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帶著使命與祝福 慈青不孤單

帶著使命與祝福 慈青不孤單

E-mail 列印
「有時我也覺得非常的孤單,我也會很想哭。我做不到,我不完美,可是我還是要去做。」

在地緣廣大,苦難偏多,志工稀少的南非。袁亞棋覺得自己像個孤勇者。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她從不放棄……

◎記住名字 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2023年12月26日「2023年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暨全球慈青日」在花蓮靜思精舍德格師父、德諦師父的祝福下,歡喜開營。

課程開始前,德諦師父分享:看到這麼多國家(十二個國家地區)的慈青回來,真的是非常的歡喜,希望大家用心當下。課程不是只有聽過、上過,就過去了。重要的是要去思考,期待大家這幾天的課收穫滿滿,沒有空手而回。

德格師父也上臺祝福並表示,慈濟已經走到五十八年。這個充滿愛與善的團體,要讓它永續,一定要有很大的傳承。在座的年輕夥伴,你們就是慈濟未來的接棒人,是社會未來的希望。

繼開營後的第一堂課,由人稱「阿板學姊」的凌宛琪擔任講師。

自大學以來,凌宛琪將證嚴上人所開示的重點,結合繪畫興趣與圖文的方式與大眾分享。

她希望透過圖文記錄將佛法生活化,讓人易懂也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從忙碌的生活當中,看見不同的面向。

習慣以圖文方式分享的她,平易近人又輕鬆的方式講課,與慈青暢談「慈青悲智行 聯誼啟慧根」。一上臺就說:「我一個人講八十分鐘,怕大家睡著,所以請課務幫我遞一下麥克風。」

為了與學員互動,她經常在各組間走動,且連續拋出兩問題:「為什麼要回來?」「請問慈青的全名是什麼?」

「剛剛為什麼要問名字?你們有沒有看過《神隱少女》?」

凌宛琪採用劇中人物,白龍向千尋說過的一句話:「名字一旦被帶走了,就會找不到回家的路。」

她向慈青學員說明,人人都要謹記自己的名字。除了本名,最重要的還有「慈青」這個名字的意義。大家一定要記得,才會知道回家的路在哪裡?為什麼回來?

「慈青,是慈濟的孩子,上人對慈青有很深的期待。希望大家能夠傳承歷史的腳步,這樣的一個名稱,大家一定不要忘記。」

「希望透過這堂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起來回顧,『慈青』所帶來的意涵。」凌宛琪說。

接著,她引領學員乘著時光機,看看影片中,上人對慈青的期許。

◎辛轉幸 只要多一點的付出

臺下第一個拿到麥克風的新加坡學員涂俊瑋(Tu Chun Wei),對於這堂課有滿滿的收穫。

他表示,阿板學姊分享很多圖、影,讓大家從中理解。面對困難的時候,心態很重要。看到影片的人物,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事情,結果就變得不一樣。

課間阿板學姊問:「慈濟有什麼理念很重要?」

涂俊瑋說:「我自己心裡的答案是『團隊精神』。學姊講到慈濟給我們很多機會去犯錯、去學習。學長、學姊會帶著我們一起重來,所以要做好本分事。」

另一位對阿板學姊很崇拜的黃承毅,課堂上不斷地拿出手機,拍下螢幕上的簡報。

黃承毅對於講師凌宛琪談「慈青悲智行 聯誼啟慧根」,感受最深處的一句話,就是「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雖然有很多事情,不一定做到最好,但是努力去做,儘量跟上,至少下次需要幫忙的時候,就不會推託「不會做」。

黃承毅表示,澳洲人力不是很充足,有很多方面需要很多人去補位。像前幾次辦活動跟營隊時,很多個崗位都是第一次,完全沒有碰過的。但學長、學姊說:沒關係!我們會在後面支持你。

「在學長、學姊的引導下,邊做邊學。再幫忙時,有經驗了,就能承擔,共同圓滿活動。」黃承毅說。

第十八組的翁羭蒽,對於「慈青悲智行 聯誼啟慧根」最能引起共鳴的是,凌宛琪分享的「辛」與「幸」。

「幸」與「辛」兩個字只差一點,境遇就天壤之別。覺得少了那麼一點,就覺得很辛苦,多一點點,就感到幸福。

翁羭蒽認為,就像上人所慈示:「見苦知福」,只要多付出一點點,就能改變心境,心富,則事事都滿足。

◎微光長旅 孤勇者不孤單

第二堂課是「我在慈青不一Young」,由袁亞棋及朱恆民夫妻分享「微光長旅──從南非出發」力行上人的悲願,守護非洲大地苦難眾生的感人故事。

首先袁亞棋播放一首〈孤勇者〉,歌詞是「⋯⋯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

她回憶起,有一次回臺灣參加營隊,上人對她說:「你能不能幫師父,分享一點非洲的故事?」

當下袁亞棋傻在那裡,心想:「我何德何能,能幫上人?」猶豫了三秒後,她馬上去準備。

分享後,上人告訴她:「這就是師父想要的。」

就是這股力量,讓袁亞棋步步生蓮,堅定打造南非的慈濟。「有時我也覺得非常的孤單,我也會很想哭。我做不到,我不完美,可是我還是要去做。」

「我不懂,我要追求什麼?我只知道,這是我想要做的。」在地緣廣大,苦難偏多,志工稀少的南非,袁亞棋覺得自己像個孤勇者。

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她不放棄。並以上人的開示告訴大家:「世間事情不是有力量的人做,而是沒有力量的人,大家都願意做。」

