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行堂大學問 展現人文推廣茹素

行堂大學問 展現人文推廣茹素

E-mail 列印
「希望透過行堂,大家用心的擺飾,鼓勵大家來吃素。」承擔今年齋堂行堂陪伴、指導之一的精舍德瑝師父衷心期盼,藉由大家合和互協用心擺設、仔細調整的「餐桌藝術」讓「過堂」大眾,也能從此間色香味,感受素食的美妙 ,進而養成茹素習慣。

每年農曆過年,是慈濟人最期待與上人圍爐團聚的好日子,大家一波波從全球各地如燕子般歸來,心靈故鄉靜思精舍頓時好不熱鬧、人氣、喜氣樂洋洋。2024年2月9日農曆12月30日,除夕這一天,從早至晚人流不斷湧入,人人帶來祝福與歡樂,一起到這一大家庭慶團圓。

◎歡喜行堂

慈濟人文,美在行儀,有聲無聲、舉手動足皆是法。今天(2月9日)下午兩三點鐘,精舍齋堂外周圍,人來人往開始動了起來,「打桌」、排椅、清潔消毒……為迎接晚上的圍爐時刻,就所有前置作業,這一群行堂工作人員一絲一毫都不馬虎,時時「謹小慎微」。

來自全臺中、南部的臺中、臺南及高雄等地慈濟志工,約七十餘人,在各行堂場地分別由精舍德昕師父、德旭師父、德怡師父、德瑝師父……指導下,共同承擔除夕重點工作,精舍過「心」年圍爐行堂。

除了齋堂外,精舍齋堂周圍的慈悲廣場、菩提區、齋堂外廣場……都是迎接來自全球慈濟人與會眾一起共聚團圓圍爐的場地,在各場地排列整齊的桌椅,經過防疫清潔消毒後,一群群穿著圍兜、頭戴頭巾、面戴口罩等齊全配備的行堂團隊,開啟這一場與大家結歡喜緣的工作。

餐前,大家合作擦拭、消毒桌面,提供乾淨的環境予用餐的人,並擺妥一雙雙公筷、湯杓、快速爐、盤盤菜餚及蘋果、橘子年節糕點與水果……「給」人吃得歡喜。

◎絲毫不怠

在齋堂內,一群志工跟隨著德旭師父及德瑝師父,仔細聽著師父們的叮嚀與指導,人人專注一致,絲毫都不怠慢。「餐桌上,茶壺擺的方向是在左邊,飯鍋上貼有LOGO的,要面向同一方向……」德瑝師父一一示範說明各類餐具與各式菜餚餐盤擺放定位,逐一叮嚀大家。

他笑著補充表示,筷子、湯匙如果擺錯了就要重來,就比較麻煩了。而為了色香味俱全,德瑝師父更強調,餐桌上「菜色」定要錯開,調配不同顏色菜盤位置,餐桌上才能五彩繽紛、不單調。「這就是食輪很美的呈現……」他認為,如此設計色彩清晰,也較能讓志工們行堂時更便利、清楚,擺放較不會錯置,同時也較省時、效率相形就能提升,更精準快速圓滿。

「我們要好好照顧回來的家人,讓他們有溫暖的感覺……」第一次承擔過年行堂的德瑝師父殷切期盼,每一位回精舍的家人,都能在做的當下充滿法喜。他更以自身體驗分享:以學習的心,向資深師父學習,也希望能將行堂的方法、方向、默契,讓大家都清楚明了。

對於來年,德瑝師父更有一番期許:「雖然疫情還未停歇,只要大家戴好口罩,常住師父們很歡迎大家回來跟上人一起過個平安新年,在精舍慶祝我們上人的法源。」

他更提及,今年「行堂」很多青年志工回來協助,很令他開心。他很期待大家,隨時注意生活禮儀,不要食物來時就是張口,而是要注重食的禮儀;除了要有年的氣氛,更要呈現、讓大家看到的是,很健康又美味的蔬食。

◎心定後動

自2016年退休後,僅因遭逢家中親人生病、往生而中斷之外,每年都回到精舍承擔行堂工作的大甲慈濟志工吳淑惠,多年來堅守崗位。她帶著開朗的笑聲分享:特別感恩回到精舍過年,能感受到在家裡沒有的過年氣息,也可以學到很多,就如擺盤等餐食裝置藝術,這在社區比較無法學習得到。「在社區,他們就常會說,淑惠你趕快來看(參謀)。」將精舍所學,帶回社區分享,是她最引以為傲的成果。看著齋堂內,整齊有序的擺盤,她笑稱:來這裡學功夫。

