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新進志工同堂共精進 來做一家人

新進志工同堂共精進 來做一家人

E-mail 列印
2022年11月27日,共一百六十位來自慈濟雪隆分會,還有沙巴州斗湖聯絡處二十位學員,分別聚集吉隆坡慈濟靜思堂以及斗湖聯絡處會所,精進於2022年最後一堂「新進志工培訓課程」。

課程內容涵蓋了「做志 工去付出,為甚麼會讓生活更快樂?」、「為甚麼承擔,可以讓生活更有意義?」引領學員從分享中,更了解慈濟,走進一家門,來做一家人!當天,慈濟雪隆分會也進行「五十二位環保志工領證」環節。

◎慈濟大家庭 親身來體驗

第一階段的課程「緣起——慈濟的故事」,讓學員循序漸進了解慈濟五十六年來走過的篳路藍縷、感人事跡;而證嚴上人著作《自在的心靈》導讀環節,志工加入慈濟後改變習氣、尋獲心靈自在的實例比比皆是;慈善個案(陳成瑞)影片中,各種令人震撼的畫面,反映出慈濟在經營慈善個案上,「全人、全程、全家」的真誠與用心。

學員劉玉英從影片中,看到當年上人要籌建醫院時,有很多志工出錢又出力,包括家庭主婦捐出孩子的滿月金飾,也有富家太太拿出保險箱的珠寶,讓她很感動。她了解做善事不分貧富,而自己到環保站付出,資源賣出後換來的分分毫毫,都是做救人的事。「我七十多歲了,還有機會做慈濟,做善事,好高興喔!」劉玉英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線。

而另一位學員張國華從事烘焙業,他在臺灣研習有關課程時,曾參與過慈濟,但因事務忙碌而與慈濟斷了缐,直到回馬發展後,才經由實業組志工接引,再度跟慈濟接軌。張國華感恩志工吳美梅的一再邀約,也從連串的分享環節裡,對慈濟有深一層的認識。他欣喜地說,過幾天將在所屬社區的圓緣活動,跟烘焙業的另一夥伴一起分享走入慈濟的法喜。

在斗湖聯絡處會所上課的二十名學員中,包括大德、照顧戶和無國籍兒童學習中心的老師,以及曾就讀學習中心的舊生,志工為不諳中文的他們進行現場翻譯。照顧户之一的莫哈末(Mohammad Soffian Bin Ibrahimpun)回饋,影片内容很豐富、紮實,讓他了解原來慈濟不僅是在本地做好事,也在各種天災現場慰問和關懷,同時鼓勵人人互助互愛,讓同樣獲得慈濟關愛的他,倍受感動。

◎走入環保站 生活添光輝

小休後,在「環保志工領證」環節開始前,年逾七十的吳桂芳、印裔志工西華曼妮(Sivamani)和蕭國瑋依序上臺,分享他們在環保志業找到生活目標、生命活水的喜悦。

吳桂芳是在遭遇詐騙而坐困愁城時,被邀約到環保站付出,從中獲得志工滿滿的愛和關懷,不僅轉變了心念,也從參與見習起步,直到今年被推薦為慈濟委員,人生從此轉苦為樂。

退休後遷居莎亞南武吉日落洞的西華曼妮,當看到居民打完太極拳後,就趕著去做環保,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接觸到慈濟,後來成為志工。「環保原則中的5R(Refuse拒絕、Reduce減少、Reuse重用、Repair維修和 Recycle回收),我最認同的是Reduce(減少),因為降低欲望,等於截斷了浪費和丟棄的源頭,它也讓我在學習後,加以落實,生活變得簡樸又快樂。」

家有特殊兒的蕭國瑋,因帶著兒子蕭正軒到環保站付出,全家人的生活從此過得充實又快樂,他說:「環保站讓我們找到付出的平臺,在那裡,我們被志工無私的愛感動,所以我跟太太領了環保志工證後,也上了見習和培訓課,今年被推薦受證慈委,準備回臺接受證嚴上人的祝福。」

令蕭國瑋最欣慰的,莫過於兒子最近承擔了小組長,負責把資源遞送給志工進行分類,而且可以獨立完成任務。「在我和家人心目中,正軒是不平凡的,更是我和妻子的貴人,因為他把我們帶進慈濟耕耘環保福田,也即將受證慈委,成為慈濟大家庭裡的一分子。」

