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全球共精進 用愛點亮世界

全球共精進 用愛點亮世界

E-mail 列印
「2024年3月委員慈誠精進日」,3月3日在臺中靜思堂及線上,由花蓮靜思精舍德寧師父及德瑝師父,帶領一千八百七十一位慈濟志工,在禮拜《法華經序》中,清淨身心,進入《靜思妙蓮華.譬喻品》成長慧命。從「志 工養成.誠情相伴」、「慈善訪視.無悔之路」及「2024年慈善基金會目標與展望」,看見慈悲與關懷的力量。

願新的一年,人人把握時間聞思修,透過不斷的精進,提升心靈的法資糧,體會付出的真正意義。過程中,感受互相扶持、共同努力,及擁有愛與智慧大家庭的溫暖。

◎精進日拜經 增長生命資糧

《法華經》是佛教經典中的經王,包含了佛陀的教誡和教義。精進日禮拜法華經序就是要大眾由中去體會法華精神,經由唱誦經文,深切地感受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佛陀所說教法,無不都是真實法。

拜經後,蔡長賜在身心寬暢區稍事歇息,就回到上課位置,拿起隨身《佛法的修行方法》本子,邊看、邊用螢光筆標示重點。

很多人認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裡去,或是關起門來在寺院裡才能修行。事實上修行二字固為佛教名詞,但在每個人日常生活裡也都用得到。蔡長賜說:「佛法的修行方法是最基本的。」

他更是謹記證嚴上人的分秒不空過及時時多用心,把握每次的精進日,透過拜經清淨身心。

「大概前十年吧,每次拜經,心裡總想著『什麼時候結束啊?』過程真的沒什麼體會,只有腰痠背痛的感覺而已。」腰椎曾受過傷的蔡長賜坦言:「但是這兩年來,我發現沒有那麼累了,身體輕了很多。」

拜經對蔡長賜而言,他體悟出,原來一切都是心所造作出來的。

禮拜法華經序是慈濟人的精神依歸,蔡長賜通過一跪一拜間,懺悔自己的反覆無明,「我沒辦法事事做到法喜,有時還會有抱怨或不安。」

有人就有事,有事才能好修行,蔡長賜體會藉事練心,境隨心轉,他會用「甘願做,歡喜受」及以柔軟的言行,誠懇待人,與人建立誠之情誼來調整自己,就像拜經一樣,用心於當下,就不會胡思亂想。

◎業著入骨 用刀削不落

《靜思法髓妙蓮華•譬喻品》是證嚴法師根據《法華經》的〈譬喻品〉,以譬喻的方式來詮釋佛法的深奧意涵,讓弟子更容易理解和運用於生活上。

德瑝師父分享《靜思妙蓮華.譬喻品》時,回顧去年(2023年)的章節,特別強調火宅喻的重要性。並提到自己因為聞法會邊聽邊漏,心常起煩惱,以此相互鼓勵,唯有勤聞法,才能深植入心。

另外,德瑝師父用上人曾說過的俗語「業著入骨,用刀削不落」說明個人造業及眾生共業的力量。業,有善;亦有惡。所以可以共惡業,也可以共善業。共善業即平安有福,共惡業則災難偏多。

習慣邊聽邊紀錄的志工張淑宜,本來用紙筆,後來決定拿起手機拍下重點。專注聆聽之餘,也將簡要課程紀錄回傳給未能前來精進的社區志工們。

張淑宜對社區品書會,三年多來一路堅持,進度已經來到法華經第六品《授記品》,今天聆聽德煌師父講述《譬喻品》第三,回顧經文感受佛陀與上人想方設法地投眾生所好,只為煩惱無明覆蓋我等得以安穩離火宅。

羊兒吃草自顧自,不會關照同類,暗喻聲聞乘聽法有漏。鹿兒不斷回顧過往,暗喻「辟支乘」只願獨善其身。牛車除了自載還能載人,不僅大愛無私平等觀,更能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自己淨心去煩惱,也發心度眾。

「習氣跑得比真如還要快」德煌師父引用上人曾說的話,讓張淑宜警惕自己常起的無明習性,「業著入骨,用刀削不落」不自覺所造的業,可是如影隨行,甩不掉的。

張淑宜最近接引了三位慈濟照顧戶加入品書會群組,希望他們能靜心聞法,領略因緣果報轉心念。

◎志工養成 以誠以情相伴

接著由太平區團隊分享「志工養成 誠情相伴」,談如何陪伴志工與法親間的關懷,並報佳音「今年我們社區總共有十一位報名慈誠委員培訓。」一聽這樣的喜訊,大家都開心地拍手,用掌聲肯定這分以誠以情相伴的成果。

