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法華經藏大法會 以法行經

法華經藏大法會 以法行經

E-mail 列印
透過戲劇、唱誦、手語、肢體動作以及擊鼓的過程,引領大眾用方便法走入法華經藏法會的《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圓滿落幕。整場兩個半小時演繹的洗禮,不僅讓人反觀自省,更期待喚醒眾生清淨無染、與佛同等的本性!

◎正法住世 行菩薩道

八十二歲、拄著拐杖參與法海的辛福安坐在蓮花椅上,虔誠地凝視著螢幕,也跟著大家比手勢。當需要站立時,他不借助拐杖、堅持靠自己之力站著,一直到唱誦完才坐下。

「世界到處是苦難,每一刻,災難、戰亂一直在發生,而佛法教導我們看到人家有苦,就要無條件地去幫,這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愛!」辛福安透過演繹,見證佛陀救苦救難,悲憫眾生的大愛,也目睹證嚴上人不僅對弟子講經說法,更帶領弟子救苦救難,實踐佛陀本懷,這是難得的行經。

學佛三十多年的辛福安,熟讀《法華經》、《無量義經》等經書,認同佛陀的教育。對他而言,佛法也是人人心中須備的良藥。回想三年前,因和孫子玩足球,不小心被撞跌,導致腳腿受傷而動手術,行動不便,需要借助拐杖;心中有佛法的他不埋怨,反覺得業障現前就要歡喜接受。

演繹當天,辛福安看到會眾踴躍到來觀賞,他期許人人懂得佛法後,不僅去除自身煩惱,更能力行愛與關懷,讓世界少災難,多大愛!

維涅塔(Vineeta Serisena) 在蕉賴(Cheras)的慈愛之家(Ti-Ratana) 辦佛學班,以小乘佛法為主。當天蒞場觀賞是因為她希望把經藏演繹融入佛學班,而且她對大乘佛法充滿好奇,惟認知只停留在行菩薩道而已。

當天維涅塔見證原來菩薩道,可以從微不足道的「五毛錢」做起,也領悟到成佛,不是一直去鑽研佛經,而是腳踏實地落實在生活上,讓大家可以回去帶動社區一起來成就。「小錢行大善」原來可以影響社區甚至國際,在點滴的付出中,體悟佛經裡闡述的種種功德。

被調派到馬來西亞工作的法國人芮米(Thelisson Remi)首次觀賞經藏演出。他感動地說:「演出者都非常的認真賣力,以傳統的方式呈現佛陀與慈濟的故事,傳播了愛無國界、不分種族,幫助苦難人的好人好事。透過演出,我了解到慈濟是一個不分種族、不分宗教,沒有條件地幫助世界任何苦難人的團體。」

「我覺得愛是慈濟的標誌,愛是生活最重要的信念;擁有愛,我們可以無條件地幫助任何人;若無愛,生活也沒什麽意義。在慈濟,我看到的是愛。」芮米願意成為慈濟的一分子,為人道救援、環保及社會盡一分力。

◎苦既拔已 復為説法

來自關丹,五十六歲的李卡多(化名)因媽媽的關係與慈濟結下深緣,成為照顧戶。媽媽往生後,李卡多遵循媽媽的遺願,參與慈濟社區活動,成為新進志工,加入經藏演繹。他說:「我脾氣不好,曾經傷人;很感恩志工的陪伴,讓我從一個黑暗的地方找到光明。」

入經藏的最初,他自覺什麼都不會,所以很緊張;志工擔心他有壓力,勸他參與法海區。「還好有志工們的鼓勵,給我機會。」李卡多為了要熟記經文、手語與走步的協調,在家不斷地重複學習。