慈濟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濟啟)在環保志工領證環節上,一一為學員戴上志工證。而當中,不管老中青的學員,臉上都帶著欣喜的笑容,接受副執行長給予真誠的祝福,期許來日更加勇猛精進。

受證的環保志工中,來自緬甸的佐佐(Zaw Min Htike),是受到其老板的邀請前來上課。來馬已數年的他,常在設於工廠的資源回收小站幫忙,不嫌髒、不怕累。原來,老板告訴他,資源變賣後的錢是用來救人,他覺得只是出一點點力,就可以幫忙有需要的人,所以愈做愈開心,還跟他在其他工廠工作的同鄉分享。他也說,有朝一日回鄉後,他也會帶動親友一起做環保。

越南籍的黎思恩(Nguyen Ngoc Yen Anh)是五個孩子的媽媽,每天接送孩子上學、做家務、買菜等,就占去她很多時間,可是她還是從密密麻麻的時間表中抽出空檔,一有空就跑到環保站幫忙。「環保站裡很多長輩都很疼我,我又是最年輕的,無論多忙,都要去幫忙,減輕老菩薩的擔子。」

◎因緣各不同 歡喜做家人

課程尾聲,來到見習與培訓志工的見證,分享他們如何從承擔中,讓生活更有意義。

培訓志工林漢成於2015年就認識慈濟,卻無因緣接續。直到2021年因疫情肆虐,政府實施行動管制令而待在家,被慈濟志工未因此而停歇救援步伐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接下了靜思堂疫苗接種中心、Food Care發放、難民援助、烏魯冷岳水災造冊和發放等工作人員的福田。

「有一位難民在發放時,哭著說已斷糧兩週,孩子也沒奶粉喝,讓我難忘又震撼,竟然有人的生活如此艱苦,當時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就變得很小了。」林漢成也說:「對的事,做就對了!」是他在慈濟最受用的靜思語。

黃淑芬過去常因工作忙,以載送孩子為由,錯過了妹妹邀約她一起做慈濟的因緣。當憶起妹妹往生前,曾鼓勵她不要聽信一些對慈濟不實的批評,而應該透過親身參與去了解。

她就從帶孩子去上親子班起步,也跟隨資深志工一起去做慈善家訪和環保。「感恩妹妹的提醒,参加了之後,我現在可以很清楚的告訴別人,慈濟如何善用各方捐獻的善款,而且生活也有了目標和方向,懂得分辨人我是非。」

還是新進志工的何晉康,因患癌而接受慈濟的醫療補助。在志工的耐心陪伴之下,感受人間有愛,逐漸卸下了大家為何無條件協助他的心防,也激發他想要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包括到環保站付出,還跟孩子分享,慈濟幫忙他們家的善款,部分也是來自變賣後的資源。

何晉康也參與了12月10日的《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他說:「既可以傳法,跟志工一起演繹,更堅定自己與慈濟相知、相惜的善緣。」

時日已過,命亦隨減;唯有精進求法、入群度眾,才能在慈濟道上愈走愈穩,圓滿菩薩招生的大願。

圖左 :佐佐(前排左一)說,做環保不嫌髒、不怕累,因為付出一點點就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非常有意義。[攝影者:凌碗有]
圖右 :黎思恩(灰衣黑褲者)說,環保站裡很多長輩都很疼她,雖然家業很忙,最年輕的她無論多忙都要去幫忙,以減輕老菩薩的擔子。[攝影者:凌碗有]

圖左 :年逾七十的劉玉英,了解做善事不分貧富,而自己到環保站付出,資源賣出後換來的分分毫毫,都是做救人的事,非常開心。[攝影者:凌秀慧]
圖右 :共二百三十二位來自慈濟雪隆分會及東馬據點的學員一同上課,求法若渴,道氣充盈,當天也進行「環保志工領證」環節。[攝影者:凌秀慧]

圖左 :何晉康(右)感受到志工對他的愛,激發他想要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包括到慈濟環保站付出,也參與傳法的經藏演繹。[攝影者:凌秀慧]
圖右 :西華曼妮最認同環保5R原則中的「Reduce(減少)」,因為降低欲望,等於截斷浪費和丟棄的源頭,落實後,生活變得簡樸又快樂。[攝影者:凌秀慧]
圖左 :蕭國瑋一家人(前排)在環保站找到付出的平臺,生活從此過得充實又快樂。蕭正軒(中)還承擔環保小組長,可以獨立完成任務。[攝影者:凌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