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走出病房不容易 年輕受贈者現身分享

走出病房不容易 年輕受贈者現身分享

E-mail 列印
一個健康的人很難想像,走到外面去散個步,對一個血液疾病患者,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今年二十七歲的受贈者陳嘉笙,在十年前罹患血癌,當時還在上高中的他,不知病情的嚴重性,直到化療後。二十歲他做自體移植 ,很不幸再度復發,父母緊張地醫生討論後,在慈濟骨髓資料庫尋找配對。很快,他配對到了,且重獲新生,這對他是多麼幸運。

同為受贈者的古小妮,感同身受,積極邀請他出來做志工。11月5日,他現身武陵高中的驗血建檔活動中,與建檔者見證分享,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讓他們了解,大家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之後可能幫助到,不是一個人,是一個家庭。

◎經歷抗癌之路 建檔現場現身說法

個子清瘦高挑的陳嘉笙,回想十七歲發病時,「當時一直發燒,以為是小感冒,就先到診所看醫生,但吃完藥後不見好轉,爸媽覺得不太對勁,就帶我去大醫院檢查,一照X光,背部已經有腫瘤,且侵犯到骨頭,那時確診是羅傑金氏淋巴瘤,進入第三期、第四期。」

當時,他還不太懂事,覺得不用上課還很開心,直到積極配合治療,「治療過程非常辛苦,關在無菌室打高劑量化療藥物,身體很無力,很不舒服,無法吃食物,只靠打營養針維生,化療十幾次之後,有陸續復發的狀況。」

那時準備升大學,他想先考上一所學校,再辦休學治療。休學後,做放射性治療還是會復發,他在醫生建議下,做自體移植,那時二十歲。但定期做檢查,又發現有復發狀況,讓他很沮喪。

爸爸、媽媽對他不放棄,和醫生討論後,決定做異體幹細胞移植,「找慈濟進行配對,第一次有配對成功,結果捐者沒意願,我就繼續等待,幸運又有配對到,很開心,雖然移植過程更不舒服,包括排斥等問題,但最後一切都順利了。」

重獲新生,陳嘉笙體悟生命很寶貴,最近只要有骨髓捐贈活動,他就把握機會參與,「住院時會很嚮往到外面,所以能走到外面散步,是一件得來不易的事, 希望將曾經有過的經歷,能出來幫忙就幫忙。」

治療住院期間,陳嘉笙看到各式各樣的病友,他很慶幸自己現在健健康康,「一般人不會看到這一面,有些病人早上還好好的,下午就陷入昏迷,有些人運氣不太好,打完化療不幸去世,這種案例不少,所以我知道,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病友,希望慈濟骨髓資料庫建檔,讓有需要的病人,在最短時間獲得配對成功。」

◎建檔小動作 可能救一全家

「移植後,前期皮膚、胃、腸會排斥,也會吐、會拉、會癢,接著腎臟、肝臟都會排斥,這是安全的,越排斥越安全…….」古小妮帶著陳嘉笙,坐在人文感恩區,向建檔民眾見證分享。

希望把愛傳下去,古小妮語重心長表示,「每一個受贈者被救回來,都是一個開始,開始把這個愛傳下去,幫助病同樣在等待的人,讓他們有活下去的機會,所以我邀約他們出來,感恩所有師兄師姊,利用假日出來,無私奉獻,及感恩每一個抽十CC血量的人,因為一個小動作可能救了全家。」

國泰保險公司,先前邀請古小妮去分享,今天踴躍來建檔的有十二位。其中有位年輕人蔡易潤,今天聽到受贈者的分享,他更了解建檔的意義,「在做配對時,如果建檔資料筆數越大,他們配對成功的機率就會比較多,希望大家來響應這一個骨捐活動。」

另一位年輕人王峻瑋,聽到可以幫助人,今天騰出時間來響應,「對骨髓移植還不是很清楚,透過建檔一步步關卡說明,有更了解,且看到受贈者成功案,我會推薦身邊親朋好友一起來建檔。現在做這件事情,還沒有太大感受,可是過了五年、十年,真的拯救到一個生命的時候,就會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

生命無價,唯有更多人響應建檔活動,讓血液疾病患者,能有延續生命的希望。

圖左 :慈濟志工簡添燈(右一)、王俊川(右二)與古小妮一同陪伴關懷受贈者陳嘉笙(左二)。[攝影者:李明霂]
圖右 :受贈者陳嘉笙(前右五)、古小妮,與驗血建檔民眾及志工們,為救人一命呼口號—「 我願意」。[攝影者:李明霂]

圖左 :年輕人蔡易潤(左一)、王峻瑋(左二),今天他們聽到受贈者的分享,讓他們更了解建檔的意義。[攝影者:李明霂]
圖右 :受贈者陳嘉笙穿上背心,與古小妮於建檔現場,希望呼籲更多人一起來做好事。[攝影者:李明霂]

圖左 :古小妮分享,每一個受贈者被救回來,都是一個開始,開始把這個愛傳下去,幫助病同樣在等待的人,讓他們有活下去的機會。[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受贈者陳嘉笙(左一),當時住院治療。[攝影者:不詳]
圖左 :受贈者陳嘉笙(左一),治療期間於醫院過聖誕節。[攝影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