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防疫新生活 愛與智慧並存

防疫新生活 愛與智慧並存

E-mail 列印
「我們醫師參加很多會議,大部分都是關於醫學知識,但是慈濟人醫會年會的課程讓人感動,無形中提醒我們做醫師的初衷。」今年的人醫年會以「防疫有情,智慧生活」(To Care With Compassion, to Love With Wisdom)為主題,讓人看見在疫情籠罩下,依然存在愛與希望。為期兩天的年會連線,共有一百五十九位醫護人員出席。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亦是「國際慈濟人醫會」(簡稱:人醫會)年會團聚的日子。今年雖然無法回去臺灣參與人醫年會,慈濟雪隆人醫會於2022年9月10日及11日,連續兩天在吉隆坡慈濟靜思堂透過雲端連線,與世界各地的人醫相會。

◎ 防疫有情 情牽醫護

雖然無法齊聚花蓮,開幕儀式時,司儀透過雲端連線歡迎各國的人醫成員。雪隆慈濟人醫們揮舞著輝煌條紋,用馬來西亞的熱情向各國人醫打招呼。兩天的人醫年會,透過連線臺灣與現場分享,讓與會者可以聽聞國際和本土人醫行醫的精彩內容。

臺灣石崇良次長和臺北慈濟醫院徐榮源副院長分享的抗疫過程,再度喚回眾人,從疫情爆發迄今的回憶。全球人醫紀實記錄了各個國度人醫們愛的足跡,每一個白袍的身影,就像《無量義經》所述:「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

慈濟醫院的醫療成果豐碩,花蓮慈濟醫院李啟誠主任分享《細胞治療與細胞珍存大躍升》,大林慈濟醫院洪世凱主任分享《精準放射治療》,還有曹汶龍主任分享了近年內受到相當關注的《失智照護模式的創新發展》。這些醫療研究成果,讓相關領域的醫療人員留下深刻印象,並對其研究成果甚感興趣。

雪隆人醫會的黃德威醫師,簡單重點說明慈濟雪隆分會在疫情期間,提供醫院和民間的各類援助與金額。慈濟在如此嚴峻時期,獲得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志工們抱著無畏的精神繼續投入付出,希望讓愛心可以灑播到有需要的角落。

志工鄒曉玲(慈詮)和藍彩絲醫師(明懿)以訪視結合醫療關懷難民個案,個案情況最終有明顯的改善。兩人敘述親身所歷,這分感動感染了現場的每一位,大家都為個案感到高興。

來自雪蘭莪安邦醫院的翁詩鑽醫師,是血液病資深顧問,他親身經歷了我國疫情高峰期。「疫情嚴峻時段,我在新冠病毒患者病房內工作了四個月。去年六月疫情達到高峰期,安邦醫院當時有十四個病房接收了確診病例,而且大部分病患需要中到高劑量氧氣供應。因為空間不夠,導致需要使用呼吸器的嚴重病患都躺在加護病房外。」

變種病毒「DELTA」給馬來西亞醫療系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馬來西亞衛生部發布聲明表示,衛生系統處在瀕臨崩潰的階段。確診率激增,導致醫護人員短缺,翁醫師特別強調:「醫院亟需『完整配套』包括醫療器材、護理人員和支援人員,來提供病患基本的需求。」

經過共事,翁醫師由衷說道:「慈濟團隊有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工作效率。他們職責分工清晰,還有廣泛的聯絡網,讓支援工作不負使命。另一點是在支援期間,慈濟提供適當的援助而不是大量的援助,他們重視用戶的需求,而不是依據捐贈者的心意給予捐贈。」翁醫師最後代表安邦醫院全體人員,感謝慈濟為社會付出,同時表揚慈濟是支援災難工作的楷模之一。

靜思堂巡禮過後,張嘉玲醫師驚歎:「原來慈濟已經深入多方面的領域,如碳排放的環境議題、與聯合國難民署共同實現持續性目標,以及和其他非政府組織合作等事項,這些都讓我的視野大開。」

