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智能解說員 跨時代的科技宣導

智能解說員 跨時代的科技宣導

E-mail 列印
「每一年最幸福的日子,就是一年一期,一年一會的這個時候。更有幸參與骨髓中心的十周年慶、二十周年慶,三十周年慶。」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庫暨行政組專員張筑聿,任職骨髓幹細胞中心二十幾年,10月8日下午在 花蓮靜思堂,向來自全臺關懷小組講師認證教育訓練五百七十多位學員,分享跨時代的科技宣導應用。

◎與世界接軌 參與國際認證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1993年成立,隔年有七例的骨髓移植,到2005年,圓滿了一千例的捐贈。三十年來,已經圓滿六千五百多例。」張筑聿說,捐贈的人數年年在增加,需要的病患也一直在增加之中。

第一個十年,是髓緣拓荒期,捐骨髓要進手術室,很多人對骨髓捐贈的認知,有很多誤解,認為是從龍骨水抽取。志工們必須在誤解中澄清,這一路走來,雖然已經過了三十年,可是狀況還是沒有改變太多。

張筑聿敬佩志工們難行能行,走過草創時代。「早期沒有電腦,自製圖說,後來用電腦做文宣,這一路走來很有歷史的價值與意義,因為大家都在為搶救生命努力。」

第二個十年,有周邊血幹細胞的捐贈,像捐血一樣,是社會大眾比較能夠接受新的捐贈方式。

第三個十年與世界接軌,不只參加世界骨髓庫,也參與了骨髓庫的國際認證。張筑聿接著說:「我們每年會上傳有多少愛心種子在臺灣共同推動造血幹細胞。也在這一個十年,經歷了消慈風暴,原本就不容易的勸髓之路變得更加難行。」

之後又遇到了疫情,國境封鎖,人跟人之間沒有辦法移動。就連幹細胞也一樣,是冷凍出去的,張筑聿無奈地告訴學員:「冷凍之後再解凍會耗損細胞,耗損百分之四十。我們不希望這樣的愛心能量,到了對方的手上,減少了這麼多。」

◎付出無所求 清淨一念心

「我們在網絡上也持續不斷的在YouTube、FB、IG發布我們的訊息。」張筑聿表示每個月的媒體露出量至少五十天以上,骨髓幹細胞中心一直以來都在做這樣的努力。

她問學員:「三十年之後,我們還能一樣嗎?」

有些一定是一樣的,就像是佛陀說的,「能捨一切諸難捨;財寶妻子及國城,於法內外無所吝,頭目髓腦悉施人。」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它都是不變的。

還有不變的是上人推動骨髓捐贈的理念,救人,尊重生命。上人說:「水無色、無味,但是萬物都缺少不了它;愛不分國界、種族及宗教,一律平等付出。」這就是娑婆世界之間不可或缺的清水之愛。

「骨髓捐贈者付出無所求,清淨一念心,恰巧與萃取出來的DNA一樣,純凈無雜質。」張筑聿說,上人用這樣子的理念,帶著志工行入經藏。「所以志工們在大街小巷之中,尋找生命的有緣人,希望可以透過努力,多救到一些人。」

張筑聿表示,「我們行的是菩薩道,我們尊重生命,因為他們有權利活下去,我們給他一個機會活下去。她懇切地說:「不變的是經過我們的努力,相見歡的個案越來越多,拯救的生命越來越多,到現在已經六千多位。」

要變的是什麼?這個世間一直在變化,要如何因應這個時代的變化,把救人的事繼續推動下去,必須要知道這個世界的人在想什麼,要怎麼樣才能再繼續感動他們。

◎捐贈超齡人數高於招募人數

「資料庫太舊,超齡的人正快速增加,而勸募的量卻不夠這麼多。」張筑聿很嚴肅地跟大家分享骨髓庫的現況,她殘忍地告訴大家,青壯年時期的捐贈者在資料庫剩不到一半。接下來未來的十年之內,有百分之三十三的人都會超齡,也就是在未來的十年之後,可以預見資料庫的能量剩不到一半。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未來的十年,超齡人數會高於招募人數的兩倍。」她語重心長地說,更可怕的是,這還不是唯一的問題。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剩下的這些人中,有一半配對到,之後不願意捐贈。

以一個更實際的面向來看成本,就用健保局給付的檢驗標準為基礎,一個人一萬的檢驗成本估算,四十萬筆的捐者資料,就要投入四十億的成本。如果有一半以上的人配對到,不願意捐,代表沒有用的成本是二十億。

