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愛回來的孩子 生生世世愛慈濟

愛回來的孩子 生生世世愛慈濟

E-mail 列印
在充滿愛的環境裡成長,九十歲外公、外婆與爸爸紀秋旭、媽媽胡毓茹都是已受證的慈濟慈誠、委員。三十六歲的紀懿倫從小參與大大小小慈濟活動,慈濟人文理念深植,畢竟孩子的心多變,經歷多次承諾與發願,直到一場病痛 ,感受生死交關的無常,決定參與培訓,正式成為「慈三代」。

紀懿倫的慈濟因緣來自媽媽,胡毓茹1990年她遇見慈濟,兩年後開始募款,1996年加入培訓成為委員。「當時多希望家人都能一起來做慈濟。」胡毓茹在臺中靜思堂和證嚴上人及法親家人們回眸過往。

然而,事與願違,胡毓茹不但沒有得到先生的認同,有時一個聲色不柔和,先生反擊拋來一句:「你們師父是這樣教你的啊?」重重地壓在她殷切的心願上,胡毓茹同時向上人懺悔,過去自己的習性與身行未能如法。

紀懿倫五歲時,胡毓茹帶著她到臺中民權舊會所,上人看到歡喜地說:「又一個勾椎耶(臺語:可愛之意)來啊!」國小四年級的紀懿倫參加花蓮學佛營回到家說道,「我長大後,要幫師公上人救人。」「好,師公等你長大。」媽媽如數家珍地分享著女兒小時候的發心立願。

升上高中後,紀懿倫自己發心要茹素護生。連續三年參加慈濟醫院醫療志工高中隊,第一次分派病房區時發現,與自己同齡的癌末病患,內心小小衝擊稍縱即逝。第二年來到小兒科,抱怨小孩子太吵,「小時候你生病,媽媽可是徹夜抱妳到天亮。」同理懵懂無知。

第三年在神經外科,看到絕大部分都是經歷老、病的長者,「阿公、阿嬤,爸爸、媽媽以後也將衰老,記得要用慈悲心對待每一個人。」胡毓茹用心教化著一日日成長,面對老、病課題的紀懿倫。

就讀慈濟大學時,紀懿倫沒有認真讀書,2009年被二一(留級的意思),胡毓茹在眾人面前爆料。當時,氣憤的先生還打電話責罵學校,讓身為學校懿德媽媽的胡毓茹倍覺難堪。後來,紀懿倫離開學校時跟上人承諾「與慈濟的緣是生生世世。」胡毓茹殷殷叮囑:「願力大於業力,承諾師公上人的話,要永遠記得。」

◎一場病痛 了悟生命無常

醫療與慈善訪視,慈濟志工常說見苦知福,即時要行善造福,「畢竟因為自己太年輕、太幸福,看到別人的苦,也知道自己的福,卻難刻心頭,遲遲沒能踏入培訓。」直到2021年底發現罹癌,紀懿倫切身感受何謂無常。

開刀手術與放射電、化療,任何一項癌症的磨難都少不了,埋設人工血管的傷口反覆裂開,一個月間進出醫院數十次。而化療時強烈嘔吐的副作用折磨,紀懿倫覺得自己「彷彿是餓鬼道眾生,任何食物包括水,吃進肚子馬上反胃吐出。」痛苦難耐之餘,內心不免吶喊:「老天為什麼要讓我這麼辛苦?」

第一次化療太緊張,喘不過氣而昏厥。深刻體會「生命就在呼吸之間」,也奠定日後決心報名培訓的心願。從小佛法的耳濡目染,稱不上修行。紀懿倫說,自己並沒有研讀佛經,但上人的法卻讓自己轉心念,對逆境心存感恩,而不是充滿怨恨地讓自己更加痛苦。

臺中慈濟醫院如同家一般,紀懿倫將病體交給專業,配合醫護積極治療。而後面在穩定的療程中,也獨立地一個人到醫院做化療。因為紀懿倫知道,要把媽媽奉獻給本會宗教處繁忙的職志工作。

去年的經藏演繹,因爲健康因素無法實地走位,紀懿倫承擔後勤音控勤務,靜心體會經文深刻意涵。也期許自己佛心師志,聞法隨心自在,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機應化,未來將一步一腳印,努力地將愛傳出去。

◎做孩子的模 努力把孩子愛回來

公務體系的金飯碗,不保證平順的人生⋯⋯,胡毓茹曾經因工作波及,遭司法檢調人員約談做筆錄。而後為了幫弟弟解決財務困境,卻也讓自己生活陷入窘況,身心俱疲時刻,婚姻又遭逢考驗。

人生跌落谷底的迷茫失落,想到上人:「要轉念,人生沒有走不過的路。」勇敢面對人生的功課與難題。原本名列前茅的兒子因為父母失和成績一落千丈,深知家庭影響孩子成長甚鉅的胡毓茹,將佛法落實在家庭中,與先生修復關係,也努力拉回兒子,「是慈濟讓我救回一個完整的家庭。」

因為把「孩子愛回來」,胡毓茹回宗教處任職時,婆婆因病手術,體貼媽媽的辛勞,紀懿倫姊弟倆聯手照顧、陪伴阿嬤。深耕社區做環保的先生紀秋旭、三年前從環保車上摔落,導致兩手骨折,貼心的紀懿倫帶著父親門診掛號換藥,絲毫沒讓家人操心。

「因為愛,永遠永遠堅定那一念心。」胡毓茹隨侍年邁雙親,也陪伴甫受證的女兒紀懿倫,在上人面前發心立願:「不僅生生世世跟隨上人,更要生生世世孝順上人。」三代同堂,同師、同志、同行菩薩道。
圖左 :胡毓茹(右二)隨侍年邁雙親,也陪伴甫受證的女兒紀懿倫(右一),三代同堂,同師、同志、同行菩薩道,共同在上人面前發心立願。[攝影者:歐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