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防災士訓練 自救互助為目標

防災士訓練 自救互助為目標

E-mail 列印
慈濟雲林聯絡處第二十期防災士研習7月30日進入第二天課程,學員全神貫注學習、訓練,五十位都取得內政部合格認證資格,成為準防災士,一起強化自主防救災能力,以自救互助為目標。

◎學習重點在實作

「社區 避難收容場所開設與運作」課程,講師呂學正說:「這課程希望大家能夠熟悉,防災士平時訓練與思考的重要性,重點在實作,等到災難來臨時,投入災難服務的工作上,才不會手忙腳亂或是不知所措。」

哪一天災害真正發生時,引導社區避難收容場所(包括慈濟會所)。服務工作團隊與被服務工作團隊中,防災士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了解流程、組織分工內容、需要的物資、人力等資源,做協調與安排。

防災士以同理心思考鄉親的需求,如何帶動鄉親互助的精神與態度,需要被服務的內容為何?被服務過程中,防災士如何帶動鄉親可以自己服務自己的觀念,讓志工在有限的量能下,災民可以做到自助管理。這些是防災士在社區避難收容場所的開設與運作,重要學習之處。

◎學員實作分享

靜態課程後,防災計劃實作與體證,呂學正帶動學員分組討論,讓各組每一位學員都能學以致用激發想法、共識,做出最適當的決定,最後,團隊上臺分享。

「我們有行政組、總務/財務組、醫療救護組、膳食/物資組、安全管制組,找出適合的組長,安排一切順暢。」身為合心訪視幹事的廖麗玉代表分享得很詳細。呂學正讚歎她運用訪視經驗,用果決的能力帶動團隊很快完成任務。

組員吳世宏覺得實作好像「兵推」一樣操練,如身歷其境,瞭解承擔的角色,災害發生時能協助鄉親做些什麼事?有S O P流程能更清楚,各司其職,才有辦法把工作完成,讓鄉親得到適當的安置與安頓。

實務演練之後,呂學正帶動服務工作團隊與被服務工作團隊,探討有哪些不足之處,兩個團隊互相交換意見。吳世宏說:「被服務團隊的需求,是服務團隊的重點,過或不及都不好,才不會造成被服務團隊的無助與茫然。」

在組長廖麗玉初步規劃下,眾人腦力激盪、加上講師適當引導,大家各就其位,還要互相配合,也都願意付出自己的力量,看哪裡有需求就補位,靠團隊的力量,大家能發揮最大的良能。

經過學習、訓練,吳世宏更知道防災士所要做的事情,「自己在這領域,對於災害發生時的認知與危機意識的提昇,所以這個課程對個人及群體是很重要!」

◎懂了就不可怕

還有一組上臺,由虎尾學員郭佳菊代表分享:「當災難來臨時要找避難所、帶家中貴重物品、家人一起逃難、記得左鄰右舍互相扶持同往避難所。」這是上防災課得到最重要的收穫。

郭佳菊這組,分配的是受災居民。當遇到災難,聚在一起時,原來也可以彼此互助,建立一個災民互助組識,觀察周遭可利用的資源,要先安身、安住心。

模擬「被服務工作團隊」郭佳菊分享:「當災難來時,如何查詢離家就近的避難收容場所,及如何應付的方法,災難來時對家人的安危十分重要。」

被服務工作團隊的防災士在災難中就先統計戶數、人數、性別以及年齡等不同的生活方式,依這些項目來討論。如需有香積煮飯、打掃環境及生活需求,記錄者要了解每户每天的需求、守夜等。

「還沒上防災課之前,總覺得災難是件很可怕的事,會讓人恐懼驚慌,不知所措。」郭佳菊上完課,覺得受益很多,了解原來災難來時,而不是等待別人來幫忙,是先自己自助、自救是最重要。

她迫不及待要和家人分享所學的觀念,更希望兒子、媳婦、女兒三位慈濟人,明年也能參加防災士培訓。郭佳菊同修李永達在去年成為防災士,「這有意義的課,可讓全家都是防災士,造福鄉里。」

