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人醫苦心勸導印度村民 「以茶代酒」促進健康

E-mail 列印
長葉紫荊木(Madhuca longifolia),一種原產於印度南部和緬甸的常綠喬木,耐旱又抗病蟲害,材質堅硬可用於造船,也是印度民間用來治療毒蛇咬傷的藥;果實可以吃又能提煉成油,花可用於治療膿腫, 是具有多功能價值的樹,印度人稱之為「生命之樹」。

這種紫荊木的花跟臺灣的古早味零食「麻花」同名,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可以製成麻花酒,價格低廉,是廣受老百姓歡迎的飲品。印度獨立後,因高種姓執政者對麻花酒的歧視與偏見,視之為低賤和卑鄙的酒飲,禁止麻花酒的生產、銷售及引用,一旦被查獲,罰款高達五千盧比(約合一千九百元)。因此,民間轉為地下生產,冒著被抓的風險,也要享受麻花酒的美味。

問題是很多人喝了以後,不僅是小酌,而是變成習慣,每天非喝不可,酒精成癮,就「代誌」(臺語)大條了!

◎有心戒酒 旁人否定

就在3月13日,新加坡人醫會林金燕(慮燕)和馬來西亞慈濟志工陳文忠(本照)來到賈格迪什布爾村(Jagdishpur),在一位不願具名的村民蘇先生家中,見到了釀造麻花酒的器具。

他告訴志工,麻花酒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只要將麻花放入甕中,加入水和酵母,再用簡易的蒸餾器把酒精分離出來,大概十天可以做成十瓶,每瓶他賣五十盧比(約合新臺幣二十元)。

蘇先生其實是村中已經戒酒成功的個案,他從十年前開始喝酒,一天要喝五、六瓶,幾乎是照三餐喝,拿酒當水,飯也不吃。但至今(2024)年初參加了慈濟在菩提迦耶舉辦的歲末祝福感恩活動中,聽到牧羊女村村民甘滿季(Gaina Manjhi)的分享,提及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如同當頭棒喝般,回家後他決心把酒戒了。

「但是我身邊的人都不相信我能做到。」以前的蘇先生,喝了酒會發酒瘋,和老婆吵架、打小孩,還跟人打架,因此被村中的人瞧不起,「很多人對我很不尊重。」否定的刺激很容易讓人走回頭路,蘇先生想到一個方法就是以牛奶代替酒,當生起喝酒念頭時,就去喝牛奶。從一月迄今,他沒有再喝酒,即使有人來找他「乾一杯」,他也婉拒了。

林金燕和陳文忠肯定他願意戒酒,也鼓勵他不要灰心,做給周遭的人看。「今天我們帶了證嚴上人和全球慈濟人的祝福來看你,這個『事事如意吊飾』和這二包『Masala Tea(馬莎拉奶茶)』送給你,希望你能『以茶代酒』,讓身體更健康。」他們真誠表達祝福心意,使得蘇先生說出另一件秘密。

「其實我還有在釀酒,因為我沒有其他收入,釀酒能讓我一個星期有五百到六百盧比的收入。不過聽了你們的一番話後,我覺得這是害人害己的事,之後我會再去找其他工作,來維持一家的生活。」蘇先生臉色有些凝重地跟志工們分享,他準備在月底前搬離此處,另謀生計。在此之前,會先勸朋友,叫他們不要再喝了。

「我們瞭解你的難處,你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要再讓酒來傷害你或傷害其他人。」團隊給予忠告,並再次送上祝福後跟他話別。

◎成功典範 弟弟願跟進

「預防勝於治療!」林金燕從去年7月27日開始為賈格迪什布爾村村民做健檢(Health Screening),完成一百六十戶的檢查建檔,瞭解村民的健康概況後,又於8月12日為村民辦理健康講座,宣導衛生習慣的養成及酗酒有害健康。

講座發揮效果,有幾位村民後來在志工進村送營養補充品時,表示他們不再喝酒,感覺身體比以前好多了。

戒了酒,對村民卡如(Karu Manjhi)來說,幾乎可說是讓他的人生做了很大的翻轉,更讓一家找回久違的幸福。

「由於我酗酒時間太長了,所以鄰居都不相信我會戒酒,但我說到就要做到。慈濟人就是把我從酒精中解救出來的人,他們太棒了!」卡如戒酒成功後歡喜地跟志工分享。

在此之前,本身患有癲癇的卡如嗜酒如命,酒精使他的病情加重,經常發作,工作時容易發生危險,以致雇主不敢用他。志工進村健檢,發現他身體瘦弱,體重過低,因此提供豆類食物給他補充營養,也藉此勸他要戒酒。

