的愛心活動,展現誠意,歡迎每一位到來的孩子、家長及鄉親。

繼 2023年3月31日藍毘尼悉達多小學(Siddhartha Primary School),在校長阿達夫(Altaf Husen Khan)的帶動下有了第一次的米撲滿回娘家。善循環生生不息,8月6日舉辦第二次米撲滿回娘家,一把米也可以行善助人的愛心,不僅感動師生,更影響家人,這天鄉親也熱烈響應。

◎米撲滿 第一所小學響應

「我們開始捐助一把米,因為慈濟幫助了我們,並且鼓勵我們幫助有需要的人。」望著長長捐助米撲滿的排隊人籠,校長娓娓道出心中的感恩,半年多的努力,改變了學校管理階層的老師、同仁,也改變了學生,這分深耕在學校的人文教育,在愛裡他看見孩子未來的希望。

2022年新馬慈濟志工承師願、報佛恩,來到貧困的藍毘尼翻轉佛國,12月志工進入校園,發放學用品、辦親子運動會,為長輩浴足、奉茶的孝親活動,靜思語教學,找回輟學的孩子及增建校舍……綿綿的關懷路,阿達夫深刻感受,更認同證嚴上人無私的教育平等愛。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國家、社會的希望,於是他展開雙臂讓愛走入悉達多小學,也成為慈濟教聯會在佛國的第一位種子老師。

雖然村民的家庭,生活普遍不富裕,但這群孩子,校長愛牽引善,開始學習日存一把米,就連家長、老師也一起共「善」盛舉,把自己的愛心,點滴累積回饋給有需要的人。

3月31日,第一次的米撲滿回娘家,一樣也是烏雲滿天,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象,新加坡慈濟志工邱建義說著:「那天真的是陰天,雨真的要下了,那些人還是排得很長,完成整個的『米撲滿回娘家』,真的是很感動,就是這樣的種子,我覺得在藍毘尼是很難得的。」當下的盛況至今感動依舊。

大家的愛心超出了志工原先準備的桶子,裝袋之後有二十五公斤重,足以讓一個四口之家,吃上一個月。無形的愛心量化成助人的沉甸甸重量,喜悅之情讓每個人都開心。

「我很高興我有因緣幫助別人!」孩子比傑(Vijay)一家生活困頓,他的學費是慈濟資助的,但家人每天煮飯前仍存下一把米,爸爸滿心歡喜告訴志工助人的快樂。而懷抱夢想的比傑一臉自信:「如果我用功學習的話,將來我就可以成為醫生。」因愛而努力向上的孩子,志工暖言鼓勵:「往要的方向去走。」

◎善能量 持續發酵擴大愛

8月6日,一早難得舒爽的天氣,孩子們小手提著一袋袋白米,魚貫走入校園。老師和志工的引領下,列隊走進還沒完工的新教室,大家席地而坐。放眼望去,滿滿的人潮,除了學生、老師、家長還有鄰近村莊的鄉親也一起來。一百六十九位大人、小孩的盛況,見證米撲滿的善效應,從孩子到家庭到村莊層層漾開來。

教育團隊首先分享更多關於米撲滿的故事和精神理念,這分推己及人的愛,要從緬甸農民烏丁屯(U Thein Tun)說起。志工以接地氣的戲劇表演,告訴大家,即使生活艱困,貧農們仍在煮飯時存下一把白米,去幫助更貧苦的貧民,一念善、一把米,善念蔓延進而改變整個村子。助人的幸福,讓在場每個人都受用也心領神會。

於是大家依序來到校園的大樹下,不分彼此排著隊,將手中大大小小的米袋,倒入長桌上兩個大盆子裡,傾瀉而下的白米宛如涓涓流水,一刻不停歇。不一會兒盆子裡的米堆積如一座山,愛滿溢,大大的盆子早已裝載不下大夥滿滿的心意,總共募集了79.6公斤的愛心大米,比起第一次的米撲滿回娘家,善能量快速地成長茁壯。

這時志工發現大米中有幾張紙鈔,是一群婦人將紙鈔投入米堆中,志工好奇問著其中的一位阿嬤:「您怎麼會想要投入紙鈔呢?」阿嬤立馬答覆:「我們的小孩捐米,那我們就捐錢啊!」

