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經藏演繹踏穩步伐 齊心行

經藏演繹踏穩步伐 齊心行

E-mail 列印
2011年《水懺》全球演繹時隔十二年,《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於2022年12月9日至11日在高雄巨蛋連續五場,透過戲劇、唱誦、手語、肢體動作、擊鼓,以藝術詮釋經典引領大眾走入法華經藏法會。中區《無 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於2023年7月28日到30日在彰化體育館舉辦八場;接著基隆、雙北、桃園、新竹、花蓮和宜蘭志工共有八場,即將於10月20至22日在臺北小巨蛋登場。

◎百日淬鍊道氣成

新竹區與桃園區合體入經藏《無量義 法髓頌》,距離在臺北小巨蛋演繹的第四場(10月21日下午)進入倒數,新竹區入經藏演繹志工在教學團隊黃文雅、陳璽中和手語老師宋美玲的指導與陪伴,7月9日在新竹靜思堂開始大共修,每週星期二上午、星期四晚上,星期三的演繹種子以及假日的大共修。此外,每星期二晚上在竹東共修處和新庄子環保教育站都有經藏演繹共修,方便社區就近練習。甚至於在驗收前額外的加強練習,皆是入經藏志工人人自發勤修學。

第一次大共修來了四百九十一位有意入經藏志工,其中有夫妻、兄弟、姊妹、母女、父子、表親,慈二代、慈三代,甚至一家數人。A+白、A、B、C(後來C改為K)或白或藍皆由種子引領安住於感恩堂,藍白相間而坐;不論是坐高腳椅,或是席地而坐,每一位皆全神貫注地跟著經文大聲唱頌。

經過三個多月的練習,以及九月九日、十月七日到雙和靜思堂的驗收,期間有人因為身體因素退出,有人適時補位;有人身體因病或發生意外,卻依然堅持帶傷上場。未來還有十月十五日將至雙和靜思堂驗收,十九日到臺北小巨蛋現場跑位熟悉場地,入經藏志工眾志成城圓滿盛事。

宋美玲老師表示第一次大共修之前,已經在社區的環保站、共修點,以及新竹靜思堂一週二次的早上或晚上的體驗班,讓更多人可以把心門打開,瞭解經藏演繹的動作並無想像中的難,也提供參與者評估個人身體狀況,及願力來調整組別,期待廣邀更多人入經藏。

◎各顯其能 歡喜入經藏

A+白的資格是四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演繹的動作除了蹲、跪、彎等動作,還具有挑戰的大變化肢體動作。承擔A+種子的慈青學長蘇筱琳認為先把動作學好之後,再帶回社區教給大家。第一次入經藏的洪國峰是筱琳的先生,也是慈青學長,他表示剛好符合A+白資格,看到有好多年輕的朋友也紛紛的投入,自覺得自己也許可以試試看,來挑戰一下自己,然後也希望能夠在小巨蛋演繹的時候有個好的表現。

宋美玲感恩林正宇協助製作有字幕的經文段落音樂檔,提供大家練習。美玲說:「她做音樂,我做手語譜(娃娃圖),我們兩個是不停的配合,不停的協調,做大家的後盾,希望四百多個菩薩來到這邊是安心的,這樣我就很歡喜了。」

張綺薇說:「短時間之內就可以這麼樣的把動作都記起來,種子用心非常的深。之前的準備工作他們都想得很周到,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就能夠把動作都給記熟。經藏演繹的影片啊音樂啊都給我們,先在家裡都能夠先學了,所以腦子裡總是會有一點印象,所以學起來很快。」

「缺人應該是還有,就儘量再繼續邀。我覺得每個人家庭、事業啊,都有一些要顧慮的,所以不要太勉強,我想每一個人都有這份心,只要有心就很棒。他有了這個心,當有因緣的時候自然就會出來。」綺薇提及組內劉淑真師姊想要參加C藍,可是她會擔心動作跟不上。後來有大愛之光,她就參加大愛之光,她也很高興啊,大家都很歡喜,歡喜最重要。

◎度生眾 斷煩惱

新埔、關西屬純樸的鄉鎮,離新竹靜思堂比較遠,大約二十公里路,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必須為願意入經藏的長者,或是無交通工具者安排菩薩車。詹皓貽、謝秀梅周二早上輪流開車載人共乘參加共修。若是周四晚上去靜思堂練習,為了自身安全,也為了讓家人安心,則改以多人共乘計程車至靜思堂,只因她們把入經藏當作是本分事。

隸屬竹北和氣的入經藏種子林秀英表示,家住新埔,與竹北只有一條馬路之隔,經常關懷長者,逆行開往新埔方向載人共乘。她讚歎住比新埔更遠的關西,法親家人在禮拜四晚上和禮拜二早上,共乘至靜思堂一起入經藏。

身為種子的秀英表示,年長者的精神令人非常的感動,當然也要鼓勵他們,「沒關係,勤能補拙,我們就多花一點時間來下功夫。」上人講「對的事做就對了」,與先生馮震峰都是種子,一週連續三個晚上都要到靜思堂練手語,她說:「同修是很好的一件事,同修沒有罣礙又可以互補。」颱風天,開著菩薩車不畏大風大雨,依然堅定駛往靜思堂,參加經藏演繹種子共修。

馮震峰年輕時騎車跌倒腳傷,前年下肢痛而再次求醫,發現是舊疾導致膝蓋骨跑掉造成的疼痛。於是,再開刀處理,隨著年齡增長,讓他更重視術後調養,一直到今年的四、五月才免於用拐杖。勇於承擔的震峰,當然不願錯過入經藏演繹的機會。醫師的一句「不要罣礙」,給了震峰一顆定心丸,他堅信到臺北小巨蛋演繹,舊疾不致造成行動困擾。

