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尼泊爾震殤 藍毘尼婦女一針一線編織溫暖

尼泊爾震殤 藍毘尼婦女一針一線編織溫暖

E-mail 列印
「哇!這麼多人啊!」當慈濟志工杜西(Tulsi)從報名單上發現有五十五位當地婦女,報名絨線帽編織職能培訓班,不禁驚呼連連!藍天冬陽下,連杜西也當起小老師現場示範教學,說明編織男生也行。這天,老師、學員 一針一線在手上穿梭著,用自己的雙手為災民織出溫暖,縫補震殤。

2023年11月3日晚,尼泊爾西部山區發生芮氏規模5.6地震,造成嚴重災情。新馬志工前往西部災區勘察災後情況,在寒冬中志工帶來慈濟毛毯和藍毘尼婦女製作的絨線帽分送給災民。發現災區缺乏禦寒物資,於是志工擴大邀約各里的婦女學習製作絨線帽,為鄉親送暖,大家都樂意,也為自己開創另一生機。

◎勘災團隊 總算等到天清路明

11月3日西部山區這場強震,死亡人數高達一百五十七人、受傷民眾有三百七十五人、重度受損房屋高達六千棟以上,災區人口估計有十三萬五千人以上。

證嚴上人心懸災民,慈濟基金會啟動關懷。7日上午,馬來西亞分會副執行長陳吉民醫師(濟連)、邱建義(濟澍)、攸尼斯(Unish)、尼爾醫師(Dr.Nirdesh Shakya),為了明瞭地震所需的援助物資,來到加德滿都首相署,拜會首相秘書Dr Popular Gentle,了解政府有沒有允許物資進口免稅措施。

經過連日溝通和準備,終於盼到天清路況安全,11月16日清晨五點,由陳吉民醫師領隊、邱建義、李宗富(濟瑯)、攸尼斯從藍毘尼會所出發;尼爾醫師從加德滿都出發,五人勘災團隊偕同翻譯與當地領隊,首次踏上西部災區進行勘災。

災區所在地賈加科特縣(Jajarkot District)和西魯昆縣(Rukum District),距離藍毘尼市約四百四十九公里。16日晚間,慈濟勘災團抵達其中賈加科特縣。17日一早,即進行實地勘災,破損瓦礫堆中,志工看見居民在撿拾還能堪用的屋瓦,因為接下來的興建,山區路遠,困難重重,居民擔心建材不易取得,只能先盡量撿取能用的材料;為解決目前村民的就醫問題,聯合國在當地設立帳棚臨時醫療站,讓災民能就近看診。

◎山區震後 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11月17日,團隊抵達西魯昆縣,鄰近西魯昆縣的學校有五十三所學校、二百五十二間教室倒塌,現在連孩子的就學也成了問題。而經濟困境更是雪上加霜,居民辛苦創建的工廠也被震垮,村子裡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據了解,災區受損房子總數高達八萬間。

團隊會見的當地官員曾任前財政部長的賈納德漢(Janardhan Sharma),他依據自己曾任多個不同部門部長的經驗,已經為災區做了完整災後重建規劃。賈納德漢對於災後學校的重建特別重視,希望通過這一次災後重建的因緣,與各方慈善團體整合小型小學合一,藉此提升鄉間學校的教學品質和管理。

在溝通中尼爾醫師也把握因緣介紹慈濟,讓賈納德漢對慈濟有初步認識,也展示環保毛毯,經由實際觸摸感受到的溫暖,說明這條匯聚全球慈濟環保志工,由一個個寶特瓶化成的無數愛心毛毯。

18日上午,團隊前往賈加科特縣的納爾加德市(Nalgad)勘災,並拜會當地鎮公所官員,當地官員請求慈濟協助搭建臨時教室,幫助當地孩子盡快復學。下午勘災團抵達西魯昆縣的阿畢斯科市(Aathbiskot),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在當地規劃援建臨時學校,但鎮長也向慈濟志工表示,期待慈濟能夠協助當地蓋技術學校,以幫助學生習得一技之長,改善地方的貧困。

勘災過程中,隨著入冬山區嚴寒的天候,志工也將帶來的毛毯及絨線帽分送給災民。團隊針對勘災帶回的訊息,針對居民的需求,將盡快商討具體援助計畫。

◎禦寒物資 一方有難相互扶持

勘災團隊,連日來馬不停蹄前往災區勘災;除了賑災毛毯也帶上了藍毘尼職能培訓班婦女,所編織的七十五頂絨線帽送往災區,但數目依然不足夠。看著大人小孩如獲至寶地趕緊戴上毛帽,志工滿心不捨,於是想方設法,決議將10月19日開設的絨線帽職能培訓再加開班級,讓愛無限複製加乘變大。

志工籌畫增開三班,製作更多絨線帽,以備地震災區需求。11月17日,先到第十一里邀約村民參與絨線帽編織,但村民認為這細活只是年輕女孩的工作。杜西當場示範,以身帶動告訴村民,編織並不分男女老少。