入經藏後,李卡多想盡辦法戒煙;若要出席慈濟活動,他就刻意不穿有口袋的衣服,以便他無法隨身帶香煙;志工鼓勵他把買香煙的錢投入竹筒,幫助別人。這一切他都用心在改變。今年10月,李卡多決定茹素,不善表達的他覺得能夠參與「經藏演繹」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2022年12月11日,李卡多完成與臺灣連線同步入經藏,他表示難以相信自己辦到了,非常高興。一幕幕動人的畫面,他很震撼,直言佛法比金錢還重要。

患有憂鬱症的照顧戶黃素華(化名),不時有輕生的念頭。6月開始參與法海,每次的練習她都很開心。慈濟人的愛心和關心,讓她把心平靜下來,不靠安眠藥入睡;晚上睡不著的話,她會聽聽經藏曲目,一邊練習,讓自己比較容易入睡。認識慈濟讓她恍然,之前的迷信,不但不能幫助她解決問題,反而讓她的煩惱倍增。

這次經藏演繹場面比之前的隆重,參與人數更多,黃素華特別緊張,可是正念一起,幫助她控制情緒,聽經藏的曲目讓她把心定下來。雖然家事煩惱多,可是黃素華還是堅定選擇來入經藏,遠離煩惱,親近正能量。

◎一字一偈 刻在心頭

巴生社區演繹種子陳政廣從2022年7月的「七月吉祥月祈福會」直到12月的《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他全程參與。

從7月到12月入經藏,陳政廣覺得經文曲目相同,但他卻有不同的解讀。他比喻這有如閱讀一本書,從小學、中學直到出來社會工作,每個階段再閱讀,都有不同的理解與感受,經文也是如此。透過演繹,他領悟到經文「佛在靈山莫遠求」的道理,凡事都是先度自己,慢慢學習成長,才能度人。

12月與臺灣連線的入經藏,因全程節目與畫面不像以往彩排或練習比較零散,讓他有機會透過佛陀一生的故事,明白生老病死與無常觀;骨髓捐贈者與受惠者相隔九年相見歡的畫面感動了他:「若有機會回臺灣,希望能捐髓助人。」

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傳法不易,現在打開手機就能聽經聞法,他期許自己能夠更精進深入佛法。

12月經藏演繹連線臺灣,一幅幅動人的畫面緊緊牽動著劉惠芳醫師的心。《無量義經》的一字一偈,刻在心頭。「聽著、看著,眼淚差點就要流出來了。」看完整齣演繹,劉惠芳醫師再次深刻體會到上人,如何將無形的佛法化為有形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讓志工們透過有形的菩薩道來修習佛法。

「我不知道錢在哪裡,但我知道『愛』在哪裡。」這句話撼動她的內心。慈濟的志業以愛出發,為眾生付出,滿滿的愛溫潤了天下蒼生。「六瑞相」的意境,彷若與佛陀說法時空交會,劉惠芳醫師想像自己是佛陀座下的弟子,諦聽佛陀暢演本懷,講述《法華經》。

眼見孩子們願意參與「品書會」和「經藏演繹」,劉惠芳醫師希望他們可以一改對佛法刻板的認知,逐步了解慈濟,一起行菩薩道。「他們可能對佛法還不是很明白,但從現在把善的種子埋進八識田中,將來因緣成熟時就會開花結果……」劉惠芳醫師留給孩子們的傳家寶是無形的,卻是最深的祝福。

◎人身已得 佛法已聞

「以前我每天抱怨自己命苦,也很討厭別人說我命苦……」陳美琴(明楨)有一段坎坷的人生。

陳美琴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孩子六個月大時,丈夫因病往生,她含辛茹苦獨力將孩子拉拔長大。五年間慢慢走出喪夫之慟,但心裡依然充滿埋怨:「我還是不甘心,心想為什麼是我?」

加入慈濟,投入在慈善訪視,讓她見苦知福。陳美琴坦言,過去大部分時間是在入人群造福,較少聞法增長智慧。直到2020年行動管制令期間,才真正把心靜下來聞法,積極參與薰法香、「遍地開花」品書會等。聞法入心後,她最大的收穫是了解因緣果報,自此放下我執,不再惦記過去不愉快的事。

