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大中區第一場授證典禮暨歲末祝福 二千七百多人共襄盛舉

大中區第一場授證典禮暨歲末祝福 二千七百多人共襄盛舉

E-mail 列印
「我把這一張委員慈誠證,貼在你們的胸前,我自己覺得我的心,跟大家的心貼在一起;我們共同發心立願走入慈濟,為天下人做好事;今天受證,代表在這裡開始要增長慧命。」證嚴上人慈示,要幫助人不容易,一定要有因緣 ,請大家要好好把握。

冬至已過,新舊年交替之際,德杭師父、德瑼師父、德寋師父等十一位精舍師父;代表上人親臨中區主持首場新任慈濟委員、慈誠隊員及榮譽董事授證典禮暨歲末祝福,並發給現場每人一份福慧紅包。紅包裡面,涵蘊了上人以及精舍常住師父的無量祝福,期許大眾要「弘法利生信願行 蔬食共善護大地」。

◎虛實呼應 廣傳佛法真實義

2023年12月28日起至2024年1月2日大中區,南屯、西屯、烏日、南區、大雅、北屯、南投、草屯、埔里、港區、清水、豐原、苗栗等,總共五場。12月28日下午是第一場,第一、六聯區(南屯、西屯、烏日、南區、大雅、北屯),還有十三個國家地區、八百條雲端連線,工作人員和入經藏菩薩超過二千七百位。一千五百六十位入經藏菩薩,演繹《無量義經》〈說法品〉及〈化城喻品〉,共同發願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請合掌,靜心虔誠唱誦〈開經偈〉,走入歲末祝福之靈山大法會。」司儀白秀萍如是說。「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音量響徹全場,振奮人心。

全球災難頻傳,苦難者偏多,「慈濟大藏經」影片,細數二○二三年全球慈濟志工,日不落的足跡。慈濟人不只在臺灣,在國際間幫助人的身影,行善日以繼夜分秒不空過。全世界到今年,摩洛哥是慈濟國際援助的第一百三十三個國家。

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是應人間世而成就,行願五十八年來,慈濟宗門以《法華經》為精神;以《無量義經》為依歸,內修清淨心、外行菩薩道,將四大志業推展於國際。上人更迫切每一位靜思弟子都能說法傳法,甚至盡己力一起翻轉佛陀的故鄉「尼泊爾」。

透過3D浮空投影,實體的蓮花與虛擬3D地球儀相融合,形成一座「說法臺」。地球自轉時,遍及世界的慈濟據點,如蓮花綻放,逐一昇起。地球儀下方,四條年輪,以慈濟LOGO分別表示四大志業啟動的年份。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三支不同大小的竹筒,裝滿每一位靜思弟子發心立願的「幸福支票」。

德勱師父開示,竹筒的空間很大,代表每一個人的愛心無量、愛無價。有形的地球可以做出來,無形的地球,如同豁然開朗的心靈境界,可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慈濟大愛已經擴展到第一百三十三個國家,除了弘法利生,還要一生無量。「環保菩薩凈化有形的地球,我們要淨化跟自己有緣的人,相信這樣很快可以讓萬物共生息。」

◎一生無量 無量從因緣生

「斯經譬如一種子 百千萬億從它生 千億種子復又生 展轉乃至無盡量……」

在林令怡十五歲時爸爸往生,媽媽簡素絹一個人挑起一家,要上班、還要照顧她和哥哥,後來有因緣加入慈濟做志工。
1990年上人在臺中新民商工演講時,說到「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媽媽是第一位在黎明社區響應的人;做回收很像撿破爛,對還是青少年的林令怡衝擊很大。媽媽走入慈濟三十五年,愛上人的心不變,秉持初發心「做就對了」。林令怡雖然曾經兩次培訓,都因為遇到事情重疊,而無法順利受證,她說,因緣沒具足才等了那麼多年。