曾廖椿聽到太平區團隊捎來的好消息,開心地說:「真好!」反觀自己,她謙虛地表示:「覺得很不好意思。」

自認能力不足的她,面對慈濟老年化、年輕志工嚴重的斷層,心裡著急,卻無奈。太平區今年(2024年)帶出十幾位志工參加慈誠、委員培訓,看見新生代的加入,彷彿注入一劑強心針,曾廖椿好高興。

從受證開始就承擔,只為了不漏接任何勤務,單純一念心的曾廖椿說:「只要組隊有勤務,我一定是第一時間就知道,這樣才能好安排。」

承擔協力組長十幾年的她,以誠以情陪伴組員及社區推動,舉凡「社區募心蓮共善」、「募心續緣逢人說慈濟運動」、「慈濟愛心商店惜福竹筒」、「弘法利生」等,她都不遺餘力。因為與組員有足夠愛的存糧,曾廖椿感恩地說:「關於弘法利生,我的組員都很願意付出愛心。」

每個「我願意」,都是長期陪伴的累積,很多志工的初發心是愛慈濟才進來慈濟的。上人曾說,沒有一件人、事、物可以恆久不滅,但是超越世俗的法親情、菩薩大愛,將原本互不相識的人凝聚起來,法親之間相互扶持,有志一同,合力為天下苦難人付出。

而慈濟的美,就是美在無私的大愛及真誠的情。不輕視一點一滴,重視每一個人的那一分愛,將能量會合起來,四大志業都能穩步邁進。

四大志業要邁進,菩薩招生不能慢下來。太平區團隊的「志工養成 誠情相伴」,激勵著每位慈濟人,朝菩薩大招生的共同目標前進。

◎貼近需求點亮希望 續寫善緣傳遞溫暖

慈濟慈善訪視,猶如一盞明燈,照亮貧困者的黑暗人生。下午第一堂課,由蔡明模、吳海旺及戴玉秋團隊為大家分享「慈善訪視.無悔之路」。

慈濟志工懷著無私的大愛,穿梭於大街小巷,關懷弱勢族群,提供適切的協助,不僅給予物質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關懷與陪伴,這分溫暖與希望,是幫助案家重新站起來的支柱。

坐在講經堂二樓最前排的陳麗花,現在是慈濟人,也拿慈濟慈善「居家關懷個案紀錄表」,曾是慈濟照顧戶的她,對這堂課最能感同身受。

回憶起2019年參與見習志工培訓間,家中唯一經濟支柱的先生,被診斷罹患口腔癌末期。這突如其來的無常,讓陳麗花無法進入委員培訓階段。

有天,組隊鍾玲玲關心她:「麗花,妳怎麼沒報名培訓?」

「我要照顧先生,家裡也沒收入了,兩個孩子還在就學⋯⋯」陳麗花將生活中的難,告訴了鍾玲玲,得知訊息後,為她啟動了慈濟訪視關懷。

「如果沒有這分善款,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還沒成為慈濟人,就受到慈濟的資助,這分及時雨讓陳麗花有道不盡的感恩。培訓路上,她積極努力付出。

成為慈濟人後,拿到「居家關懷個案紀錄表」的陳麗花,更能貼近案家,提供他們生活上的需求。一時的苦難,有人伸出援手拉一把,這分情讓她刻骨銘心。慈善是慈濟的根,訪視看個案,她會持續下去,讓愛生生不息。

慈濟慈善訪視是一段無悔之路,志工們用愛點亮弱勢族群的希望。他們不僅幫助了案家,也讓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意義。

◎慈濟日不落 建方針推動共善

慈濟日不落的世界,每一年都建立推動的方針。精進日課程最後一堂是由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透過連線,談「2024年慈善基金會目標與展望」。

2024年慈濟年度方針,將以感恩的心,推動四大志業回饋佛陀的故鄉。秉持宗門永續的使命,如同愛灑網際螢火蟲般,期許更多微光照亮世界。在全球推動在地化,著重於傳承青年培育。同時,整合數位健康照護,推動「安美」計畫,成為社區的好鄰居。永續ESG將是我們的重點,強化治理邁向淨零。我們將秉持人道精神,實踐永續發展的目標,履行國際公民責任,並與夥伴攜手共建平安富足的社會。