「現在明白逆境來時要歡喜受,最重要是感恩自己還有健康的身體來付出。」因此陳美琴不錯過入經藏的因緣,六十二歲的她還勇於承擔小船長和演繹種子。

最近的一場意外,讓陳美琴受了皮外傷,但她很感恩還可以繼續演繹:「真的很感恩,可以入經藏是何等殊勝的因緣,相信是在兩千五百年前便結下的好緣,我希望把這副老骨頭融入經典裡的曲目,上達諸佛聽,為世界祈福……」

陳美琴對《無量義經.說法品》的一段經文「斯經譬如一種子,百千萬億從它生,千億種子復又生,展轉乃至無盡量」感觸良多。「我就是一顆種子,除了做好本分事,也要以正能量影響別人,讓善的循環無盡量。」她期許自己這顆種子,能度更多家人進入慈濟。

從零開始學習到正式在臺上演繹,陳美琴心中是無比法喜,經藏演繹一開場便淚盈滿眶。「這因緣真的太殊勝了,宛如在兩千五百年前聽佛陀說法。」

從中她領悟到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必須去面對它。她慶幸自己有學佛,容易接受和放下,也因此更要把握因緣付出。「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她對這句話特別有感觸:「我們現在有機會聞法,就要很虔誠地學習和修行。」

曾經遇上車禍,導致右腿有缺陷的劉素珍,攜同三位女兒一起出席觀賞「經藏演繹」;最近三個女兒更被醫師診斷出得了遺傳性的不治之症,內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萎縮,這般遭遇致使劉素珍身心疲憊,壓得透不過氣。

七月吉祥月祈福會的第一場經藏演繹後,劉素珍覺得在這短短幾個小時,情緒得到舒緩,很安寧。她期盼法會的殊勝氛圍,洗滌她身上的晦氣,心靈得以平伏。

貧婆供養破布衣和骨髓捐贈的演出,改變了她的想法。劉素珍說:「原來做善事不是要捐很多錢,就算是一把米也能助人。而我,我想我會去做器官捐贈,這是我目前能付出的。」

一則則美善故事,透過分享,拉近距離,讓感動繼續升溫。經藏演繹圓滿落幕,全球慈濟人將佛法行入人間,共赴靈山法會,別具歷史意義。

圖左 :慈濟照顧戶李卡多(化名)完成與臺灣連線同步入經藏,非常高興,直言佛法比金錢還重要。[攝影者:陳德銘]
圖右 :「六瑞相」的意境,彷若與佛陀說法時空交會,劉惠芳醫師想像自己是佛陀座下的弟子,諦聽佛陀暢演本懷,講述《法華經》。[攝影者:陸福祥]

圖左 :貧婆供養破布衣的演出,改變了劉素珍的想法。她說:「原來做善事不是要捐很多錢,就算是一把米也能助人。」[攝影者:李偉建]
圖右 :法國人芮米感動地說:「演出者都非常的認真賣力,以傳統的方式呈現佛陀與慈濟的故事,傳播了愛無國界。」[攝影者:李偉建]

圖左 :維涅塔表示,蒞場觀賞《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是因為希望把經藏演繹融入佛學班。[攝影者:梁倩宜]
圖右 :八十二歲的辛福安拄著拐杖參與法海。當需要站立時,他不借助拐杖,堅持靠自己之力站著,一直到唱誦完才坐下。[攝影者:李秀君]

圖左 :患有憂鬱症的照顧戶黃素華(化名.左)表示,每次的練習她都很開心。慈濟人的愛心和關心,讓她把心平靜下來,不靠安眠藥入睡。[攝影者:李勇甫]
圖右 :骨髓捐贈者與受惠者,相隔九年相見歡的畫面,感動了陳政廣:「若有機會回臺灣,希望能捐髓助人。」[攝影者:曾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