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約旦人醫精舍巡禮 心靈平靜

約旦人醫精舍巡禮 心靈平靜

E-mail 列印
在精舍巡禮的過程中,麥旦尼醫師有幸看到精舍師父在製作蠟燭,當下想到自身的基督教信仰,同樣也有製作蠟燭,只是型態是細長型的。蠟燭在基督教的教義中也有「點亮自己照亮他人的意義」,讓麥旦尼醫師找到相似的感覺 。

◎實體課程燕歸巢 樹草物無聲說法

受三年多的疫情影響,終於緩解,與上人約定的TIMA人醫會年會,今年終於恢復實體課程。所以9月29日至10月1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2023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共有來自十五個國家地區三百九十五位學員齊聚一堂學習。為讓醫護人員更了解靜思法髓的精神,讓慈濟人文深植心中,第二天(9/30)全體學員回到靜思精舍巡禮。

花蓮豔陽高照,天氣炎熱,遊覽車到了協力工廠,學員下了遊覽車,第十組來自約旦、馬來西亞等學員整隊步行前往精舍,學員心情興奮不已,終於到了靜思精舍,學員與德淵師父合照後,開始展開精舍巡禮。

在靜思精舍,一樹、一草、一物都似在無聲說法。「這棵茄冬樹已經上百歲了......」德淵師父邊走邊說,並引學員走到精舍大殿旁的那棵高大茄苳樹下,炎熱的天氣,在大樹下的樹蔭顯得清涼許多,學員專心聽取師父的解說。

◎義診初體驗感動 宗教合世界大同

麥旦尼醫師(Dr Madani),二十六歲,來自約旦,是一般醫學科醫師,目前任職於約旦首都安曼的盧玆米拉醫院(Luzmila Hospital),立志成為一位神經外科醫師。在加入慈濟人醫會之前,麥旦尼醫師在醫學生時期就有想要做志工,但由於課業繁忙,直到畢業後,剛好有一個月的空檔時間,麥旦尼醫師受邀於同樣也是慈濟志工的阿姨,參與慈濟TIMA的義診。

剛畢業的麥旦尼醫師在義診那一日,就看了共一百二十位病患,從上午八時至下午三時半,連續不間斷地看診,遇到不熟悉的疾病時,幸好有帶著醫學書籍能即時翻閱尋找答案,找到醫治的方式。自此,麥旦尼醫師認識了慈濟,也加入了約旦慈濟人醫會。

麥旦尼醫師是第一次來到花蓮參加人醫會年會。已上兩天的課程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開營典禮由慈優鼓隊帶來的表演。麥旦尼除了有醫師身份,本身也是一位音樂家,投入於管樂團的打擊樂。臺上表演者的專業演出、複雜的編曲以及無需看譜的精準呈現,讓麥旦尼醫師很有共鳴。

回到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對於成長背景來自於基督教社會的麥旦尼醫師,覺得像是有回到家的感覺。精舍的建築、精舍師父的生活、精舍四周被一顆顆高大的大樹圍繞、綠油油的大地、師父種植的植物灌溉,像極了以種植業為主的約旦家鄉。在約旦,種植業其實不像臺灣那麼順利,當地氣溫乾熱,需要存積水資源來灌溉,種植相當困難。麥旦尼看到精舍種植了那麼多的植物,讚歎臺灣種植技術的發達。

在精舍巡禮的過程中,麥旦尼有幸看到精舍師父在製作蠟燭,再次連結到自身的基督教信仰,同樣也有製作蠟燭,只是型態是細長型的。蠟燭在基督教的教義中也有「點亮自己照亮他人的意義」,讓麥旦尼醫師找到了相似的感覺。

麥旦尼醫師成長的背景和文化,教導他「尊師重道」的重要性。「『老師』教導我們如何做人,教導我們知識,能成為教導他人的老師,我們應該給予最高的尊重。」當身為基督徒的麥旦尼醫師向證嚴上人和佛陀行禮時,是因為他要對上人和佛陀給予最高的尊重。

麥旦尼醫師曾經聽說過佛教,但並未了解佛教是什麼。經過此趟精舍巡禮,麥旦尼醫師認為其實基督教和佛教的理念其實也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教導大家如何做人,教導人人要去幫助別人。看到精舍師父的生活以及精舍的薰陶,是那麼的清淨與和平,讓麥旦尼醫師的這趟旅程,得以拋去往日的負能量,得到心靈的平靜和滿足。

圖左 :麥旦尼醫師(Dr Madani)回到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成長背景來自於基督教社會,覺得像是有回到家的感覺。[攝影者:鍾美蓮]
圖右 :人醫會年會的學員從靜思堂排隊出發,經過慈濟大學坐遊覽車,要回到靜思精舍巡禮。[攝影者:鍾美蓮]

圖左 :麥旦尼醫師(Dr Madani)(右),來自約旦,為一般醫學科醫師,任職於約旦首都安曼的盧玆米拉醫院(Luzmila Hospital),立志成為一位神經外科醫師。[攝影者:鍾美蓮]
圖右 :「這棵茄冬樹已經上百歲了......」德淵師父邊走邊說,並引人醫會年會學員走到精舍大殿旁的那棵高大茄苳樹下。炎熱的天氣,在大樹下的樹蔭顯得清涼。[攝影者:鍾美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