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迎接歲末祝福 靜思堂布置帶入法意

迎接歲末祝福 靜思堂布置帶入法意

E-mail 列印
為迎接2023年社區歲末祝福到來,十五位志工與花道老師及二位藝術創作家,12月12日開始,一起布置臺中市慈濟清水靜思堂。用情境布置來引喻佛法,法是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去感受。

◎情境布置 無聲說法

走入清水靜思堂講經堂一樓,進門就看到「竹筒回娘家」,這一處無聲說法區,是由花道老師陳禹慈設計。每一個布置用到的素材,都有它的意涵,用心就能感受處處有「法」。

陳禹慈說:「今年(2023年)的主題是『弘法利生信願行,蔬食共善護大地』歲末竹筒回娘家,菩薩道上弘法利生;推動蔬食,讓大地更美好!愛心與善行,點滴匯聚,歡喜結緣募愛心。」

陳禹慈布置的涵義,以《法華經》中七種比喻的第三個譬喻「藥草喻」做為延伸,華果敷實,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三千世界的大地,有許許多多的草木,種類繁多而複雜。一雲而來所降的雨,不分等級地全部灑以甘露,其草木依其大小而受滋潤,隨其種性而生長,而且開花結果。生命中的佛性,即無上種子亦能生根開花。

《無量義經》布善種子遍功德田,人人發揮心中的愛,凝聚善的福業,形成善的循環。「人間菩薩招生區」有慈濟靜思花道的庭園之美,象徵菩薩十地的第一地「歡喜地」,以歡喜心,邀約社區大眾加入慈濟大家庭,做得歡喜、福慧雙修。

「枯木」則代表慈濟宗門,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在做的當下,需有信心、毅力與勇氣,不管面對任何逆境,皆不退轉。

花道老師陳禹慈教導的靜思花道班,總是班班滿額,每一個作品都充滿正能量,融入靜思語的意涵。有的學生也都跟老師學了十幾年,老師也常帶學生一起布置現場實作,讓學生做中學、學中覺,心美,看什麼都美。

◎竹就是德 代代相續

一樓東西二邊,邀請藝術創作家柯慕一、李沛鋒來設計。

柯慕一剛到靜思堂時,知道有二個展臺要設計,她就先在附近走一走,感受周邊氛圍。其實,大家想要的就是自然,這些自然是可以給大家平靜力量,她想把生活帶進來,將平時的感動試著再延伸。慈濟一直力行環保,她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素材去想像,整個作品取材用報紙、紙箱回收再利用、重組。

「看到設計師的創作資料時,『竹』臺語發音跟『德』是同音,冒出的筍子,如菩薩湧出,很契合我們的意境。上人也曾以『竹』為喻,期待人間菩薩如竹成林,法脈相傳、代代相續。」志工曾秋蓮有感而發地說。

藝術創作家李沛鋒表示,展示臺上呈現的甕、土、石頭,是用報紙撕小張後,煮過殺菌,再用果汁機打碎,塗在甕上成型。還要再割開、重組,等接縫處白膠乾了,才算完成,過程要細心、耐心、心靜。

現今,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養一點靜氣,給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萬物靜觀皆自得,人生寧靜方致遠。

圖左 :花道老師陳禹慈,將花道教學作品融入靜思語。學生常讚歎跟老師學花道十多年來,作品都沒有重複。[攝影者:蔡水美]
圖右 :清水靜思堂展示臺上,呈現的甕、土、石頭,都是用回收的紙箱重組做成。[攝影者:蔡水美]

圖左 :清水靜思堂布置的竹筍,是以紙箱裁切不同大小,用鐵絲固定,一層一層包覆做成。[攝影者:蔡水美]
圖右 :藝術創作家李沛鋒,第一次與慈濟合作,志工的親和力讓他印象深刻,感覺很溫馨,也很感動。[攝影者:蔡水美]

圖左 :藝術創作家柯慕一,知道慈濟力行環保,就用身邊隨手可拿的材料,作為設計的理念。[攝影者:蔡水美]
圖右 :志工王鎮良(右)跟著藝術創作家學習,看到每一個物件都是慢工出細活,真實感受到用心就是專業。[攝影者:曾秋蓮]

圖左 :藝術創作家柯慕一(右),力行環保,身後揹的背袋,是海洋廢棄物的魚網製作而成。[攝影者:蔡水美]
圖右 :志工曾秋蓮表示:「『竹』臺語發音跟『德』是同音,冒出的筍子,如菩薩湧出,很契合我們的意境。」[攝影者:王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