她呼籲:「不必等到有力量,我是一個孤勇者,只要大家願意一起來付出,我們就不孤單,人人都能成為勇者。」

袁亞棋的真情告白與故事分享,觸動並感動了臺下學員跟著一起拭淚。她與學員分享南非志工盧薇阿媽,堅持做慈濟到最後一口氣的故事,讓翁羭蒽很感動。

◎不害怕挑戰 增加承擔力量

「我在慈青不一Young」分享者,是慈濟南非執行長朱恆民。

他一上臺,馬上轉換現場氛圍,朱恆民以幽默的口吻說:「以前慈青喊我師伯時,我很難接受。現在我的孩子跟你們一樣,坐在臺下。我是真的老了,所以我給自己下了另一個標題『激流』與『漣漪』。」

身為慈青學長的他,以多元化的人生經驗和深刻的心路歷程。輕鬆活潑地向學弟、學妹分享「激流」與「漣漪」。

他以「激流」形容年輕時代,「漣漪」則是步入中年的心境轉變。這分成長取決於環境與因緣。

自爆曾是調皮的孩子,第一次參與慈青活動,不明規則,偷拍上人照片,卻奇異地失敗。

但他從中領悟,成長不僅是年齡增長,更是人生經驗的積累和心靈的成熟。完成學業後,他積極參與志工服務,期間結識了妻子。

這段經歷讓他深信,福報來自於自己的付出。他鼓勵年輕一代要懂得奉獻。

不斷在志業、事業與家業間取得平衡,學習轉念的他,即便計畫度假,卻選擇前往馬拉威。

走入村莊後,看到居民房屋倒塌的景象,讓度假變成了志工之旅。這對他來說,與旅行並無不同,都是對世界的探訪。

即便外界讚揚他的勇氣和承擔,他卻謙虛地否定自己勇敢的標籤。在慈濟執行長的推薦時,雖然眾人看好他,他卻找理由拒絕,而不是勇敢去面對。

他認為自己並不夠勇敢,覺得自己太年輕。因為上人的一句話:「你知道我幾歲開始做慈濟嗎?」讓他啞口無言。

透過這段經歷,朱恆民讓臺下慈青學弟、學妹了解,年齡絕非無法承擔的理由。
他藉由自己的故事,呼籲年輕人勇於追求理想。不因年齡而退縮,以真誠的心和奉獻的精神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聽完「我在慈青不一young」課程,菲律賓學員Keyrie Mae G.Lapoja分享她的收穫。

Keyrie Mae G.Lapoja認為,學習不僅關乎自己的需要,也關乎其他人的需要,從而看見人生旅程的風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家應該走出去尋找答案,與其他人互動,就會看到每一個機會。

講師袁亞棋告訴學員,儘管努力,不要放棄。幫助他人的方式非常多元,大家並非全能,也有不擅長的,但至少大家都嘗試也努力過。

Keyrie Mae G.Lapoja強調講師的話:「我們並不孤單,我們是慈青。我們要一起朝著共同的目標走下去,繼續傳遞愛與善,讓世界充滿愛與關懷。」

圖左 :「2023年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暨全球慈青日」,在精舍德諦師父、德格師父的祝福下,歡喜開營。[攝影者:黃宗保]
圖右 :來自菲律賓的Keyrie Mae G.Lapoja(左)是慈濟基金會學費補助的學生,她帶著感恩心來到臺灣,想要當面禮謝上人。[攝影者:林美宏]

圖左 :「2023年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暨全球慈青日」開營活動中,由三位學長以戲劇方式呈現慈濟行所遇到的挫折及溫馨,引起臺下學員的共鳴。[攝影者:黃宗保]
圖右 :第一次移師到彰化靜思堂的「2023年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暨全球慈青日」在〈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會歌〉揭開序幕。[攝影者:黃宗保]

圖左 :身為慈青學長的朱恆民,以多元化的人生經驗和深刻的心路歷程,輕鬆活潑地向學弟、學妹分享「激流」與「漣漪」。[攝影者:黃宗保]
圖右 :開營後的第一堂課,是由人稱阿板學姊的凌宛琪擔任講師,習慣以圖文方式分享的她,在慈青營隊暢談「慈青悲智行 聯誼啟慧根」。[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第一個拿到麥克風的新加坡學員涂俊瑋(左),對於阿板學姊分享的圖、影中理解,面對困難的時候,心態很重要。[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第十八組的翁羭蒽對於「慈青悲智行 聯誼啟慧根」最能引起共鳴的是,凌宛琪分享的「辛」與「幸」。[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黃承毅在課堂上不斷地拿出手機,拍下螢幕上的簡報。感受最深處的一句話就是「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攝影者:鄭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