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慈青學長校園分享 擔任國際志工與茹素

慈青學長校園分享 擔任國際志工與茹素

E-mail 列印
「滿納海的承諾,線上伴學『趣』」是什麼呢?對年輕人來說,吃素是潮流,也是另一種叛逆,您覺得呢?邀您一起來聽林子恆和蘇育陞在南護慈青的精彩分享!

◎南護慈青社的一週一會

什麼是「滿納海的承諾」?慈青 學長林子恆透過線上華語伴學課程,和敘利亞難民學生有了互動中文的機會學習,當他親身踏上土耳其進到「滿納海國際學校」,究竟他應證了什麼?餐餐全素的慈青學長蘇育陞笑稱自己就是要跟人家不一樣,他號召青年對餐食應持有的叛逆和堅持,究竟是什麼理由?

2023年12月6日和13日兩天,臺南護理專科學校的慈青社在社課時段,分別邀請了林子恆和蘇育陞來分享。林子恆將近期參與「滿納海的承諾——敘利亞難民華語文伴學計畫」,分享給南護慈青的學妹們,讓她們從中了解參與「線上伴學」的學習樂趣,並積極鼓勵大家一起參與國際志工;蘇育陞則提供他的素食及蔬食地圖,誠摯且期盼慈青社員也能熱情地加入茹素的行列。

每個星期三的下午五點三十分,慈濟志工固定會到南護陪伴慈青,志工們會帶蔬食好料到學校,這些志工在慈青眼中,暱稱他們叫阿爸和阿母(臺語)。「就怕慈青的孩子們下了課餓著了」十七年的陪伴,一路上都始終如一的志工陳金鳳說 。

「今天是什錦炒麵和關東煮!」志工郭貞霞開心地招呼著孩子們趕緊過來,她拿著夾子為每個飢腸轆轆的慈青孩子們盛上滿滿的炒麵,一個個「謝謝阿母(臺語)」的內心話,讓一旁的蘇育陞都不禁豎起大姆哥,林子恆則靦腆地告訴阿母郭貞霞說:「我自己來就好。」

上兩屆的南護慈青社長蘇俞安,很開心每星期都能看到慈濟的阿爸和阿母,她說:「他們就像家人一樣關心我們,讓我們社務推展很順利。」目前就讀四年級的蘇俞安希望慈青的學妹們能把握當下,該玩的時候玩,該休息就休息,該讀書就讀書,她想對學妹們說:「雖然慈青在辦營隊或在承擔幹部會很累,但撐過來的美麗成果就是自己的,相信默默耕耘的學習階段,成長將是未來進到職場最有幫助的能量。」

◎線上伴學到走訪滿納海國際學校

「出國可以有很多的體驗生活方式,因為在學校參加慈青社,因此我就選擇參加國際志工,帶我去看不同的國度。」林子恆和南護的慈青們交流自己在2022年12月,在網路發現「滿納海的承諾——敘利亞難民華語文伴學計畫」在招募志工。

林子恆描述從2023年2月4日到2月25日做師資培訓;在3月1日到12月27日,為十三至十八歲的敘利亞學生,每週提供二小時線上華語伴學;於今年7月27日至8月6日前往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進行跨文化交流以及華語文的教學,其中包含敘利亞家庭訪問、交流與對話、臺灣飲食認識,並介紹當今AI發展的相關應用及實作、生活會話及自我介紹等。

「我們都會中文,但不一定會教中文。」林子恆分享自己從報名、面試到參與計畫,他感恩台師大和慈濟大學的老師幫忙做師資培訓,讓他可以從中了解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也認知此計畫就是其中的第四個目標(Quality Education),就是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

目前是護理師的林子恆說:「從注音開始學起,對我來說滿吃力的。」為了要承擔一位優質的線上學伴,林子恆分享如何將自己歸零,重新調整自己的學習心態,讓自己學到怎麼去跟一群可能在他那個國度,完全不會有中文這個語言的外籍生,線上教他學中文。

林子恆談到一開始學生都會很開心地想要來上課,漸漸地就會有一些學生沒什麼興趣就退出了。林子恆描述自己曾在電腦前空等學生一個多小時的經驗,他總是猜想,「這些學生應該是面臨到在他的國家完全聽不到中文,每週只有兩個小時線上互動中文的機會,這兩個小時以外的時間,應該沒有那個環境讓他說中文吧!」直到真正踏上土耳其,到「滿納海國際學校」和當地學生面對面實際交流後,林子恆說:「我終於知道答案了。」

「原來這一群孩子在當地都有打工需求,『童工』在當地較好找到工作。」林子恆親眼印證身為難民家庭的孩子,在學習上與臺灣孩子是如此不同,他說:「這些敘利亞的學童在家裡可能是家中長子、長女,若家中弟弟、妹妹有狀況,他們只須跟老師說一聲就回家了,回到家中沒網路,因此根本聯繫不上在臺灣當地等候在線上伴學的我們。」

透過在土耳其的家訪行動,林子恆不僅跟南護慈青分享許多當地青年,因身分背負「難民」二字的註記,造成許多學習上被霸凌,或者設定的未來志向和夢想,無法達成目標;他也分享國際學校廚師的美味蔬食料理,更帶回敘利亞學童親筆手繪的感恩卡,雖然只是薄薄的一張張紙卡,卻是林子恆和當地學童,留下深厚情誼的記憶點。

