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見習培訓殷勤精進 共飲智慧法水

見習培訓殷勤精進 共飲智慧法水

E-mail 列印
一轉眼,2023年已進入半年,6月25日,慈濟雪隆分會持續規劃見習和培訓課程,讓志工在週日精進求法,共飲智慧法水。

見習課雖然是2017年洪靜原老師來雪隆分享《上人的悲願》的影帶,介紹慈濟的四大八法 ,學員們依舊用心聆聽,老師的幽默讓學員輕鬆學習。小休後,真愛演團隊示範慈濟人文禮儀的服裝默契,以話劇讓學員明白慈濟團體的美,是來自個人的美,儀容要整齊端莊。

◎見習志工 見苦知福

課堂上,志工們踴躍分享付出中的感動與學習。

中國籍李黃娟做「Kita1Keluarga(K1K)守望相助」紓困計劃時,只會中文的她在語言、風土人情、文化面對挑戰,但她不因此退縮,反而覺得應該要多出去走、看、聽。第一次去家訪,一位病患躺在床上,黃娟描述當時心裏的掙扎:「明知道我是出來做好事的,我一定要把心放開,不要怕,但是身體卻不由自主不敢往前走,不敢看。」

隨後,跟著慈濟志工去家訪,黃娟學到如何溝通。看著志工像鄰居般與照顧戶閒話家常,巧妙地收集到所需要的資料;另一點是肢體接觸,當照顧戶講到傷心處,志工只是拍拍她的背,靜靜地遞上紙巾,她察覺到這些動作比說任何話更暖心。

以前以為做家訪只是去看看,其實背後有很多愛心大德的護持。所以家訪所收集的信息要非常公正、透明。通過家訪看到苦相,黃娟很感恩自己不用經歷那些苦,對比之下自己很幸福了。期許自己邁開脚步、伸出雙手去做,和慈濟家人一起走菩薩道。

坐在輪椅上的黃觀進,從沒想過自己也有能力去做家訪。2020年一次意外失去雙腿,繼而失去工作;2021年太太往生,三年內,生活產生巨大變化,但他沒有放棄,繼續往前走,加入慈濟當志工。

到照顧戶家關懷,黃觀進與他們分享自身經歷,雙方傷心落淚。照顧戶說:「聽你分享,我的問題好像不是問題了。」雖然自己的經歷感動到對方,以為關懷只需講兩句好話,但是訪視志工全面性地關懷,黃觀進才發覺,每個志工好像一盞燈,給痛苦中的人們一點希望、一點光,讓他們離苦得樂。黃觀進堅定地說:「人生苦短,我們幾時會走已經不重要,最重要如何過得更有意義。」

◎慈濟因緣 挽救婚姻

來自關丹的志工李愛文(懿緣),感恩加入慈濟後,挽救了即將破裂的家庭。夫妻倆因為生活習慣和家庭背景差異大;婚後,時常摩擦和爭執,令父母非常擔心。先生林建友(誠善)過去喜歡釣魚,只要走到湖邊就可以去垂釣。

他也有買萬字、打麻將、喝酒的惡習,給孩子很不好的榜樣。時常夜歸,讓太太找不到人,兩人因此常為觀感不同而吵個不休。一次趁太太去難民義診付出,把兩個小孩留給他照顧時,他竟然把孩子一併帶去釣魚,結果魚勾刮傷孩子的手臂,太太氣得暴跳如雷。

一次跌倒,他到慈濟借拐杖,在志工邀約下,開始上親子班,做環保。最重要的是接觸了靜思語「要改變別人,先要改變自己」、「口說好話」,從此用一種比較有禮貌的方式與家人溝通,摩擦減少了。

參加慈濟活動,林建友了解到眾生平等,了解因果報應,他遵守「慈濟十戒」,知道茹素不單只護生,也是救地球最快的方式,聽到證嚴上人苦口婆心勸弟子要茹素,當下立馬發願茹素,林建友的驗血報告也恢復正常,不需要再服用任何藥物。兩人一起早課,一起把習氣改掉,學習善解、包容。每天的話題都是圍繞著慈濟事,一家人一起做慈濟,從惡緣轉成共行菩薩道的善緣。

◎全體素立 非素不可

國議廳的培訓課,慈濟基金會高級專員邱國氣,以「全體素立,非素不可」的專題,透過螢幕、精簡有力的分享「每天吃的東西,決定世界的面貌」,帶出了救地球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茹素,它更是節約能源的主因。他道出,吃肉,是「吃人一口,還人一斗」,甚至是「吃人四兩,還人半斤」,鼓勵大家不要吃欠債餐,而是選擇茹素,也就是感恩餐。