這兩三年疫情、天災人禍不斷,林令怡更深刻感受上人所說的「來不及!」而上人和銀髮志工逐漸年邁,很多慈二代團結在一起,身為慈二代已是知命之年的林令怡,調整心態,做好了「應該要受證」的準備,發願傳承靜思法脈,擔起「佛心師志」的使命。往後將更穩定更沉著,用更寬廣的心來愛這美好的世界。

一心期望把子女帶在慈善的路,是簡素絹的心願,看到女兒林令怡受證委員很高興。「這一條路是我們要走的路,要好好走。」簡素絹不只鼓勵女兒,還在等待兒子的因緣,一家人和和樂樂一起做慈濟是她最大的心願。

簡素絹一手帶大的孫女林子綾,在單親家庭長大,看到媽媽林令怡穿上旗袍,胸前別著「佛心師志」,打從心裡非常開心和驕傲。林子綾說:「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沒想到十年後竟然成真;這條菩薩大道竟然給媽媽一個很大的轉變。」

林子綾很欣慰,能跟媽媽、阿嬤一家三代,穿上慈濟制服做志工,雖然培訓受證不是她目前的規劃,但來日不表示沒有因緣。「媽媽受證,阿嬤很安慰,我自己更開心,因為媽媽變得更溫和了。」林子綾感恩媽媽、祝福媽媽,請媽媽繼續加油精進。

已故中區榮董幹事洪志成的兒子洪崇維受證了,洪崇維說,早在他結婚的典禮上,爸爸就發一個願「希望子子孫孫做慈濟」,這句話一直放在他的心裡,卻一直沒有因緣。

直到這一兩年,大兒子上大學,小兒子五年級,幫媽媽整理分享的簡報,假日開車送媽媽到臺中靜思堂,因此了解很多慈濟活動,覺得自己慈濟因緣已經成熟,應該要培訓,實踐爸爸的遺願。

經過一年培訓下來,洪崇維覺得慈濟活動很多,感覺對自己沒那麼確定,家業、事業,還要兼志業的他,希望自己能跟著已受證的媽媽呂清音、姊姊洪芯宜、姊夫朱從龍,邊做邊調整,盡好慈濟人應有的本分事,讓爸爸放心。

◎佛度有緣人 留錢不如留德

每年年終上人授證典禮上,新科委員、慈誠、榮董,最期盼的就是讓上人授證。然而天氣的變化,讓年邁的上人不堪負荷,無法親臨現場。靜思精舍德寋師父說:「此時此刻上人非常重視,各位新發意的菩薩,以及榮董菩薩的發心,特別指派我們十一位師父,代表他來恭祝各位、祝福各位。」

「佛度有緣人,需要幫助的地方,就盡心力。」單一榮董張和國先生,陪著太太來讓上人受證榮董。張先生說,去年用自己名義,今年幫太太謝春芬圓滿。「留錢不如留德」能生為人,又能過安定的日子,有能力,幫助人是應該的,張先生表示自己只捐小錢不算什麼,比他付出更多的不在少數;只因現今社會貧富懸殊,災難偏多,能幫助需要援助的家庭是張先生與太太的心願。

德寋師父提及,救苦救難現場的背後,總有一群愛的行動付出無求的團隊跟核心理念,不只給苦難眾生有一個依靠,相對也給有福的人,提升心靈的平臺,讓生命更有價值。

◎生命無常光明現 環保志工謝師恩

五毛錢可以救人,慈濟從竹筒歲月,到現在北中南各有醫院能幫助很多人。環保志工林宜屏,也是人文真善美攝影志工,假日陪著媽媽做環保,一做超過五年。媽媽楊惠美, 2016年投入環保就愛上了它,進而於2020年受證慈濟委員。

一年前,不幸被機車撞倒在地,緊急送往醫院急救,因顱內出血、右手開放性骨折、骨盆骨裂,馬上進入開刀房手術。驚慌不安的林宜屏,進到祈禱室,雙腳跪地誠心祈求:「諸佛菩薩、大醫王、拜託、拜託,請保佑我媽媽開刀一切平安順利……」

