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食在佛國大不易 「十在心路」做香積

E-mail 列印
「Lunch is ready.」、「菩薩們,晚餐煮好囉!快上來吃喔!」這是佛國團隊群組裡通常會出現的訊息,提醒海外和本土志工用餐。搭配出現的是以鍋子或大鐵盆盛裝的白飯、幾樣時蔬,一鍋湯、一鍋涼茶和水 果的照片。

用印度香米煮出來的長米飯,粒粒分明;不同於臺灣的米短圓飽滿有彈性,而是近似於泰國米。據說有豐富維他命和纖維素,且澱粉質比較少,吃多了也不怕胖,配上有汁液的菜餚,正好吸收其中的美味。

「有香積菩薩在,我們都『受不了』!」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濟祈)笑說。每天回到會所能夠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志工們都非常感恩,不僅不必煩惱用餐和衛生問題,還因為飯菜可口,忍不住多吃,瘦不下來。蘇祈逢再說出大家的心聲:「香積療癒了我們想家的心情。」縱使做了來佛國付出的心理準備,但時間長了,還是會不由自己地思念新馬,多虧有懷念的家鄉味,緩解了心頭的縈繞。

◎幸福好滋味 重現菩提迦耶

3月2日,蘇祈逢和新一批抵達的五位臺灣真善美志工朱秀蓮、林靜君、呂佩玲、王美卿及蕭耀華正用著晚餐。「今晚慈濟菩提伽耶餐廳很熱鬧,因為多了五位臺灣家人回來吃飯。」掌廚的林玉金(懿定)在群組傳出畫面,還端來一盤椰子果凍給大家當飯後甜點。

「好好吃,我們真是有口福。」真善美志工開心享用。他們來菩提迦耶準備接班,也順道帶來社區志工的心意。那是文山區慈濟志工陳映竹因知道異鄉飲食遭遇的困難,特地去迪化街中藥行買了素肉骨茶和四神的湯料包,以表對新馬志工不辭辛勞在佛國付出的敬佩。

「這個好!最近好多人水土不服,正好可以給他們補補身子。請跟提供的師姊說,很感恩她的愛心,這些來的正是時候。」林玉金如果回臺灣,也都會到迪化街採購食材和藥材,很熟悉湯料包的功效,開心收下好禮。

3日,連線臺灣的三月大型精進日,為節省料理時間,林玉金準備做炒麵當午餐,並將昨日剩下的菜、飯,簡單做成炒飯。日前志工出去訪視時,經過一戶人家,見門口有顆大南瓜,「請問可以跟你買嗎?」志工問村民。有人要買,村民很高興地出售。七公斤重的大南瓜,橫切面拿起來正好當相框,志工邊切邊拿起來拍照,讓其他人感受南瓜的碩大。

林玉金決定來點不一樣的,做南瓜包和南瓜糕當晚餐,志工陳文忠(本照)和姚雅美(慈淯)過來當助手,將南瓜剖開,去掉籽削皮後,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備用。林玉金一刻也不得閒,備好麵、飯後,就開始調餡料。接著她將麵粉加水揉成麵糰,不僅桿了包子皮,剩下的麵糰再桿成小片的水餃皮,跟幫忙的志工一起包好後下鍋,等志工精進結束後,就有煎餃能大快朵頤了。邊做事邊連線,分秒不空過。

林玉金就地取材,自己孵綠豆芽、做天貝、醃漬水果和蔬菜,設法增加食材。二月來菩提迦耶的臺灣真善美志工王承瑄(心承)讚不絕口:「師姊真的很會做菜,每一道都是吮指好滋味。」臺語有一句話說:「呵咾甲會觸舌!」用嘖嘖有聲的讚美,才足以形容吃到幸福好滋味的感受吧!

去年10月才來支援一個月香積的林玉金,因為12月與佛國團隊返臺,見上人溫馨座談時,對回饋佛陀故鄉有殷切期待,聽得眼淚都快流下來。她未及跟家人商量,就主動向蘇祈逢「請纓」,過完農曆年她就要來菩提迦耶,讓蘇祈逢喜出望外。而且她只買了單程飛機票,希望能留到五月浴佛後、九十天的簽證到期為止。「我要承擔起來,而且使命必達!」

之所以不敢全然確定,是因她於2020年雪隆國際學校落成啟用,她在協助布置裝飾時,不慎從舞臺上摔落受傷,右腳從此落下病根,時不時犯疼。此行出發前,顧不得沒有預約,她衝去找醫生幫她開藥備用。她心裡向上人發願並向佛菩薩祈求,也跟腳說:「要乖乖的喔!」希望能把這一梯的任務圓滿,待今年十月她會再回來。不過如果期間還有任務需求,「我隨時都會飛過來。」