邱國氣說,上人說自己無煩惱,但卻有擔憂,因為葷食造成病毒肆虐,溫室效應,極需去關注。「省水省電,少開車,當然可以節約能源;茹素,更為奏效。」邱國氣也指出,在他和推素團隊努力宣導和推動之下,花蓮的藍天麗池酒店率先由葷轉素,見證了只要持續性努力,自然會獲得一些人以行動跟進。

培訓志工韓行衍是素食館業者。他分享,未茹素前吃過各種動物,也經營葷食生意。轉葷為素的原因,主要出自為母親的健康祈福,也是加入慈濟後響應上人「大哉教育•非素不可」的殷殷呼喚。「因為放不下口欲,起初還有一點障礙,有志工鼓勵我發願茹素。」韓行衍正色説道:「既然選擇加入這個善的團體,就不要拖,全心茹素。」

過後,韓行衍常被受邀去分享,帶動不少人跟著茹素,更堅定他的信心。「妻子說我也許口欲降低,慈悲心生起,外表也變得柔和,最重要的是,因為注重營養,茹素至今九年都很少生病。上人如今也說茹素不可等,希望大家趕緊加入茹素的行列,為降低溫室效應盡一分力。」

◎内修清淨 持續精进

小休後,由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洪靜原老師授課「慈濟人的承擔與使命」。洪老師言簡意賅的道出,慈濟乃是在成立四十周年後才立宗門。「靜思法脈」是慈濟宗的想法和觀念,而「慈濟宗門」是實踐於行動,既要走入慈濟,想法和觀念必須一致。「為佛教,為眾生」,開啟了慈濟的種子。

「佛心師志,就是慈濟人的使命,而慈濟人的甘苦,也在於做得歡天喜地,累得腳踏實地。」 洪靜原老師也以本身為例,在慈濟頗有時日,曾遭到別人言語上的無心傷害,痛哭後還是選擇留下來。「大家要知道自己選擇什麽,內心就會清凈,不容易受傷;等到受證,會更了解轉識為智後的『此心安處,便是吾鄉』的道理。」 她最後也以「做志工,是換一個方式修行」勉勵學員持續精進。

◎經驗傳承 照亮暗角

蒲種志工陳朝勤帶動團隊,包括:巫漢升、陳佩君與鄭頌雅,進行「K1K3.0 守望相助社區團隊」的分享,主題為「如何主動找社會暗角」。「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從動員、成立團隊,我們除了拜訪學校,也走進社區尋找苦難人。」他們設定的對象是政府診所(Klinik Kesihatan)和低收入戶聚集的人民組屋(PPR)。

「感恩疫情期間,因有志工送醫療物資到政府診所,結下善緣,負責人讓我們設櫃臺宣導;另一批志工就到人民組屋去,總共動員三十三位志工。」陳佩君加入慈濟的時間不長,也勇於承擔小組長。「我不斷請教組長,希望能夠幫助到申請者。」鄭頌雅則從同行的資深志工學習到,陪伴照顧戶不僅限於金錢補助,也是要引領他們走出困頓,發奮振作。

蕉賴志工陳泛全在初訪時,發現照顧戶迫切需要補助,妻子患癌症末期,丈夫無法工作,尚有三個幼兒,生活也成問題。於是馬上為他們申請急難補助,以解燃眉之急。「在訪視過程,在案家最需要時,我們要扮演為他們點一盞燈,生一堆火的角色,也就是及時雨,讓他們在黑暗的盡頭,看到曙光。」

志工陳淑麗則分享另一個個案。雙親均聾,十歲的女兒無法與父母互動,也不愛上學,慈善組趕緊與教育組志工商討,如何來幫助這個家庭。「透過這些個案,許多志工的悲心都被激發,讓大家了解,苦難眾生,也是我們修行的道場。」

◎受證慈青 使命承擔

當天,課程也安排多位新受證慈委作心得分享。受證典禮時,當得知只有兩三秒跟上人近距離接近,人醫會成員李嘉汶醫師忍住眼淚,要好好多看上人一眼。接過「佛心師志」委員證時,與自己曾領取醫學專業文憑時感覺完全不同,彷彿獲得重生。

