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骨髓捐贈國際認證 提升志工專業能量

骨髓捐贈國際認證 提升志工專業能量

E-mail 列印
2024年中投港苗骨髓捐贈關懷小組舉辦「國際認證」教育訓練課程,3月17日在清水靜思堂舉行。參與對象有慈誠、委員、合作醫院醫護人員、捐贈者、社區志工,計三百九十八位,包含七十二位工作人員,總計四百七十 人參加。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專員張筑聿說明骨髓認證,以及關懷小組分享經驗。

1994年,成立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志工團隊,招募新志工,培育社區化,這是全球特有關懷小組志工服務網路。2018年,通過世界骨髓資料庫進階認證,提升專業志工品質與人才培育。紮實的團隊避免單打獨鬥,資深陪伴與經驗傳承,團隊合作一起把事情做好。

臺中市烏日區講師何杏華分享「為何要舉辦驗血活動?」一、啟發悲心、搶救生命。二、捐贈無損己身,卻能帶給病患重生的希望。三、不只是救他一個人,而是救他一家人。大家的努力,就是他們的希望。

另一位講師林勇成覺得宣導很重要,因為現在太多人不了解,媒體經常誤導。老舊錯誤的觀念,大環境錯誤訊息充斥,捐贈者容易被大環境影響。

◎解說週邊血 移植成功率高

醫師講座,顏志傑醫師淺談造血幹細胞移植與二次移植,2011年,他從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雖然後來接受醫學的訓練不在慈濟,但人生很重要的階段都在慈濟開始,對於慈濟相關的精神及概念都很理解。

顏醫師表示,在臺灣有百分之九十五是用週邊血移植,有特別的需求才用傳統的骨髓移植,人體的免疫組織必須經過配對才能移植。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HLA配對不一定相同,五位子女中,可能只有二位會完全相同。而現在的父母所生的子女較少,能配對到的機率小。親屬間移植的機率低,就要尋求非親屬移植,有時也會進行「親屬半套體組合移植」。

捐贈者隨年紀老化,身體也會產生變化,而無法捐贈,因此,骨髓資料庫要有新的成員加入。顏醫師以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的個案為例,為大家解說患者經過週邊血移植後復發的情形,雖然有些患者經過移植失敗,失去生命。顏醫師強調,再困難也會出現曙光,有一位患者做了四次移植才成功;另一位患者經過二次移植,已經過了十年,依然擁有健康。

顏醫師引用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所說:「Never, never and never give up.」,以永不放棄作為此次課程的結語。只要有一絲希望,就不能放棄任何治癒患者的機會。

◎排除風險 為健康守護

「血樣複檢」,臺中市龍井區講師楊美玉提到,各區舉辦教育訓練至今已超過十年,回歸到源頭,以檢核表講述血樣複檢,階段相關注意事宜。是否注射疫苗,一般常見的預防接種可接受。曾接受實驗用的疫苗Covid-19疫苗,需間隔十四天,或二十八天,才可開始施打G-CSF,並進行捐贈。

來自臺中市清水區陳惠珍說,為什麼要身體檢查?體檢確認捐贈者是合適,針對捐贈所做相關身體檢查,並非篩檢疾病所做的全身健檢。捐贈過程是醫療行為,藉由身體檢查把關,排除風險,守護捐贈者及受贈者的健康。

「捐贈階段」,由許進木講師說明捐贈方式,骨髓幹細胞、週邊血幹細胞,淋巴球捐贈(再次捐贈),一人一生只能捐贈週邊血一次,造血幹細胞同樣一生只能捐贈一次。他接著說骨髓幹細胞捐贈的風險,以及住院注意事項,為捐贈者安全著想,不鼓勵捐完當日就回家。

還有講師黃瑞嬌講授「捐後追蹤」,捐贈當天關懷問卷,捐後一週回診及抽血。捐後一個月、三個月電話問卷,捐後六個月滿意度問卷,捐後一年至十年關懷問卷。

每堂課程結束後的專題測驗,測驗學員的上課成果。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庫行政組組長蘇蕙鈺,為學員們詳細解說每題的正確答案。

志工江淑婷提問,她的朋友檢驗出骨髓造血出問題,一開始即用標靶治療,一個月打七次,治療兩年,為什麼沒有效果?

