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愛的傳承 慈二代慈三代的孩子回來了

愛的傳承 慈二代慈三代的孩子回來了

E-mail 列印
每一年,慈濟大家庭都添丁。最歡喜的,是許多「以善傳家」的慈濟人後代――「囡仔心沒變」的年輕人「回來了!」

全臺最後的壓軸場――2024年1月28日上午,在花蓮靜思堂隆重舉行慈濟四大志業場歲末祝福暨授 證典禮。這天有一千二百九十一人參加這場歲末感恩會,其中有三十七位新發意菩薩接受證嚴上人的授證和祝福。

◎楊琇光 穿媽媽柔和忍辱衣

今年活動主題是:「弘法利生信願行,蔬食共善護大地。」當大眾向上人發心立願時,其中新受證的慈二代、慈三代年輕人,他們以鏗鏘有力、堅定的聲音大聲說:「我願意!」

欣見這些「我願意」的慈二代、慈三代,他們傳承阿公、阿媽或父母的慈濟精神,在菩薩道上繼續愛的接力。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楊琇光,穿著往生母親――臺南資深慈濟人周守一(委員號6480)遺留下來的慈濟旗袍和外套,給上人授證。她感覺母親就在現場看著她、給她祝福,讓她非常感恩和感動。

「上人賜我的法號是『懿愿』,『愿』字有接受原本事物的意思。期許自己要時時感恩和精進聞法。」她說:「來基金會工作,我每天穿的灰衣藍褲和揹的背包,都是母親遺留下來的,雖人已不在,仍能感受到母親的愛。我承接這分愛,繼續走在慈濟菩薩道上,來回報父母恩。」

母親曾告訴她:「上人說要誠正信實, 即使功德會要到隔壁基金會辦公室借一個膠水,有借也要還。」母親的這些話,影響楊琇光日後工作處事態度,即使是細微的事情,也要堅持在對的方向。

她明白行善、行孝不能等,她會帶著媽媽的愛,繼續行在助人的路上。

◎黃韻宇 莫忘初心恆持善念

家住高雄,媽媽、阿姨是慈濟委員的黃韻宇,從小常常跟著媽媽到高雄靜思堂做志工,讓她感受到付出的快樂和自我的價值。

因為喜歡慈濟的氛圍,小學畢業,她選擇離家到花蓮讀慈濟中學,大學也讀慈濟大學社工系。高中到大學期間,她連續五、六年參加「四川慈濟人文交流」。她說:「每次到四川,都讓自己重新沉澱及省思在慈濟的意義,往往都讓自己更加堅定要走慈濟這條路。」

大學畢業後,因緣俱足,黃韻宇回到花蓮慈中服務。她歡喜表示:「不同的身份,走進相同的校園,是不同的責任及使命。」

2023年2月,黃韻宇跟著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的師長們一起去泰北招生及訪視關懷。在走訪山區關懷當地的孩子及長者後,黃韻宇才發現自己應該要開始承擔了,「只有受證委員才能承擔更多責任。」

受證當下,黃韻宇走到上人面前,輕輕說:「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上人也叮嚀「要精進喔!」讓她流下感動的眼淚。她告訴自己一定要珍惜與上人和慈濟的這分緣。

她感動說:「在演繹唱到『求法立誓宏願深,任重道遠續法脈』時,感受到全場的共振。是我們向諸佛菩薩及上人的發願,也是對自己的提醒,提醒自己要更精進,不能再像孩子一樣任性,要有更多的承擔及使命了。」

她很感恩媽媽陳亞琪帶她走入慈濟,讓她很幸福在慈濟世界長大。她期許自己:「莫忘初心、恆持善念,帶好每一位學生,將慈濟的善與愛帶進校園。」

◎謝鈞安 願傳承阿公的心願

從小一路參加慈濟兒童班、慈少、慈青的謝鈞安, 2022年從慈濟科技大學醫管系畢業後,就在花蓮慈濟醫院總務室服務。

謝鈞安從小到大,常跟著外公――玉里資深慈濟人林玉龍做環保、訪視關懷戶,及其他慈濟大大小小的活動。尤其從訪視中的「見苦知福」,讓他更有知足、感恩的心。

林玉龍做慈濟近三十年,是一位虔誠、精進的慈濟人。幾年前,他陪林玉龍開車去載輔具要給慈濟照顧戶用,那時他想:「阿公已八十歲年邁了,年輕的我,是不是應該出來承擔了? 」

尤其,林玉龍常常以「靜思語」來教導他:「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最快樂,求人最痛苦;多做多得,少做多失。」期望他能來接棒做慈濟。

為了完成阿公的心願,做一位「慈三代」的慈濟人,2023年謝鈞安圓滿完成慈誠培訓。

在給上人授證時,他覺得這是他人生新的旅程開始。他很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也感恩阿公帶他走進慈濟世界,讓他的生命更加精彩。

他和上人發願:「上人,您的慈三代孩子回來了。我會帶著阿公的精神和毅力,在慈濟的道路上繼續精進走下去。」

◎陳弘五 姊妹同行菩薩道上

生長在澎湖,一家五代都茹素,父母都是虔誠慈濟人的陳弘五,因為茹素的因緣,國中畢業,她選擇方便素食的慈濟護專就讀。護專畢業後,她繼續在慈濟技術學院二技和慈濟大學研究所進修。

