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印度首場歲末祝福善效應 第三次新進志工培訓

E-mail 列印
馬來西亞、新加坡團隊於2023年3月11日來到菩提伽耶,推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9月13日成立會所,因應志工在地化,從觀察到因緣成熟,特於10月1與10月29舉辦二場新進志工研習,希望善種 子在此生根。

2024年1月7日,慈濟在在菩提迦耶,摩訶菩提會議中心(Mahabodhi Convention center)舉辦首次歲末祝福,民眾從觀看慈濟大藏經在全球所做善行,與在地耕耘慈善、醫療、教育所見成效,感動當地民眾,造成很大的迴響外。

另有參與〈行願〉、〈千手世界〉兩首曲目演繹,受邀的學校高年級學生,與慈濟會所縫紉班、電腦班、英文班,社區民眾等參與者,後續的感動效應,促使大家都想加入慈濟這善的團體。

◎頂著低溫 志工培訓

一星期後的1月14日,培訓組王玥陶(懿定)規劃第三場新進志工培訓,共有學員八十六位,工作人員二十一位參加,共計一百零七人與會。並規劃於1月21日在慈濟會所,為前兩次培訓的志工,共同進行首次的進階培訓教育。

早上七點半,志工們從菩提飯店(Bodhi Stay)慈濟會所出發,前往阿南德菩提迦耶酒店(Hotel Anand Bodhgaya),進行課程場布。頂著清晨八度低溫,八點半學員陸續報到。

九點課程開始由以工代賑,靜思語人文老師羅茲(Rozi Parween)承擔司儀,大家從傳瓶子破冰開始,一陣緊張混亂後,八個拿到瓶子的學員上臺,在各自瓶中拿出紙條拼湊完成一句靜思語,大家也學到:「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

由本土志工,受服為教聯會老師迪帕克(Deepak Kumar),透過影片與簡報介紹慈濟四大志業緣起與現況。簡介慈濟於1966年成立,由證嚴上人發起「竹筒歲月」由來,開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

本土志工士楊(Vivek Kumar)分享慈濟菩提迦耶慈善,由王舍城大肚子的小男孩山迪普(Sandeep Kumar),慈濟協助他就醫治療開始;於今每個慈善訪視日,其中可洛尼巷(colony)的照顧戶甘滿季(Gain Manjhi),從乞討生活改成為一位日存「米撲滿」,手心向下的人。

◎深耕慈善 見證分享

課程中,也分享慈濟志工在拉蒂比加村(Rattibigha),發現了從小就因腳疾而截肢的二十歲女孩特麗(Tetari Kumari),截肢的腳腫得彷彿象腿一般,家境貧窮沒有錢再治療,多年來,走路只能用跳的。

透過在慈濟當志工的鄰居,本土志工恩德拉吉(Endrajeet Paswan)提報,慈濟人醫會護理師林金燕(慮燕)協助她做正確的傷口護理,特麗的腳傷痊癒,1月14日上臺分享這一天,林金燕送上壓力襪助舒緩腿部靜脈曲張。

特麗媽媽拉羅(Lalo Devi)分享:「慈濟基金會非常幫助我,因為我女兒是個身障女孩,沒有人幫助她,我們沒有錢做手術,如果沒慈濟幫助,我很緊張女兒的未來是黑暗的,沒有人會照顧她,但慈濟幫助我們,給我們希望。」

當志工帶特麗去手術時,拉羅很高興,並沒有緊張,因為她相信慈濟,「他們每天都來我家,幫特麗敷藥、包紮,也送來水果補充營養,這所做一切都會愈來愈好。」

◎小組分享 無限感恩

學員們分成十小組,分別由隊輔們帶領進行小組分享,現場洋溢著歡樂與溫馨,也讓彼此更熟悉認識,接著各組代表上臺分享。

「當慈濟師姑、師伯來教手語時,我們很開心。可是校長不讓我們離開學校去演繹〈行願〉,我們很難過。慈濟師伯到學校說服校長,最後我們拿到家長同意書後,能夠參與演繹。」就讀牧羊女村政府學校(Sujata Bakrour Government School)八年級的卡藍(Karan Kumar)深刻感觸,學習過程不容易,可是大家都很努力,「雖然演繹之前我的腳受傷了,可是還是全力以赴。」

來自錫金的國際佛教理事會秘書助理納旺(Ngawang C. Bhutia),現在住在菩提伽耶,很感恩馬來西亞志工郭糧鳴(惟翊)邀約參加志工課程。

1月7日,納旺受到慈濟團體邀約,參加首次歲末祝福結束後,雖然很忙,但仍接受慈濟基金會邀約參加志工培訓。納旺回顧:「不知怎的,我真的很想初體驗慈濟基礎課,沒想到收穫很多,今天感覺很好,感恩上人。」