張嘉玲醫師喜歡做訪視,因此她選擇修讀家庭醫學專科。「以阿布這個案來說,我在政府診所不常見到這類病人,所以我們可以做到的並不多。

因此,非政府組織,如慈濟能提供關懷和一些簡單的醫療及護理常識,給這些弱勢群體,同時引導他們如何從飲食、保健和復健等方面,去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對他們來說這是很有意義的。這次人醫年會看見慈濟志工的用心付出,他們是我的學習目標。」

張醫師再次強調:「能夠進入社區幫助人,是非常不同的感覺,也是我選擇成為家庭醫學專家的原因之一,因為能夠更接近社區群體,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與病人打交道,而要與健康的人打交道,以確保他們不會成為病人。」張嘉玲醫師的行醫之道,與慈濟醫療志業的價值相契合,讓人期待未來年輕醫者的故事。

◎蔬食生活 逆轉三高

小兒科專科顧問暨營養與生活醫學醫師陳成亨,就座談會主題,表示大馬人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方式是三高病患與超重者人數,節節攀升的主因。陳醫師一再強調,做出生活與飲食方式上的調整,將有助於改善三高病患的病情。

慈濟從2020年開始推廣「健康挑戰 21(Healthier Me 21-Day Challenge)」計畫,以全植物性飲食納入每日的三餐,來開始健康飲食的實踐。全植物性飲食是指全天然、低加工,甚至完全沒經加工程序的食物,保留了對人體極其重要的膳食纖維。

「健康挑戰 21」計畫從雪蘭莪沙登社區開始,推廣『全植物性飲食』,迄今已擴大到新加坡和臺灣等國家。大多數參與者的健康指數都有明顯的改善,連第一梯次為驗血報告做數據分析的醫師,都感到十分驚訝。馬來亞大學骨科專家蘇毅教授親臨現場分享,他參加挑戰後,困擾他多時的膽固醇水平恢復到正常指數,發現原來全植物性飲食是可以逆轉三高。

馬來西亞糖尿病協會(Diabetes Malaysia)副主席楊貴重,帶領數位協會成員造訪靜思堂,參與人醫會年會。他表示:「我們的宗旨是預防家屬也患上糖尿病。未來的十年到十五年,我們會注重在預防。預防勝於治療,我們要提醒馬來西亞民眾,健康的方法就是『健康飲食方式』,我們一起為更健康、更美滿的未來盡最大的努力。」

糖尿病協會另一成員祖菲克里醫師(Dr. Mohamad Zulfikrie Bin Abas)認為馬來西亞人的飲食中有太多快餐和高度加工食品。聽了陳成亨醫師的分享,祖菲克里醫師非常開心。

「所有的數據顯示,『全植物飲食』是其中一個可以預防或逆轉三高疾病,似乎比藥物治療更有效。」眼見全植物性飲食效果顯著,祖菲克里醫師說:「我們可以從小部分的病患做起,有憑有據來證實它的成效,之後就可以提呈到衛生部。」

親切健談的張偉林醫師坦言:「以前會認為食物是個人選擇,無須強迫,可是這次人醫會年會,讓我醒悟原來肉食會增加地球上的碳排放量。素食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實際上對將來子孫所生活的環境也起很大的影響,這些是我今天最大的啓發。」

張偉林醫師決定以身試法,報名下一梯次的「健康挑戰 21」。他笑說:「今天的午餐就是來自健康挑戰的食譜,我覺得很好吃,不會令人卻步。」

看見參與「健康挑戰 21」挑戰者的健康有著明顯改善,給張偉林醫師莫大的信心。他計畫在自己的診所向病人推薦 21天全植物性飲食的計劃。「透過健康檢查,可以知道病人是否有三高。如果有,首先是控制病人的飲食,而21天健康挑戰是最好的選擇。

當病人知道自己的身體出現狀況時,他會馬上接受飲食療法;反之,一個健康的人則比較難放下口欲,接受這種挑戰。這個挑戰的優點是之前和之後都需驗血以作比較,當病人看到成果時,他們絕對會繼續下去,因為成果就是一種很大的激勵。」