志工的苦口婆心,終於打動了他,他慢慢減少喝酒,最後,終於做到滴酒不沾,豆類營養補充,更讓他在幾個月內,體重就重了五公斤。痛改前非的卡如,癲癇不再發作,也找到穩定工作,下了工會幫忙太太做家事,讓女兒對他刮目相看。

今天林金燕要送馬莎拉奶茶給他,發現他家大門深鎖,問了住隔壁的弟弟米特萊許(Mithlesh Manjhi),得知他去工作了。

米特萊許也是無酒不歡,一天要喝二、三瓶,一百五十盧比就沒了。他承認自己「把酒當水喝」,聽到林金燕和陳文忠以及協助跟村民翻譯的蘭吉(Ranjeet Kumar)不斷勸說,他回應道:「你們說的對我非常好,我知道你們都是為了我好,我太太也常叫我不要喝酒。我想我會努力把酒戒了,也跟你們一樣做志工。」

真是太棒了,送上奶茶和吊飾,林金燕告訴他,下週會再進村,希望他能堅持,跟哥哥一樣成為村中的典範。

◎喜見良人戒除惡習

門牌編號一百號的阿賈伊(Ajay Kumar)也是成功案例,開雜貨店的他,因健康講座的宣導而戒酒。他向志工透露,之前是到附近賣酒的地方喝酒,一杯二十五盧比。他的「酒齡」不久,就這二、三年的事,但他的老爸巴德里(Badri Kumar)可就「資深」多了,酗酒起碼有十六年的時間,一天不是喝一杯,而是喝一到二瓶,且天天去喝。

阿賈伊帶林金燕和陳文忠來到住旁邊的爸媽家,他們試著說服巴德里:「你的兒子很棒,已經不再喝酒了。喝酒傷肝、危害身體,兒子很擔心你的身體,希望你可以改喝Masala Tea或白開水來代替喝酒。」也提醒巴德里喝酒是違法的,喝了酒容易生氣,做出讓家人傷心的事。

見大家很有心地在關心他,巴德里老實說:「我有想過要戒酒,可是常常抵不過酒的吸引力,就又喝起來了。」這一回,當著太太賈楊蒂(Jayanti Devi)的面,他同意戒酒,聽得她很是高興。陳文忠請巴德里把吊飾送給太太,當作信物。賈楊蒂沒想到丈夫願意和志工打勾勾為證,笑開懷地說:「我真的很開心,他願意這麼做。」

今天之前賈楊蒂還在為先生酗酒而苦惱,同村的阿爾蒂(Aarti Devi)則幸運許多,因為他的丈夫蘇尼爾(Sunil Paswan)經志工勸說後已經戒了一段時間,今天也好好出門去工作。阿雅蒂說:「他現在有穩定收入,節省下來的錢,可以讓我們的家早日建成。」要「立厝」起碼得等上二、三年,但很值得等待,「屆時我會邀請你們來。」說著,她牽起林金燕護理師的手,無限感激盡在其中。

「我先生現在改以檸檬茶代替喝酒。」阿雅蒂試煮林金燕帶去的Masala Tea,加了糖品嚐。她告訴大家,蘇尼爾改變後,她也對他好,每天會煮好早餐,送在工地打工或兼差當三輪車司機的丈夫出門,也會在他回來前把晚餐做好,「我真的很開心他現在專注在工作上,也會關心家人。」

家事都做好了,阿雅蒂和村中婦女蹲坐在地上聊天,她跟大家分享丈夫戒酒後的改變,大家都很替她感到開心。一位婦女的先生也有酗酒問題,她說回去要勸勸丈夫。陳文忠提醒她,要在先生清醒和心情好時提戒酒的事,千萬不要在丈夫喝酒後說,以免他發脾氣,翻臉不認人。

會這麼說是有原因的,因志工曾在其他村做活動時,遇到有村民酒後不分青紅皂白,動手打人,志工來不及反應,好幾位因此掛彩,有志工眼睛「黑青」。先前志工要來村裡宣導時,原本想在昏黃時,播放影片的效果會比較好。不過知情人士告知,鄰近的村子有村民下午喝了酒,會到路上閒逛甚至滋事,團隊因此提前辦理。

