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媽媽心愛慈青 點心美味又豐盛

媽媽心愛慈青 點心美味又豐盛

E-mail 列印
「哇!剛出爐的麵包耶!」

當烤好的麵包推出時,經過學員區,香味四溢,慈青學員聞到香味,都驚呼連連!

「2023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暨全球慈青年會」首次在彰化舉辦,生活組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準備有兩三 種點心、水果和茶水。

晚餐過後,也會準備餅乾放在點心桌上,讓有需要的學員,夜晚餓了可以止飢。

◎斤斤計較 務求完美

負責生活組的秀水和氣區,組長高秀玲,富有一顆柔軟的媽媽心,敏銳的觀察力。

經過幾天的活動,看著每天來協助的志工,直覺告訴她,「我們可以再讓點心變得更豐盛、更美好。」

「秀琴,我們需要妳。」接收到組長的邀約,福興區志工施秀琴二話不說,馬上向老闆請假,也得到老闆的應允。

12月29日早上九點,施秀琴用機車載著麵粉、奶油等烘焙材料,來到彰化靜思堂和生活組志工會合。

製作「鹽可頌」,需要的材料有麵粉、全麥粉、糖、鹽、無鹽奶油……

志工分工合作,有人將大塊奶油切成六公克大小,切好要先放冰箱冷藏,才不會融化。

「六點五,太多不行,再切一點點起來;五點一,太少不行,再補一點點上去。」零點幾公克的差異,志工務求不要差太多。

「妳們這個工作,真是斤斤計較!」一旁的香積志工開著玩笑。

實際上不是「斤斤」而是「零點幾克」也要務求完美。

花壇區志工許素蓁,認真切著奶油,她說,來了就是要做,要仔細做,做得歡喜,很開心。

◎熱鬧喜悅 像辦喜事

另外一頭,施秀琴正將麵粉等材料倒進攪拌機。攪拌好的麵糰,必須先經過基礎發酵,接下來切成小塊搓圓再發酵,再搓成水滴型,再發酵……

擁有乙級烘焙證照,在廚藝界奉獻三、四十年的田中區志工詹忠興。今天可是香積團隊成員,看著秀水區志工不太熟練的捏著麵糰,自告奮勇跳槽至秀水區來幫忙。

看著他俐落的身手,小小的麵球隨著他的手,顆顆從麵糰彈迸而出,大小適中,完全不用磅秤,功夫真是了得。

發酵好的水滴形麵糰,桿平、包入奶油,捲成有層次的形狀,再抹上開水,撒上杏仁角,一點點海鹽花,就可以進烤箱了。

搓成水滴型,第一次做,有模有樣。花壇區志工張馨月,笑稱自己雖然不會,但至少可以出一下手腳(幫幫忙)。

「我剛學,說要先拉長,尖尖的,把它桿平,要有層次。」秀水區志工黃美鳳,邊做邊請教志工洪秋婷。

福興區志工洪秋婷,也是製作點心的高手,不吝手把手教學:「捲起來至少要有三層,這個上面太寬了,再補救一下,塑個型就好了。」

高秀玲捲出來有五層,分享秘訣:「把它平均桿開,拉長一點就好啦!」她又謙稱不是專業,好像做勞作,做好了再整形。「啊!果然有五層耶!真可愛!」

「這個麵糰很有彈性,想要它成為什麼形狀,是我們可以掌握的。」高秀玲笑笑說著。

「哎呀!這樣不行,至少要有三層。」施秀琴可是把關嚴謹,捲好的成品,層次不夠,解開再從新捲過,果然看起來可愛多了。

「一回生,二回熟,我這是第三回,要變高手了!」三十幾位志工,利用空檔,團結一致,工作中有歡笑,有喜悅。

「好熱鬧,好像辦喜事!」年長志工看了真感動。想起小時候村子裡有人結婚,就像這樣的場景。

◎美味點心 視覺饗宴

高秀玲說:「我們生活組,就是要關懷孩子們生活上大大小小的需求。」

她覺得這一群正在成長階段的慈青孩子,每天充滿活力,認真上課,志工更要做他們堅實的後盾。提供美味可口又營養的茶水、點心,讓他們有體力面對每一天的學習。

她跟秀琴提出請求:「要小小的,吃了有飽足感,又不會太飽,又要孩子們喜愛的點心,像金牛角又不是金牛角。」

施秀琴一聽,腦海中閃出靈光,那就是「鹽可頌」了。

製作過程比較快,只要人手夠,六百人份,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做為今天下午三點的點心。

「非常感恩秀琴,還有組隊志工。」高秀玲看到每天都有這麼多志工,前來和慈青的孩子結這一分善緣,覺得多準備一分點心,應該不是難事。

十一點多,第一爐完成,外酥內軟香噴噴的「鹽可頌」,一顆顆都是志工暖暖的媽媽心啊!

「妳們看,多漂亮啊!有兩條美麗的眉型。」施秀琴看著烘烤出爐的成品,滿意的請志工來看。

原來,至少捲三個層次是有理由的,兩邊的摺痕像極了兩道眉型。

慈青學員享用美味點心的同時,先有了視覺饗宴,相信同時也能感受到,臺灣志工媽媽般的疼愛。

圖左 :奶油使用量,得克克(公克)計較,才能吃出好味道,健康又營養。[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施秀琴(左圖中)水滴狀的鹽可頌,在收尾時是要搓成尖尖狀。[攝影者:梁綿彬]

圖左 :「鹽可頌」桿麵皮時,要捍長些,捲出來的形狀才會漂亮。[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初次製作志工,麵皮得不夠長,施秀琴再行加工以利做出的成品才會好看極具美味。[攝影者:梁綿彬]

圖左 :志工張馨月(左)歡喜付出,做中有「喜樂」是最大的收穫。[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或許你是第一次做或捏麵糰,只要用心也能歡喜,形狀不一,可都是手工製作。[攝影者:梁綿彬]

圖左 :施秀琴是最後把關者,「鹽可頌」放入烤盤前,一再檢視著外觀形狀。[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剛出爐的「鹽可頌」香味四溢,垂涎浴滴的感覺,是志工最為欣慰與歡喜的。[攝影者:梁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