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芭莎願有個新家 「安美團隊」來相助

芭莎願有個新家 「安美團隊」來相助

E-mail 列印
「家裡的狀況,使我不得不工作。我所賺到的錢都拿回家裡,不是我的個人用途。」眼神裡透露出一絲的無奈,卻也蘊涵著一股堅韌的意志。二十一歲的芭莎(Bharsa Chaudhary),從慈濟縫紉班畢業後,如今 在社區縫紉車間工作,以縫紉手藝來填補家用。

新加坡、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為翻轉佛國,一批又一批的志工來到藍毘尼,想方設法為貧窮的佛國子民,尋找家庭增收計畫的謀生之路。第一批縫紉班的婦女,在經過長達六個月的學習之後,終於在2023年5月畢業,芭莎便是第一批高級縫紉班的畢業生。

◎微薄的收入 想重建家園

6月25日志工再次進行家訪,要深入了解每一位縫紉班畢業生的家庭情況。當來到芭莎的家,一大片土地,是父親拉姆拉坎(Ram Lakhan Chaudhary)和他的四個兄弟共同擁有。每個家庭都獲得同樣大小的土地,憑著自身的經濟能力,各自興建自己的房子。而位於兩間房子的中央、屋瓦即將倒塌的屋子,就是芭莎的家。

房屋外觀以石磚砌成,卻未用水泥固定,一旦遭受風吹雨打,房子將會面臨隨時倒塌的風險。由於沒有大門,志工需要彎下腰穿過石磚房,才能走進芭莎的家。屋內場景,更讓人心生感慨,鍋碗瓢盆散落一地,一片狼藉;身後的一條繩子,承托著全家人的衣物。

一家五口,居住在這簡陋的小土屋中。而這樣的生活,卻是大多數藍毘尼弱勢家庭的真實寫照。

七月份領到第一份薪資的芭莎,想把自己縫紉的收入,加上父親當嘟嘟車司機的收入,一起籌足後,作為修繕房子的費用。但僅憑兩人有限的經濟來源,想用水泥進行房子修繕,還須至少四個月時間才能存夠資金,但芭莎一心想早日達成心願。

「因為慈惟師姊(王綺楨)去做家訪的時候,發現她是縫紉班學員裡面,家境最窮困的一位。」營建組志工張栢林(濟玄)對芭莎印象深刻,於是團隊計畫協助她完成心願。

◎新家的藍圖 心繫的希望

7月26日,志工劉馬尼(Maniron,性駿)帶著以工代賑的村民來到芭莎家,準備拆除舊屋。但考慮到幾個兄弟的居住空間相當鄰近,拆除工作需要更加小心翼翼地進行,不能把左右隔壁的房子破壞了。

在獲得兄弟們的同意後,志工們謹慎地拆除部分牆壁,再合力將整座土房推倒,夷為平地。但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進行合理的布局?成為「安美團隊」需要深思熟慮的難題。

「土地劃分得很清楚,我們也儘量讓屋子能夠發揮到最大的利用。窗口、走廊要設在哪個位置?我想儘量讓它有更大的空間,不會讓屋頂越過另外一個兄弟的家。」張栢林腦海中規劃新家的藍圖,正是芭莎全家心繫的希望。

「在這之前我非常難過,因為我肩負著照顧家庭的責任,直到你們為我們解決了屋子的煩惱。」拉姆拉坎看著房子被推倒夷為平地,又在志工的努力下,慢慢鋪上了水泥,很快將會蓋起一間新屋,內心百感交集地對著志工闡述心情。

◎一張張笑臉 最好入厝禮

要如何將夷為平地的空地,在最短的時間內蓋起新家,一直是張栢林左思右想
的問題。然而,就在去年(2022年)雨季,協助村民蓋社區學習中心幼兒園的時候,才讓他想到需要有一個生產的地方,做一些建設前的準備工作。

「當時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在會所旁邊,找一個空地變成生產線。很多工序都能預先完成,再運往現場直接組裝,既不佔用空間,也能節省很多時間。」常住在藍毘尼的張栢林處處為村民著想,給予最好、最貼心的需要,也是他對自我的期許。

7月28日早上,營建組團隊把早已組裝的簡易屋部件,一一搬上貨車載到芭莎家,再一一組裝起來。早上來到時,只見一個長方形的水泥地,隨著時間的推移,簡易屋的雛形慢慢出現。

大家揮汗如雨,悶熱的下午繼續工作。馬來西亞志工吳儀榮(惟端)希望把屋頂蓋起來,讓芭莎一家人當晚就能住進去,免得遇到下雨而淋雨。果然,到了晚上,真下起了一陣大雨,所幸芭莎一家人,已有了安住的新家。

29日志工再次到芭莎家進行最後的安裝工作,把門和窗戶都裝置好,再進行油漆。拉姆拉坎也加入油漆的工作,而且做得很起勁,不時露出喜悅的笑容。志工也為他和家人感到高興,總算有個安穩的避風港。這是在藍毘尼執行「安美計劃」以來,營建組修繕的第四個家庭。

「我們在雨天所遇到的種種問題,終於都得到解決了,我感到非常開心。」掃除了昔日臉上無奈神色,芭莎終於露出燦笑如花的美麗臉龐。父親拉姆拉坎也以歡喜心道感恩:「感謝慈濟基金會,為我們興建房子,大家都很高興!」

在志工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芭莎的新家,終於有了不一樣的面貌。志工將鑰匙交到芭莎父親拉姆拉坎手中,大家再一同合影留念。一張張開心的臉,就是最好的入厝禮物,溫馨又動人。

圖左 :在志工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芭莎(前排右一)的新家,終於有了不一樣的面貌。志工將鑰匙交到芭莎父親拉姆拉坎(前排中間)手中,大家再一同合影留念。一張張開心的臉,就是最好的入厝禮物,溫馨又動人。[攝影者:張栢林]
圖右 :第一批縫紉班的婦女,在經過長達六個月的學習之後,終於在2023年5月畢業,巴莎(左二)便是第一批高級縫紉班的畢業生。[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二十一歲的巴莎(前一),從慈濟縫紉班畢業後,如今在社區縫紉車間工作,以縫紉手藝來填補家用。[攝影者:王渝嬋]
圖右 :屋內場景,更讓人心生感慨,鍋碗瓢盆散落一地,一片狼藉;身後的一條繩子,承托著全家人的衣物。[攝影者:王渝嬋]

圖左 :房屋外觀以石磚砌成,卻未用水泥固定,一旦遭受風吹雨打,房子將會面臨隨時倒塌的風險。[攝影者:王渝嬋]
圖右 :7月26日,志工劉馬尼帶著以工代賑的村民,來到芭莎家準備拆除舊屋。志工們謹慎地拆除部分牆壁,再合力將整座土房推倒,夷為平地。[攝影者:吉祥]

圖左 :巴莎父親拉姆拉坎也加入油漆的工作,而且做得很起勁,不時露出喜悅的笑容。[攝影者:張栢林]
圖右 :在志工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芭莎的新家,終於有了不一樣的面貌。[攝影者:張栢林]
圖左 :8月2日,為芭莎的簡易屋做最後一個工序;就是在屋簷下安裝雨水槽。吳儀榮(下)帶著穌吉(上),用心為接口貼上一層的防漏膠水。[攝影者:廖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