志工笑著繼續追問:「那您怎麼知道慈濟會幫你把米跟錢捐出去?」只見阿嬤沒有任何遲疑:「神知道你們在做的事,我們不擔心。」又說:「孫子回來也跟我們說,存米、存錢能幫助窮人。」單純善良的心,讓大家感動連連。

◎一把米 祝福溫暖滿人間

因緣際會,這天教育團隊特地等到阿嬤口中的孫子高達(Gautam)下課,一行人來到孩子的家中探訪。

現年十一歲,五年級生的高達,家中長輩有阿嬤、爸、媽,他排行老三,有一個哥哥、姊姊及弟弟,磚造的屋子,與村子裡很多的土房茅草屋相比,生活還算小康。

「打架少了,會幫忙做家事、按摩。」親切的媽媽與志工話家常,聊聊孩子,也細細說著高達的轉變,從原本的好動愛打架滋事,志工入校,帶動靜思語教學、人文生活教育,如今孩子不僅懂事了,還會主動整理房間,分擔家務。媽媽強調:「偶爾還是會打架,但已經好很多了。」說著說著臉上的笑意更深了。

「怎麼會想到幫忙按摩?」志工追問一旁的高達,「慈濟活動有教我們要幫長輩按摩。」孩子老實回答,志工明白他說的是今年(2023年)2月志工入校辦的浴足、奉茶孝親活動,淺移默化中愛沁入心田,孩子悄悄記下了。

「那你還有學到什麼嗎?」高達眨著慧黠的眼睛,細數著:「如何洗手保持乾淨、日存一把米、孝順。」志工再問:「那你都如何日存一把米?」

「姐姐煮飯的時候,會把米放進罐子裡。」「為什麼不是你日存一把米」溫馨的互動,志工打破砂鍋問到底,頓時高達靦腆說著:「我……不會煮飯……」誠實的答案,讓大家都笑開懷。

夕陽西下,轉眼來到姊姊下廚的時間,志工們捨不得離去,就想見證「日存一把米」的瞬間。只見她,從米缸舀起今晚的飯量放進盆子,接著,從盆子裡抓取一把米,然後,放在額頭上,靜靜的祈禱,姊姊向志工解釋:「這是跟神祈求也是祝福!」暖心的畫面,慈悲的智慧,溫暖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日存一把米,看見人民的良善,其實那是他們流失已久,教人為善的傳統。」深入社區家庭,志工感觸深深,米撲滿喚醒大家最真誠美麗的心,就盼日存一念祝福,利他、利己的行善心念,照亮藍毘尼的未來。

圖左 :2023年3月31日藍毘尼悉達多小學,在校長校長阿達夫(Altaf Husen Khan,左四)的帶動下有了第一次的米撲滿回娘家。[攝影者:攸尼斯]
圖右 :教室裡滿滿的人潮,除了學生、老師、家長還有鄰近村莊的鄉親也一起來。一百六十九位大人、小孩的盛況,見證米撲滿的善效應。[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這分推己及人的愛,要從緬甸的農民烏丁屯說起,教育團隊以接地氣的戲劇表演,告訴大家。[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大家依序來到校園的大樹下,不分大人、小孩排著隊,將手中大大小小的米袋,倒入長桌上兩個大盆子裡。[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不一會兒盆子裡的米堆積如一座山,愛滿溢,大大的盆子早已裝載不下大夥滿滿的心意,總共募集了79.60公斤的愛心大米。[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志工好奇問著其中的一位阿嬤:「您怎麼會想要投入紙鈔呢?」阿嬤立馬答覆:「我們的小孩捐米,那我們就捐錢啊!」[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2023年2月23日志工入校辦的浴足、奉茶孝親活動,淺移默化中愛沁入心田,孩子悄悄記下了。[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志工入校,帶動靜思語教學、人文生活教育,如今高達(左)不僅懂事了,還會主動整理房間,分擔家務。[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高達的姊姊從盆子抓取一把米,然後,放在額頭上,靜靜的祈禱,姊姊向志工解釋:「這是跟神祈求也是祝福!」[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