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藍毘尼第三次志工培訓 分享慈濟足跡

藍毘尼第三次志工培訓 分享慈濟足跡

E-mail 列印
「教育組開始在學校教導環保分類,看到慈濟四大志業的活動,已開始逐漸落實在藍毘尼這片土地。」馬來西亞慈濟志工陳吉民(濟連)向所有參與活動工作人員及培訓學員致歡迎詞,並分享慈濟在藍毘尼的足跡。

接續4月 8日及7月8日兩場培訓,2023年度尼泊爾慈濟見習志工培訓於8月 26日再次於藍毘尼佛教大學展開。有來自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志工與本土志工計二十八位參與服務與陪伴,還有二十六位學員及佛國團隊十四人,共六十八人齊聚在藍毘尼佛教大學禮堂中,雖來自不同國家與地區卻同樣為佛教、為傳播愛而來。

◎會所日常

在司儀,尼泊爾第一位人醫會種子尼爾醫師(Nirdesh Shakya)引言下,人人抬起頭、挺起胸,各個精神奕奕唱頌〈慈濟功德會歌〉並恭讀「慈濟十誡」,鏗鏘有致的聲音傳揚於大禮堂中。

「感恩濟玄師兄(張栢林)及Santosh(桑托斯 Santosh Maurya)為大家蓋起一個可以擋風遮雨的棚架……」培訓伊始,由陳吉民與大家分享藍毘尼會所日常。他提及,搭起了棚架,志工們煮食可免受風吹雨打影響,更便利。

除此之外,接受慈濟幫助的學生放學後,都會主動到會所做功課;而更欣慰的是,本土志工蘇米娜(Sumina)也都會前來輔導大家功課,一片溫馨和諧畫面,經常於會所呈現,無不令人感動。

而在會所外,更是因為志工們自動自發打掃,每每將落葉清掃一空,也將門庭外維持乾淨整潔,時時「一塵不染」。陳吉民感性分享,從所有種種,看得出大家都很愛護慈濟這個家。他更提醒大家,會所每星期進行的會議、每日午間的〈祈禱〉及《人間菩提》分享時刻,都能建立志工共識及聯絡彼此情感,他更呼籲人人前往參與。

陳吉民更感動分享,最近四位來自臺灣的「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慈青)學生,前來舉辦一場慈青活動,與本土年輕人互動、交流,不但在藍毘尼注入一股活力,也打開本地年輕人的眼界。

最近慈濟開辦肥皂製作課程,不只提供技能,還幫學員提供銷售市場。慈濟對照顧戶照顧無微不至,教與他們一技之長,自食其力,更為他們建新屋並彩繪妝點。「營建志工雖然都不是專業建築人員,他們還是用心把屋子建了起來。」陳吉民感恩,透過以工代賑讓參與營建者有了報酬、收入,也讓照顧戶有了安身的地方。

◎樂於分享

吉安普拉瓦學校校長(Lumbini Gyan Prabha Basic School)莫帝(Moti Yadav)也應陳吉民邀約,與眾分享個案關懷。他懇切認同慈濟慈善的做法與方向,並進而表示,慈濟給予照顧戶協助,不是成為他們的依賴,而是想方設法要翻轉他們的命運,引導他們從手心向上的人,也可以成為手心向下的人,為人付出。

慈濟志工張美玲(慮俛)則以「綠色生活」為題,分享環境保護相關議題。「尼泊爾是個美麗的國度,可是現今世間四大不調,許多地方都發生災難。」她提及,COVID-19的肆虐,對人類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但究竟會有多少人以這響起的警鐘為警惕?

「大自然無私給了我們一切,卻無法滿足人類的貪婪,我們都知道現在地球媽媽已經生病了……」張美玲說起,就在幾個月前,她親身感受到愈發極端的氣候;就在藍毘尼,她經歷47℃酷熱的天氣,醫院裡鐵製用具也都熱到發燙。「我們可以做什麼?」說著自身經驗,她不禁向在座學員提出心中渴望,大家一起共知、共識,更要共行的行動。

張美玲語重心長分享:「上人教導我們『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要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為保護環境盡一分力。」她更以當地現況,提出人人可從日常具體的行動,從當下開始著手。「拾起街邊垃圾,減少垃圾量;吃素,減少對環境的負擔;節約用水、電,減少資源浪費;購物時自備環保用品,減少塑料袋使用;尊重生命,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只要人人由自身做起,雖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動作,即能為保護環境貢獻心力,匯聚起一股巨大力量。「我們記住,你我都可以改變世界。」張美玲不忘一再提醒大家,人人都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一分子。

◎學佛行儀

除了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足跡的分享與傳承,慈濟人文的展現更是每次活動不可或缺的要素。「慈濟沒有領袖,每個人都需要自我管理,包括時間、行儀、生活習慣等。而慈濟的整齊劃一,來自於每個人的自律。」志工莊永銘(惟韋)分享「學佛行儀」時,說起自律的重要性。他更認為,所有慈濟人都堅信,也都奉守,人人修養自己,才能讓團體更加美好的信條。

莊永銘提及,在浴佛典禮和慈濟日,慈濟人在浩蕩長隊伍中,雖然都是一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大家時間累積、不斷排練,才能達成人人動作一致,保持行儀整齊的成果,而這也在在都是修行的表現。他不但說並且邀大家起而行,隨即邀請學員一起上臺練習放掌、合掌、吉祥印等基礎學佛禮儀動作;臺下學員也同時在隊輔的示範與指導下,認真學習。

