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藍毘尼女孩擺脫桎梏 未來也要像您一樣

藍毘尼女孩擺脫桎梏 未來也要像您一樣

E-mail 列印
「我知道這是當地文化,你跟她說,現在很多年輕女孩,她們都出來學習。」馬來西亞副執行長陳吉民醫師(濟連)拿著手機,透過本土志工翻譯,一幕幕女學生上學的畫面,耐心地向汝芭(Rupa Baniya)的媽媽說 明。急急切切的心,穿越語言隔閡,只盼家長擺脫傳統重男輕女的枷鎖,助女孩踏上求學追夢之路。

尼泊爾政府雖提供十年免費的中小學教育,可是許多孩子在要升上高中十一年級,就付不起學費而被迫輟學。2023年9月7日藍毘尼教育志工由校方的提報下,走訪了輟學的家庭,發現除了付不起學費,還有父母反對讓女兒繼續升學。貧困及保守觀念的桎梏,藍毘尼女孩求學之路更顯艱難……

◎走入家庭 直視問題

「教育是孩子的希望。」因為認同證嚴上人的教導,阿達莎佛陀中學(Buddha Adarsha Secondary School)副校長哈里莫漢(Hari Mohan)加入尼泊爾慈濟教聯會,成為當地教聯會的老師。當發現學校有學生近兩星期沒來上學,就會提報慈濟,再安排時間與志工一起去家中探訪了解。

9月7日清早,哈里莫漢帶領著志工們走訪藍毘尼第四里瑪瑙拉村(Manaura),來到汝芭的家中,看到副校長和志工一群人,質樸的媽媽雖意外,但還是歡喜地請大家進屋坐。

訪談中得知,現年三十五歲的媽媽米拉(Mira),先生於八年前一場意外往生。十八歲的汝芭有兩位弟弟,十三歲及十歲,大弟七年級小弟四年級,都在藍賈納基小學(Ram Janaki Basic School )上學。爸爸身後有留一小塊地,媽媽平時務農耕種,收成自給自足。因為是單親家庭,有得到政府的補助金,但還是不足以資助三個孩子每月的學費。

汝芭輟學這段日子,學習做些簡單的縫補手藝,但更希望可以得到慈濟的補助,助她回到學校上課。因她知道唯有讀書,未來才有可能當一位英語老師。

「希望女兒可繼續受教育,同時又希望她可以趕快嫁人。」媽媽雖然明白孩子的心,但還是保有傳統封建的思惟,一方面也擔心女兒上學途中遭遇危險。志工克莉提(Kriti Gole)安慰著媽媽:「學費慈濟會資助,上學就讓孩子和村裡的同學們一起走路去。」媽媽的擔憂和女兒強烈求學的心願,反映出當代社會最現實的狀況。

離開了汝芭家,團隊又隨著副校長來到索妮(Soni Kewat)家中,十六歲的她,十年前媽媽就過世,爸爸努力經營小吃店,供十個孩子生活、就學用度,生活雖清苦但也算安穩,無奈爸爸也於兩年前往生。

哥哥、姊姊們有的各自婚嫁另組家庭,現在索妮跟著兩位姊姊及兩位哥哥同住,一位哥哥還在念十一年級。爸爸留下的小吃店沒人接續經營,姊姊們只是從印度帶進一些日常百貨,如檳榔來銷售,賺取微薄的收入。

索妮的家庭,面臨經濟的問題,加上本身有貧血的症狀,所以,已經輟學近二個月了。副校長不捨孩子貧病交加,當場允諾她可以繼續回來讀書,姊姊們一聽也替索妮高興,而乖巧的她說著:「感恩慈濟幫助我回到學校上課。」甜美如花的笑容裡承諾:「我會好好地讀書。」

◎想方設法 愛藏細節

9月14日,有了初步的了解,這天,教育組志工結合慈善與醫療組志工又來到汝芭家,對於一心想當英文老師的她,志工當場測試了英文程度「One 、 Two、Three、Four……」簡易的英文對答,汝芭雖害羞,但還是勇敢地回應,這分深深的求學企圖心,令在場每個人都動容,包括媽媽。陳吉民醫師見狀趕緊呈現手機螢幕上的照片,再三強調女孩一樣重要,要翻轉人生就一定要上學受教育。

「學校離家有一段距離,需要步行去學校,擔心她的安全問題。」除了慈濟願意資助的學費、書本、制服費用外,媽媽還是不放心女兒上下學的安全,遲遲不願點頭,志工不放棄,想方設法排解媽媽的擔憂。