面對慈濟推動的方向,坐在三樓的陳麗花努力地抄寫在筆記本上。從全球性的天災、戰爭、氣候暖化、通貨膨脹、能源危機、糧食危機闡述中,她感受到人類的處境越來越艱難。

筆記本上記錄下許多顏執行長提供的數據,那都是慈濟提供援助,大愛的見證。看到大自然正朝向惡化的方向前進,各國自然災害頻傳,面對地球崩壞的速度,人類還不知反省,還有社會上充斥著各種錯誤消息及假新聞,實在令人憂心。

精進日,陳麗花在顏執行長對社會現況的剖析,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說:「很感恩自己能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也深深體會上人引領全球慈濟人走菩薩道,是多麼的辛苦與不容易。」

顏執行長團隊為守護大地、守護生命,制定很多共善方針,並推動於每個社區角落,陳麗花感恩有緣成為慈濟的一分子,「雖然自己只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但我會盡本分,接引更多人做好事,還給地球一個乾淨的家。」

◎網路無國界 連結全球共精進

網路無國界,全球有一百三十三個社區道場,一萬九千多人,還有個人透過網路線上精進,共兩千兩百零五條線,使用兩個國家的語言,共同來連線精進。

上人開示中,心心念念弘法利生,翻轉佛陀的故鄉尼泊爾,聽到這麼多條線同時在精進,上人表示,「現在科技可以幫助我達成這樣的心願,回饋佛陀的故鄉。只要大家發一念心,動一指手或是點滴付出,就可以做得到。」

德煌師父提到,上人要回饋佛陀的故鄉,尼泊爾藍毗尼是佛陀的誕生地,而臺中是上人的故鄉,臺灣有上人帶領我們走向全世界,我覺得要珍惜此刻。臺中不只要回饋佛陀的故鄉,希望中區的菩薩們,同心協力,一起回饋上人的出生地。

德寧師父提及這次在法親關懷當中,看到許多法親因年齡老化或身體的病痛,無法再出來付出,很不捨。他提醒大家要珍惜身體,常常祝福自己日日健康。天天保持正念,日日精進。

德寧師父更叮嚀大家,做慈濟一定要做到起歡喜心,不要起煩惱。當我們起煩惱心的時候,記得一定要用上人的法,多聽上人的法,一定會找到解開心結的的良藥。

慈濟精進日是慈誠委員每月一次的共修活動,旨在自我反省與精進,深入慈濟法脈,薰陶慈悲喜捨的精神。大家聞法、入法,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發揮慈悲濟世、無私奉獻的精神,實踐菩薩道。

圖左 :禮拜法華經序後,蔡長賜在身心寬暢區稍事歇息,就回到上課位置,拿起隨身《佛法的修行方法》本子,邊看、邊用螢光筆標示重點。[攝影者:林美宏]
圖右 :習慣邊聽邊紀錄的志工張淑宜(前右),後來決定改用手機拍下重點。專注聆聽之餘,也將簡要課程紀錄回傳給未能前來精進的社區志工們。[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臺中市太平一區團隊在精進日分享「志工養成 誠情相伴」,談以誠以情陪伴志工及法親關懷,喜得十一位參加「2024年慈誠委員培訓」的佳音。[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臺中市太平二區團隊分享「志工養成 誠情相伴」後,用一首〈因為你因為我〉帶動唱,讓現場充滿愛的感動。[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曾廖椿(右)多年來擔任協力組長,全情投入組員及社區活動,包括募心蓮、逢人說慈濟、愛心商店、弘法利生等。她感謝組員願意付出愛心,視之為無價的財富。[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慈濟慈善訪視,猶如一盞明燈,照亮貧困者的黑暗人生。下午第一堂課,由蔡明模、吳海旺(右一)及戴玉秋(右二)團隊為大家分享「慈善訪視.無悔之路」。[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坐在二樓第一排的陳麗花(右),未成為慈濟人前,就受到慈濟的資助。成為慈濟人後,她更能感同身受案家的需求。她深信慈善是慈濟根本,堅持訪視服務,持續傳遞愛。[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面對慈濟基金會顏博文的嚴肅話題,坐在三樓的陳麗花(右)手不停地抄寫。從全球性的天災、戰爭、氣候暖化、通貨膨脹、能源危機、糧食危機闡述數據,除了警惕自己,更可以跟人分享。[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2024年3月3日,中區委員慈誠精進日,由花蓮靜思精舍德寧師父(右)及德瑝師父(左),帶領中區慈濟人一同精進。[攝影者:許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