對於指導同組的入經藏志工,馮震峰認為:「姿態要放柔軟一點,口氣要輕盈一點,很多師兄師姊的動作,不是一次可以學得會,當種子的要不厭其煩的去叮嚀,把他們的動作矯正過來。」震峰也會鼓勵對方「勤能補拙」,也進一步說:「我們種子也是要不斷的反復練習好,才可以教他們。」不管是動作熟不熟,經文一定要熟,唯有經文熟了,才能抓準拍點。

◎學法門 成佛道

資深慈濟志工陳營基表示這一次經藏演繹有很多的會眾參與,要讓入經藏演繹的會眾正確又清楚的知道經藏演繹不是表演,而是透過演繹來瞭解整個經藏裡面的含義,讓他攝受跟感受,然後他會感同身受而留在慈濟團體裡面。陳營基進一步說不是只有一場演繹結束就不見了,要很深入的陪伴,透過經藏演繹接引很多的會眾,希望除了來見習、培訓進而受證,透過演繹讓他成為慈濟大家庭裡面的成員。

陳營基接著說:「經藏演繹是要讓法能夠深入到我們的心田,更重要的還要讓這個法進入到我們的法髓,讓他知道法事實上可以植入在我們八識田中,更重要的要懂得去感恩所有教育我們的種子團隊,還有默默耕耘的音控人員、香積、還有手語老師。」

「種子團隊求好心切是沒錯,但是接引更重要。」陳營基說,因為求好心切,演繹種子可能在不知覺中會做肢體語言,或者在解說時會有些碰觸,不論是態度或動作要讓他感受到溫暖、細膩而不是嚴格,透過教學也讓他知道慈濟人是很用心的,這樣才是一個接引的初衷。

◎踏穩步伐 齊行菩薩道

帶著入經藏志工大共修的黃文雅表示,「不能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大家,而是要站在大家的角度。可能我覺得一次就可以了,可是沒有,大家可能需要五次、十次才有辦法記得,就是多給大家練習的時間跟機會,讓他們每一步都是踩穩的,而不是趕進度。」

黃文雅希望四百六十六位入經藏菩薩,來到這裡是很歡喜的入經藏,很享受在法的氛圍裡面被法薰陶。每一個人都不可以放棄,要牽緊緊的走入《無量義 法髓頌》裡面,道心是堅定的,才有辦法把法弘揚出去。

大愛台製播了慈濟史演繹及導讀的「行入經藏」,靜思人文出版〈無量義 法髓頌──以善以愛照亮全球〉專書是《無量義 法髓頌》的導讀。黃文雅鼓勵入經藏志工多看影片和專書,「影片裡面的每一句話,都是在入經藏過程當中會聽到的詞。以前可能只是為了做動作而做那個動作,或聽那個指令而去做那個動作,看了影片會更知道,原來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當我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會更有體悟為什麼這一段會是這樣安排。」

黃文雅為入經藏菩薩注入心靈活水:「新竹入經藏的菩薩們,大家不要擔心也不要緊張,只要好好的跟著所有的種子菩薩們,一步一腳印堅定地走,只要都有乖乖的跟著練習。我相信大家都是沒有問題的,要給自己信心。回家多練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相信我們一定都能夠手牽著手走入小巨蛋,一起將《無量義 法髓頌》弘揚出去。」

圖左 :開始大共修的第二次(7/16),演繹志工報到之後,分組由工作人員引領到各組固定的位置。[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演繹志工們都有了自己固定的基本位置之後,每次共修報到之後直接到自己的位置。[攝影者:黃敏祥]

圖左 :新竹靜思堂星期二早上也開演繹體驗班,由手語老師宋美玲(左一)指導與陪伴。林正宇(左三)協助製作有字幕的經文段落音樂檔,提供大家練習。[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A+白的資格是四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演繹的動作除了蹲、跪、彎等動作,還具有挑戰的大變化肢體動作。承擔A+白種子蘇筱琳(右)和先生洪國峰(左戴淺藍口罩)都是慈青學長。[攝影者:彭慧美]

圖左 :馮震峰(右一)與林秀英(右三)夫妻都是入經藏演繹種子,馮震峰年輕時騎車跌倒的腳傷,前年因下肢痛再次求醫,發現是舊疾導致膝蓋骨跑掉所致。再開刀處理,一直到今年的四、五月才免於用拐杖。震峰不願錯過入經藏演繹的機會,更勇於承擔種子。[攝影者:彭慧美]
圖右 :從6月25日起演繹種子志工就開始集訓,並在各社區邀約參加演繹的志工開始練習。7月9日第一次大共修,所有參加演出的志工從各社區據點集中到新竹靜思堂,齊聚一樓感恩堂展開演練。此時的地標只有基本的方格,每一個人有了基本的固定位置。第一次大共修來了四百九十一位參加練習。[攝影者:黃敏祥]

圖左 :10月7日在雙和靜思堂演練成果第二次驗收,和桃園區的演繹志工們第二次組合,要適應豆豆比新竹靜思堂寬百分之二十的距離,還是有許多需要調整和改進的地方。[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9月20日大愛之光的種子志工開始共修。[攝影者:黃敏祥]
圖左 :資深慈濟志工陳營基(左戴黑口罩)表示這一次經藏演繹有很多的會眾參與,要讓他們知道經藏演繹不是表演,他會感同身受而留在慈濟團體裡面。要讓法能夠深入到我們的心田,更重要的還要讓這個法進入到我們的法髓,也可以植入在八識田中。[攝影者:黃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