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善用AI傳法 成為真善美志工的神隊友

善用AI傳法 成為真善美志工的神隊友

E-mail 列印
2024年3月10日,中區真善美志工在心田聯絡處舉辦了一場有別於傳統記錄的共修,運用科技AI,讓留史工作更得心應手,因此學員的參與度非常高,除了中部地區外,也有來自南部的學員,總共一百六十八位報名參加 ,展現了大家渴望了解AI運用的需求。

◎真善美志工的神隊友

「對於AI是歡喜?還是恐懼?」現今的慈濟真善美志工普遍年齡過半百,對於學習新東西,總是「小生怕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減輕志工工作量的張廷旭,為大家帶來如何「讓AI成為人文真善美(志工)的神隊友」。

「不要害怕被AI取代,只有會被使用AI的人取代。」講師張廷旭說,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已經深深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為人類帶來許多便利和創新。他將真善美志工平日紀錄的圖、文、影三合一,注入人工智慧的應用,使得科技不僅只是冰冷的機器,也可發揮溫暖人心的力量。

首先,張廷旭把AI人工智慧整合到「慈濟真善美派班系統」的圖像編輯,讓攝影志工能更輕鬆寫圖說。他說,這是利用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開發出能夠自動為圖像生成描述和標註的人工智慧系統。這些系統可以通過分析圖像內容,識別物體、場景和情感,然後生成相應的文字描述,幫助志工更快地編寫圖說。

其次,離線語音轉文字技術的應用也是一大亮點。這項技術可以將語音內容轉換為文字,方便隨時隨地進行紀錄和整理。尤其對於出國作紀錄的文字志工,面對網路不便利的地區,這項功能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最後,張廷旭利用AI創作平臺,讓學習者以「小小詠唱師」的形式,創作圖文並茂的圖片,進而傳遞善法和正面訊息。學習者利用平臺提供的工具和模板,創作具有詩意和韻律感成為小小詠唱師,表達對選定主題的思考和感受。也可以利用AI美術創作功能,根據詩篇的主題和情感,生成相應的圖片或圖像效果,豐富詩篇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然後分享到平臺上。

通過這樣的平臺,學習者可以以小小詠唱師的方式,將正面價值觀和善法傳遞給他人,同時也可以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和反饋,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張廷旭表示,AI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同時也啟發人們對於科技應用的新思考,更期待未來,人工智慧與人文精神的結合,將帶給人類更多的驚喜和啟示。

◎運用所學 傳達更多人間美善

「讓AI成為人文真善美的神隊友」課程,對王瑾璇來說,正是她現在最需要學習的部分。

來自馬來西亞,目前就讀於中國醫藥大學的她,身穿慈濟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的制服,在「師姑師伯」行列裡,極為醒目。她說:「我是代表中區慈青人文真善美團隊,來向社區的師姑師伯們學習的。」

對於AI協助生成文字的運用,可減輕志工在大型營隊紀錄的負擔,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工作,這些優點讓她受益良多。

王瑾璇在課程當中,了解到AI可以協助生成圖說外,還有離線語音轉文字,讓撰文者在採訪的同時,直接將語音轉成文字。另外,它還可以自動將字幕時間軸配好,這對後續剪輯的志工是一大福音。

王瑾璇提到,慈青的人文真善美工作,除了拍照和文字記錄外,還需要協助名牌製作,所以很需要用到AI圖片生成來製作活動主題和名牌,讓夥伴更輕鬆地完成分工。她將好好運用今日所學,記錄更多的人間美善傳達出去。

同樣是慈青的林聖哲則說:「活動中學到使用AI 製作圖說及運用語音轉文字工具,將聲音檔快速轉成文字,不僅節省大量時間,也讓整理文稿更有效率。」他表示,多出來的時間可以運用到其他勤務上。他將向夥伴推廣如何使用AI製作圖說,減輕大家的負擔。

畢業於中臺科技大學的張家逢也認為,有機會學習ChatGPT的運用,是年輕人的渴望,在社區承擔剪輯的他,覺得AI科技將語音轉文字軟體,更方便將影片中要對話的內容轉成文字,對他有很大的幫助。

◎「悟」入叢林 優游文海體悟深

汲取科技新知後,接著由文字志工張淑宜領著大家探索文字的奇妙之旅,「『悟』入文字叢林」的故事。

從加拿大回歸後,張淑宜開始了她在文字世界的探索之旅。她分享如何找到亮點、破題和下標技巧,並期許自己能夠在靜思弟子的身分下,多功能地承擔。她跨越四大八法,並在文字叢林中用心體會,最終煮出字裡行間的真實與法味。

