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老師找到慈濟人 愛的路上陪伴不停歇

老師找到慈濟人 愛的路上陪伴不停歇

E-mail 列印
鋒面通過,天氣溫度稍稍轉涼,在2023年12月12日接近中午,這略帶寒意的冬日,在銘傳大學桃園龜山校區,學校門口有攤商擺放一把把花束和小禮物,意味著學校今天有著什麼活動,順著大門往校內走,一群身穿藍天 白雲的慈濟志工出現,走在一條稍有坡度的校內車道路旁,襯著磚紅色的校舍,綠樹成蔭的校園,拼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來到設計大樓外,就聽到那屬於年輕人的歡笑聲,原來今天是僑務委員會第41期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銘傳大學數位傳媒設計科成果展,此為針對海外來臺灣學習的青年學子,以兩年為一期的課程設計,通常是高中畢業後就來臺留學,年紀在十七、十八歲上下,面對離開父母,投入不同文化、語言、飲食的他鄉異國生活,內心的忐忑不安,真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老師想到慈濟人 噓寒問暖不停息

十多年前來到銘傳大學任職的陳碧玉老師,對這些遠離家鄉的孩子們的課業、日常生活所需、交友安全等等問題都非常關心。老師心、父母心,感到力量有限的陳老師想到了慈濟,透過詢問,而找到住學校附近的慈濟志工游秀琴,開啟了這段長達十多年的關懷之旅。

身形纖細的碧玉老師,穿梭在活動現場,說起話來聲音嘹亮,精力充沛。她提到:「十幾年前,我發現我們的校長他的想法跟慈濟很接近,非常認同慈濟的品格人文教育。」所以對邀約慈濟志工關懷學生很歡迎。

陳老師接著分享:「我們的心念很簡單,希望孩子們與師姑、師伯多互動,在潛移默化中將慈濟人文和大愛無私的奉獻精神,讓孩子們感受到體會到,讓他們在人格養成的階段,有正向的思考,將來做一個有利社會的人。」除此之外,她也希望師姑、師伯們,平常多來照顧這群孩子。

作育英才的碧玉老師,她的得意門生馬慈均,現在是數位媒體的專任老師。慈均老師跟陳老師的理念相當一致,希望孩子們在異國求學也能有父母疼愛,在陳老師離開學校後,她繼續接棒這個亦師亦友的任務。馬老師看到遠自馬來西亞來參加成果展的學生朱同學,非常開心:「智勝啊!說起這個常常調皮犯錯的孩子,只要犯錯,我就很嚴厲要求他,但他卻不生我的氣,反而變得越來越好。每次我去馬來西亞,他都會抽空來看我。」這個孩子對馬老師的回饋是難以言語的。言談之中,處處可見師生互動溫馨。

◎異鄉學子感受深 因為有愛不孤單

從設計大樓走進去,地上鋪著紅毯,走在紅毯上的貴賓,猶如走在星光大道,受尊重被重視的感覺油然而生!畢業生興奮地站立在紅毯兩旁,貴賓一走過,熱情洋溢的歡呼聲,讓微涼的冬日瞬間熱了起來!

進到會場,中間是舞台,左側是同學的設計展現牆。有2D動畫、3D動畫、多媒體和影片製作等等。參訪會眾都慢慢觀賞,細細品味。

看展的人群中,有一位揹著背包,不時左顧右盼的年輕人,他叫朱智勝,今年二十六歲的他是第三十四期的學生,已經畢業七年了。畢業後他就回去馬來西亞,運用在臺灣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術,目前在家鄉成立一家廣告公司。

有一天,智勝在FB看到臺灣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可能即將終止招生,他在心裡反覆琢磨,想到昔日與師長、慈濟志工相處的快樂時光,要不要再回來看一看?萬一真的不招生了呢!想著想著,便決定收拾行囊,飛奔而來!

他懷念臺灣人的熱情,享受慈濟師姑、師伯年節中的美食,和親人般的關愛,他來看展,他來看恩師,他來看那兩年陪伴他的慈濟家人,等待馬慈均老師忙完,等待他熟悉的慈濟味道!