驗血師張燕婷認識慈濟已有十年光景,今年是她第一次參與慈濟人醫會年會。陳成亨醫師倡導的「21天全植物性飲食挑戰」,讓她躍躍欲試。張燕婷略顯興奮地說:「我們從事化驗行業的人,很少看到在短短的十四天內,就能給體質帶來那麽大的改善。這個挑戰在參與前和參與後的血液檢驗成果,真的讓我看到有很大的改善,這一點讓我很感興趣。

它是以最原始的烹飪,即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來幫助減少身體的負擔,但是很少人會嚴格地實行。現在有很多的人,會勸別人要減少油鹽糖的攝取,但是自己本身卻無法做到。」

◎月下靜思 勿忘初衷

黃德威醫師第一次參與,在吉隆坡慈濟靜思堂舉辦的「人醫會年會」。他坦言,臺灣主辦的人醫會年會最難得的是,可以跟不同國家的會員交流。「期待有機會去臺灣參加。」黃醫師也表示,人醫會年會有別於其他會議,很有鼓勵性。「我們醫師參加很多會議,大部分都是關於醫學知識,但是人醫會年會的課程都讓人感動,無形中提醒我們做醫師的初衷。」

適逢中秋佳節,大會精心安排中秋晚會,這群大人玩得如小孩般開心,尤其是猜燈謎的節目,黃醫師笑說:「氣氛很好,小孩子玩的遊戲現在讓大人來玩,題庫不會太難,剛剛好刺激大家的思想。」

兩天的人醫會年會,回顧了全球在防疫過程中的艱辛,同時也看見人性的光輝。因為愛,讓醫護人員和民眾有了堅持的希望。

證嚴法師慈示:「看到人醫菩薩愛的能量無所不在,普及很多貧窮苦難人的身心。這個時代有很多兒女到外地工作,留下孤老。這些孤老需要大醫王走進去幫助他們,因為他們自己無法走出來求助。希望人醫們用愛用心膚慰他們,照顧他們的健康,把苦難人當作是自己的親人,時常上門去關懷他們。期待這樣的大醫王遍布在國際間,把這種愛匯集起來,彼此鼓勵,時常相約走入苦難人家中。」

圖左 :骨科專家蘇毅教授親臨現場,見證他參加「健康挑戰21」計劃後,發現原來健康飲食可以逆轉三高。[攝影者:梁倩宜]
圖右 :馬來西亞糖尿病協會副主席楊貴重認為,預防勝於治療,同時對全植物飲食給糖尿病患者的幫助,有非常大的信心。[攝影者:梁倩宜]

圖左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亦是「慈濟國際人醫會年會」團聚的日子。[攝影者:梁倩宜]
圖右 :親身經歷疫情高峰期,安邦醫院的翁詩鑽醫師,深刻感受到慈濟重視用戶的需求,提供適當的援助而不是大量的援助。[攝影者:何嘉叡]

圖左 :張偉林醫師坦言:「素食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實際上對將來子孫所生活的環境也起很大的影響,這些是我今天最大的啓發。」[攝影者:何維美]
圖右 :靜思堂巡禮過後,張嘉玲醫師驚歎:「原來慈濟已經深入多方面的領域,如碳排放的環境議題、與聯合國難民署共同實現持續性目標,以及和其他非政府組織合作等事項,這些都讓我的視野大開。」[攝影者:何維美]

圖左 :馬來西亞糖尿病自願醫師祖菲克里覺得,馬來西亞人的飲食有太多快餐和高度加工食品。他覺得「全植物飲食」,是其中一個可以預防或逆轉三高疾病的方式,似乎比藥物治療更有效。[攝影者:鄧亦絢]
圖右 :驗血師張燕婷略顯興奮地說道:「我們從事化驗行業的人,很少看到在短短的十四天內,就能給體質帶來那麽大的改善,這一點讓我很感興趣。」[攝影者:鄧亦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