以前每年的暑假,澎湖辦理「靜思生活營」時,父母都會要求她和兄姊們,回去陪伴小朋友們一起上課。又因為讀慈濟的學校,有機會參加慈濟許多活動和經藏演繹,慈濟的種子悄悄在她心中萌芽。

學校畢業,想到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慈悲大願,陳弘五堅定要留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現在她是急診室的專科護理師。

因為急診工作非常忙碌,常常會讓陳弘五情緒起伏和煩躁。她說:「為了更能勝任工作,工作之餘常聽上人的法,來修正自己的觀念和習氣。在完成研究所學業後,決定要做上人的弟子,在醫療志業的專業上,為上人分憂盡力。」

這次陳弘五和大姊陳弘慈,在花蓮兩場(1月27、28日)的授證典禮中,兩人發願以「佛心師志」跟隨上人的腳步,做一位「慈二代」的慈濟人。

看到兩姊妹同行菩薩道,讓做父母的陳金國和陳王美珠非常高興。陳金國開心道:「我後繼有人了。慈濟最需要就是有慈二代、慈三代繼續進來,慈濟的法門才能延續下去。」

◎慈大附小 童稚入經藏有道氣

在歲末祝福感恩會中,有一段是教育志業的《無量義經․說法品》演繹;莊嚴的演繹中,有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小學部二十七位孩童和十二位幼兒園孩子參與其中。每個孩子都珍惜、歡喜可以演繹給師公看的機會,無不認真地大聲唱頌、比著手語和配合腳步的動作。他們那分孩童的純真之心和道氣,讓人看見慈濟教育的希望。

讀慈大附小四年級的蘇恩慈,因為外婆王鳳娥(慮艇)的鼓勵,很小就發願茹素。她很喜歡手語,參加過學校多次的手語演繹。她說:「我是慈三代,為了想更親近慈濟和師公,所以參加這次〈說法品〉演繹,很開心!」

「我最喜歡的一段經文是『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它讓我覺得很有力量,和帶給我勇氣。」蘇恩慈鼓勵自己要更努力學習,做一位慈濟好學生,希望趕快長大,將來也和外婆一樣,做一位能付出的慈濟人。

林定芝讀慈大附小二年級,她說自己是慈四代,生長在慈濟家庭很幸福。個子小小的她說:「我第二次參加手語演繹,這是得來不易的因緣,很珍貴。所以一定要參加,也要花很多時間來練習,好好演繹給師公看。」

「因為疫情,等了四年,終於可以在師公面前至誠發願了。」慈大附小六年級的吳羽祥說:「今年師公出門行腳時,有時會跟著媽媽在雲端隨師,看到師公吊著點滴很捨不得,看到歲末祝福時空著的椅子很擔心。所以我要把握因緣,不僅要大聲發願,還要當師公的好幫手。」

從歲末祝福前的半個月開始,慈大附中人文室葉宜鑫和其他老師,帶著三十九位孩子,多次在學校和靜思堂彩排練習。

「這些孩子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或是外祖父母,都是慈濟人或志業體的同仁,因此有慈二代、慈三代甚至是慈四代的孩子。」葉宜鑫說:「許多孩子的家長這次也一起入經藏。希望透過歲末祝福入經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忙什麼,展現慈濟志業的傳承與永續。」

這一群可愛的慈二代、慈三代、慈四代孩子,在慈濟家庭和慈濟教育愛的孕育下,相信未來會是「囡仔心沒變」的青年,再回來慈濟世界接棒了!

圖左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楊琇光,穿著往生母親遺留下來的慈濟旗袍和外套給上人授證。她感覺母親就在身旁看著她、給她祝福,讓她非常感恩和感動。[攝影者:羅明道]
圖右 :黃韻宇分享她在給上人授證時,對上人輕輕說:「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上人也叮嚀她要精進,讓她流下感動的眼淚。[攝影者:邱繼清]

圖左 :謝鈞安為了完成阿公(玉里資深慈濟人林玉龍)的心願,做一位「慈三代」的慈濟人,他發願帶著阿公的精神和毅力,在慈濟的道路上繼續精進走下去。[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同仁陳弘五,想到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慈悲大願,她決定要做「慈二代」上人的好弟子,在醫療志業的專業上,為上人分憂盡力。[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讀慈大附小四年級的蘇恩慈(中),很小就發願就茹素。她很喜歡手語,說:「我是慈三代,為了想更親近慈濟和師公,所以參加這次〈說法品〉演繹,很開心。」[攝影者:徐政裕]
圖右 :林定芝(右前)讀慈大附小二年級,她說自己是慈四代,生長在慈濟家庭很幸福。「我第二次參加手語演繹,這是得來不易的因緣,很珍貴,所以一定要參加,好好演繹給師公看。」[攝影者:徐政裕]

圖左 :慈大附小六年級的吳羽祥(中)說:「今年師公出門行腳時,有時會跟著媽媽雲端隨師,看到師公吊著點滴很捨不得,看到歲末祝福時空著的椅子很擔心。所以我要把握因緣,不僅要大聲發願,還要當師公的好幫手。」[攝影者:徐政裕]
圖右 :在靈山大法會中,四大志業發心立願,願慈濟因緣不息,普渡眾生上慈航。[攝影者:黃思佳]
圖左 :全臺最後的壓軸場――在花蓮靜思堂隆重舉行慈濟四大志業場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攝影者:劉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