林子恆說:「此行讓我深刻理解生活中要懂得『包容』;家訪更能感同身受難民家庭生活的刻苦,也感受他們因接受慈濟的幫忙,而找回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面對面的坦誠交流,才知道他們因得到幫助而擁有心靈的富足。」他深切的期盼南護慈青,要把外語學好,拓展自己的視野,走向國際看世界,他期許大家勇敢追夢,參與線上伴學,若有國際志工招募的機會,千萬要把握因緣。

承擔活動組幹部的鄭巧姍分享自己在慈青社,可以參與很多不同的志工活動,也可以吃到阿爸、阿母所準備的素食餐點,鄭巧珊說:「在這裡發現到素食怎樣的變化都很好吃,阿母常常就是幫我們盛很多,都怕我們不夠吃,真的很溫暖。」

「對於敘利亞學童的反饋讓我很感動,看了那些卡片就會讓我覺得很捨不得。」鄭巧姍透過林子恆學長擔任國際志工,親自走訪滿納海國際學校的分享,讓她打開觀看世界的視野,鄭巧珊說:「我以後會多關注這些新聞,也更加把握參與慈青的活動。」

◎刻不容緩的加素行動

「對我來說這世界上最刻不容緩的事情就是全球暖化,它是最緊急也最重要,但卻也是大家最力不從心的議題。」12月13日受邀分享的慈青大學長蘇育陞談到,如果有一個行動,它可以兼具永續發展指標的第三個健康快樂、第十二個更好的健康飲食生活方式,跟第十三個氣候行動,他微笑地提問現場南護的慈青夥伴,「你願意嘗試看看嗎?」

「告訴你,這個快速的行動解方就是『吃素』。」蘇育陞透過資料整理,他邀約慈青一起來好奇吃素約略分成的三大族群,一是不會主動吃素,但要吃素時,他不會排斥;二是無肉不歡,有時候會主動吃素;三就是本身就吃素。保持健康快樂是第三個指標

「吃過多的肉,需花更多的水和地來養牛、羊。」針對這個提醒,蘇育陞藉此和大家討論對素食的認知,他希望大家用多吃蔬果來幫助消除飢餓,因為就氣候行動部分,聯合國就記載多吃蔬果少吃肉,就是一種氣候行動;「『找蔬食』的臉書也告訴我們,少吃肉不會犧牲享受美食的權利。」

蘇育陞亮出蔬食地圖,告訴大家平日吃素並不困難,他以學長吃素的經驗,亮出自己曾走過的全植飲食餐廳地點,和無蛋奶的甜點店,甚至還有無酒精的紅酒和冰淇淋飲品販賣點,一張張美味可口的圖片,讓現場的夥伴簡直不敢相信,原來吃素也可以那麼的「潮」,完全排除對素食的既定印象。

蘇育陞說:「我選擇用自己的力量,讓自己對口欲的選擇更少,來祝福這個世界。」他談到自己從國二開始吃素,直到大學畢業,但疫情蔓延的那段時間,他一改自己原本吃素是為了環保的理由,毅然決然地拋棄蛋奶,改成全素飲食。

「吃素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潮流。」蘇育陞強調無論是為了環境或健康,選擇吃素儼然已成為推助世界永續發展指標的實踐者,他希望現場的慈青夥伴跟著他一起來換個方式、換個角度、換個步調,來選擇自己的生活模式,不再讓任何動物受害,可以讓這個世界減緩一點點負擔,也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南護慈青社的現任社長廖采熏分享,自己就是那個無奶不歡、無蛋不歡的蔬食者,從四歲開始茹素的她,透露自己對蛋、奶的感受,她靦腆地說:「明明稱作巧克力牛奶,為什麼巧克力不能加牛奶?小時候在外頭看到別人吃魚和螃蟹的那種樣子,也曾鬧著為什麼餐桌都不曾有魚和螃蟹,媽媽不理會的態度,讓我當時才真正了解原來家裡茹素。」

聽了蘇育陞學長的全素行動,廖采熏認為自己要加把勁,她向在座的慈青夥伴分享開始吃素,不要給自己製造太大的困擾,廖采熏勉勵夥伴們可以從每天一餐開始做起,她說:「只要想著自己是真心想要為這個世界付出,或者是體驗吃素的樂趣,這都是值得鼓勵的。」

圖左 :每個星期三的下午五點三十分,臺南護校的慈青社,都會邀約講師到校分享。[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上兩屆的南護慈青社長蘇俞安(中)目前就讀四年級,她希望慈青的學妹們能把握當下,勇敢承擔幹部,因為成長將是未來進到職場最有幫助的能量。[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承擔活動組幹部的鄭巧姍(左牌前二),在慈青社課專注聆聽分享,
因為透過講師的分享讓她打開觀看世界的視野,也更加把握參與慈青的活動。[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2023年12月6日,南護慈青社在社課結束前會一起虔誠祈禱天下無災無難。[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十七年陪伴臺南護校慈青社,一路上都始終如一的志工陳金鳳。[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南護慈青社的現任社長廖采熏在社課時間,以自己吃素的經驗,勉勵慈青夥伴開始茹素,可以從每天一餐開始做起。[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看著慈濟志工用心準備素食好料到南護慈青社,也看著慈青很有禮貌的道感恩,講師蘇育陞(右二)看了不禁比個「讚!」[攝影者:徐麗華]
圖右 :2023年12月13日「刻不容緩的加『素』行動」分享結束,南護慈青社員和慈濟志工,誠摯邀請大家能熱情地加入茹素的行列。[攝影者:徐麗華]
圖左 :2023年12月13日講師蘇育陞以慈青學長身分到南護慈青的社課分享「刻不容緩的加『素』行動」主題。[攝影者:徐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