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廖長州 行孝行醫報母恩

廖長州 行孝行醫報母恩

E-mail 列印
「我們家老菩薩如果還在的話,今年應該已經一百零二歲了。」臺中廖長州婦產科醫師,對母親陳赤珠滿滿的感恩與思念之情。他接著說:「爸爸早逝,後來媽媽有因緣接觸慈濟,有了精神寄託,進而成為委員。」廖媽媽成為慈 濟志工後,精進力行慈濟家風——克勤、克儉、克難,所以年輕時的廖長州,深受母親的身教與言教影響,對於慈濟的一切不陌生,也算是名符其實的慈二代。

證嚴上人說:「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等:一行孝、二行善。」廖醫師將此師訓發揮的淋漓盡致,最廣為人知的行善行孝事蹟,莫過於2009年廖長州與高齡八十八歲的媽媽共同出席慈濟九九重陽敬老活動中,母子一起當志工的經典畫面。當時他為獨居老人義診,而因病休養多年,終於脫離病痛的廖媽媽,則再次以優雅美妙的身段復出,為大家表演手語。

◎天災中見苦知福 義診間視病如親

「媽媽是我加入人醫會的推手!」已參與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數十次的廖醫師說,媽媽認為他已三十而立且事業與家庭漸漸穩定,是該出來為社會做點什麼。當廖長州成為人醫會一員後,在中區人醫會召集人紀邦杰醫師的陪伴,讓廖醫師從此踏上中區偏鄉義診之路。中區人醫會長期陪伴獨居、行動不便、貧困的老人及幼兒,到最後和他們熟識的像家人,每月定期的義診訪視,他們都非常的高興與期待。

廖長州也參與了幾次海外義診,如中國四川汶州地震、日本發放慰問及菲律賓海燕風災。他認真且堅定地說:「上人教育我們——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在國際義診中,我學習到何謂無常,更因為見苦知福降低了很多日常不需要的物慾。」

他認為新進的醫護人員更需要參與義診,因為真的需要走進去,才會有不同的視野與體認。在義診的過程中,也才更能體會貧困家庭在就醫及用藥上實際會面臨的難處。當醫護人員能以關懷心出發,更同理與用心,在往後的照護上會更有效率也能更有連結。

因為義診,廖長州開始接觸並了解近年興起的中西醫合療,也漸漸對中醫產生極大的興趣。後來更開啟他對於推拿、針灸及放血等中醫穴位治療的學習,這是義診帶給他額外的收獲。

◎課程內容別以往 薰法入心增智慧

已實施三年線上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因應漸漸趨緩的新冠疫情,終於在9月29日至10月1日於花蓮靜思堂舉為期三天的實體營隊「2023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總共有來自十五個國家地區的三百九十五位學員齊聚一堂學習。

廖醫師對於此次有別於以往的課程有不同的感受,他認為除了較多元、活潑外,採用引言式的座談會並做即使的回饋,是他個人非常喜歡的方式。其中較深刻的課程有衛福部健保署石崇良署長主講「臺灣後疫情時代 醫療健保政策藍圖」,石署長針對臺灣醫療健保問題做分析,以及未來慈濟醫院將配合健保署進行資訊建立制度等訊息。另外針對「佛陀故鄉 醫道鋪路」這個對應人醫會年會主軸「醫行千里 翻轉人生」的座談,廖醫師深感興趣與期待。

到目前為止,慈濟在全世界一百二十八個國家都有愛的足跡,尤其在非洲甚至於佛陀的故鄉尼泊爾及印度,長期善耕播下的種子,是結合近五十八年來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實際落實與驗證成功的豐富經驗。應該是可以開花結果,廖長州抱持著非常樂觀的看法。

即使受證多年,廖醫師還是養成每天早起,五點半薰法香、七點聽看志工早會的習慣。他認為聽聞佛法對他個人而言是非常重要,不僅法入心,能增長智慧外,更可以讓自己時時回到當初立願當醫生的初心。同時廖醫師的媽媽身體力行菩薩道的德行,也是滋養他將佛心師志貫徹始終的最大動力與教化。

圖左 :德旻師父與學員飲一杯智慧水,廖長州醫師(第二排左二)用心聽師父分享法語。[攝影者:洪瑞珍]
圖右 :廖長州醫師(前排左三)聚精會神聆聽課程與分享。[攝影者:洪瑞珍]

圖左 :廖長州醫師(左一)與人醫會學員們一同合影留念。[攝影者:洪瑞珍]
圖右 :廖長州醫師跟診口腔義診(圖後排右一)(照片由廖長州醫師提供)[攝影者:廖長州]

圖左 :當廖長州醫師(左二)成為人醫會一員後,從此踏上中區偏鄉義診之路。[攝影者:洪瑞珍]
圖右 :廖長州醫師參與義診並替患者做聽診治療。(照片由廖長州醫師提供)[攝影者:廖長州]
圖左 :廖長州醫師參與土耳其地震募心募愛活動。(照片由廖長州醫師提供)[攝影者:廖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