她的志願服務跨足太平洋兩岸,涵蓋了人文學校老師、老人院窗口、慈善訪視等多個領域。回到臺灣後,更是積極參與導覽任務、入校園說故事分享、文字志工等活動,展現了多才多藝的一面。

作為一名文字志工,張淑宜的成長之路並不平坦。從2014年加拿大慈青營隊開始,她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定位。2016年回到臺灣後,她從注音符號開始踏上了文字志工的旅程,並在大小營隊的歷練中不斷成長和蛻變,面對併稿的困難和挑戰,都是她成長的印記。

通過這段過程,張淑宜看到了人間的美善,從波動的心境到深深的感動,她領悟到了弘一法師所說的道理:「時間無法治癒內心的傷痛,唯有內心的釋懷和明白才是真正的療愈之道。」

最後,她用「向覺道,勤精進,多用心,時間決定一切」,來勉勵自己和他人,要不斷地學習、進步,因為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而用心才能成就一切。

張淑宜參與文字志工的心路歷程,讓廖宣婷感受到在紀錄的當下,不要預設立場,多一分用心去觀察,都有值得去挖掘的人物故事,也是身為文字志工很重要的使命。

「人生是鍛練出來的,絕不是溫室培養出來的,越是風強雨驟,越能找到豐饒的生命。」張淑宜分享的這段話,廖宣婷有深刻的體會:「勇於承擔勤務,則多做、多得、多體悟。」

文字志工石于芳,極為佩服張淑宜的見多識廣又謙虛,重視小人物微光的力量,總是用心地從小事中發現美好。她說:「從課程中看見講師勇於承擔,把感動化為行動,用文字力量發揮真善美的影響力,是人文真善美的典範,值得我們學習。」

◎文海尋寶 帶來更多省思

下午的課程更是精彩紛呈,由陳榮豐設計的「古往今來 文海尋寶」遊戲,在課堂間引起熱烈的討論。

陳榮豐請學員先掃描QR code,就可以看到一篇文章,再請學員從讀文稿中尋找出三句經典的話。說明遊戲規則後,他發給每組學員十個QR code、三十句話,用意在讓大家必須細讀每篇文章,才能找出與三十句話對應,並標出主題、作者和文稿產出的日期等等。

半個小時後,第一名順利產生了。一個小時,第十名壓線成功。贏得第三名佳績的的雲林志工群,很感謝中區真善美團隊設計出色的課程,李玉如以「學習專長寫美善 透過快門入法門」為主題,與大家分享。

她說:「這一篇的主標非常吸引我們。」除了主題吸引人外,文稿內容生動活潑,包括採訪、拍照技巧等等,每一個鋪陳都充滿活力,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受。她呼籲大家把這篇文章記在記事本裡,相信收穫會很豐富。

小草雖不起眼,卻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陳如雅謙虛地把自己比喻為一棵小草,努力汲取別人的經驗,透過照片的溫暖場景,將圖像中的感動,學習如何在文字上著墨,把美善傳達出去。

蔡宜達看完這篇文章後堅信,透過快門,可以度人,廣邀人間菩薩,啟發人人本具真美善的那一念心。

一趟文海尋寶旅程,透過賞析別人的創作,學習文稿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則是讓作者有機會表達文字背後的愛與善,將這分感動傳遞下去。

圖左 :善用人工智慧技術,講師張廷旭通過簡單的操作界面和智能提示,幫助真善美志工寫圖說和進行離線語音轉文字,來自臺灣各地的志工,用心聽講、認真實作。[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文字志工張淑宜帶領大家探索文字之旅,一同感受「『悟』入文字叢林」的美好故事。[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慈濟志工陳榮豐設計一場史無前例的「古往今來 文海尋寶」寓教於樂遊戲,在共修課堂間引起熱烈討論。[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下午的課程,課務組陳榮豐以手機掃描功能將文章轉換成QR code,一場史無前例的「古往今來 文海尋寶」遊戲,讓大家深入地理解每篇文稿背後的故事和情感。[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讓AI成為人文真善美的神隊友」課程,對慈青王瑾璇(右五)來說,正是她現在最需要學習的部分。[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來自雲林的志工群贏得了文海尋寶活動第三名,他們由衷地感謝中區真善美團隊設計這麼出色的課程,並以「學習專長寫美善 透過快門入法門」為主題分享深刻的收穫。[攝影者:林萬教]
圖左 :2024年3月10日,來自全臺一百六十八位真善美志工齊聚一堂共修,體驗文字奇遇之旅和科技傳法的應用。[攝影者:陳榮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