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我陪您一起老

E-mail 列印
「阿嬤早安,來量血壓喔!」 才踏進日照中心,等在門口的照服員鄭秋雲立即對長輩親切地問候。

老人家叨絮著一早身體狀況,鄭秀雲很用心的聽著,回應的說:「妳大便不順喔?沒關係,來喝這杯蜂蜜奇亞籽飲料,喝完 可能就會比較順了!」

◎最敬業照服員

早上8點多,位於宜蘭縣蘇澳鎮的「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附設的日照中心門口,總會傳出一個溫暖問候的聲音,聲音的主人,就是榮獲該院 「111年度照顧服務員最佳敬業獎」的慈濟志工鄭秋雲。

認真工作,不但竭盡所能的做好份內事,還會把「服務範圍」擴展到蘇榮日照中心旁邊的土地上,成為「開心農場」的業餘農夫。

日照中心旁邊的一塊荒地,經過鄭秋雲的巧思,擺上許多盆栽,成為綠意盎然、花團錦簇的小花園。為了讓住民覺得自己「老了還是很有用」,她會請教長者種菜的播種與施肥的期間與技巧,讓他們可以感受到成就感。

鄭秋雲是一名照服員,每天都在面臨「老、病、死」的環境中工作。對待失能、失智的長者,如同自己的家人一般,照顧到每個人的需求,每天就想把快樂帶給這些長者。

用尊敬的心,及溫柔體貼的方式去照顧長者,傾聽長者的心聲,紓解他們的情緒,沒有怨言與不耐,鄭秋雲總是替人著想。院內的長者很喜歡她。曾經有過三位長者同時呼叫:「阿雲、阿雲,來我這裡一下」,大家都搶著要她來照料,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誠與情贏得長輩的信任,被照顧過的長者對鄭秋雲共同的評語:「比自己的女兒還像女兒」。甚至長者離世後,悲傷的家屬看到她還會抱著她痛哭,傾訴思親之情。而她則用生命的自然法則去安慰家屬:「他買的車票就到這裡下車,現在他就像一只風箏,你們要祝福他,不要緊緊的握住風箏的線,應該放手讓他自在的飛翔。」

長照服務的工作很辛苦,往往同樣的待遇,大家會選擇更輕鬆的工作。面對來來去去的同事,她領悟到做這份工作,必須要有甘願的心才會做得長久。她從小就樂於助人,國小國中都得過熱心服務獎,幫助人讓她有被人需要的感覺,她樂在其中:「這樣的心境比以前開服飾店,穿漂亮的衣服,陪客人聊天要快樂多了。」

富貴如浮雲,再風光都有必須要走的一天,對於死亡的課題她有深刻的體悟。鄭秋雲曾經是24小時一對一照顧病人的看護,現在則是日照中心的照服員,在照顧的病人中,她看到就算家財萬貫,面對無常也只能無奈地躺在病床由不得自己。

鄭秋雲經歷過四年中送走兩位親人的傷痛,慶幸自己沒有被婚姻束縳,在父母最需要照顧的時候,才能毅然決然回宜蘭服侍在側。媽媽罹患巴金森氏過程,在罹病初期曾對別人說:「好加在有這個女兒,要不然不知道要怎麼辦?」行孝要及時,她做到了。

◎原諒他人 得福的是自己

「我已經死過一次了」鄭秋雲語出驚人地說。

她緩緩地說出,在台中的時候,騎車時被酒駕的人撞倒的經歷。原本就有心律不整的毛病,在剎那間突然吸不到空氣,那一刻的恐懼讓她感覺到:「原來,死亡是這麼接近。」幸好路人看到她倒在地上,及時阻擋後面的公車,並叫救護車送去醫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待人寬一寸,路就寬一尺。肇事者逃逸後被找到,第二天就去醫院看她。在得知肇事者是因為生活上的不如意才借酒澆愁,鄭秋雲曉以大義的勸他:「酒駕不但害人,還會讓自己陷入囹圄之災,」最後她選擇了「原諒」。