◎志願者來加入 同行更有力量

陪著林金燕和陳文忠到村中推動「以茶代酒」的蘭吉(Ranjeet Kumar)是慈濟的本土志工,也是土生土長的賈格迪什布爾村村民。他以前也對村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酗酒感到不安,但因人單勢孤,不敢多說什麼。

慈濟進村後,不斷宣導,終於讓村民出現改變的契機,他為此感到很歡喜。未來他要繼續陪著金燕,一起為改善村民健康而努力。

從九點多到將近十二點跟在旁邊學習的,還有慈濟在菩提迦耶開設的職能訓練「英文班」學員卡蘭(Karan Kumar)和希瓦姆(Shivam Kumar),他們曾參與歲末祝福〈行願〉的演繹,除了感恩能有機會在英語班學習,也願意從穿志工背心到能穿正式的志工服。希瓦姆充滿信心地說:「我覺得『以茶代酒』的方式很好,以此來鼓勵村民是有可能的。」

針對村民酗酒一事,醫療組會在繼健康講座和發營養品柔性勸導後,於村中推動「以茶代酒」的作法,來自長駐佛國的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濟祈)返臺時,讀到慈發處呂芳川主任著作的《以茶代酒:愛在原鄉‧健康促進》,覺得很值得參考。將之帶回菩提迦耶,給予也在思考如何讓村民能持之以恆戒酒的林金燕參考。

「我本來有想說用牛奶來代替酒,後來想到印度人喜歡喝Masala Tea,不如就用這個來鼓勵他們。」擔心村民禁不起酒的誘惑,故態復萌,林金燕清楚瞭解,戒除酒癮不是容易的事,除了本身的決心和毅力,必須有人從旁鼓勵,給予支持,一段時間後才可能遠離酒精成癮。

帶來的二十包馬莎拉奶茶發到只剩二包,若村民能接受,這樣的模式就會再複製到其他村落。

「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賈格迪什布爾村是人醫會在菩提迦耶八個村做健檢後,第一個推動「以茶代酒」的村落,也是路途最遠的,可以說是菩提迦耶的「偏鄉」,就像是新北市的平溪、瑞芳之於市政府所在的板橋,若從更大城市的迦耶(Gaya)來看其距離和交通,更是偏遠。林金燕不辭勞苦,殫精竭慮為村民的健康打算。

明天,林金燕要再次來到賈格迪什布爾村附近的拉胡納加爾村(Rahul Nagar),為慈濟在菩提迦耶的第九個村落、近三百戶居民做健檢,「我要給它拚一下,希望半個月內能完成。」林金燕堅定表示。預祝她順利完成,是村民之福,是佛國子民之幸。

圖左 :送上事事如意吊飾和二包馬莎拉奶茶(Masala Tea)給已經戒酒或願意戒酒的村民,鼓勵他們「以茶代酒」。[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門牌編號一百號的阿賈伊(Ajay Kumar)是戒酒成功案例,開雜貨店的他,因健康講座的宣導而不再喝酒。[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巴德里(Badri Kumar,右二)以前天天喝酒,想戒戒不掉。今天被勸說後,和志工打勾勾為證,不再酗酒,令他的太太賈楊蒂(Jayanti Devi,中)非常開心。[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林金燕護理師指導英文班學員卡蘭(Karan Kumar,中)和希瓦姆(Shivam Kumar,右)如何登錄村民資料[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阿雅蒂(Aarti Devi,左)牽起林金燕護理師的手,感謝她到村中為大家健檢並宣導酗酒的危害,讓丈夫蘇尼爾(Sunil Paswan)戒掉惡習,認真工作。[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村民常聚在一起聊天,阿雅蒂(Aarti Devi)跟大家分享丈夫戒酒後的改變,大家都很替她感到開心。[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米特萊許(Mithlesh Manjhi)抱起哥哥卡如(Karu Manjhi)的孩子,他答應林金燕護理師,要向哥哥看齊,戒除酒癮。[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蘇先生製作麻花酒的器具。[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蘇先生跟志工陳文忠打勾勾為證,不再釀酒跟酗酒。[攝影者:呂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