「因為大社會還是對造血幹細胞捐贈的認知觀念不足,再加上有心人士惡意攻擊,傳遞假訊息。」張筑聿無奈地說,假訊息特別容易被瘋傳,親友收到後就會反對,幾乎無一例外。

「我們可以怎麼做呢?想想看要用什麼樣的方式,用別人可以接受、喜歡接受的方式來宣導,來勸募。」她強調只要宣導的面向夠多,被惡意攻擊的時候,就會有善意的回應。只要善意的留言比惡意的攻擊多,導正大家的錯誤認知,假訊息就有可能被反轉,親友收到正確的訊息,就可能從反對轉為支持,最後願意捐贈的人就會變多了。

「我們骨髓中心的同仁雖然少,但是我們還是一直很努力求新、求變。」張筑聿希望中心的努力,跨時代的轉變,可以讓志工走在大街小巷中,在跟別人勸募時,可以少一點阻力。

◎骨髓中心走在時代的尖端

時代不一樣了,已經開始進入了虛擬世界。張筑聿說:「今年推動不一樣的三十周年慶,想要把年輕人可以接受資訊的接收模式,試著以先進的方式,讓他們利用興趣來體驗,接受我們想要提供給他們的資訊。」

骨髓中心要招募十八到四十五歲的年輕人,希望他對造血幹細胞的認知是清楚的,而且有高度的自主意願。最重要的是,他必須要被親友支持,因為親友給他的壓力也有可能影響他的捐贈模式。

「現況是所有一切的問題關鍵都在於認知,因為認知不對,影響過程也影響了結果。」張筑聿希望從根本上去改變社會大眾的認知,目標就是讓他們能夠自己走進來,有一些驚奇的體驗之後,會覺得「哇!這個很酷。」

「我們現在骨髓中心走在時代的尖端,要體驗AI,要體驗VR,來到我們的場域裡面,可以免費體驗。」她期待年輕人體驗過後分享,分享了之後,網絡訊息就會開始有一些反轉,就有機會提升意願度。

圖左 :張筑聿表示,慈濟骨髓幹細胞的第一個十年,是髓緣拓荒期,捐骨髓要進手術室,很多人對骨髓捐贈的認知,有很多誤解,認為是從龍骨水抽取,志工們難行能行。[攝影者:蕭必亨]
圖右 :「以一個實際的面相來看成本,健保局給付的檢驗標準,一個人一萬估算,四十萬筆的捐者資料,就要投入四十億的成本。」張筑聿說,如果有一半以上的人配對到不願意捐,代表沒有用的成本是二十億。[攝影者:蕭必亨]

圖左 :張筑聿強調只要宣導的面相夠多,被惡意攻擊的時候,就會有善意的回應。只要善意的留言比惡意的攻擊多,導正大家的錯誤認知,假訊息就有可能被反轉。[攝影者:蕭必亨]
圖右 :「我們骨髓中心的同仁雖然少,但是我們還是一直很努力。」張筑聿希望中心的努力,跨時代的轉變,可以讓志工走在大街小巷中,在跟別人勸募時,可以少一點阻力。[攝影者:蕭必亨]

圖左 :「不只科技是我們的神隊友,志工更是從一開始到現在,到以後都是我們的神隊友。」張筑聿感恩骨髓捐贈小組志工,幫助血癌病患突破困境。[攝影者:蕭必亨]
圖右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庫暨行政組專員張筑聿,於10月8日下午在花蓮靜思堂,對來自全臺關懷小組講師認證教育訓練五百七十多位學員,分享跨時代的科技宣導應用。[攝影者:蕭必亨]

圖左 :「應用科技不只是改變未來,還可以反轉過去,要去尋找每一個我們覺得不可能的可能。」來自苗栗的學員江昭瑢(右一)覺得,透過元宇宙、AI、 AR,智能的解說員,可以讓年輕的一代清楚勸髓、捐髓的過程,更願意捐髓助人。[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來自臺中的學員劉益君也有滿滿的感受,「我們早期勸髓時,建檔活動蠻累的,要很多人力,拿著紙本一個個介紹。因應時代的變動,社會的進步,運用科技宣導,是未來的趨勢。」[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現況是所有一切的問題關鍵都在於認知,因為認知不對,影響過程也影響了結果。」張筑聿希望改變社會大眾的認知,讓他們願意主動走進來建檔。[攝影者:管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