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大樹下的人文課輔 大人小孩歡喜做髮圈

大樹下的人文課輔 大人小孩歡喜做髮圈

E-mail 列印
「Khusi!Khusi!」(印地文,幸福、開心之意),印度菩提迦耶的鄉村,這是當地孩子們與慈濟志工的共通語言。

在印度菩提迦耶低種姓地區,如思龍加村(Silaunja)以及牧羊女村(Bakraur )等地的孩子,外表看起來比較不整齊,也普遍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慈濟馬來西亞教育團隊在今年(2023年)三月份來到菩提迦耶,希望以教育翻轉當地孩童的未來。

◎「Khusi!Khusi!」共同語言

當時,有位老師提報一個個案,教育團隊前往了解,卻看到一大群孩子一直跟著他們。眼見這麼多孩子前後圍繞著志工,志工們念頭一起,何不給這些孩子帶來一些活動?

於是,他們帶著小朋友玩起〈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倫敦鐵橋垮下來)遊戲,孩子們玩得很開心;教他們練習用華語說「感恩」,孩子們也很快上口。所以慈濟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濟祈),建議教育團隊的姚雅美(慈淯),利用下午的時間到社區跟孩子們互動,帶給他們一些歡樂。

在菩提迦耶一般的村莊,沒有適當的室內空間,因此小朋友放學後,唯一能跟他們互動的空間,就是在大樹下。志工將之稱為「歡樂時光」,又因常在大樹下辦活動,又稱為「大樹下的人文課輔」。

一開始,教育團隊教孩子們唱〈幸福的臉〉,「Khusi!Khusi!」從此成了團隊與孩子們之間的共通語言。只要一說「Khusi!Khusi!」孩子們便會自動用雙手捧著臉,笑顏逐開。

教育團隊除了在大樹下帶動團康外,也藉此指導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教他們將指甲保持乾淨、把頭髮綁好。蘇祈逢說:「在團康、互動的過程中,也融入人文價值觀,讓孩子們懂得生活的禮儀、生活的教育,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去哪裡找人?去叫啊!

2023年9月11日下午3時30分,當地學校的正式課程已經結束。十四位教育團隊和本土志工來到了牧羊女村可洛尼巷(Bakrour Colony)。

三輛嘟嘟車陸續抵達時,只見孩子們在路旁嬉戲、玩鬧。又見一群群的婦女坐在屋前,有的手裡抱著小小孩,更多的是半躺在路旁的空地上。她們用看似呆滯的眼神,望著嘟嘟車從眼前經過,停在路旁的一棵大樹下。

「去哪裡找人呢?」到達定點後,第一次跟著教育團隊來的志工問姚雅美。姚雅美不假思索地說:「一個一個去叫呀!」其他人仿佛被點醒般,往人多的路邊走去。志工們一個一個地邀、一個一個地拉婦女、小孩們的手,過沒多久,每個志工真的一手拉一個,前前後後邀約了四十五個大人、小孩來參加。

◎好喜歡還要跟人分享

這些孩子們的媽媽,平時沒事情做,於是團隊每週一下午,通常會設計一些簡單的手工藝,帶著她們一起做。上週一(9/4)做的是燈籠吊飾,可是反應並不熱烈,因此團隊集思廣益,決定帶來環保站回收的碎布,做簡單的裁剪之後,帶著針線來到這裡。當孩子們去參加活動的時候,團隊就指導婦女們做髮圈。

這個想法果然引來許多婦女的興趣,就連小女生也跟著來動手做。一群人坐在路旁的地上,在志工的解說及幫助下,有的人很快就做好一個個的髮圈。始終低頭專注拿針線的安潔莉(Anjli kumari),長長的髮辮上,早已紮上志工預先做好的髮圈。

安潔莉說,她很喜歡這個髮圈,手上正在縫的這個,她要送給自己的姊姊,而且她回家後還要再做,送給其他四個姊妹。十一歲的普楠(Punam Kumari),就讀小學六年級,露出燦爛的笑容說,她好喜歡這個髮圈,而且回家後要多做幾個,跟自己的姊妹及好朋友分享。

◎大人小孩的歡樂時光

教育團隊之一的施依伶(懿諦)提到,這次團隊決定要做髮圈的用意,因為這種髮圈很容易做,而且當地很多婦女都留長髮,髮圈對她們來說比較實用。再者,這種髮圈除了可自用,還可以跟別人分享;如果做得好,甚至可以用來販售,換取生活津貼。

另一個場景,是另一組志工帶著更小的孩子們摺紙。孩子年紀小,手指不夠力,志工們貼心地幫他們摺好鬱金香,再讓孩子們吹氣。一朵朵的鬱金香就這樣盛開在他們的手掌心,稚嫩、天真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

可洛尼的路旁,大人、小孩開心地拿著作品,展示在志工面前,歡喜地讓志工拍照。來往車輛上的司機、乘客,莫不好奇地張望,陣陣的笑聲自「叭――叭――叭――」的喇叭聲中穿透出來,形成一幅「歡樂時光」的美麗畫面。

圖左 :志工貼心地幫小孩們摺好鬱金香,再讓他們吹氣。一朵朵的鬱金香就這樣盛開在手掌中,稚嫩、天真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攝影者:魏玉縣]
圖右 :志工們往人多的路邊走去,一個一個地邀約,沒過多久,每個志工真的一手拉一個,就這樣邀約了四十五個大人、小孩來參加活動。[攝影者:陳麗雪]

圖左 :在這個小小的社區學習中心裡,志工帶著小小孩們又唱又跳,孩子們的動作或許跟不上,但是專注的模樣惹人憐愛。[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安潔莉(Anjli kumari,左一)說,她很喜歡這個髮圈,手上正在縫的這個,她要送給自己的姊姊,而且她回家後還要再做,送給其他四個姊妹。[攝影者:陳麗雪]

圖左 :許多婦女、小女生,坐在路旁的地上,在志工的解說及幫助下,專注地用針線縫製髮圈。[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姚雅美(左一)提到,這些孩子們的媽媽,平時沒事情做,於是教育團隊每週一下午,通常會設計一些簡單的手工藝,帶著她們一起做。[攝影者:陳麗雪]

圖左 :做好的髮圈馬上套在髮髻上。這樣的髮圈,非常受到當地婦女的喜愛。[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施依伶(前)提到,這次團隊教做髮圈的用意,是因為這種髮圈很容易做,而且當地很多婦女都留長髮,髮圈對她們來說比較實用。[攝影者:魏玉縣]
圖左 :一群群的婦女坐在屋前,有的手裡抱著小小孩,更多的是半躺在路旁的空地上,顯得無所事事。[攝影者:魏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