◎分工合作 符應口味

食衣住行是每天生活的要事,新馬志工一梯一梯來佛國,轉眼即將屆滿一年。九月成立的會所,是第三個集中住宿的旅館;服裝就是穿制服,很簡單;交通上也有固定合作的嘟嘟車,依據需求安排,不成問題。唯有吃這件事情,天天得吃,但又不能天天都吃一樣,很需要有經驗的香積來支援。

每一梯的新馬志工各有功能,未必有香積隨行。團隊因此商請承租的菩提飯店(Bodhi Stay)介紹可靠的廚師,阿善(Shyamdev Yadav)於焉來到會所。但擅長印度料理的阿善,對於華人的口味並不完全了解,需要磨合和學習。

「我主要是煮給海外志工,阿善就是煮給本土志工吃,因為他比較熟悉他們的口味。」林玉金去(2023)年10月來支援香積後,先定位彼此的角色,再慢慢傳承烹飪素食技巧給他。像是煮飯這件事,就交給阿善來處理。而小小的廚房經過她和多位志工接棒打理和規劃後,逐步將鍋碗瓢盆定位,大電鍋、瓦斯爐、冰箱和備用的調味料、醬料、乾貨、湯包等等,整齊且標示清楚地排列在架上,取用很方便。

阿善是菩提伽耶本地人,三十四歲的他已經有十八年廚師經驗,接觸過許多國家的食物。跟著慈濟人茹素和學做蔬食料理,他感覺自己的健康狀況比以前好很多。他育有三女一男,慈濟的薪水幫助他養家活口,生活穩定。他從旁了解到慈濟在本地幫助窮人,村民都對接受到慈濟的援助感到高興。未來,他也願意參與助人的工作,成為本土志工。

◎有備而來 照顧健康

廚房的冰箱不大,之前得每隔二天左右到市場採買,後來改請送菜給照顧戶的菜商載送來會所,讓林玉金省了不少時間。不過菜色難免過於固定,她偶爾還是得上市場看看,有沒有其他新鮮的食材。

春暖花開的三月,印度有什麼蔬菜呢?熙來攘往的露天早市裡,綠色青瓜、紫色茄子、白色和綠色花椰菜、紅蘿蔔、高麗菜、番茄、香菜、香茅、秋葵和薄荷等,或是一簍一簍裝著,或是鋪排在地上,任君選購。

在馬來西亞容易買到的豆腐、豆乾、豆皮這裡沒人販售,素排、素丸子這一類的製品也見不著,林玉金只能從有限的蔬菜中,每天換著煮,再搭配從馬來西亞帶來的配料,變化口味。

林玉金看到志工早餐只是吃一些自己帶來的麥片、咖啡、餅乾,心中很不捨,這回要來之前,她列出一百零八種要帶的乾糧、調味料、藥材、甜點、涼茶,還有日常用品和縫紉用品清單,買了一百多公斤,堆滿家中的客廳,「每次我都會事前準備,很謹慎地做好準備功夫。」她認定自己的責任,做足準備,「我的工作就是來煮飯,餵飽他們是我的責任。我照顧好他們的肚子,他們才有體力,專心照顧外面的苦難眾生。」

這天陪林金玉到牧羊女村蔬菜市集(Bakrour Vegetable Maraket)的,是會所承租的菩提旅館同仁、也常參與志工活動的欽圖(Chintu Kumar),他幫著跟菜販詢價,也跟著挑菜。一位農夫賣著不曾見過的綠色豆子,一問之下竟然是鷹嘴豆。林玉金嚐了嚐,「好吃!」印象裡鷹嘴豆都是像黃豆曬乾的,得泡過才能煮,難得看到新鮮的,她買了1.5公斤,付了三百盧比。

「哇!這攤竟然有這麼漂亮的生菜!」林玉金喜道。剛剛難得看到葉菜類的紅鳳菜和菠菜,她和欽圖趕緊各挑了一袋,這攤出現青江菜,自然不能錯過。欽圖挑菜時看起來很專業,同行的真善美志工以為他很內行,他謙虛表示其實自己並不會挑選,不過因在家鄉的父親是農夫,多少知道一點,大多數時候還是跟著慈濟志工學習。

買好菜,嘟嘟車載志工來到甘地市集(Gandi Chowk)買水果,時間還早,很多攤販沒開市。看了幾攤,林玉金決定向一位臉上帶著微笑的年輕人買香蕉和葡萄。香蕉以條計,十二條五十盧比(約合新臺幣十九元),無子綠葡萄一公斤八十盧比,大家都覺得實在是「有夠俗(便宜)」。欽圖邊忙挑著,邊跟年輕人互動,兩人以朋友相稱。