「酒駕肇事逃逸」屬公訴罪,即使和解仍無法撤回告訴!在法庭上,法官問鄭秋雲:「要重判還是輕判?」她毫不猶豫地說:「輕判就好!」希望一場無妄之災能喚醒酒駕者的良知。

深信佛法的因緣果報論,車禍造成的傷並不致於傷及生命,內心感受到是自己「重業輕報,」一切都是因緣,肇事者不是有心傷她,二人必定有這一因緣才會發生車禍。

二十九歲(1990年)的那年,鄭秋雲選擇到台中創業。2003年在汽修廠保養車子時,看到書架上有一本慈濟月刊,隨手拿起來翻閱,當下就被登載的故事吸引。經老闆娘介紹後開始投入環保,在2009年受證慈濟委員。一年後在大林慈濟醫院健檢時,檢查出得了零期的胃癌,及早發現,及時手術治療,很快就恢復健康,又繼續投入慈濟。

對於那段經歷,鄭秋雲感恩的說:「按照常理,我是一個不會去做健檢的人,尤其當時是我經濟上最困頓的時候。癌症確定後申請醫療保險理賠,結果得到的理賠金,不但還清債務,還以父母的名義,各捐二十萬建設醫院病房。」

當時因經營的服飾店遭遇到宵小光顧,負債累累,償清債務後,她把服飾店結束,轉換跑道當起長照居服員。無債一身輕,在她認為,這是最好的結局,因病得福,或許是做善事積累下來的福報吧。

◎做什麼要像甚麼

鄭秋雲出生在蘇澳鎮山腳邊的永樂里八號隧道口旁,國中畢業後就到工廠工作,半工半讀商職畢業,因嚮往大台北的繁華,因此到服飾業謀職。認真努力,不畏辛苦的工作精神,深得老闆的器重。

「做什麼要像甚麼」,不管在原先批發業工作,還是轉到服飾店當店長,只要她到哪裡,業績都是閃亮耀眼。

十幾年後到台中與人合夥,經營一家服飾與餐飲複合式的精品店。更在接觸慈濟後經朋友介紹,在台中置產。

雖然事業繁忙,但總會撥出時間做環保。承擔醫院志工時,如果沒有人看顧店,就把鐵門拉下,鐵門上貼著「家有喜事」的 紅聯,回花蓮享受八天「靜寂清澄」的醫療志工。

越做越法喜,鄭秋雲笑著說:「那時候我做志工做上癮了,花蓮、台中、大林三家醫院都去,每梯次都要八天,」不但如此,還有社區志工的工作。時間對她像是鑽石一樣珍貴,忙碌之餘反而感覺到,其實不需要汲汲營營的想賺錢:「生活可以很簡單,只要夠用就好。」

經歷過宵小光顧、欠債、車禍、癌症,面對人生課題,她用平常心來面對,沒有負面想法,有的只是該解決的辦法。

面對債務時,每天睜開眼睛就要籌錢兌現支票,有一次籌不到錢,一位熟識的客人鼎力相助。這位客人後來也成為慈濟志工,從客人變成貴人,貴人變成法親,這樣的因緣真是奇妙呀!

◎用同理心照顧長者

六年前(2017年)回到宜蘭照顧雙親,兩年多後父親壽終正寢。接著媽媽的脾氣越來越暴躁,「憂鬱、躁鬱、坐立難安、拒絕吃藥,整天愁眉苦臉,開口就罵人。」

雖然是專業照服員,但面對帕金森氏症合併失智症的母親時,有時候也束手無策。她說:「晚上每隔五分鐘到十分鐘就要上廁所一次,為了照顧她,我都沒有辦法睡覺。」人的體力、耐性有底線,她向弟弟妹妹求助,幸好弟妹也都能配合輪流照顧。

一次實在是情緒崩潰,半夜2點多硬拉媽媽上車:「走吧,我們一起去死。」載到附近有一個大眾爺廟,在神明前對媽媽說:「妳跟神明說,我要帶妳去死,妳這樣撐不住,我也撐不住。」

