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援建衛生間 圓村民數十年的盼望

援建衛生間 圓村民數十年的盼望

E-mail 列印
印尼班查内加拉縣(Banjarnegara)巴旺鎮(Bawang)哥文達蘭村(Kebondalem)有著非常廣的種植園,但多為農工的村民仍處於貧困之中,村民住處甚至連廁所都沒有。他們用竹編蓋浴室,若有 如廁需求,必須就近挖土或在魚塘解決,非常麻煩、不衛生、污染環境且有害健康。

2022年12月17日慈濟印尼分會與金光集團(Sinarmas)協同中爪哇省軍警及省縣政府,合作實施「消減極度貧困計畫」,此計畫為慈善活動及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預計在中爪哇省建造三千五百個衛生間,以改善當地貧戶家庭的衛生條件。「消減極度貧困計畫」將造福五個縣市;班查内加拉縣、班尤馬(Banyumas)、加布棉(Kebumen)、八馬蘭縣(Pemalang)及勿里碧縣(Brebes)。

◎改善衛生 告別不便

衛生間援建受惠村民洛斯里(化名)和妻子微妮(化名),「感謝真主阿拉,很感恩獲得幫助,如今我們終於有廁所了。」

洛斯里平日從事砂礦工作,微妮則是一名農工。雖然夫妻倆都有工作,但微薄的收入只能滿足日常所需,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蓋衛生間。微妮告訴志工,「每天只要鄰居有需求,我就到他們的田裡工作,還能做就做吧。」

他們在該村裡住了四十年,衛生間對他們而言並非是必需品,雖然心裡非常渴望擁有,但經濟狀況不允許。微妮接著說:「全家七口人,每次如廁要到空地或魚塘,而且必須帶著水桶、水瓢及鋤頭,非常不方便。」

沒有衛生間,若在晚間和雨天如廁更不方便,且在室外如廁常遇到爬蟲或昆蟲,根本無法安心。「孫子來家裡過夜,必須有大人陪著他們如廁,尤其是晚上更要小心,握著他們的手,深怕他們會跌倒或受傷。」微妮回憶說道。

沒有衛生間的不便,也讓洛斯里留下畢生難忘的經歷。他笑著說:「有一次晚上到魚塘如廁,不小心滑倒,整個人掉入魚塘中。」獲得援建幫助,不久後衛生間就蓋好,如今打開門就可以如廁。

「現在不用再麻煩挖洞如廁了,謝謝你們(志工)為我們蓋衛生間和送來大米。衛生間蓋好後,我們可以安心及舒適如廁了。」微妮微笑著向志工致謝。

◎拔苦予樂 造福社區

另一位受惠村民莎娜(化名)與丈夫平日裡都在田裡打雜,有工作就會到田裡除草,沒有工作則在家待著。莎娜告訴志工,自己以前曾到雅加達當女傭,後來因為一些私事回老家。膝下兩個孩子已各有家庭且住在外地。夫妻倆打雜的收入微薄,「有工作就吃好一點,沒有工作就有什麼吃什麼。」

慈濟舉辦義診時,莎娜在活動中領到大米,她感恩地說:「一天煮三杯米,這些大米足以吃上一週。」她告訴志工,她平常買米都要看著口袋的錢有多少,只能買一點點。獲得大米援助,讓她省下一筆開銷,這些錢可以用來買其他的菜、食用油或肥皂。

志工為她援建衛生間,讓她喜上加喜,因為之前若有如廁需求,她必須提一桶水到魚塘,踩在竹橋上解決。她感恩說:「很開心,現在如廁不用再到魚塘了,可以在對的地方大小解了。謝謝慈濟的幫助,讓我圓夢,祝福你們多福多壽。」

慈濟與各單位合作援建衛生間的善舉,改善中爪哇省三千五百戶貧戶的健康與衛生條件。義診及大米發放也為民眾拔苦,期許受惠村民的生活也得以改善,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圖左 :衛生間援建受惠村民洛斯里(化名. 左)和妻子微妮(化名. 右)感恩慈濟幫助援建衛生間,讓他們可以安心如廁。[攝影者:Arimami Suryo A.]
圖右 :沒有衛生間時,微妮一家人每次如廁,要到空地或魚塘,而且必須帶著水桶、水瓢及鋤頭,非常不方便。[攝影者:Arimami Suryo A.]

圖左 :受惠村民莎娜(化名)開心表示,現在如廁不用再到魚塘了,可以在對的地方大小解了。[攝影者:Arimami Suryo A.]
圖右 :慈濟舉辦義診時,莎娜在活動中領到十公斤大米。她感恩表示,一天煮三杯米,這些大米足以讓她們吃上一週。[攝影者:Arimami Suryo A.]
圖左 :之前若有如廁需求,莎娜必須提一桶水到魚塘,踩在竹橋上解決。志工為她援建衛生間,讓她喜上加喜。[攝影者:Arimami Suryo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