醫師回答:「標靶治療不能長久使用,因為消滅癌細胞,正常細胞也會受損。」

南投區志工黃祝以親身病痛經驗分享,五十三歲那年,她罹患罕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癌。經由醫師建議,採自體幹細胞移植兩次皆失敗,本來考慮採異體幹細胞移植,後來經過持續追蹤,發現都恢復正常,連醫生都認為是奇蹟。

從發現罹癌到現在已經第七年了,目前很健康。黃祝說:「我手上的佛珠是上人到南投時,特別給我的祝福。我們要保持快樂心情,有好的身體,才能做更多的事。」

臺中北屯劉金龍問:「什麼情況下要用骨髓捐贈?」在講解時,時常有人問,用週邊血捐贈或腸骨捐贈?醫師回答說:「目前臺灣百分之九十五都是週邊血捐贈,百分之五是腸骨捐贈。」

◎把握生命做慈濟 人文真善美典範

因參加入經藏因緣而接觸慈濟,清水區志工蕭瓊慧解說參與骨捐宣導和驗血活動,覺得這個課程很有意義,所以邀約國中同學顏余珊一起參加認證課程。透過課程,她更加了解造血幹細胞宣導的知識,這些都是需要知道的問題,才不致於落入一問三不知,來上課充電就更有概念。

八十四歲的人文真善美志工林昭雄,從臺中市潭子區專程到清水靜思堂,為學員們留下上課身影,敬業精神值得讚歎!

人人口中都稱他為「雄爸」曾經受病痛考驗,因頸椎狹窄壓迫神經,而引起手腳無力及肌肉萎縮。開刀後,儘管病痛纏身,依然未阻擋參與慈濟活動那分熱忱,從「筆耕隊」和「映像志工」時期,就開始參與投入,堪稱是-位非常資深的攝影志工。

1999年,臺中分會(現今民權聯絡處)成立「攝影社」三個月,林昭雄被推選為首任社長。同年9月發生了撼動全臺的「九二一大地震」,當時攝影社成員分成兩人一組,童芳文主跑埔里,林昭雄主跑東勢。

從災後重建關懷到希望工程,密集投入達三年,而參與慈濟也達三十多年,為慈濟留歷史功不可沒。「做到了,就是賺到」是林昭雄最常說的話。志工精神毅力堅定不移,堪稱人文真善美的最佳身行典範。

圖左 :每堂專業課程結束後,測驗學員的上課成果,學員認真作答。[攝影者:顏啟烒]
圖右 :學員們以手機掃描,完成報到。[攝影者:王淑卿]

圖左 :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志工團隊,招募新志工,培育社區化。[攝影者:王聯章]
圖右 :顏志傑醫師淺談造血幹細胞移植與二次移植,2011年,他從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雖然後來接受醫學的訓練不在慈濟,但人生很重要的階段都在慈濟開始,對於慈濟相關的精神及概念都很理解。[攝影者:林昭雄]

圖左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專員張筑聿說明,骨髓認證相關細節。[攝影者:林昭雄]
圖右 :每堂課結束後的專題測驗,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庫行政組組長蘇蕙鈺,為學員們詳細解說每題的正確答案。[攝影者:顏啟烒]

圖左 :因參加入經藏因緣而接觸慈濟,清水區志工蕭瓊慧(灰衣右)分享參與「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覺得這個課程很有意義。所以邀約國中同學顏余珊(灰衣左)-起參加認證課程。[攝影者:林昭雄]
圖右 :骨髓捐贈關懷小組舉辦「國際認證」教育訓練課程,共計四百七十人參加。[攝影者:顏啟烒]
圖左 :八十四歲的人文真善美志工林昭雄,從臺中市潭子區專程到清水靜思堂,為學員們留下上課身影,敬業精神值得讚歎![攝影者:王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