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南庄義診 溫馨情比風景更美

南庄義診 溫馨情比風景更美

E-mail 列印
2024年3月17日上午六點五十分,臺中慈濟民權聯絡處聚集了中區人醫會醫護團隊及中西一區慈濟志工,分乘十部車前往苗栗縣頭份共修處與苗栗區志工會合,抵達後在聲聲〈祈禱〉歌聲中,六十一名志工分為蓬萊線、獅 山線、向天湖線、東河線、關懷線及東河國小定點,展開此次的義診活動。

◎人生驟變 因為愛而挺過

潘昆瑩醫師帶領著許翠華護理師、張淑美藥師及多位志工前往南庄八卦力部落往診,首先來到日國榮先生家裡,潘醫師如同見到老朋友般熟稔親切,還特別介紹了今日同行的志工們,在日先生的同意之下,將他人生驟變的生命故事娓娓道來。十多年前正處壯年的日先生在一次前往溪邊找尋水源時,不慎被細竹劃傷,原本以為皮肉小傷,不以為意,未料隔日即出現忽冷忽熱、腳部腫脹情形,前往診所就診,卻未見好轉,短短三天即出現意識不清,甚至在進行手術時,驚見整個小腿處皆已出現黑色的壞死組織,醫生緊急通知想要保命,唯有截肢一途。

當時他非常感謝母親的警覺,堅持轉院治療;面對驟變,告訴自己只能勇敢面對。他還告訴醫生:「治療是你的專業,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用顧慮我。」他對醫生信任的意念,順利從敗血病致死的威脅中搶救回來,現在的他雖然右腳大腿以下是義肢,但卻仍憑著一己之力開車載客,服務山區居民。見他悠悠說著那段過往,看似輕鬆,卻也不難想像該有多大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才能挺過啊!

◎醫學見習 術德兼備好典範

潘醫師在與每一位往診患者的互動過程中,總會適時地針對相關病症說明及進行衛生教育,尤其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帶來身體的傷害及危害,他不但剖析其原因,更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在生活、飲食及藥物上如何注意。第三站來到一位深受痛風所苦的的夏桂梅先生家中,他早年從事工地勞力工作,長年負重造成髖關節的傷害,也因生活飲食習慣使然,造成痛風,連彎腰剪腳指甲都覺得十分吃力,只見潘醫生拿起棉花棒輕輕地協助他擦拭指縫的汙垢並協助擦藥及包紮,還細心囑咐藥師要留一些棉花棒讓夏先生可以清潔傷口及指縫。

在往診回程中,隨隊志工問了潘醫師:「為什麼在看診以外,你會花那麼多時間進行衛生教育?」他笑笑回答:「我和這些居民就像是十幾年的老朋友,我的角色是顧問,而他們才是他們自己身體的執行官,我要讓他們學會每天照護好自己的身體,而不是仰賴無法天天出現的我們。」
目前就讀於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一年級的謝瑀恩與陳昀宣,在志工高惠珍及慈青學長的陪伴下,特別起了大早參與這次的南庄蓬萊線義診。在往診過程中,看到潘昆瑩醫師和居民的互動,讓她們非常感動,也深覺此趟不虛此行。第一次參與義診活動的謝瑀恩說:「我覺得很幸運能跟著潘醫師去往診,他不但會隨機教導很多正確的醫學常識,更看到他和居民之間所建立的深厚關係。」

陳昀宣則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蓬萊線往診,對於潘醫師提到:一個名醫不是一天看多少病人或是要讓病人拿多少種類的藥,而是要能放下身段去注意到患者的需求與不適,」

潘醫師這段話讓我特別有感,感恩潘醫師用身教讓醫學後進看到,良醫,除了具備醫術,視病猶親的醫德更是重要。

◎勇於付出 醫師使命續傳承

楊士樑醫師此次是承擔東河線往診,照顧多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前去就醫的居民,除了例行性的追蹤診療之外,更細心教導他們透過按壓穴道來照顧自己的健康。

楊醫師在中山醫學院求學階段即是醫療服務團隊的一員,常利用假日或寒暑假下鄉醫療服務,至今仍致力於各項的義診活動。他分享:「在大學時期,曾經有位蘇姓學姊告訴我『你的付出,不是將剩下的時間來給別人,而是將時間節省下來多付出。』這段話,讓我學習到什麼才是真正的付出。」

921大地震發生的隔天,他就跟著醫療團隊前往霧峰、大里災區,當時的斷垣殘壁及路面壟起破碎的畫面,至今仍難以忘懷,每天除了在臺中市區的醫院看診之外,更把握時間守護著救災人員及飽受驚恐居民的健康。他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在一位醫生的養成教育中,能夠加入服務性的社團是相當重要的,因此,他自願擔任母校服務醫療團隊的指導老師,帶領著學弟學妹們利用假日前往南投信義鄉偏遠山區從事醫療服務,不只傳授著醫療的專業,更以身作則將醫師的使命感傳承下去。