而坐在工作人員區的程至昱,合身的西裝更襯托出至昱的英挺,他是三十九期畢業後,直接轉入大學部繼續研讀,現在大四。疫情期間,三年無法回家,直到疫情稍稍解封了才能回馬來西亞探望。他很感謝家人的支持,感謝老師和師姑師伯的教導和照顧。「一直以來逢年過節或平常,師姑、師伯也會送東西過來,怕我們餓,疫情期間也送口罩」。至昱真誠地感受到「因為有愛,所以不孤單」。

◎家常菜不尋常 處處用心傳祝福

慈濟志工們為了款待這些學生,做了許多準備,雖然活動時間是中午,但一大清早,桃園靜思堂的爐子,已經熱了起來。這些幾乎都領有敬老卡的慈濟志工,有的清洗蔬果,有的切菜備料,有的備餐具等等,做起事來乾淨又俐落。

經過一番精心準備,餐點完成了,志工葉玉崑趕緊將美味點心,運送至銘傳大學設計大樓,一路上小心得小心翼翼開著車,因為校內車道是順著山坡修建,更得格外小心,避免湯汁溢出或翻倒。抵達後孩子們自動自發來幫忙,安放妥當,有炒麵、滷豆干、蘿蔔糕和一大鍋溫熱的湯品,還有蛋糕、餅乾點心,以及當季的橘子。

看著滿滿的一桌家常料理,游秀琴師姊不禁憶起當年因緣:「接觸銘傳數媒的孩子是在十多年前,由陳碧玉老師引薦,希望慈濟人前來關心,這些離鄉的外國孩子。那時每逢年節或不定時會炒個麵、米粉或炒飯帶到他們的宿舍分享,因為在家裡煮廚具小份量較少,所以通常會請三位志工一人煮一鍋飯過來,完成後再一起送過去給孩子們吃。」秀琴眼眸中溢滿了愛!

她接著說:「有時孩子們也會到我女兒的店裡,借用大廚房煮他們的家鄉菜,在聚餐中彼此分享。與這些孩子在一起,他們就像自己的孫子一樣。有一次,因為一位同學受到驚嚇,晚上一直胡言亂語,孩子們打電話來求援,我們就趕緊開車載他去收驚、安撫他的情緒。」

秀琴的話語中滿滿的不捨,她繼續說:「疫情後暫停煮食物,但每一年的成果展一定會來參加,這些孩子有時要製作短片,也會請師伯客串演出,王順明師兄也當過他們的演員,有一年歲末祝福,也邀請他們來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孩子們都很歡喜!」

慈濟志工以最直接的愛和關懷,照顧這群海外學子,吃飽飽穿暖暖,雖然是最尋常的一餐飯,或是最簡單的一句「穿乎燒喔!」在在呈現慈濟志工的愛是無遠弗屆,穿越時間與空間,處處用心傳祝福!

圖左 :從設計大樓走進去,地上鋪著紅毯,走在紅毯上的貴賓,猶如走在星光大道!畢業生興奮地站立在紅毯兩旁。[攝影者:林瑞記]
圖右 :僑務委員會第41期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銘傳大學數位傳媒設計科成果展,它是針對海外來臺灣學習的青年學子,以兩年為一期的課程設計,通常是高中畢業後就來臺留學,年紀在十七或十八歲上下,面對離開父母,投入不同文化、語言、飲食的他鄉異國生活,內心的忐忑不安,真是筆墨難以形容的。[攝影者:林瑞記]

圖左 :看展的人群中,有一位揹著背包,他叫朱智勝,今年二十六歲的他是第34期的學生,已經畢業七年了。畢業後他就回去馬來西亞,運用在臺灣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術,目前在家鄉成立一家廣告公司。[攝影者:林瑞記]
圖右 :合身的西裝更襯托出程至昱的英挺,他是39期畢業後,直接轉入大學部繼續研讀,現在大四。疫情期間,三年無法回家,直到疫情稍稍解封了才能回馬來西亞探望。他很感謝家人的支持,感謝老師和師姑師伯的教導和照顧。[攝影者:林瑞記]

圖左 :馬慈均是數位媒體的專任老師,希望孩子們在異國求學也能有父母疼愛,在陳老師離開學校後,她繼續接棒這個亦師亦友的任務。[攝影者:林瑞記]
圖右 :身形纖細的陳碧玉老師,穿梭在活動現場,說起話來聲音嘹亮,精力充沛。她提到:「十幾年前,我發現我們的校長他的想法跟慈濟很接近,非常認同慈濟的品格人文教育。」(前排左二是陳碧玉老師)[攝影者:林瑞記]

圖左 :看著滿滿的一桌家常料理,游秀琴師姊不禁想起了當年:「接觸銘傳數媒的孩子是在十多年前,由陳碧玉老師引薦,希望慈濟人前來關心,這些離鄉的外國孩子。那時每逢年節或不定時會炒個麵、米粉→甕到宿舍跟孩子們分享。(圖中雙手端著美食的是慈濟志工游秀琴)[攝影者:林瑞記]
圖右 :慈濟志工準備多項結緣小禮物,祝福二十六位海清畢業生步步高事事順。[攝影者:│林瑞記]
圖左 :滿滿一桌家常菜, 準備餐點填滿胃,長期陪伴暖心房,處處用心傳祝福。[攝影者:│林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