「我很高興交到新朋友,以後你們來會算便宜一點給你們。」年輕人雷瀚(Rehan Udon)告訴志工。結了好緣,他看大家沒買到要做椰漿飯的老椰子,熱心告知哪裡有,還從攤子衝過去幫忙跟雜貨行老闆溝通。順利完成採買,林玉金和真善美志工滿載而歸,滿心歡喜。

◎以誠以情 為佛國付出

回到會所,志工梁桂燕(慈至)已經等在三樓,要幫忙洗洗切切和挑菜。去年在藍毘尼她待了五個月,短暫回馬來西亞,過年後和林玉金同時於2月21日抵達,而且同樣只買單程機票,預備留守佛國,之後她就要再回尼泊爾,然後再來菩提迦耶。

「停留的時間太短,體驗不深。」梁桂燕不想自己只是蜻蜓點水式的參與,而是希望能以誠以情,更長期的陪伴。在藍毘尼她也有承擔香積,「兩地都一樣,青菜很少,菜色不多,吃來吃去都是那些菜;本土和海外志工,互相吃不慣彼此的口味。」

林玉金主廚,梁桂燕從旁協助,「做菜是玉金的興趣,她很講究,不但色香味俱全,還要讓大家吃出健康。」在雪隆,活動遇有貴賓要招待,只要有林玉金出馬就妥當;在菩提迦耶,志工跟著成為貴賓,天天都能吃到她用心準備的佳餚。「玉金師姊煮的菜好好吃,我喜歡。」本土志工士楊(Vivek Kumar)用中文稱讚道。

午餐準備好了,志工李麗華(慈徹)拿出手機拍照上傳。「看到照片都流口水了。」有志工在群組回應。大夥陸續上樓,這樓是三樓再往上走的樓頂,架高的鐵棚,中間擺上桌椅就成了用餐的地點。志工把這裡稱作是「四樓餐廳」,四面通風沒有遮蔽。不想上桌的,把塑膠椅子移動到圍牆邊,在因應餐桌不足,後來加釘的木板上用餐。

居高臨下,可以遠眺菩提迦耶的風光。「你看,那裡就是我們的精神堡壘。」陳文忠指向走路約十五分鐘遠的摩訶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說。順著他的手看過去,摩訶菩提寺在春雨中自有一番朦朧美。四周的農田菜花盛開,微風徐來,甚是愜意。極克難,卻也極有別處沒有的體驗。

無論是香積、慈善、醫療、訪視志工或行政團隊,在佛國遇到許多難以言喻的考驗,但他們依舊難行能行,努力克服。「想修行,就到佛國去吧!」佛陀團隊沒有因遭逢困難就打退堂鼓,不禁令人想起上人的「十在心路」:「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在變數中考驗智慧;在艱難中激發韌力;在繁瑣中學習耐性……」他們苦中作樂,把辛苦當幸福,轉苦為甘。祝福他們挺過難關,海闊天空。

圖左 :慈濟菩提迦耶會所的「四樓餐廳」,四面通風沒有遮蔽,居高臨下,可以遠眺菩提迦耶的風光。不遠處的摩訶菩提寺,在春雨中自有一番朦朧美。[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熙來攘往的露天早市裡,綠色青瓜、紫色茄子、白色和綠色花椰菜、紅蘿蔔、高麗菜、番茄、香菜、香茅、秋葵和薄荷等,或是一簍一簍裝著,或是鋪排在地上,任君選購。[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難得看到葉菜類的紅鳳菜和菠菜,林玉金(左)趕緊挑選,欽圖(Chintu Kumar)在旁幫忙。[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農夫賣的是鷹嘴豆。林玉金(左)嚐了嚐,「好吃!」難得看到且新鮮好吃,她買了1.5公斤,付了三百盧比。[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本土志工欽圖(Chintu Kumar,左)和賣水果的年輕人雷瀚(Rehan Udon,右)成為朋友,互留電話號碼。雷瀚表示,以後志工來買會算便宜一點。[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小小的廚房經過林玉金和多位志工接棒打理和規劃後,逐步將鍋碗瓢盆定位,備用的調味料、醬料、乾貨、湯包等,整齊且標示清楚地排列在架上,取用很方便。[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志工梁桂燕(慈至,左)要在藍毘尼和菩提迦耶長期駐守,因她不想自己只是蜻蜓點水式的參與,而是希望能以誠以情,更長期的陪伴。[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廚師阿善(Shyamdev Yadav)跟著慈濟人茹素和學做蔬食料理,他感覺自己的健康狀況比以前好很多。他育有三女一男,慈濟的薪水幫助他養家活口,生活穩定。未來,他也願意參與助人的工作,成為本土志工。[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午餐準備好了,志工李麗華拿出手機拍照上傳,提醒海外和本土志工們上樓用餐。[攝影者:呂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