在大節日,大家來自全臺甚或是全球各地一起在精舍工作,吳淑惠體認最深的就是要縮小自己。她開朗笑了笑,隨即說著多年來行堂的心得:「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我們就是聽窗口的,她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怎麼配合。」同樣地,還能在精舍認識到各社區志工,廣結善緣;而最開心的就是,可以看到上人。

同樣來自大甲的慈濟志工鄭莉婕,第三次回到精舍過年。畢竟過年是闔家團圓的時刻,她更感恩家人護持才能回來。「前兩年,因為爸爸往生,先生希望我回來,這裡是我心靈的家,也是我的一個娘家……」鄭莉婕述說著先生的體貼,成全她把握因緣,回「家」圍爐。「很感恩疫情解封後,有這麼好因緣能回來跟上人圍爐,與大家結一分這麼好的緣。」

說起2020年爸爸的往生,令鄭莉婕走不出哀痛的日子,是先生鼓勵她,既然這麼愛慈濟就回精舍過年。「爸爸的往生給我一個啟示,他的往生就像真空,我就用父母給我的健康的身體去做利益眾生的事,就像妙有;用父母給我的身體去報佛恩、父母恩,慈濟讓我很快走出失去爸爸的傷痛。」慈濟給她心靈依靠,鄭莉婕藉由認真做慈濟,忘卻喪父之痛。

再次承擔過年行堂工作,她認為,擺盤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想法,這邊移一下、那邊挪一下,但是大家出發點都是好意。「要圓滿今天餐桌上要呈現的美味菜色,就像行入慈濟菩薩道,有時候要進一步或退一步,才能達成合和互協。」

高雄慈濟志工張貴枝自受證十幾年來,每年周年慶及過年都回精舍,而近十年都是承擔行堂。「很歡喜能回來親近上人,上人每次也都期許我們,不是只有回來行堂,最重要是要動中禪定,大家都在做事情當下要讓心定下來。」

「一步一腳印」,張貴枝強調,行堂過程中每一步都要做好,跟著師父的指導,當位置對了,基本準則就不會偏差太多。「上人開示:無規不成矩。『規』學到,後面順其自然就對了。」她更提起證嚴上人常說的「合和互協」表示,每一行堂定點都一樣,以團隊合作來呈現美善的事情才是最重要。

來自臺南的慈濟志工謝阿蘭也是第二次過年在齋堂行堂,從中她學到要用心。謝阿蘭認為,行堂要注意很多細節,餐桌或菜色都要擺得很乾淨、豐富,讓大家歡喜回來過「心」年,而她也法喜充滿。

◎事事用心

在齋堂外與辦公樓間的空間,原本空蕩場地,除夕這一天卻多了約三十桌排列整齊的餐桌,臺南新營的慈濟志工陳冬松第四次回精舍過「心」年,今年兒子陪伴韓國籍媳婦回娘家過年,他便偕同太太一起回來與「菩薩們」聚集,陳冬松彎著身,仔細將桌上菜盤挪了挪,深怕它們不夠整齊。雖然是小小動作,他卻樂此不疲,非常歡喜能與大家結緣。

已經七十五歲的他,期許自己應當更精進、努力跟隨上人。他慢條斯理陳述著,過去為事業家庭打拚,直到2011年才將防火建材工程事業轉交給朋友的下一代,放下世間財,賺功德財,受證慈誠。

而和慈濟因緣,是因大兒子車禍送至花蓮慈濟醫院就醫開始,然而人生無常,大兒子住院一年多仍然不治往生。雖痛失他這非常疼愛,總領獎學金的大兒子,但其間卻時時受到上人探望,陳冬松很感動。他表示,直到現在,他發現一直以來,上人的愛是對全世界,這也令他們夫妻兩人,一路以來很認真跟著上人走菩薩道。

陳冬松自覺常易健忘就自我要求每天例行三點半晨起薰法香,以此訓練自己、活化腦力。而已經承擔行堂多次的他認為,行堂別無他法,就是窗口說什麼,就做什麼,不要意見太多,要合和互協。

同樣來自臺南,也是頭髮花白的慈濟志工李仙娥,則在菩提區隨時看顧夥伴們行堂情形並適時與予關懷與協助。自慈濟五十周年慶開始承擔行堂至今,三年來她都是承擔分區窗口,她很感恩,師父對大家都很好、很照顧,總窗口的信任與夥伴們的配合,才能做得很歡喜。

李仙娥更感恩,承擔社區隊長,幾乎每天都在環保站工作的先生和兒女都很贊同她回來精舍過年。「他們告訴我,想回去就回去,不要因為要和我們吃年夜飯,卻讓自己整週都孤單一人,盡可能出去與人結好緣。」除此之外,仍在麻豆一家素食餐廳上班的她,更是感恩老闆成全。