除了有形的行儀禮儀動作,他更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慈濟團體也有很多細節,體現了自律及惜福。「就像吃完飯要倒點開水清洗碗中油渣後,再飲用此『惜福水』、要折被、洗廁所……這些都是可以落實在生活的細節,也可以此做為孩子榜樣。」而自律更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格涵養,莊永銘強調,人人從小就要養成自律習慣,才能在團體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本土志工馬坤達(Mukunda Bista)以尼泊爾文分享「慈濟十誡」,說起自身過去種種生活習性,除了殺生,還愛喝酒;然而,在參與慈濟後,他將惡習一一戒除,開始茹素,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慈濟十誡,身體力行。

◎學員分享

學員悉達多(Siddhartha Gurung)是經營建築公司及餐廳的商人,從課程分享中,他更深入了解到現今人類生活已受到嚴重污染的影響。身為一位大自然愛好者,悉達多平常也會參加植樹和環保活動。今天,在「身心寬暢」休憩時間,他更身體力行,以慈濟的環保杯裝水飲用。

「同樣,今天老師教了我們一些很有用的禮儀,如果我們真的在生活中應用,它們會對我們很有幫助,也會對我們的人格有好處。」而從分享中聽到「正能量」,他指出,如果大家都能遵循其中的50%,人生就會很精彩。悉達多更提出想法並強調:「如果能做到50%,我認為就會比一般人更出色。」

「關於今天的課程,我很感動。所有課程都與佛教有關,而我們是來自佛教國家……」學員穆克蒂(Mukti Prashad Bhattrai)表示,從慈濟體認到「母親地球」現在生病了,而這都是因為人類所造成;因此,大家必須為下一代拯救地球。課程分享內容令他很是感動,穆克蒂歡喜分享:「今天的課程深深感動我,我會鼓勵家人和朋友也來參加培訓課程。」

◎雲端祝福

透過雲端,靜思精舍德泰師父也為大家「愛的勉勵」。他分享:「上人於 1990 年鼓勵大家以鼓掌的雙手,用在撿垃圾、掃街道、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淨土,提出『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的理念』……」呼籲人人從自身做起,減少浪費,回收資源,幫助貧困者。慈濟環保志工不分年齡、階級,不怕辛勞,堅持做好環保工作。此外,證嚴上人也提倡吃素、簡單生活、保護森林等環保理念。

「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我們要繼續學習如何做一個真正有愛心的菩薩,無時無刻地以無條件的愛去關懷他人,到世界各地去行善。」德泰師父分享:愛是從最純粹的真心而來,當每個人都充滿真心,就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原始眾生無明,永遠在追求更多,永遠在爭鬥,一直在輪迴中受苦。他認為現代人常常只會想著要得到什麼,而忘了要感恩。只要人人學會知足,少一分欲望,就多一分快樂。

慈濟志工來自社會各階層,每人都有不同生活習慣和文化,德泰師父勉勵眾人,要學會包容和理解。「慈悲是菩薩的根本,任何想成佛的人,都必須先學會慈悲。慈悲就是無條件付出,不求回報。」真正覺悟的菩薩,心如止水,常常感到滿足,可以解脫生死,到達涅槃的境界。

「我們要學會放下煩惱和執著,才能真正地覺悟。」他期勉大家,要真正實現理念,就需要一起努力,像樹木一樣深深扎根在法界,讓愛心像樹根一樣,不斷向外延伸。「上人永遠在為我們指引方向,我們要永遠跟隨上人的腳步,一起走向光明的未來。」德泰師父以此與大家共勉。

期待人人本著佛陀慈悲心志與共同為善的力量,打造佛國一片安穩樂處,讓人人在充滿藍天白雲及生氣勃勃、綠意盎然的自然環境中,平安健康過生活。

圖左 :培訓活動伊始,由慈濟志工陳吉民與大家分享藍毘尼會所日常。[攝影者:楊雯婷]
圖右 :陳吉民分享藍毘尼會所搭起了棚架,志工們煮食可免受風吹雨打影響,更便利。[攝影者:楊雯婷]

圖左 :慈濟志工張美玲(慮俛)則以「綠色生活」為題,分享環境保護相關議題。[攝影者:楊雯婷]
圖右 :慈濟人文的展現更是每次活動不可或缺的要素,活動中人人如規如儀。[攝影者:楊雯婷]

圖左 :慈濟志工莊永銘(中)分享「學佛行儀」,親自示範並指導學員正確動作。[攝影者:楊雯婷]
圖右 :學員一起上臺練習放掌、合掌、吉祥印等基礎學佛禮儀動作。[攝影者:楊雯婷]

圖左 :臺下學員也同時在隊輔的示範與指導下,認真學行儀儀。[攝影者:楊雯婷]
圖右 :臺上臺下共同學習,一片歡喜氛圍。[攝影者:楊雯婷]
圖左 :本土志工馬坤達(Mukunda Bista)以尼泊爾文分享「慈濟十誡」,說起自身過去種種生活習性,除了殺生,還愛喝酒。參與慈濟後,他將惡習一一戒除,開始茹素,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慈濟十誡,身體力行。[攝影者:楊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