納旺看到慈濟在菩提迦耶,想起以前的自己,二十年前曾經協助設立很多團體;菩提迦耶有很多非營利組織,慈濟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團體,也做很多大事情。他說:「『竹筒歲月』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小事,可是每一個人付出一點點,就可以匯聚大力量。」

學員薩拉斯瓦蒂(Saraswati Devi)分享:「慈濟基金會教導我很多,之前我很無知,我在這裡學習很多東西。慈濟給予需要幫助的人適當的協助,就好像特麗。她需要的醫療幫助,慈濟毫不猶豫提供適當的幫助。」因為慈濟,特麗的腳變好了,如果每一個人都有大愛,社區就沒有問題。薩拉斯瓦蒂也以虔敬之心說:「我要跟慈濟道感恩!」

電腦班學員亞什拉吉(Yashraj Pandey)很高興透過慈濟也幫助了大家。在這裡大家都知道慈濟是由證嚴上人創辦,「他幫助我,所以我很感激。」

◎人人善念 持續不斷

而現場帶著侄兒、兒子一起參與課程,加圖政府學校(Rajkiya Madhya Vidyalaya Ghato School)校長希夫(Sheopujan kumar pandey)表示,今天來參與慈濟培訓課,了解有關於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的緣起,也學到不一定要很富有,也可以幸福地過著正常的生活。「當我們富有時,會以為所有的問題都會得到解決,但當我加入慈濟時,我明白,如果我沒有錢,我也可以幫助人做任何事情,而得滿滿的回饋。」

希夫分享印象最深刻的是醫療部分,來自新加坡的醫生,在慈濟人文薰習下,回去後也像家人一樣用心照顧病患,「這意味著在師父的教導下,未來世界將像一個家庭,彼此間情誼就會產生。」在這一代人中,人們重視經濟,但經過課程培訓,開始改變這新一代。

希夫希望跟著志工們一樣去付出時,不認為自己是校長,要重視人性,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去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

培訓組王玥陶為了此次課程,一星期前特地從馬來西亞過來,進行課程的規劃,她感恩團隊功能認養,讓課程圓滿進行,期待這新發意志工們道心堅定,共同攜手完成慈濟翻轉佛國志願。

課程尾聲,本土志工們開心重溫演繹〈行願〉與〈千手世界〉,吸引臺下眾人的目光。會後,學員及志工領取竹筒回家,希望人人善念持續不斷,當天總共發出七十六支竹筒。

圖左 :頂著清晨八度低溫,八點半學員陸續報到,並貼上標籤以利分組之用。[攝影者:許麗珠]
圖右 :大家從傳瓶子破冰開始,一陣緊張混亂後,八個拿到瓶子的學員上臺,在各自瓶中拿出紙條拼湊完成一句靜思語,讓大家也學到:「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攝影者:許麗珠]

圖左 :特麗媽媽拉羅(Lalo Devi,前中)分享:「如果沒慈濟幫助,我很緊張女兒的未來是黑暗的,慈濟幫助我們,給我們希望。」[攝影者:許麗珠]
圖右 :學員們分成十小組,分別由隊輔們帶領進行小組分享,現場洋溢著歡樂與溫馨,也讓彼此更熟悉認識。[攝影者:許麗珠]

圖左 :國際佛教理事會秘書助理納旺(Ngawang C. Bhutia )分享,「不知怎的,我真的很想體驗慈濟基礎課,沒想到收穫很多;竹筒歲月看起來是一件小事,可是每一個人付出一點點,就可以匯聚大力量。」[攝影者:許麗珠]
圖右 :學員薩拉斯瓦蒂(Saraswati Devi,中)分享:「慈濟基金會教導我很多,之前我很無知,我在這裡學習很多東西;」她以虔敬之心說:「我要跟慈濟道感恩。」[攝影者:許麗珠]

圖左 :電腦班學員亞什拉吉(Yashraj Pandey)分享:「我很高興透過慈濟也幫助了大家。在這裡大家都知道慈濟是由證嚴法師創辦,他幫助我,所以我很感激。」[攝影者:許麗珠]
圖右 :加圖政府學校校長希夫(Sheopujan kumar pandey,左一 )表示:「當我們富有時,會以為所有的問題都會得到解決,但當我加入慈濟時,明白如果我沒有錢,我也可以幫助人做任何事情,而得滿滿的回饋。」[攝影者:許麗珠]
圖左 :會後,學員及志工領取竹筒回家,希望人人善念持續不斷,當天總共發出七十六支竹筒。[攝影者:許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