大聲吼叫一番,抒發情緒後,彼此都累了!她牽起媽媽說:「走吧!我們回家睡覺。」

更多的時候,面對媽媽不穩定情緒,鄭秋雲提醒自己:「媽媽可能比我更辛苦,沒有人懂得她的無力感,媽媽是病了,其實她並不想要這麼的辛苦。」

該用心的她都已經盡心盡力,今年(2023年)三月時,媽媽疑似中風躺在加護病房十五天,醫生告訴家屬:「即使救醒了,也將會是植物人。」與弟弟、妹妹商議後,決定放手讓媽媽走。傷心難免,慶幸自己守護媽媽人生最後一程,艱難的一段日子。

在照顧長者的過程,因為有著親身陪伴的經歷,很多別人看起來都是無理取鬧的行為,鄭秋雲卻能懂得長者們的心情。當被照顧者情緒不穩時,她會順著他們的話去安撫,或是泡一杯暖暖的五穀粉,溫暖他們的胃也同時安慰他們的心。

關懷別人、喜歡與人互動的個性,在她送輔具時更表露無遺。

鄭秋雲分享有位家住蘇澳中原路的邱先生,從警界退休後,專心照顧全癱的母親和失智的父親,一個男人獨力照顧二個重症的老人家。

邱先生向慈濟輔具平台申請便盆椅,經輔具平台的志工送達後,由鄭秋雲接續電話關懷。一次邱先生在電話中談到母親發燒住進加護病房,鄭秋雲聽後用同理心安慰他,邱先生哽咽的說:「這通關懷的電話讓他感到很溫暖。」

日後,在電話關懷中,得知一位需要輔具的是獨居長者,於是帶著熱騰騰的便當去到這位長者的家,鄰居看到了,不斷的讚嘆慈濟人設想真周到。

◎與他們共老

菩薩的慈眼總是觀眾生苦相。鄭秋雲說:「我對於弱勢組群容易聚焦,比較有敏感度。」因此不管是在當醫療志工,或是申請輔具後的電話關懷,總是能覺察到別人的需要,適時的給予關懷。

「對的事,去做就對了」的觀念已深植在她的潛意識。喜歡做、不挑工作、別人不做的事她會撿來做。埋頭苦幹的作風,讓認識的朋友戲稱她是「過動兒」。而她的想法是「有任務來,就要做」,「福從做中得歡喜」正是她的最佳寫照。

今年在台北小巨蛋的「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是鄭秋雲第二次入經藏。有別於十二年前的水懺演繹,這次的重點是將「佛陀的一生」與「慈濟五十八年的故事」演出來給觀眾看。

鄭秋雲演繹完後與同事分享慈濟的點點滴滴,說到創辦慈濟的艱辛過程,數度落淚。證嚴法師是一名弱女子,帶領志工從竹筒歲月到國際志業,發揮這麼大的影響力,她把這樣的精神分享給大家聽,感動很多人。

把做志工的精神帶入職場中,一如往常地為長者服務,鄭秋雲推著坐輪椅的長者從日照中心到復健科,把握中間短短的五分鐘為他們加油打氣,並且還會分享慈濟溫馨感人的小故事。

她像煦煦冬陽,照耀在被照顧者的身上,為他們驅走寒意,帶來希望。本著學習的精神投入這份職業中,她說:「我們以後也會老,現在我是在向他們學習怎麼老,也是在跟他們一起老。」

以服務為初衷,做照服員的工作,鄭秋雲熱忱的心一直都在。

圖左 :訪視教育訓練鄭秋雲(右一)與志工郭幸惠師姊(左一)一起討論問題[攝影者:黃麗友]
圖右 :承擔醫療志工時,在病房區關懷病人[攝影者:何彩屏]

圖左 :鄭秋雲用愛心,耐心照顧長者,深受長者歡迎[攝影者:不詳]
圖右 :喜歡做、不挑工作、別人不做的事她會撿來做。埋頭苦幹的作風,鄭秋雲是朋友眼中的「過動兒」。[攝影者:廖月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