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女中豪傑經病苦 難行能行剛亦柔

女中豪傑經病苦 難行能行剛亦柔

E-mail 列印
「那年(2013年5月12日),我搭著楊美哪的車,去屏東慈濟園區參加浴佛法會。下車後,她從後車廂掏出一支高爾夫球球棒,做了幾個手勢,嚇了我們一跳。她笑著說:『這是用來防身的啦!』」謝玉捐初次遇見志工楊 美哪時,看她表情嚴肅,讓人有些不敢靠近。她說:「直到那刻,我才知道她是一名在職女警,隨身攜帶球棒以備自衛,這種融合了俠義和幽默的舉動,瞬間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大園空難後 與慈濟的邂逅

楊美哪曾任職於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小港分局,她的警界生涯始於1980年2月,直到2014年7月她提出了自願退休申請,結束了近35年的工作。因為工作繁忙,她對於「慈濟」這個組織了解不多,更不曾參加過「慈濟警察聯誼會」。

對「慈濟」這個名詞的第一印象,是在1998年大園空難事件中留下的。當時楊美哪剛開始任職於桃園縣警察局交通隊,也曾支援中壢分局,這次事件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隔年,也就是1999年,她在北部參加職務訓練時,在士林夜市遇到了身穿藍天白雲制服的慈濟志工,他們手持勸募箱在為土耳其地震災民籌款。當民眾投入錢幣時,他們謙恭有禮地鞠躬感恩,這個場景深深地印在美哪的心裡,這是她第一次看到「慈濟」的形象。

幾個月後,台灣發生了921大地震,無論是在電視新聞、廣播節目,還是人們的口中,都時時聽到「慈濟」這個名字。楊美哪心裡開始疑惑:「這是什麼樣的組織?為什麼能有如此龐大的力量,去幫助這麼多無助的人?」隨著同事們捐款、收集物資支援慈濟的救援行動,她終於明白了,慈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慈善組織。她與同事分享了在士林夜市目睹慈濟人為土耳其地震災民籌款的經歷,並在同事邀約下開始繳交會員功德款。

◎ 水懺經藏演繹 引領女警菩薩行

在2011年,美哪以會員身分參與了慈悲三昧水懺經藏的演繹,這是一段長達半年多的不可思議旅程,同時也為她茹素的因緣開啟了一扇門。除了齋戒茹素108天之外,她還參加了讀書會,與其他慈濟志工一起研讀經典、學習手語、走位。她們甚至前往台南大成鋼公司特別為臺南、高雄、屏東、臺東等地人員設置的預備舞台,接受更嚴格的彩排和演練。即便如此,她仍然滿心歡喜。

起初,美哪為了能夠成功演繹,向佛菩薩祈求保佑,希望職場的勤務能夠排在週一至週五,週六至週日能夠平安無事。結果,她所求皆應,於當年的8月7日在高雄巨蛋體育館,成功圓滿地演繹了經藏,讓她感受到滿滿的法喜。

在演繹期間,大家相處和諧,使美哪對即將離開團體感到不捨;而這也讓她更加靠近成為「慈濟人」的因緣。當時,一位志工甘敏雁邀請她參加了在林邊恆春舉辦的親子兒童班;她起初擔任班媽媽,陪伴著七、八位小朋友一起學習生活常規與禮儀。隔年(2012年),志工甘敏雁邀請加入了親子兒童班的課務團隊,並且幸運地跟隨甘敏雁參與社區相關的會務及活動,例如慈警會,這也讓美哪更進一步地了解到成立“慈濟警察聯誼會”的意義。

從2012年開始,美哪與甘敏雁一同走訪屏東縣境內各警消機關,傳達慈濟人的愛與關懷,並進一步了解屏東地區警察人員的需求。儘管美哪自認擁有警察身份,但她深知每個同仁都是獨立個體,需求各異。她期望能稍稍幫助他們排解工作上的煩惱,甚至在2013年受證為委員後,她仍然堅持不懈,不再質疑自己能為社會做出什麼貢獻。

