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慈青受證 看見新的未來與希望

慈青受證 看見新的未來與希望

E-mail 列印
桃園靜思堂國議廳外迴廊一片恭喜聲不斷,12月25日上午十點許,第二場歲末祝福授證場新發意的慈誠、委員十五位,臉上喜氣的笑容和西裝、旗袍上的粉色胸花相輝映,其中有五位年輕人,四位「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 簡稱慈青)中有三位慈濟志工第二代(簡稱慈二代),彭康進、吳晉毅、楊佩錡、吳逸玲向道賀的志工連聲說:「感恩師姑、師伯的祝福」,當中二十二歲的彭康進是最年輕的慈二代。

◎從小做慈濟 善種子發芽生根

舉手投足富有慈濟人文氣息的彭康進,從小跟著媽媽做慈濟,出活動勤務時,楊梅的志工都稱呼他為「師兄」,小小年紀的他以「師兄」自我期許,期望快快長大。

2022年參加全球慈青三十,聽到師公上人說:「來不及,這麼多慈青,我不知道有沒有那麼多時間?」他聽完後內心澎湃不已,毅然做了決定:「好,我要承擔了。」回家後告訴了母親,很快地在三天內準備好資料,報名培訓。

經過一年的培訓課程,即將受證成為「師兄」,喜悅掛滿臉上,但也覺得肩上背負更多的責任與使命。

他帶著淺淺地笑容說,除了媽媽很高興他受證,他的爺爺更開心。爺爺奶奶知道他小時候跟著媽媽做回收,是個很乖的孩子,但並不知道他做慈濟。直到今年他參加培訓告訴了爺爺,爺爺告訴他:「我聽人說:『做慈濟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是真的啊!我的孫子好乖呀!」有了家人的支持鼓勵,彭康進在培訓過程更順遂。

小時候除了做環保,最快樂的事莫過於每周的書軒小志工服務,從中學習應對進退,有空閒時閱讀書籍。年紀漸長讀上人的著作,法脈的叢書《藥師經》、《地藏經》,對於上人及慈濟宗門的思想體系更加了解,他認為在書軒不只當人文志工,還可以沉澱心靈讓心靈成長。

「看到小志工就想起自己小時候,我會想著如何陪伴他們。」現在他是書軒的青年志工,帶著書軒小志工服務。讀慈濟大學加入慈青社,主動提出承擔幹部,從區幹部到執秘協調,他感恩每次的學習從中提昇自己的能力。

◎慈青培育養成 發心立願勇承擔

慈青社去榮民之家關懷長者,可經常看見彭康進的身影。他把每位長輩當成是自己的家人陪伴,「我覺得這是慈悲等觀,很重要。爺爺很感動,有的會說:下次再來,有的就哭著;其實我們只是陪伴,但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是一個感動、愛的力量。」

歷經慈青到培訓,對「慈濟」他並不陌生,認為培訓是重新檢視自己對慈濟的初心。過程中聽到唐美雲老師、資深志工羅美珠的分享而受到激勵。羅美珠師姊提及做慈濟的篳路藍縷,雖然他無法體會。但藉由她們的分享,得以把慈濟重新認識一遍,從過去的片段、片段,把它組合一起,重新認識,他覺得是溯源。

「我知道,過去資深師兄、師姊跟隨上人精進做慈濟,那一路走來的精神,對我來說非常的重要。」即將受證的彭康進,願意當個說法、傳法者,手把手陪伴人文志工,帶出更多的慈青參與培訓,一代傳一代這是他的發心立願。

◎慈青畢業 逃避十年 找到回家的路

相較於彭康進畢業後即參與培訓,而今年三十而立的楊佩錡則是大學畢業,逃避多年後才參加培訓受證。

她坦言畢業後忙於工作,沒有參加培訓,直到去年看到陪伴她的慈濟懿德爸爸、媽媽頭髮斑白,身形老,十年了內心有點慚愧,因此覺得要趕緊培訓接棒。

培訓前,她認為是上課,時數上滿,可以有資格和志工們穿上同樣的制服出勤,像慈青一樣,是一種榮譽的象徵,與大家一起走上慈濟路。但參與培訓過程,才真覺得不簡單。一次次的課程中,更深入了解慈濟,處處留心皆學問,她了解到制服的重量和慎重。但讓她堅定意志做慈濟則是入經藏的演繹。

◎經藏演繹感動 堅定立志做慈濟

培訓躬逢其時參與入經藏,深感難得殊勝的因緣。練習的過程感受到慈濟人動員、向心力的強大,身在其中才更能領略佛法的浩瀚智慧。當她站在小巨蛋舞臺的三小時,滿滿的感動落淚並且以身為慈濟人為榮。

雖然慈濟前面的五十七年她來不及參與,但是接下來的歷史,願意投入其中。
「以前要我說慈濟、收善款、募心募愛,我會怕怕的,但是入經藏之後,我可以和身邊的人分享。」楊佩錡說出了不怕困難,願意做慈濟的決心。

