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善心不分大小遠近 愛心盈溢德州分會

E-mail 列印
慈濟德州分會和慈濟休士頓人文學校在2月19日和2月26日連續的兩個週日,教學團隊、行政人員、愛心家長和志工們融為一體,讓人文教學不只是一堂課程,更是在大家通力合作下,通過跳蚤市場義賣和「竹筒回娘家」, 一起為土耳其地震賑災募集到一千四百多美元(約合新臺幣四萬三千元)的愛心。

這個學期,慈濟休士頓人文學校的人文教育主題之一是「仁愛」,以「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每天做好事,每天都快樂。」兩句靜思語,啟發孩子心中最純潔的那分愛心。

由於土耳其發生強烈地震,老師隨即調整課程,將大地震為土耳其、敘利亞人民帶來的苦難,以及全球慈濟人投入人道關懷的賑災行動,都加入課程規劃中;藉此啟發孩子們的愛心,以及人人都可以投入募款募愛的行列中。

◎善心不分大小遠近

由於孩子們生長在休士頓,一個沒有地震的地區,老師要將土耳其大地震和見苦知福落實到教學中,的確需要有一些方法。陳俐樺校長和教師團隊,首先帶領孩子們了解土耳其這個遙遠的國度在哪裡,大地震是在什麼時間、地點發生的……通過影片與照片分享,引導著孩子們思考,以及距離遙遠是否就無能為力?還是也可以為災民們做些什麼?

小小愛心,可以匯集成為救苦救難的大愛。個人的力量微薄,但匯集小愛,就是滿滿的大愛。休士頓人文學校的開學典禮上,每個孩子都會得到一個慈濟竹筒,只要每天、每週投進一些硬幣,錢不必多,卻可以讓慈濟人到災區救助災民。

一週之後的上學日,孩子們在老師與家長的引導下,手拿愛心募款箱、靜思語、賑災標語等,在校門口向每一位進入的人們募款:「送愛心到土耳其」、「一元不嫌少、一百元不嫌多」等,大人紛紛解囊,共襄盛舉。

一位愛心家長表示:「孩子答應上課前要在校門口募款,作息都變得積極了,平常要提醒起床、出門上學等,這兩天卻主動早起,不再賴床,而且提早出門,已經懂得要為募款盡一分力。」

很多學生將平日存錢的竹筒帶回學校,向土耳其和敘利亞的地震災民伸出援手,連爸爸媽媽和慈濟志工們都被感動了;人文課程讓孩子們學會慷慨解囊、愛心不落人後。學生姚予晴每天會從父母手中,得到幾個銅板的零用錢,並存入竹筒中。當她知道要幫助受苦的災民,就把所有的零用錢拿來,讓慈濟人去到土耳其和敘利亞救助災民。

◎愛的種子從小培養

「個人的力量有限,如果把這一分發心擴大,邀請其他有心一起投入,力量就變大了。」愛心媽媽林育亭分享。

「愛心家長」是人文學校一股令人感動的力量,家長發起的跳蚤市場義賣,短短的兩個半小時就募得八百多美元(約合新臺幣二千五百元)。愛心媽媽林育亭看到遠在臺灣的鄉親,都開始募心募愛,決定在休士頓也要做點什麼,立即號召學校的愛心家長啟動愛心義賣。

跳蚤市場的物品來自學生、家長和志工們家中用不到的東西,自行標價後送來義賣,所得全數捐到災區。這個活動獲得家長們的支持,不僅捐出自己不需要東西,也把需要的物品買回家,一舉數得,兩全其美。

愛心媽媽的黃詩詒是學校的攝影高手,經常為大家留下很多美好的畫面:「這兩個週末,整個德州分會只能用『滿滿的愛』來形容,每每看著要按下快門的畫面,都是無比的感動;大家都是無私地投入,我們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真的可以為土耳其、敘利亞的災民盡一分力。

休士頓地區華人比例著實不少,大約佔了6%左右,再加上近年來學習華語的風氣日盛,很多家長會為孩子從小規劃華語的學習,或是保留使用母語的能力,或是提早學習第二外語;但在網路教學已趨成熟的大環境中,慈濟休士頓人文學校仍能脫穎而出,除了教導孩子中文外,更重要的是給予孩子們人文教育。慈濟把愛的種子撒播在孩子們的心中,讓他們從小養成關愛之心。

圖左 :家長們支持孩子們的募款隊伍,解囊共襄盛舉。[攝影者:林嵩然]
圖右 :跳蚤市場中的玩具,受到孩子們的喜愛,收益相當興隆。[攝影者:林嵩然]

圖左 :跳蚤市場中的玩具,受到孩子們的喜愛,收益相當興隆。[攝影者:林嵩然]
圖右 :老師和小朋友們用代表祝願的紙鶴,為土耳其地震的災民祈福。[攝影者:林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