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搓湯圓 做燈籠 親子歡樂慶元宵

搓湯圓 做燈籠 親子歡樂慶元宵

E-mail 列印
2024年2月24日是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小正月,是農曆新年後的第一個月圓日。在傳統上元宵節代表著春天到來,同時元宵節也是「三界公」的生日,因此在這天需要祭拜三界公、神明、祖先、地基主。

臺中靜思堂 故事屋團隊邀請親與子一起來慶元宵。南屯區社區廚房香緣屋的慈濟志工幫忙做搓湯圓的食材_糯米粿,再由張惠君老師指導大家如何搓湯圓。先搓成一條細細長長的,再用手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再用雙手一上一下搓成圓圓像球一樣。

小小朋友,小小手,搓出來的湯圓小小顆;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大人們,大大的手,搓出來的湯圓大大顆,大顆小顆落玉盤。帶孫女來參加活動的李學進教授說:「大朋友、小朋友搓出來的湯圓都不一樣大,但都是圓圓的,表示我們一起團員,大家都很快樂。」

「你們知道元宵節的由來嗎?傳說在漢武帝時期,有一位百姓愛戴的大臣叫東方朔。為了幫助一位思鄉的宮女,他假扮成一位算命仙。結果,來算命的老百姓都得到相同的答案:正月十五全城的人都會被大火燒死。這是因為天神玉帝的愛鳥被人間的獵人射殺了,玉帝便命令火神下凡,火燒城都作為懲罰。」慈濟志工李碧蘭用繪本說故事,將元宵節的由來、習俗講解給孩子們聽。

邊聽故事,邊思考,可以讓人有思辨力。小朋友問:「為什麼獵人殺了愛鳥,卻是所有人都要死?」「人們吃了湯圓,那麼喜歡吃湯圓的火神要吃什麼?」李碧蘭反問大家:「這一位騎著銀驢、穿著漂亮衣服的姑娘是誰?為什麼……」

除了搓湯圓、聽故事,大家也做了燈籠。慈濟志工曾靜華事先思索如何做出吸睛的燈籠,她教大家將回收的保特瓶、彩帶等細碎的材料組合起來,就是一個美麗獨特閃亮的燈籠。

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不太容易,多虧曾靜華老師耐心指導,還有幾位志工一起從旁協助。爸爸、媽媽、奶奶、爺爺也認真投入陪伴及協助孩子製作,有的動口說,小孩做;有的是大人小孩交替著做,親子合作精神充分展露無疑。

每一個圓桌就是一個家庭圍坐在一起,燈籠做好時,一起搓的湯圓也煮好了。熱騰騰的湯圓真是人間美味,連三歲的小朋友也都能自己手捧著小碗,不顧形象地大口大口吃。

「好吃嗎?」 有人點頭,有人用著肯定的語氣說:「好吃!」大人和小孩在親子互動中找到樂趣,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一個溫馨愉快的元宵節。

圖左 :小孩子的搓湯圓初體驗,先將糯米粿搓成細細長長的,再用手掰成小塊,搓成像球一樣。[攝影者:廖國權]
圖右 :臺中靜思堂故事屋團隊邀請親與子一起來搓湯圓慶元宵。[攝影者:廖國權]

圖左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大家聚在一起搓湯圓,頗有年節氣氛。[攝影者:廖國權]
圖右 :親與子一起創作燈籠,都過快樂元宵節。[攝影者:廖國權]

圖左 :活動中,家長與孩子們一起搓湯圓、製作燈籠,共同創作出美麗的作品。[攝影者:廖國權]
圖右 :慈濟志工曾靜華(左)事先思索如何做出吸睛的燈籠,現場教大家將回收的保特瓶、彩帶等細碎的材料組合起來,就是一個美麗獨特閃亮的燈籠。[攝影者:廖國權]

圖左 :大人小孩親手製作出的燈籠喜氣洋洋又有創意。[攝影者:廖國權]
圖右 :燈籠做好時,一起搓的湯圓也煮好了,全家和樂融融一起吃湯圓。[攝影者:廖國權]
圖左 :帶孫女來參加活動的李學進教授說:「大朋友、小朋友搓出來的湯圓都不一樣大,但都是圓圓的,表示我們一起團員,大家都很快樂。」[攝影者:廖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