「我這次透過入經藏,發現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很重要。但慈濟的團體很特別,我們不用特別去被記住。」因為「慈濟」就是大家共同的身分證。

她表示,未來有很多需要向大家好好學習的地方,只要哪裡需要她,時間許可她盡可能去參加活動。緊跟大家的腳步,把自己收到的感動,化成大愛,溫暖更多身邊的人。

楊佩錡深刻感覺到不只是跟著大家走上慈濟路,而是一生的決定,堅持一直走下去。此刻即將受證,她語帶哽咽激動地想跟上人說:「 師公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我不會再亂跑了!」

◎最young的成年禮

「那不是老年人或退休的人才會參加的團體嗎?」慈青吳晉毅笑說,回想起去年他向同儕說:他要培訓成為慈濟志工時,周邊的同學或朋友紛紛用詫異、瞪大眼望向他。

此時甫自精舍師父在胸前別上慈誠證的吳晉毅,臉上洋溢著喜悅,他不但熱情也活潑,常常帶給大家歡樂。在慈濟教育體系成長,從慈濟小學到慈青最感動的,是上人那一念慈悲心及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因此把握因緣,要當上人的第一代弟子。

於是晉毅給自己一個成年禮,在三十一歲成為慈誠。2022年開始見習志工,緊接著2023年培訓。12月25日正式成為慈誠的他,難掩一臉的喜色,內心滿滿的感動,回到座位,暗自期許自己:這是一個承擔責任的開始,要繼續努力精進往前,回歸組隊和師兄、師姊一起承接勤務,走向另一段新的旅程。

說起話來有條理不紊亂,思緒清晰的晉毅,小時候竟然是個不擅於表達的孩子。晉毅的母親王民妹笑笑說:「他小時候很內向,有什麼委屈回來都不敢講;參加慈濟後,比較能融入團體及話題,比較會講;他很投入慈濟,我覺得幫我也幫了他,我真的很感恩。」

2023年10月慈濟基金會在臺北小巨蛋舉辦的《無量義法髓頌》法繹,晉毅不但參加也承擔年青人法繹的種子。在陪伴的過程中,他發現參與的年青人,從不了解慈濟到知道慈濟這幾十年所做的善事後,他們也都願意出一份心力。年青的夥伴們說:「如果有機會耕福田要記得邀請我,我們有時間一定來參加。」

當晉毅經過慈濟見習、培訓的洗禮後,他發願「同儕度」,要帶動更多的年輕人一起投入,瞭解、喜歡加入慈濟。彼此之間有共同的話語、夢想、經歷、共同陪伴,因為團結力量大。期待未來有一股年輕人的風氣、風格、氛圍一起勤耕福田,傳承慈濟慈善大家庭。

圖左 :彭康進(右)小時候除了做環保,最快樂的事莫過於每周的書軒小志工服務,從中學習應對進退,有空閒時閱讀書籍。[攝影者:丘亭]
圖右 :楊佩錡多才多藝,承擔桃園區Pagamo競賽司儀,表示未來有很多需要向大家學習的地方,只要哪裡需要她,時間許可她盡可能去參加活動。[攝影者:丘亭]

圖左 :吳晉毅經過慈濟見習、培訓的洗禮後,吳晉毅發願「同儕度」,要帶動更多的年輕人一起投入,瞭解、喜歡加入慈濟。期待未來有一股年輕人的風氣、風格、氛圍一起勤耕福田,傳承慈濟慈善大家庭。[攝影者:丘亭]
圖右 :受證的彭康進(中),願意當個說法、傳法者,手把手陪伴人文志工,帶出更多的慈青參與培訓,一代傳一代這是他的發心立願。[攝影者:丘亭]

圖左 :楊佩錡(中)深刻感覺到不受證只是跟著大家走上慈濟路,而是一生的決定,堅持一直走下去。[攝影者:丘亭]
圖右 :12月25日上午十點許,桃園靜思堂,第二場授證場新發意的慈誠、委員十五位,臉上喜氣的笑容和西裝、旗袍上的粉色胸花相輝映,其中五位年輕人,四位慈青中有三位慈濟志工第二代(簡稱慈二代),演繹無量義化城喻。[攝影者:丘亭]

圖左 :吳晉毅母親王女士感恩慈濟,在晉毅的成長路上給予協助,不擅於表達的晉毅,能夠勇於展現自己,快樂成長,投入慈濟做對的事。[攝影者:丘亭]
圖右 :「以前要我說慈濟、收善款、募心募愛,我會怕怕的,但是入經藏之後,我可以和身邊的人分享。」楊佩錡(右)說出了不怕困難,願意做慈濟的決心。[攝影者:藍明姮]
圖左 :彭康進(中)年紀漸長讀上人的著作,法脈的叢書《藥師經》、《地藏經》,對於上人及慈濟宗門的思想體系更加了解,2023參加入經藏,對經文意涵更加了解。[攝影者:丘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