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疫情期間 髓愛飄洋過海不間斷

疫情期間 髓愛飄洋過海不間斷

E-mail 列印
2023年10月8日是慈濟造血幹細胞中心「三十周年慶暨關懷小組講師認證課程」一系列專業課程的第二天,慈濟造血幹細胞中心楊國梁主任以「髓緣三十 愛生生不息」為專題,讓捐贈關懷小組的學員了解慈濟造血幹細胞 成立的因緣,與志願捐贈者累計圖、各國取髓量與臺灣各地醫院供髓比較圖表,免疫基因實驗室的成立與因應疫情而開啟的供髓方式。

◎創資料庫 開啟重生契機

自1993年10月20日,慈濟成立臺灣唯一也是非公立的造血幹細胞資料庫,積極推動「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理念。各地慈濟志工一呼百應,志工們相信證嚴法師不會為了救一個人,而犧牲另一個人的健康。

今年(2023),適逢慈濟造血幹細胞中心成立三十周年,每年有數千位病患透過移植醫院與他國骨髓資料庫,來此尋找適宜的造血幹細胞捐贈者。目前已累計超過四十六萬八千多筆志願捐贈者資料,共同為全球三十一國家地區,超過六千五百多個生命找到重生的機會,讓這些家庭重拾笑容和幸福。

課程中,楊國梁提供各項統計資料的圖表,含近七年來驗血活動招募的人數、預約建檔人數、初步配對血樣複檢量,與近兩年的周邊血捐贈量、捐者性別與採集量、各國取髓量、臺灣各地醫院供髓比較圖表。

為了發揮搶救生命的效率與科技的進步,於1997年成立慈濟免疫基因實驗室,負責檢測造血幹細胞移植和器官移植基因配型方面的臨床和研究。楊國梁特別說明免疫基因的功能與特徵,提醒學員們要保持身體的健康平衡。

◎疫情衝擊 另闢海外取髓路

自2020年三月中旬因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臺灣實施邊境管制,造成海外取髓人員入境隔離檢疫的困難。2020年四月底,新加坡骨髓庫在患者家屬委託移植醫院的請求下,造血幹細胞中心以中轉不入境的形式接受包機取髓。楊國梁表示,在高規格的防疫措施之下,以遠距離的方式,雙方進行造血幹細胞交接與文件確認,讓救命的造血幹細胞順利抵達新加坡救人。

由於包機取髓的費用過於昂貴,不是一般人士能夠負擔得起,況且血液疾病患者實在沒有時間等待,楊國梁說:「患者已經進行了一連串的療程,如果沒有在預定的時間內進行移植,可能會發生嚴重的感染而危及生命。」

造血幹細胞中心幾經會議討論,開始研擬因應方案,在兼顧防疫的原則下,如何改善造血幹細胞的低溫保存,順利運送海外。自2020年五月起造血幹細胞中心決定開啟以低溫冷凍運送周邊血幹細胞和淋巴球到海外的方式,並完成首例的運送。截至2022年9月26日止共計輸出十一國四十八例。

◎生生不息 締造生命奇蹟

來自臺北的學員徐玉蘭分享:「以前不知道我的哥哥、弟弟、侄子們為何都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看他們長期吃藥,真的很難過。聽了楊主任的課程後才知道這種疾病與遺傳基因HLA-B27(B27型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具有密切的關係,是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的。」

來自臺中的學員林溯明分享:「從影片中看到,不因疫情嚴峻而錯失救人機會,臺灣運送造血幹細胞與新加坡取髓的過程,這種跨國的愛,真令人感動。」林溯明感恩造血幹細胞中心克服困難,因應疫情的不確定性,改變運送的方式,完成海外救人的任務。

楊國樑也提醒學員,造血幹細胞關懷團隊要像划龍舟一樣,動作要一致,要合和互協的共同努力,當有人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時,就能獲得捐贈的幫助,搶救更多的生命。要讓善的循環延續,像造血幹細胞一樣的源源不斷,生生不息,也才有後續平安康復的生命奇蹟。

圖左 :慈濟「三十周年慶暨關懷小組講師認證課程」的活動中,造血幹細胞中心楊國梁主任以「髓緣三十 愛生生不息」的專題,讓捐贈關懷小組的學員了解慈濟造血幹細胞成立的因緣。[攝影者:蕭必亨]
圖右 :造血幹細胞捐贈關懷小組的學員,聚精會神的聆聽楊國梁主任的課程。[攝影者:李弘文]

圖左 :來自臺中的學員林溯明分享:「從影片中看到,不因疫情嚴峻而錯失救人機會,臺灣運送造血幹細胞與新加坡取髓的過程,這種跨國的愛,真令人感動。」[攝影者:李弘文]
圖右 :來自臺北的學員徐玉蘭,專注的聆聽並以手機拍下講師的簡報,回家後要與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兄、弟分享。[攝影者:李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