「事情好壞都過去,把心安住,自己跟爸爸的身體都要照顧好,有任何需求,我們隨時都在!」第一時間,志工不吝給予鼓勵、擁抱,這分溫暖深刻而且長久。每次回憶過往,心裡總會默默期許自己,也要成為溫暖別人的人。媽媽在加護病房住了兩個禮拜,終於轉到普通病房,林宜屏非常感恩醫療團隊的幫忙和照顧。轉到普通病房的媽媽,開始學習吃飯、拿筷子,也學會了坐輪椅。

「看到媽媽的恢復,我跟爸爸都很安慰。」林宜屏將媽媽推到一樓大廳佛陀問病圖前,先教媽媽雙手合十,母女倆再一起:「感恩諸佛菩薩慈悲保佑、感恩大醫王、感恩護理人員照顧,讓媽媽得以順利脫離險境。」

「媽媽,繼續努力,很快就可以再回到環保站了喔!」腦中血塊逐漸消除,意識也越來越清楚了,似乎慢慢在回想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再回到環保站的第一天,媽媽很開心,帶著靦腆的語意向大家打招呼,「大家好,好久不見,我回來了!」瞬間在場的環保志工掌聲不絕於耳,林宜屏更感動大家對媽媽的關愛。

「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一聲聲真誠的呼喚,千百億劫以來,彷若實境再現。」演繹到這一段經文,林宜屏止不住的淚水緩緩滑下臉頰,模糊的雙眼凝視著坐在第一排的媽媽。看著媽媽努力學習熟記的每一句經文,跟著大家起立、坐下、長跪,尚未痊癒的右手也展現了力量。如此認真的演繹,只為了成就莊嚴的道場,感受愛與慈悲。

林宜屏感恩上人創立慈濟醫院、感恩這些日子以來,陪伴他們一家三口的所有每一位親朋好友;更感恩經歷大劫難的媽媽,重回慈濟路上。此後的林宜屏將會多利用業餘,多陪伴媽媽行善幫助人。

一燈能滅千年暗,燈燈相傳無盡燈,在精舍師父帶領下,每人手捧心燈,摯誠一念,祈禱上人法體安康,常住世間。期望新的一年,靜思弟子人人法入心、法入行,實踐上人的宏願,「弘法利生信願行、蔬食共善護大地」。

圖左 :人人手中高舉「幸福支票」,是今年上人祝福靜思弟子「弘法利生信願行、蔬食共善護大地」的目標。[攝影者:蕭必亨]
圖右 :臺中靜思堂二樓講經堂,共有一千五百六十位入經藏菩薩演繹《無量義經》〈說法品〉及〈化城喻品〉智慧如海。[攝影者:蕭必亨]

圖左 :菩薩起大願心,發四弘誓願,希望度盡一切有緣的苦難眾生成佛道。[攝影者:廖明修]
圖右 :新受證慈誠洪崇維(中),實踐爸爸洪志成(已故)的遺願「希望子子孫孫做慈濟」,現在跟媽媽呂清音(左)、姊姊洪芯宜(右)成為同師同道的慈濟人。[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慈濟榮董張和國(中,左)先生,今年換幫太太謝春芬(中,右)圓滿,特陪著太太來讓上人受證。[攝影者:林淑懷]
圖右 :海報上斗大「信 願 行」,提醒著大家,走修行路要有信心,有「信」才能產生力量,有了力量才能成就道業。[攝影者:陳麗雪]

圖左 :剛受證慈濟委員林令怡(左)、媽媽簡素絹(中)及女兒林子綾(右),一家三代難得穿上慈濟制服,同時出席在臺中靜思堂。[攝影者:林玲悧]
圖右 :環保志工林宜屏(右)感恩上人創立慈濟醫院,讓車禍重傷的媽媽楊惠美(左)平安出院。[攝影者:林玲悧]
圖左 :一年一度歲末祝福,期待見師一面,眾人齊聚坐滿國議廳。[攝影者:廖明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