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人生的價值與方向就在眼前

人生的價值與方向就在眼前

E-mail 列印
「十五歲那一年,我與父母親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幫忙。晚間證嚴上人開示,我聽著、聽著就開始打瞌睡。」

上人當下開示的一句話:「眾生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讓睡夢中的呂宗翰突然清醒,且淚流滿面……

◎慈善 志業 拔苦與樂

「什麼才是有價值的人生?」

「是享樂人生!追求刺激的人生?」

「還是,努力讓更多人,過得更幸福的人生。」

12月27日「慈濟四大志業」的課程,首先由講師呂宗翰,帶領海外慈青幹部暨全球慈青學員,一同找尋生命的價值。

雖然大學時期就加入慈青,但畢業後,呂宗翰始終在「慈濟門外」徘徊。直到2018年四川發生大地震、緬甸風災,這才讓他決定「進家門」。

為了引導學員,更深入了解慈濟慈善志業。呂宗翰提到,上人自1966年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以「慈、悲、喜、捨」的精神,援助全球苦難國家。

當辛巴威爆發糧食危機,居民吃甲蟲、白蟻果腹時,是慈濟志工教導當地居民種植玉米,不但自給自足還能販賣……呂宗翰透過簡報,讓學員了解慈濟救助工作遍布各地。

「責任是該做的事;使命是想做的事。」目前負責歐、美、非會務組的呂宗翰,語重心長勉勵慈青學員。

他也請大家想像一下,如果全球每個人都成為慈濟人,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我們是不是需要強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呂宗翰說。

來自新加坡的涂俊瑋,非常佩服呂宗翰學長的精神。做慈濟,路上一定會有很多挫折,但他們都會正面思考,來面對所遇到的困難。

「責任與使命的差異,讓我感受最深,也更清楚自己的責任感跟使命感。找到平衡點,才能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醫療志業 尊重生命

「大學沒什麼事做,就去參加慈青社吧!」

當年李致宇因為二哥的鼓勵,隨即就加入慈青社。並在大學時期,就已經承擔慈青社社長、合心總務幹事。

今日「醫療志業」課程,就由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李致宇醫師主講。

課程一開始,李致宇和學員分享,當年陪伴他的學姊,隨口一句:「選老闆,也要選擇最好的老闆。」這句話讓他留下深刻印象。

完成專科訓練後,就回到臺中慈濟醫院服務的李致宇,從2017年首次參加卓蘭義診,乃至到各地區義診,包括到監獄為收容人注射疫苗等等,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課程最後,李致宇鼓勵慈青學員,慈青的身分能與不同型態的人相處,這機會非常難得,要好好把握。

學員Haide N. Burdios(海德•布爾迪奧斯)在菲律賓主修教育與藥師,她對「人生價值」這句話特別有感受。

「因為有慈濟的手術,才能給病人一個希望,讓他們重新看到這個世界。」海德•布爾迪奧斯激動說著,菲律賓在11月,曾舉辦眼科義診的感動。

「有能力幫助別人,才是有價值的人生。」海德•布爾迪奧斯也表示,回到菲律賓之後,希望能運用自己的專業,幫助更多人。

一旁Addie Caryl A. Villamor(艾迪•卡里爾•A•維拉莫爾)的父親,也是這次義診白內障手術的患者,她藉著這次機會,感謝慈濟的幫助,也希望自己父親能早日康復。

◎教育志業 完全教育

「教育志業」講師林昱汝,從大學一年級就加入慈青社,現在服務於臺南慈濟中學。

慈濟教育從先進國家加拿大、美國、澳洲……到開發中國家菲律賓、印尼……
遍布全球。臺灣更有完整的教育體系,從幼兒園、附中、高中到大學。

「慈濟路上難免會有挫折,事情往往都不困難,會有起心動念的想法,大都是受情緒的影響。把步調緩一緩,常常會有不一樣的結局。」林昱汝用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慈青學員。

「如何讓孩子能注意力專注,真的很困難。」新加坡學員王海洋說。

慈濟在新加坡每個月,會為孩童安排一次課後輔導。低年級學童的課業以數學、英文、華文為主。

第一次參加的王海洋,被分配到華文組,沒有經驗的她,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孩童。還好,在學姊的帶領下才漸入佳境。

◎人文志業 時代見證

「慈濟環保三十年」的一支影片,讓「人文志業」講師楊景卉,清楚自己的使命,心也更加堅定。

人文志業用鏡頭記錄歷史,是承擔也是使命,更有為世間人打開眼界、喚醒良知的職責。

楊景卉跟著慈濟志工腳步,走過臺灣、大陸、菲律賓、日本、約旦、尼泊爾……透過鏡頭,楊景卉帶著學員一起重遊歷史足跡。

「人文是見證生命,留下歷史的工作。總是走在最前,做到最後,會有點孤單、也會有點幸福,但是這些美善的故事,會一直流傳著。」

「採訪前的煎熬、採訪時的幸福,採訪後又是一場耐力賽。」楊景卉一語道出,人文志業的辛苦。肩擔如此艱巨的使命,楊景卉並沒有退縮,他大聲地向臺下慈青學員說:「我願意!」

「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慈濟四大志業的課程,讓學員更了解每一項志業的源起與使命,以及過程的不容易與艱辛。同時也更清楚,慈青的人生價值該是什麼?人生的方向在哪裡?

圖左 :海外慈青學員聽著呂宗翰分享慈濟援助事蹟,感動到不停擦拭著眼淚。[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李致宇醫師勉勵學員,要時時保持熱忱,找到自己的價值,慈濟路才能長久。[攝影者:梁綿彬]

圖左 :「慈濟教育」課程講師林昱汝,大學一年級就參與慈青社活動開啟與慈濟的因緣。[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慈青學員專注聆聽課程內容以外,手中不斷的抄寫著重點,認真勤作筆記。[攝影者:梁綿彬]

圖左 :無法預測的當下,都是海外工作者的風險,講師楊景卉用相片訴說當年的危機。[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主持人劉穎凡(右)問:「如何將慈濟所學,運用在慈濟志業與職場生涯?」[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志業座談」課程中,講師分享的責任與使命的差異,讓涂俊瑋更清楚未來方向。[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來自菲律賓海德·布爾迪奧斯 ,從課程中找到「人生的價值」,也找到生命目標。[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菲律賓的艾迪·卡里爾的父親是白內障手術的患者,她也藉著分享機會,感謝有慈濟的幫助。[攝影者:鄭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