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開放謙虛以永續法脈 全球典範為宗門願景

開放謙虛以永續法脈 全球典範為宗門願景

E-mail 列印
「透過六大友善和五大關注做互動,使命、願景才可以實現。」慈濟慈善志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言簡意賅地強調。

11月30日至12月4日五天,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在花蓮靜思堂 舉行。12月4日,顏博文執行長以「法脈永續,宗門願景」為題,來自十九個國家地區近四百位學員及隊輔,深入慈濟法脈,了解靜思精神。

◎深入慈濟法脈

「怎樣的智慧,才能讓社會慈善的資源用在最有用的地方?每天面臨的問題,就是慈善的成果,很難用量化的數字來表達。」顏執行長比喻,讓他從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怎樣評量他的績效,翻轉一個人的人生,其實對社會影響非常大,慈濟人文在社會受到肯定跟尊重。

顏執行長以板橋靜思堂2018年的「扶困救助,新芽助學;人道關懷,災難援助;福利服務,健康身心靈;社區關懷,落實在地化;接引志工,培育與培力;價值倡導,理念傳承」等六大活動的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做說明。雖然志工無償的SROI,從48.69提升至50.37,但只有取得大眾的信任,進而支持慈濟的資源,才能讓慈善項目繼續做下去,得以永續發展更成功、更順利。讓世界認識慈濟,讓慈濟立於世界,讓慈濟的人文和慈善的力量,利益社會。

「很多人捐錢、捐榮董、捐器官,最後還捐大體,我覺得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情況。」顏執行長強調,這些都很感動人心。慈濟人所做的事情,對得起大眾所捐贈的社會慈善資源。他話鋒一轉,期勉現場剛受證、已受證多年的委員及慈誠,「不能只是承諾,也不能只是發願,是要勇於承擔責任。」

社會的資訊要清流,必須跟媒體友善的溝通,彼此多互動,媒體才能針對慈濟所做的善舉做報導。顏執行長表示,只有取得大眾的信任,募心募愛,才能夠支持慈濟的資源,慈善項目才能繼續做下去,如此法脈才能永續。

◎慈濟願景發展

顏執行長說:「不管是世界宗教大會、聯合國的舞臺及學術界的論壇,希望慈濟都能參與,讓慈濟宗門與靜思法脈能夠提升辨識度。所以正確、透明與及時,是非常重要的資訊介入原則。」

今(2023)年,慈濟在彰化體育館及臺北小巨蛋演出《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把佛陀的一生、《無量義經》精髓,以及慈濟五十七年來所做的事情等三大元素,濃縮成三個小時的經藏演繹,它不是表演,而是人文法會的呈現。

顏執行長總共觀賞十一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看到很多年輕人都加入,是他很感動的事。而更感動的是,聽到志工大聲喊:「我願意!」顯現願意承擔慈濟永續發展的使命,承擔慈濟志業的重擔,是慈濟邁入五十八年最大的欣慰。

課後,延續喜悅,學員王翔穎說:「我在新加坡曾經參加經藏演繹,規模沒有像臺灣這麼盛大。演繹的時候,大家帶著不同的形態和心情,都是在表達『我願意』為慈濟付出,願意改自己的習氣。」

「我願意」另一層面,其實是帶著很大的願力。王翔穎覺得「當大家都說:『我願意』,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使命必達的願力。」那種震撼力,相當攝受人心。

◎救苦救難菩薩

聽完顏執行長的課程,巴拉圭的隊輔蔡奇如問學員:「你們有進行『竹筒歲月』嗎?」

學員回說:「本土志工生活條件不是很好,像這一趟要回臺灣受證的機票,東湊西湊才成行。中途飛機轉機,選擇航線比較便宜的地點,節省花費。」

蔡奇如聽了很不捨,把身上所有的美金,送給學員。她叮嚀:「回去錢要放入竹筒,就可以成就『竹筒歲月』。」學員聽了很感動,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不停地擦拭眼淚。

慈濟大愛無國界,不分宗教,不分種族,哪裡有需要就去幫助。慈濟人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哪裡有苦,菩薩就出現。印尼林賢義說:「我是上人的弟子,能夠付出,盡量付出。」顏執行長提到願景,「願」就是讓佛陀歡喜,「願」就是讓上人歡喜,大家都是未來佛,修身心,改習氣。

新加坡新受證委員余元元,這次受證,受到臺灣家人們的關愛,覺得他們給的一分愛,她心裡感受到的卻是五十倍的溫暖。

她從顏博文執行長課程中領悟到,「有上人和CEO(執行長)們的帶領,同時也要有每一位志工發願跟上,才能一起達到慈濟論述,國際認證的願。慈濟『社會投資報酬率』,意即針對所投入的一塊錢成本,若以無償志工者來計算,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會高達五十元以上。」

1966年,證嚴上人秉持印順導師的「為佛教、為眾生」兩大使命,開創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懷著「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及天下無災難」三大願景,投入「慈善、醫療、教育與人文」四大志業。顏執行長強調,慈濟在透過「友善希望、友善社區、友善生命、友善地球、友善環境和友善國際」等六大友善,跟「會員、職志工、照顧戶、社會(媒體)及政府」的五大關注互動,使命、願景才可以實現。

執行長顏博文期勉大家,「慈濟的慈善事業,做得非常好,非常廣;但是要保持開放謙虛的學習態度,才能夠讓慈善志業成為全球NGO的典範。」雖為課程畫下完美的句點,卻是全球慈濟人的方針。

圖左 :新加坡學員余元元表示,這次受證,受到臺灣家人們的關愛,覺得他們給的一分愛,她心裡感受到的卻是五十倍的溫暖。[攝影者:楊美君]
圖右 :顏博文執行長總共觀賞十一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他看到很多年輕人都加入演繹,他很感動。而聽到志工大聲喊:「我願意!」更令他感動。[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學員們專注地聆聽慈濟慈善志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分享「法脈永續,宗門願景」單元。[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顏博文執行長說:「不管是世界宗教大會,不管是聯合國的舞臺,不管是學術界的論壇,我們都希望參與,讓慈濟宗門與靜思法脈能夠提升辨識度。」[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印尼林賢義聽到顏執行長提及,「願」就是讓佛陀歡喜,「願」就是讓上人歡喜。他說:「我是上人的弟子,能夠付出,儘量付出。」[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巴拉圭隊輔蔡奇如(右)把身上所有的美金,送給學員回去帶動『竹筒歲月』,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高興地流下眼淚。[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新加坡學員王翔穎覺得當大家都說:「我願意」,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使命必達的願力。那種震撼力,相當攝受人心。[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巴拉圭隊輔蔡奇如(右)捐出美金,請學員回去帶動「竹筒歲月」,學員收下後,兩人歡喜、感恩的合影。[攝影者:管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