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老師心菩薩情 成為孩子生命引航者

老師心菩薩情 成為孩子生命引航者

E-mail 列印
「老師心,菩薩心, 愛之深,教之切。老師心,菩薩心 ,燈傳燈,心連心。大慈悲為室 ,讓心充滿愛。柔和忍辱衣 ,心心不打結。諸法空為座, 凡事不執著,以己身為教 處此而說法。」

「第二十一期慈濟教師培 訓研習營第二階段課程」,於2024年1月30日,在〈老師心 菩薩心〉及〈靜思〉溫暖的歌聲中,歡喜圓緣。

四十四位學員在為期四天的培訓課程,深深感受上人對教育的期許,老師們如同佛陀教化弟子,以大慈悲、柔和忍辱教導學生,強調「用心」而無「得失心」。鼓勵老師不僅限於言教,更要以自身為教材,以心為教導。提倡不只是為生計而教「書」的職業老師,更要成為以教書為生活,教「人」並教「心」的志業老師。

◎找回熱情 重新定位

在教聯會研習營中,歡笑、淚水、感動與成長共伴。圓緣時,學員張昭宴、黃玉玲、高儀玲、羅睿騰、王貞雯、李幸華及紛紛登臺分享心得。

來自新竹市竹蓮國小教師黃玉玲,法號「懿諄」的她敘述,曾陷入是否繼續擔任教職的疑慮,兩年來雖參與多場課程,卻感到擔憂和迷茫。在「靜思家風」的課程中,她聆聽德瑋師父的分享,師父道出自己曾經遇到工作上的迷茫,卻透過書中的一段故事,「不要有分別心」而找到了方向。

師父的經歷讓她深思自己,為何曾經決定成為一位老師,而上人給予的法號「懿諄」,不也意味著要她成為一位悉心教誨的老師。她反思,在過去的教學歷程中,雖然曾經給予孩子們愛,也從中獲得了一些回饋。但近來卻感到自己的方法似乎走入了死角,甚至一度考慮放棄。此時,參加培訓營成為她重新思考的契機。

在培訓的過程,她深感集體的力量。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穩、更遠。這種共同努力的力量讓她相信,在正確的方向,有大家的陪伴和支持,工作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發揮影響力的起點。

座談課裡,精舍師父的堅持和承擔,讓她看見了一位教育者的勇氣,也讓她在心靈上找到教育的新方向,認識自己肩負的責任,並願意承擔起淨化人心的重要使命。

從四天課程中,她明白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生活,更是一個發揮善行和愛心的平臺。從一個人的堅持、一粒種子的培養,她看到了教育的美好。

對黃玉玲而言,這次培訓營不僅僅是一場學習,更是一段心靈的啟發之旅。她說,這是一次重新思考、理清自己工作動機和方向的機會。在眾人的力量和師父的啟發下,她找到了重新燃起熱情的動力,希望更努力地投入教育事業,成為孩子們生命中的引航者。

◎如何讓慈濟在家「得寸進尺」

「身上這套制服,我穿了三十年,但直到2022年,我才敢光明正大地在家裡亮相。」臺中市文心國小的高儀玲老師,懺悔這條慈濟路走得緩慢,她帶著一顆充滿懺悔和感恩之心回來參加這次營隊。

高儀玲的媽媽非常敬仰上人,但由於工作與帶孫的繁忙,遺憾無法親身參與慈濟事。九二一地震後,南投援建學校需要老師,她告訴媽媽:「妳沒辦法去,我去好了。所以這套衣服在我家是暢行無阻的。」

結婚後,因為婆婆的想法,她在家中不能公然穿著慈濟的服裝,每次參加慈濟活動,總是要回娘家換制服。這樣的情境讓她深感困擾,她默默發願,「我一定要讓這套衣服,光明正大的出現在我的衣櫥。」

甚至孩子們也開始覺得,她參與慈濟活動,就無法陪伴他們,開始「討厭」慈濟。「我不能自己一個人喜歡慈濟,而讓家裡的人討厭慈濟。」高儀玲意識到家裡氛圍的改變,開始減少活動的頻率。只能透過簡短的慈濟活動,帶領孩子們認識慈濟。

比如五月時,「孩子會說,媽媽,你很討厭耶,妳的生日都跟母親節在一起。」她就說:「沒關係,你不用送我禮物,只要陪我去浴佛就好了。」

有次,帶著孩子參加慈濟榮譽董事的聯誼活動,活動中,孩子盡情地享用香積菩薩準備的蔬食大餐。回家後開心地告訴先生:「我知道媽媽為什麼喜歡去慈濟了。」

先生開始會主動帶她到慈濟志業體,並且詢問如何才能成為榮董?看到家人的轉變,高儀玲感到很欣慰。

為了感恩先生的護持,高儀玲計畫八月退休時,為先生捐榮董,當作是送給先生的一分祝福禮,也是接引他到慈濟的方式。高儀玲相信,只有朝共同方向,才能擁有更大的力量做慈濟。