李嘉汶語帶感觸的補充,「也許我是知識分子,也就是助人者,難免會有驕慢心,這一趟受證,讓我回想起做早課時的跪拜,感覺自己縮小了。如今,我也接領了『佛心師志』的使命,期許完全放下我慢,做上人的好弟子。」

另一位在慈濟大愛幼教當老師的新受證委員李馨恬(懿晨),從慈少就開始接觸慈濟,也曾是雪隆和慈濟大學的慈青。她坦言,慈濟已經是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也很感恩因一直在善的環境,處於五濁惡世,還可保持清凈心。最讓李馨恬感動的,就是與同期受證的慈青,向上人發願要挑起如來家業。

「慈青和上人溫馨座談時,上人說孩子心多變,我們告訴上人,『孩子心沒變』,而且承諾協助上人,把其它的慈青孩子都找回來,發揮螢火蟲的力量,做更多利益眾生的事,圓滿大家與上人的師徒之約。」

癌症患者廖月霞(懿度),2018年經由舊同事邀約加入慈濟,再加入癌友互助會,得到很多愛,也開始從承擔中成長。她形容這裡是她人生的轉捩點,愈投入愈歡喜,也準備朝受證之路邁進。

然而,廖月霞的病情在疫情前復發,但比起前幾年面臨治療的折騰,已經釋懷。「學佛,讓我了解因緣果報,多付出,也能重業輕報。」如今,受證歸來的廖月霞欣喜道來,「上人開了這條路,我們一定要跟。我感恩把握住這個因緣,讓自己的生命沒有留白。」

培訓學員馬澤南對分享人物韓行衍,因母親生病而發願茹素,無肉不歡的他斷口欲,還開了素食館,經常受邀分享茹素的好處,因而一一度過考驗。「他行孝、帶動全家人茹素,可以說改變整個家庭,我由衷地讚歎。這麼大的轉變,我覺得是很不可思議的因緣。」

此外,在聽了洪靜原老師授課「慈濟人的承擔與使命」,馬澤南很欽佩洪老師雖加入慈濟頗長久,在遭到被人言語傷害之後,卻能夠持續保持內心的清凈,選擇繼續留下來。「我相信,做慈濟,人人都會遇到難關,但要結善緣,有困難時就有貴人拉一把。」

馬澤南也說:「我們可發願,去行動,不論它是順遂、有障礙,或者有變化都要接受,如實看待它,接受它。」他更期許本身儘速圓滿受證條件,特別是募心募款,期待今年回臺受證。

培訓學員謝雨玹加入慈濟甚久,期許今年因緣具足可回臺受證。「行衍由葷轉素,样貌、健康都有改變,特別是看到他的孝心,堪作為人品典範,感恩這項寶貴的真實見證分享,讓我們充了滿滿的電。」

當看到一群年輕的慈青受證慈委,在上人面前發願承擔要接棒,她非常感動。「因為,上人最近的開示常提到,要代代相傳,一代傳一代,而且是傳五十代,這群年輕的慈青就是希望。」

圖左 :韓行衍發願茹素后,常被受邀去分享,帶動不少人跟著茹素,更堅定他茹素的信心。[攝影者:鄧亦絢]
圖右 :黃觀進坐在輪椅上,關懷在黑暗中、在難過、在痛苦中的照顧戶,給他們一點希望、一點光,讓他們離苦得樂。[攝影者:陸福祥]

圖左 :李愛文巧妙的引導先生林建友加入慈濟,化解一段近乎破裂的婚姻。[攝影者:陸福祥]
圖右 :中國籍李黃娟做訪視雖然有各方面的挑戰,但她選擇邁開脚步、伸出雙手去做,和慈濟家人一起走菩薩道。[攝影者:李秀君]

圖左 :做早課時的跪拜,令李嘉汶感覺自己縮小了。接領了佛心師志的使命,更期許完全放下我慢,做上人的好弟子。[攝影者:王秀玉]
圖右 :李馨恬和慈青承諾協助上人,把其他慈青孩子都找回來,做更多利益眾生的事,圓滿大家跟上人的師徒之約。[攝影者:王秀玉]

圖左 :廖月霞說上人開了這條路,大家一定要跟。她也感恩把握住這個因緣,讓自己的生命沒有留白。[攝影者:王秀玉]
圖右 :馬澤南相信,做慈濟人人都會遇到難關,一定要多結善緣。有困難時就有貴人拉一把。[攝影者:王秀玉]
圖左 :謝雨玹看到慈青在上人面前發願承擔多做好事,非常感動,她相信善惡拔河,人多的一邊才會贏。[攝影者:王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