初次踏入慈濟大門時,美哪發現慈濟的「誠、正、信、實及十戒」理念與警察生活的約束相符,這讓她決心更加精進前行。在慈濟四大八法印中,她發現無論是參與國際賑災或慈善訪視,都需要旁敲側擊地了解受助家庭的真正需求,但又不能過於追根究底。在這個過程中,她結合了自己近35年的警察經驗,觀察相關人、事、物,並與參與人員協商,以適合的方式幫助受助家庭,從中學會如何圓融處事和待人。

慈濟的活動和工作非常繁忙且多樣,而且時間長,家人多少會有所意見。他們並非不贊成慈濟的理念,而是心疼美哪,不理解她為何事事都要參加,甚至會懷疑是否沒有其他人可以替代。但美哪不願多做解釋,只是回答說:「會以身體狀況考量。」她認為「慈濟並非缺少志工,而是我的時間比他們更好運用而已。」因為她深信「對的事,做就對了。」所以她堅持不懈地繼續向前走。

◎ 奮發精進,無役不與

美哪是一位單身、活潑開朗的女性。在成為慈濟人之前,她的生活過得無憂無慮,主要從事人事行政內勤警務工作。然而,一踏入慈濟,她的生活開始充滿了不同的意義。她參與了林邊恆春的和氣培育幹事與課務、和氣活動幹事、兒童親子班班媽媽、互愛訪視幹事、骨捐勸捐小組、國外授證營隊課務、慈警會幹事,以及慈濟大學的懿德媽媽等多項職務。

在參與每個功能團體的過程中,美哪總是遵循著傳統的規範,並且在遇到疑問時向資深的志工尋求建議。例如,在擔任培育幹事期間,當面對個別新發意菩薩是否能通過考核受證時,大家的意見不一,她會邀請其他團隊成員開會討論,尋求共識。儘管有些人可能想要展現成效,但她始終堅持著初心與軌則,並且強調通過討論、表決並記錄存證才能保持公正。

美哪發現在團體中執行會務時,常常會出現不同意見。她對自己提出了嚴格要求,如果遇到不懂的事情,會主動向前輩尋求建議,因為她害怕自己考慮不夠周全。她也自省過自己在快人快語時,可能脫口而出的個人見解,並意識到這樣可能會與人產生摩擦,因此她努力修正這一習氣。幸運的是,她遇到了資深志工戴芬芳、王雅惠和鄭德官,他們給予了她及時的建議和支持,並且一直陪伴她走過困難。她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以和為貴」的處事態度,並深刻體會到「未成佛前要先結好人緣」的真義。

美哪認為在成為慈濟人後,自己的生活方向發生了改變。雖然在公事上仍然堅持嚴格遵循規定,但她的思維範圍變得更加開放。她意識到社會型態和警察工作性質都在變化,雖然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但她仍然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為他人帶來幫助。

在與志工甘敏雁共事的過程中,美哪深刻體會到敏雁對慈濟的誠摯,並將慈濟志業放在首位。她明白敏雁的堅持和獨到見解來自於對佛法的執念,這也是她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然而,當無常降臨時,每次看到敏雁堅持參與活動時,她會嚴格要求自己,認為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做慈濟」。

在參與慈濟的經歷中,美哪意識到上人所說的「以病為師」的道理。雖然在發現自己患有乳癌後,她經歷了一段痛苦和糾結,但她決定不影響日後的療程,並在手術完成後立即接受了進一步的治療。她深信只要心有所依,無論是身體還是疾病都能夠克服。通過1年7個月的治療,她不僅仔細反省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行為,還在心靈上獲得了一份平靜。

最近,面對COVID-19疫情的蔓延,美哪感到自己非常幸運能夠健康無恙。她積極參與慈濟的活動,並努力遵循上人的教導,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簡單。她深刻體會到「人人結好緣、事事好溝通、事事也行得通」的重要性,並以此為指引,持續努力著。

◎善知識互相關懷與提攜

美哪是慈濟的忠實志工,自2014年退休後已經服務了十餘年。受到日本大阪聯絡處的慈濟志工誠然師兄的引領,美哪與一群志工一起參與了各種救援和援助活動。她發現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可以結交其他地區的法親家人,獲得各種法喜,還能廣結善緣。