◎尋找教育中的成就感

教書不僅僅是灌輸知識,更是一種真正的成就感。李幸華是新竹幸福國中的特殊教育老師,這次參加慈濟教師培訓營,給她帶來了不一樣的感悟。

首先,她感激所有家人無私的支持,才能夠毫無壓力地投入慈濟的志業當中。從國中到高中,她一直在花蓮慈濟度過學業,現在更是積極參與慈濟的新芽課輔和教育培訓。源於這分家人的愛,讓她能夠持續付出,與同事、老師、同學共同護持,期盼能一同畢業。

其次,她感恩在營隊中學到五段式《靜思語》的教學法門。特教老師的責任是教導特殊需求的學生社會技巧,而這和靜思語教學有著契合之處。她發現只要將靜思語巧妙融入教學,透過示範和角色扮演,可以更深刻地影響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她在培訓中找到了實踐的方法,成為她未來教學生涯中的寶貴資產。

最後,她在活動過程中深感反思的力量。雖然沒有人明確指導她,但她在寧靜的夜晚有充裕的時間思考。並認識到,成就感並非只來自學生成績的高低,而是來自於她對學生的啟發,教導他們如何做人。

這次培訓讓她更明確了自己的使命,要成為一位不僅教授知識,更教導品德的老師。這是一個不斷努力、不斷成長的目標,她希望在未來的三十多年中,能夠以身教的方式引導學生,成就感源源不絕。而在這次培訓中,不僅學到了教學技巧,更找到了自己在教育中的定位。她深信,未來的路上,她將繼續努力,成為一位教人教心的志業老師。

◎四天研習之旅 找到正確方向

圓緣分享結束,德佩師父祝福每一位參與的人,在短短的四天裡,找到正確的方向,感受上人的慈悲智慧。

德佩師父表示,參與這次營隊的四十四位學員,每人如堅定的種子,視之為一生無量的契機。慈濟中有佛陀的教誨,「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即便在教育領域充滿壓力,仍不可完全忽略投入的機會。這是一種不同形式的付出,進來學習的同時,我們會更深刻地理解如何善用時間。

慈濟人被稱為人間菩薩,因為菩薩是眾生所需要的,我們發願成為眾生的貴人。感謝身邊的每一位,他們都是我們的貴人,學生也是如此,每個人都在我們生命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格成,佛格就成,上人給予我們如此簡單而深刻的教誨,讓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德佩師父說,在這短暫的四天中見證大家的精進和發心立志。一日慈濟人,終身慈濟人,生生世世發願成為人間菩薩。

德悅師父也期待,老師教人、更要教心,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上人非常敬重老師,因為上人說,老師是一分神聖的使命,老師也是一輩子的責任。

德悅師父感恩這幾天研習,學員及工作團隊的用心。他強調,用心加倍再加倍是「立方」,不是「平方」,期待大家把這一分歡喜,這一分的清凈心,好好地收藏。

圖左 :學員張昭宴在「傳說中的骨髓捐贈」課程,體悟血癌患者的無助。五、六年前,她有捐髓機會,卻因焦慮而拒絕。多年後懊悔,若再給配對機會,她一定毫不猶豫地說「我願意』。[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新竹教師黃玉玲,曾迷茫是否繼續教職。在「靜思家風」中聆聽德瑋師父分享,啟發她重新找到教學方向,深思成為一位悉心教誨的老師。[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德宣師父的「學佛行儀」課程,讓候用校長羅睿騰習得禮佛儀軌,以正確儀式展現誠意尊重。未來希望在教育局推動慈濟援建學校,結合靜思語提升學校品德教育。[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王貞雯去年加入慈濟親子班,原以為課務工作不難,卻發現無鐘點費,還要自假自費。看到慈濟人無悔付出,感到疑惑。參加教師研習營,發現慈濟的力量在於無求回報、無怨無悔的奉獻。[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新竹幸福國中特教老師李幸華,參與教師培訓,學到靜思語教法,結合特教社會技巧教學,成為未來寶貴資產。深刻體悟成就感源自啟發學生,堅持以身教教學,追求不斷成長。[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第二十一期慈濟教師培訓研習營第二階段課程」於1月30日,在〈老師心 菩薩心〉及〈靜思〉溫暖的歌聲中,歡喜圓緣。[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德佩師父祝福學員找到正確方向,深刻理解善用時間的寶貴。強調人格成佛格成,期許大家生生世世發願成為人間菩薩。。[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德悅師父強調,老師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教導心靈。上人尊重老師使命,視之為終身責任。感恩研習,期待大家倍加用心,將歡喜和清凈心保存。[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第二十一期教師培訓研習營第二階段課程」,於2024年1月30日歡喜圓緣。農曆春節將至,德悅師父及德佩師父贈所有學員及工作人員「發糕」,祝福大家吉祥如意。[攝影者:李彥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