「回來才發現,精舍工作有夠多。昨天大寮執事師父跟我們說,有空到大寮幫忙擦盤子,去做了才知道,大寮要擦盤子有大中小盤子,擦完還要整理、收拾,真的事情很多。」說起大寮內僅刷洗工作便如此繁重,也讓李仙娥憶起,多年前,曾到大寮幫忙煮飯,洗過鍋子後,才知道那麼大的鍋子,要洗真是不簡單。

「那一次有一點洗不乾淨,師父發現了。師父說,因為這一點會讓沒吃完的飯整個餿掉……」她深刻感觸,回到精舍學到很多。李仙娥也認為,盛菜也不簡單。因以前承擔這項工作時,她體認到,要很平均分配菜餚到每一桌,其實也不容易。「我回來做,才感受到真的不簡單。」也因此,李仙娥更能體會證嚴上人所說,要多用心。

◎經驗傳承

在慈悲廣場上,有綠草為伴,一排排桌椅整齊佇立雖靜默無聲,卻能在綠意襯托下,令人頓覺舒暢開朗。而在其間負責行堂的夥伴,更是由一群年輕志工為主力,在資深志工的帶領陪伴下,有法味、人情味,更有青春味。

也因地形特殊、場地位置有高低差,慈悲廣場行堂方式也就善巧方便以接龍方式進行。中區受證委員劉子甄,才二十八歲的她,因為參與《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認識負責過心年行堂的志工 並受邀加入行堂團隊,在過年期間回到精舍與海外及全臺灣家人結緣,一起過年。

「因為我們都是上班族,這個工作對我們年輕人來講,非常剛好,因為我們小年夜那天開始放假,在開工之前,再回到自己各自的崗位,沒有負擔。」劉子甄很開心,能利用年假回到精舍過最有年味的新年。

一開始,被看似很多的桌數嚇到,劉子甄卻從資深志工們很多年累積下來的經驗與傳承,以人龍方式接龍,效率非常快。「得到很多學習,而且原本以為會來不及、很辛苦,沒想到還有時間休息。」

◎人文傳承

精舍過「心」年準備工作,除了除夕當天重要的行堂工作,在年前更有一群慈濟志工回到精舍進行布置,將精舍各處裝飾點綴地喜洋洋,處處呈祥。為了迎接「龍」年,精舍人文講堂與智慧迴廊各布置一以環保回收物資為素材所製作成名副其實的「環保龍」,不僅深具年味也充滿濃濃的法味。種種巧思與規劃設計,都是期待每位回到精舍的家人及會眾,除了「走春」也能深刻體會到慈濟人文。

當暮靄漸攏來時,智慧迴廊邊已湧入人潮,在慈濟志工引導下,人人排著隊伍靜心等待,過堂時刻。此時,一旁,在暮色漸濃下,閃閃亮光五彩變煥更顯清晰,這隻栩栩如生的環保多彩變色龍,如如不動地堅守崗位,歡迎所有來眾,祝福大家︰永保健康,神彩奕奕,「龍」光煥發(容光煥發)。

各路動線,大家有序依著引導前行。此時,防疫工作不可少,各入口由行堂及機動組慈濟志工恭敬地在人人雙手上噴酒精乾洗手,心心念念維護大眾健康,吃得安心又愉快。

而這一群老老少少的身影,通過了體力的考驗,更在有限時間內完成行堂任務。他們在一動一靜中互相協調、合作,將師父、資深志工所示,如規如矩傳遞、承接,就如今年的行堂志工一般,資深老經驗亦步步為營,不敢逾矩,除了學習,更重要的就是老實傳承,將慈濟人文一代代永續傳承。

圖左 :陳冬松認為,行堂別無他法,就是窗口說什麼,就做什麼,不要意見太多,要合和互協。[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德瑝師父(左)衷心期盼,藉由大家用心擺設,大眾也能從此間色香味,感受素食的美妙,進而養成茹素習慣。[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因地形特殊、場地位置有高低差,慈悲廣場行堂方式也就善巧方便以接龍方式進行。。[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參與行堂工作讓李仙娥更能體會證嚴上人所說,要多用心。[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在齋堂內,一群志工仔細聽著德旭師父(左三)及德昕師父的叮嚀與指導,人人專注一致,絲毫都不怠慢。[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慈濟給她心靈依靠,鄭莉婕藉由認真做慈濟,忘卻喪父之痛。[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張貴枝強調,行堂過程中每一步都要做好,跟著師父的指導。[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劉子甄很開心,能利用年假回到精舍過最有年味的新年。[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在精舍工作,吳淑惠體認最深的就是要縮小自己。[攝影者:張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