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不同國家志工匯聚一處 在印度灑播愛

E-mail 列印
12月份的印度菩提迦耶,氣溫變化極大。清晨時分,氣溫約為攝氏八、九度,到了中午時分,氣溫可迅速升至攝氏二十多度。每天早上約六點,太陽從東方升起,距離佛陀成道的摩訶菩提寺步行約二十分鐘,慈濟菩提迦耶會所 屹立在田野旁,逐漸被朝陽渲染,顯得充滿生機。

◎分組進行 晨會共識

七點過後,住在會所內或附近旅店的慈濟志工陸續在會所一樓集合,本土志工也從四面八方湧入。每天超過二十位志工,來自不同的國家,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還有印度的本土志工。大家相見時,以「Good morning.」為共同語言,開啟了一天的正能量。

志工們每日在會所舉行晨間共識會,就整天的行程進行溝通和工作分配。共識會結束後,各組志工前往菩提迦耶的貧困鄉村或校園,為需要幫助的人帶去溫暖,為孩子們帶來希望。

慈濟於菩提迦耶的志業包括慈善、醫療、教育和人文等。目前,慈善組主要由馬來西亞志工負責,除了訪視、濟貧、發放,還在會所舉辦縫紉班、英語班、電腦班等慈善職能班,幫助當地居民學習一技之長。

縫紉班的學員來自附近的思龍嘉村(Silaunja)和牧羊女村(Bakraur)的弱勢婦女,課程中還包括手語教學,為在封閉村落長大的婦女,提供人文禮儀的薰陶。慈善組的本土志工包括士楊(Vivek Kumar)、欽圖(Chintu Kumar)、蘇達(Sudha Kumari)等。

◎協力合作 承擔使命

醫療組由新加坡醫護志工接力,12月份在菩提迦耶付出的是章愛玉(慈愛)護理師和本土志工恩德拉吉(Endrajeet Paswan),承擔內容包括帶照顧戶前往醫院治療、每天到照顧戶家為村民換藥、清洗傷口,還進行居家訪視、關懷村民健康,及協助村民戒酒等工作。

教育組由新加坡團隊以接力方式承擔,12月中旬承擔的團隊成員包括馮國基(誠朗)、胡惠真(懿照)、黃曉琳(懿語)、鄭淯鎂(慈彣)和常住志工黃釋玉(慮澤)等。本土志工則有迪帕克(Deepak Kumar)、羅茲(Rozi Parween)、阿莉亞(Aliya Rahman)等,共同承擔關懷十所學校。

團隊每天進校分享靜思語、帶動人文禮儀,並為每所學校舉辦親子運動會,促進親子和師生之間的情感,學習合作和互助的精神。

人文真善美記錄組,則由臺灣志工接力,本土志工是阿瑪爾(Amar Kumar)。真善美志工主要任務就是報真導正,化剎那為永恆,以圖、文、影記錄菩提迦耶的現況、志工的善行足跡及美善故事等。

本土志工在各項分組活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原本就是當地社區的一分子,能有效地提供海外志工對周遭環境和居民生活情況的認識,減少了摸索期,是慈濟在當地推動各項志業的好幫手。

海外志工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臺灣等地的志工。無論是常住當地還是接力承擔的志工,都以「弘法利生 翻轉佛國」為使命,傳承證嚴上人的理念,推動「志工本土化」的目標。

◎愛與關懷 潤漬眾生

日落時分,志工們從各地返回會所,往往需經過跨越尼連禪河的橋。尼連禪河因佛陀在此接受牧羊女供養而聞名。佛陀在苦行林的洞穴中苦修六年後,放下苦修走到尼連禪河淨身,接受牧羊女供養乳糜,才漸漸康復。之後,佛陀渡過尼連禪河,於摩訶菩提寺的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摩訶菩提寺又稱正覺大塔。每當志工結束一天的行程,天氣好的話,在經過尼連禪河時可以欣賞到夕陽與正覺大塔相遇的美景。志工們在這短暫的興奮中,也不免感到一絲惆悵,默默祈禱,希望正信佛法能在這裡興盛、長久存在。

與印度菩提迦耶在地球上同一個緯度,相距三千七百多公里的靜思精舍,是慈濟發展的源頭,也是全球慈濟人的心靈故鄉。1961年,證嚴上人在《無量義經》的體悟中決心將「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並於1966年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實踐「人間菩薩」的理念。

2023年年初開始,慈濟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臺灣的志工秉持上人的教導,把握因緣,深入佛陀成道,也是現今全印度最貧困的菩提迦耶,日復一日、馬不停蹄,要以「人間菩薩」的行儀,以慈濟的愛與關懷布善種子,以正信佛法教義潤漬眾生。

圖左 :慈濟於菩提迦耶的會所開辦了縫紉班,學員來自附近的思龍嘉村和牧羊女村的弱勢婦女,課程還加入手語教學。[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印度菩提迦耶會所,每天超過二十位志工,來自不同的國家,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還有印度的本土志工。各組志工先在會所舉行晨間共識會,為整天的行程和目標達成共識。[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12月期間,醫療組主要由新加坡的章愛玉護理師帶著本土志工恩德拉吉(Endrajeet Paswan)一起承擔。每天去到照顧戶家為其換藥、清洗傷口,或去各村落進行訪視,關懷村民健康及協助村民戒酒等[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教育組關懷和進駐的學校共有十所,團隊為每所學校舉辦親子運動會,帶動親子和師生一同藉由趣味競賽,學習互助合作、互相陪伴、專注和堅持等。[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教育組也是由新加坡團隊接力承擔,本土志工則有迪帕克(Deepak Kumar)、羅茲(Rozi Parween)、阿莉亞(Aliya Rahman)等。團隊每星期都會入校分享靜思語、帶動人文禮儀等。[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每當志工結束一天的行程,只要天候好,就總會在經過尼連禪河時與夕陽巧遇。[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慈濟於菩提迦耶的會所開辦了電腦班等,協助當地居民習得一技之長。[攝影者:丁碧輝]
圖右 :與印度菩提迦耶在地球上同一個緯度,相距三千七百多公里,位於臺灣花蓮的 靜思精舍,是慈濟發展的源頭,也是全球慈濟人的心靈故鄉。[攝影者:丁碧輝]
圖左 :共識會議結束後,各組紛紛出門,搭乘嘟嘟車奔走在菩提迦耶各個貧困的鄉村聚落或校園裡,要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溫暖,讓孩子的未來看到希望。[攝影者:林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