組員陳瓊蘭從事教育工作退休,心思也很細膩,針對安全問題與陪伴,做分享:「假如鄉親有帶小孩被安置,不敢入睡,會著重守望相助的精神,建議守夜注意安全。」

呂學正教大家Google打上姓名,搜尋被救助者的地點及重大災難來臨時住家附近的大型避難所。陳瓊蘭有感:「網路的搜尋技巧,若沒有學習是不懂的。」回到社區她要教給左鄰右舍,才能鄰幫鄰、親幫親,共同協助避災難。

學員黃蘭邀約女兒黃香菊一起參加,原本從事照服員的黃香菊,現在跟爸爸做園藝工作,居然對防災士有興趣,就跟媽媽來。年輕的黃香菊對手機、網路樣樣精通,教媽媽及黃碧雪師姊用手機搜尋,遇災時能快速尋得住家附近的避難所。

「災害發生時,自助:互助:公助,是7比2比1,自助佔百分70%互助是20% 公部門是10%,上課了解,遇有災害發生時,自己有能力自助,自救之後再能助人。」黃蘭學到了。

◎徹底改變舊觀念

服務於台電公司火力發電廠的講師張均榮,也是人文真善美志工,來授課「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北港學員蘇月嬌真正了解防災士的任務,「徹底改變舊有不正確的觀念,也了解許多日常生活中所應注意事項。」

尤其住家廚房、臥室、樓梯都需要安裝火災警報器,藉由本次課程學員學習到正確防災觀念,自助、互助,也學到正確救人也要保護自己,做善事也要有智慧。

慈濟基金會目前正極力推防災士訓練,至2022年11月慈濟志工認證防災士有2,215人。蘇月嬌:「距離目標一萬人還有一大段距離,希望能推廣給社區及當區志工,也會分享並邀約組隊師兄、師姊,鼓勵一起來參與課程。」

許陳秋梅與蘇月嬌同組,她說:「原來報名防災士,是為了預備有朝一日需要進災區,可以發揮自己良能,配合動員助一分心力,所以兩天課程收穫很多。」

如CPR課程,平時未接觸,萬一生活中有遇到,會不知所措;上了防災士課程,有正確概念,遇到有人需要被救,就知道如何救人,不會害怕。

社區愈多人來上課,訓練成為防災士,遇有災難的動員力也較大;防災士多,才能分工細項,在社區也能快速動員,能自助也能助人、互助。

圖左 :講師呂學正希望大家能夠熟悉防災士平時的訓練,與思考的重要性,重點在實作。[攝影者:黃淑媖]
圖右 :虎尾學員郭佳菊代表分享被服務工作團隊的防災士在災難中的角色。[攝影者:黃淑媖]

圖左 :服務於台電公司火力發電廠的講師張均榮授課「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讓學員了解當災難發生時,如何用正確的方法自救。[攝影者:李彥賢]
圖右 :黃蘭(中)邀約女兒黃香菊(右)一起上課,黃香菊對手機、網路樣樣精通,教媽媽及黃碧雪師姊(左)用手機搜尋。[攝影者:黃淑媖]

圖左 :分組實作,講師呂學正(中)教導學員廖慧美(右一)Google打上姓名,可搜尋被救助者的地點。[攝影者:黃淑媖]
圖右 :北港學員蘇月嬌(左)與許陳秋梅(右)同組,她說對於居家防護措施,上課後,徹底改變舊有不正確的觀念。[攝影者:李彥賢]

圖左 :學員陳瓊蘭(右)針對避難收容場所,安全問題與陪伴,著重要有守望相助的精神。[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學員吳世宏覺得實作好像「兵推」一樣,實務的操練讓防災士身歷其境,瞭解防災士的角色。[攝影者:黃炳添]
圖左 :兩天的課程最後,學科測驗,五十位學員用心作答,全部成為防災士。[攝影者:吳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