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紐約分會 波士頓幸福校園 用「愛」與「善」培育幼苗

波士頓幸福校園 用「愛」與「善」培育幼苗

E-mail 列印
自2021年疫情開放後,慈濟波士頓聯絡處開始了「幸福校園計畫」。與美國其他地方協助學校老師教學,提供人文教育課程不同的是,慈濟波士頓聯絡處是以課後班的模式,在包德溫早期學校(Baldwin Early Learning Pilot Academy)試行。一年多以來,在「感恩、尊重、愛」的理念下,孩子們在慢慢改變中……

◎進校緣由 校長牽線

包德溫早期學校,是波士頓聯絡處「幸福校園計畫」的第一站。現任校長吳明真,過去在波士頓求學期間,即擔任慈青幹部。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努力實踐慈濟精神與理念,並落實在辦學中。

因為每週三只上半天課,十一點放學後孩子們送去哪裡,便成了需要工作的家長們的難題。早在兩年前,吳明真便有邀請慈濟志工前來,做課後愛心爸爸媽媽的想法,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所有計畫。2021年8月,疫情好轉學校重新開放,恰逢缺少教師,於是吳明真便與波士頓聯絡處負責人長金滿商議,以課後班的形式試行幸福校園。

「加州志工進駐學校,幫助有特殊需求孩子的概念啟發了我們,讓我們一直想要做這樣的事。」波士頓聯絡處負責人長金滿說道。

◎教之以禮 育之以德

「因為這是慈濟的『幸福校園』,所以我們帶入了慈濟的教育理念。教導孩子們學會『感恩、尊重、愛』,課程設計也圍繞此進行,每月會有不同的中心德目。比如這個月的中心德目是『尊重』,我們希望孩子們藉由尊重別人,同時也認同自己,尊重自己,尊重生活的環境。」幸福校園計畫負責人林采彤說道。

波士頓聯絡處的「幸福校園計畫」結合教育與慈善,不僅提供教育資源,更為弱勢家庭孩童提供經濟補助,減輕家長身心負擔。疫情期間,慈濟志工便來到學校發放蔬食,協助學校二十幾個家庭度過難關。

除此以外,每月一次志工入校關懷,將慈濟靜思語、花道、茶道、蔬食推廣及回收環保等理念,透過有趣的活動傳遞給孩子們。日程規劃及教案設計,皆以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全人教育為目標。用「愛」和「善」培育幼苗,重視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及生命教育,教之以禮,育之以德。

◎幸福校園 充滿希望

為了配合學區以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註:即將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和普通同儕,放在同一間教室一起學習的方式,提供給特殊需求學生一個正常化的教育環境,而非隔離的環境。)為主軸劃分班級的政策,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孩童,慈濟志工還常給予一對一個別輔導、觀察、記錄並跟進,以幫助這些孩子能順利回歸團體活動。

針對去年(2022年)家長表達的希望「幸福校園」能教授中文的意願,今年課程也進行了調整。「這是我女兒在這裡的第二年,她很喜歡,覺得這是她的一個家。我也有中文背景,當看到孩子回到家會講中文、會從一數到一百、會認很多中文字時,我好驚訝!」學生家長驚喜地分享。

每個孩子都是一株充滿希望的幼苗,需要用「愛」與「善」去澆灌,慈濟希望能透過「幸福校園」所傳達的理念,可以影響孩子和家長,讓慈濟的人文傳承下去。

圖左 :包德溫早期學校招收三至七歲學生,採取融合教育。幸福校園班級為混齡組合,大多數孩童年紀為三至五歲。[攝影者:羅奇華]
圖右 :波士頓聯絡處還將慈濟靜思語、花道、茶道、蔬食推廣及回收環保等理念,帶入「幸福校園計畫」中。[攝影者:慈濟波士頓聯絡處]

圖左 :波士頓聯絡處還將慈濟靜思語、花道、茶道、蔬食推廣及回收環保等理念帶入「幸福校園計畫」中。[攝影者:慈濟波士頓聯絡處]
圖右 :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利用廢棄物品做手工。[攝影者:慈濟波士頓聯絡處]

圖左 :慈青於聿荻帶著小朋友們做遊戲,寓教於樂。[攝影者:慈濟波士頓聯絡處]
圖右 :有幾位孩童來自華人或混血家庭,家長表達希望「幸福校園」能教授中文。[攝影者:慈濟波士頓聯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