2016年,美哪開始參與海外受證營隊返台尋根的課務工作數年。有一年,她帶領美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團隊回到精舍,雖然自己英語口語不夠流利,在翻譯方面曾遇到困難,但幸運的是有美國總會的醫生幫助她解決了尷尬。通過陪伴他們上課,學習他們的語調,美哪結識了許多朋友,並保持至今。雖然因為 新冠肺炎疫情暫停了一段時間的海外營隊尋根活動,但在2023年6月恢復後,她再次負責帶領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團隊回到精舍。由於美哪用心的引導和與新發意菩薩的互動,他們對美哪的領導表示了很多感激和喜悅,使她在承擔營隊課務工作五年後依然熱情不減。

2022年,美哪擔任慈濟大學的懿德媽媽,負責陪伴護理系的同學。起初擔心會因年齡差異而產生隔閡,但通過真誠的陪伴,到第二學年下學期,同學們與懿德媽媽的關係越發融洽,甚至能私下交流心事。美哪記得班上有位同學遇到身心困難,經過她的關心、陪伴和開導,慢慢地打開了心結。通過擔任懿德媽媽與同學的互動過程,美哪學到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智慧,她認為這不僅是輔導同學,更像是互相感染,用善良的力量滋養彼此的心靈。

◎知性不僅可共事 還能同事度

志工甘敏雁和戴芬芳都是美哪的好朋友。他們一起參與了慈濟的各種活動。芬芳感覺美哪最注重的是守時,無論約定幾點集合,她都從未遲到過。每年歲末祝福時,美哪都會擔任手語種子,盡心盡力。

由於目前林邊恆春兒童班暫停活動,轉為承辦林邊樂齡學堂,美哪和芬芳繼續服務。美哪負責音控、課務工作,與團隊合作愉快,對活動的安排總能提出真誠的建議。芬芳說:「在團隊共同成就一個活動時,個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和做法,但只要坦誠溝通,她就能夠接受,這是我很喜歡她的地方。」芬芳對美哪讚譽有加。

在兒童班中,當活動需要承擔責任時,美哪總是勇於承擔,這種精神讓芬芳印象深刻,更是由衷地讚歎。

◎俠女柔情陪伴 相挺法親家人

林邊恆春區的志工鄭德官和美哪是培訓時的“同班同學”。鄭德官對美哪的能力和堅持非常贊賞,尤其是在她罹患乳癌後仍然堅持服務。鄭德官夫妻非常感動和佩服她的精神。

與此同時,志工甘敏雁和謝玉捐也是美哪的好朋友。甘敏雁經常邀請玉捐參加慈濟的各種活動,後來玉捐見習、培訓也成為了慈濟委員。在玉捐看來,美哪非常熱心,願意幫助別人,若有困難只需一聲“阿姊!”,她就會伸出援手。玉捐對美哪的熱心服務表示感激,並稱她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在楊美哪的志工生涯中,她充滿熱情與付出無所求的精神,不僅通過參與慈濟的各項活動,展現了對他人的關懷與提攜,更在面對困難時展現了堅韌與毅力。透過她的努力和付出,不僅對社區和社會做出了寶貴的貢獻,也對自己的成長和修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她的故事更激勵著我們,提醒大家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以善良和努力去影響他人,並創造出美好的改變。

圖左 :2016年慈警會到內埔分局致贈中秋月餅(美哪左一)[攝影者:楊美哪提供]
圖右 :20140309美哪(小朋友後一排)帶領林邊兒童班從遊戲中啟發兒童的同理心[攝影者:陳潁茂]

圖左 :20130212屏東志工回精舍過年,在主堂後人文館有幸與慈濟全球志工督導黃思賢師兄合影留念(左二美哪)[攝影者:楊美哪提供]
圖右 :2015年陪髓回花蓮(美哪左一)[攝影者:楊美哪提供]

圖左 :2017年美哪(後排右一)承擔海外受證營隊課務,帶海外新發意菩薩回精舍尋根[攝影者:楊美哪提供]
圖右 :20220803屏東種子團隊花蓮入經藏驗收(美哪前排左一)[攝影者:楊美哪提供]

圖左 :20230217美哪(二排右一)慈濟大學慈懿日與孩子們相見歡[攝影者:楊美哪提供]
圖右 :屏東縣盃Pagamo環保與防災電競比賽,志工與獲獎學生合影,留下美善足跡(美哪二排左三)[攝影者:楊美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