「我們有緣走進道郎(Taulan Psd Yadav」的家,我覺得也可以啟動這個職能培訓,請道郎去邀約,跟她們講解,災區很需要這些絨線帽,期待她們可以來學習,也可以賺取一些津貼。」志工方繡凌(慈綿)說起這綿綿的好因緣,住在藍毘尼第四里瑪瑙拉村(Manaora Village)的道朗,今年(2023年)七月在志工團隊慈善、醫療的幫助而重獲新生,如今也成為志工的一大助力。

11月19日,由志工號召,道朗解說,自己的鄉親有難,婦女們積極響應。志工們走到街上採購大量絨線和工具,便走入第四里展開編織教學的工作。

「村民們有機會學習編織手藝,對她們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讓我有機會去教導她們,感恩!」曾經參與製作手工皂教學的老師,是本土志工采潔(Shakya Subani)的媽媽桑吉塔(Sangita Shakya)付出中還道感恩,盡一己之力,幫助婦女們一技傍身,她忙得滿心歡喜。而一旁的另一位老師菈克喜(Laxmi Shakya)也是采潔的阿姨,姊妹倆都精通編織手藝,不厭其煩地指導學員。

絨線帽製作工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大多數婦女對於編織毫無經驗,卻願意互相扶持,克服困難。看著婦女們從村內到藍毘尼慈濟會所,每個人的巧手下織出一片天,志工們更應證了上人的教導「用心就是專業」助人的力量,在藍毘尼一生無量。

◎災區送暖 以工代賑利己助人

「這裡的婦女其實她們是很卑微的,現在有機會自己賺一些手工費用,可以讓她們活得更有信心,也可以幫助家庭有信心可以走出來,為這個社會服務。」方繡凌語重心長說出志工們的企盼,為了幫婦女擺脫傳統男尊女卑的枷鎖,志工費盡心思開設職能培育班,繼裁縫及手工皂製作課程之後,又開設絨線帽職能培育課,無不是希望助其一臂之力,讓女力也能出頭天。

難能可貴的是,當大家得知絨線帽是要發給地震受災災民,反應熱烈,紛紛把握機會為災民獻一分力,送上溫暖與祝福。

「很高興有七位婦女已完成七頂絨線帽,我們今天也當場把一個帽子的津貼費用,交到她們的手上,她們也滿高興的。」11月21日,第四里製作絨線帽的第三天,成果慢慢浮現,方繡凌滿心安慰,就盼激勵更多的婦女,有更多人來投入,以工代賑,愛心毛帽不只送災區,更期待能送進每間學校,讓每位學生都能受惠,溫暖每個寒冬。

21日當天,勘災團隊透過雲端科技,連線臺灣花蓮慈濟本會,向上人報告在災區的見聞及救助方向。重災區一片狼藉,多數以石頭、泥沙搭建的房屋不是倒塌就是成為危樓;志工也將持續與地方官員聯繫,取得最新資訊,評估援建簡易教室與永久學校的方式及細節。

震後救援行動如火如荼,除了硬體建設,入冬天氣漸嚴寒,許多災民至今仍住在帳棚裡,孩子也在戶外空地或帳棚上課。重建路遙遙,志工喚醒村民心中的愛,絨線帽利己助人,更照見人性光輝。

圖左 :11月16日清晨五點,由陳吉民醫師(右三)領隊五人勘災團隊偕同翻譯與當地領隊,首次踏上西部災區進行勘災。[攝影者:攸尼斯]
圖右 :11月3日西部山區強震,死亡人數高達一百五十七人、受傷民眾有三百七十五人、重度受損房屋高達六千棟以上。[攝影者:攸尼斯]

圖左 :入冬天氣嚴寒,陳吉民醫師(左)為災區孩子戴上絨線帽,送上溫暖與祝福。[攝影者:攸尼斯]
圖右 :尼泊爾西部山區震殤,災區缺乏禦寒物資志工擴大邀約各里的婦女學習製作絨線帽以工代賑,為鄉親送暖,也為自己開創另一生機。[攝影者:杜西]

圖左 :杜西(左三)當場示範,以身帶動告訴村民,編織並不分男女老少。[攝影者:阿瑪凱什]
圖右 :絨線帽職能培育課老師桑吉塔(左二),盡一己之力,幫助婦女們擁有一技之長,也為災區送暖,她忙得滿心歡喜。[攝影者:阿瑪凱什]

圖左 :志工杜西(灰衣)也當起小老師現場示範教學,說明編織男生也行。[攝影者:張美玲]
圖右 :21日當天,勘災團隊透過雲端科技,連線臺灣花蓮慈濟本會,向上人報告在災區的見聞及救助方向。[攝影者:吉祥]
圖左 :志工方繡凌(左二)為婦女送上編織絨線帽津貼,就盼有更多人來投入,愛心帽以工代賑,利己更助人。[攝影者:阿瑪凱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