「如果汝芭真需要,可以送給她,但必須說明白如果半途而停學,慈濟是有權收回腳踏車的。」原來去年(2022年)冬天,志工買了三輛腳踏車,送出兩輛給路程遙遠而輟學的學生,還有一輛存放在廚房裡。正好可以解決她的交通問題,不過先把原則說清楚,媽媽及汝芭欣喜接受。

緊接著再來到索妮的家,面對父母雙亡的孩子,志工達成共識,除了補足她的學費,還將發放三個月的緊急紓困物資。三個月後再來關懷,看是否繼續輔助。訪視過程中,得知索妮的四姊薩蘿潔(Saroj),有當美容師的夢想,志工暖言鼓勵:「多找一些美容學習中心,了解課程內容才做決定,不要放棄喔!」期盼每個孩子都能築夢踏實。

◎做您所做 以愛來還

9月17日,志工們帶著汝芭來到阿達莎佛陀中學報名並順利入學,雖然媽媽還是堅持兩年畢業後就要讓她出嫁,但孩子還是堅定志向要當老師。

「有一些家庭,還是在很保守的觀念裡頭,女兒長大了,就需要嫁人。所以需要有更多的勸導,更多的引導,讓他們知道其實教育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一路陪伴關懷的雪隆教育志工張淑芳(明枋)明白,改變根深蒂固的傳統習俗不容易,但也深信滴水能穿石,只要有心,女孩們的未來可待。

而坐在教室裡的汝芭,難掩心裡的悸動,眼神閃著光彩,說出此刻的心情:「我很高興能上學,我想當老師,成為老師後,會籌款來幫助貧窮的學生,我會努力取得全班最好的成績。」這分堅定與決心,著實令志工欣慰也感動。

離去前,志工也不忘來到教室關心昨天(9/16)剛復學的索妮,孩子快樂的神情藏不住,告訴大家:「我一定會珍惜復學的機會,好好學習,保持優異的成績,發願將來當老師,像慈濟的老師那樣,回饋社會。」

少了雙親的呵護,艱困中得來不易的幸福,索妮更懂得感恩,她說:「志工透過每個人的一分錢,去幫助社會上貧窮的兒童和殘疾人士,將來我也會做同樣的事情,為社會服務給予窮人更好的教育。」臉上燦燦笑容,眼底的自信散發著強大的願力,志工打從心底替她高興。

感動之餘,副校長哈里莫漢殷殷叮囑:「慈濟資助妳們上學的錢,是來自世界各地善心人士的捐款,要好好珍惜重新回到校園的機會。」一心希望孩子努力向學的他用力提攜,將協助鞭策她們的出席率與課業進度。

未來的日子裡,師長和志工們會持續不斷接力用愛關懷,就盼女孩們不再受貧困、陋習所束縛,乘載著希望,以一顆勇猛精進心,依著夢想昂首前行。

圖左 :陳吉民醫師(右三)拿著手機,透過本土志工翻譯,一幕幕女學生上學的畫面,耐心地向汝芭的媽媽(右一)說明。[攝影者:黃鉅程]
圖右 :剛復學的索妮(右),快樂的神情藏不住,告訴大家:「我一定會珍惜復學的機會,好好學習,保持優異的成績,發願將來當老師,像慈濟的老師那樣,回饋社會。[攝影者:黃鉅程]

圖左 :副校長哈里莫漢(Hari Mohan),帶領著志工們走訪藍毘尼第四里瑪瑙拉村,來到輟學生索妮(Soni Kewat)的家中探訪。[攝影者:廖月紅]
圖右 :志工除了資助學費,也特意安排時間與縫紉車間感恩第一站的學員,到汝芭(右二)家中為她量身做制服。[攝影者:Baijinath]

圖左 :志工贈與汝芭腳踏車,親手奉上鑰匙,解決她因路遙上下學的交通問題。[攝影者:黃鉅程]
圖右 :志工帶汝芭(左二)到阿達莎佛陀中學辦入學手續,顺便了解索妮(左一)的上學情况。[攝影者:廖月紅]

圖左 :坐在教室裡的汝芭(前中),眼神閃著光彩,課堂上專注聽課,努力爭取好成績。[攝影者:黃鉅程]
圖右 :索妮(前中),珍惜復學的機會,課堂中認真學習,她立下心願:「要保持優異的成績,將來當老師,像慈濟的老師那樣,回饋社會。」[攝影者:黃鉅程]
圖左 :雪隆教育志工張淑芳明白,改變根深蒂固的傳統習俗不容易,但也深信滴水能穿石,只要有心,女孩們的未來可待。[攝影者:黃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