◎教育之道有傳人

藥師劉佳河平日都住在苗栗苑裡,本身在大甲區工作,難得假日回到臺中市區能夠與家人共聚,卻把握因緣參與義診活動。他說:「第一次參與南庄義診,深刻感受到貧病的苦,很難想像在臺灣,怎麼還會有這麼辛苦的人?醫療如此缺乏的地區,內心真的有被震撼到。」

從此成為南庄義診的固定成員,以其藥師的專業為偏鄉居民守護健康,更在參與義診四年後,決定參加社區志工的見習及培訓,受證慈濟慈誠志工,繼續以愛以善行菩薩道。

劉藥師分享,「今天跟隨林英超醫師前往向天湖線往診,看到了一名姊姊無怨無無悔守護著二十多年前因一場跳水意外造成下半身癱瘓的弟弟,而她自己也遭受丈夫驟逝,得扛起三名年幼子女的重擔,現在的她十分感念慈濟志工的一路陪伴,也發揮偉大的韌性,成為家中穩定的力量,真的很令人感動。」在付出的同時,也因他人的生命故事,產生無比的正向力量。

張家蓁師姊第一次參加南庄義診,此次跟著楊士樑醫師前往東河線往診,她分享:「看到人醫會的楊醫師細心為病患看診給藥,患者腳背腫脹,他仔細看完後,細心叮嚀患者不要久坐在輪椅上,要起來動一動,並指導如何按穴位,非常有耐心地教了一遍又一遍,讓患者放鬆肌肉,大醫王視病如親,守護健康守護愛的精神,令我感佩。隨隊的慈濟志工對病患的關懷,鄰里間的居民都看在眼裡,有兩位大德主動加入成為慈濟會員,真令人感動。」

◎盡生命發揮微亮光芒

此次南庄義診中,有位年長、滿頭白髮的志工,他手拎著一個淺藍色環保袋,神情顯得雀躍,他是苗栗頭份志工黃慶宗。他開心的說:「等了好久,終於可以再度前去幫忙剪頭髮啦!」

自2003年起,黃慶宗就開始跟著苗栗當區的醫師前往東河義診,當時他們是自行騎著機車,從頭份騎到東河,一路顛簸卻不以為苦。前幾年因有其他地區義剪志工加入,因而中斷這項服務。他自十三歲開始拜師學藝,至今七十八歲,仍然以剪髮的好手藝到處與人結善緣。

在蓬萊線義剪過程中,飽受痛風所苦的夏桂梅,頂著一頭紊亂錯結的半長髮,她因行動不便無法前往南庄街上理髮,一聽到今天有理髮服務,立即露出笑容說:「我可以剪頭髮嗎?忍耐很久了。」

志工黃慶宗開心拿出電動理髮器,俐落的身手,才一會兒工夫,就讓夏桂梅頂著一頭清爽造型讓大家驚豔稱讚,患者夏桂梅聽到大家讚美,靦腆的說:「頭髮剪短,看起來清爽也方便清洗。」志工黃慶宗,隨即拿起掃把將一地的頭髮輕輕掃入畚箕中,彷彿剛剛附著在頭髮上的憂愁也一掃而空了。

在偏鄉的蜿蜒小徑中,慈濟志工的出現,帶來希望;在部落的幽暗房屋內,一聲聲話家常的親切寒暄,帶來無比歡樂;在病苦的心靈深處,一句句苦口婆心的叮嚀,帶來無比溫暖,這是中區人醫會醫護人員與社區志工共同努力用愛陪伴,為偏鄉部落打造健康與希望的防護網,點滴付出,也為偏鄉醫療照護注入支持的力量。

圖左 :潘昆瑩醫師((左一)在與每一位往診患者的互動過程中,總會適時地針對相關病症說明及進行衛生教育,並以身作則傳授醫學後輩該具備的醫德。[攝影者:章宏達]
圖右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一年級的謝瑀恩(左一)陳昀宣(左二),在師姊高惠珍(右)及慈青學長的陪伴下,特別起了大早參與這次的南庄蓬萊線義診,看到醫病之間的互動,感動不已。[攝影者:章宏達]

圖左 :紀邦杰醫師(右一)特地前來為參與義診的醫護人員及志工們表達感謝之意,也祝福此次義診圓滿順利。[攝影者:章宏達]
圖右 :在偏鄉的蜿蜒小徑中, 一群白衣藍褲、藍天白雲的身影出現,帶來無比希望,膚慰著因行動不便而無法順利就醫的病患。[攝影者:許祥祜]

圖左 :潘昆瑩醫師(左三)拿起棉花棒輕輕地協助病患擦拭腳部指縫的汙垢並細心叮嚀痛風要注意的事項,再次強調病患才是照顧自己身體的執行官。[攝影者:章宏達]
圖右 :楊士樑醫師(中間)蹲著身體,仔細的檢視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病患,視病猶親的舉動,讓張家蓁師姊(中間站者)感到十分敬佩。[攝影者:許祥祜]

圖左 :所有醫護人員及志工在苗栗頭份共修處集合,在聲聲祈禱聲後,分為蓬萊線、獅山線、向天湖線、東河線、關懷線及東河國小定點,展開此次的義診活動。[攝影者:許祥祜]
圖右 :日國榮(右一)十多年遭逢人生驟變,憑著對醫生信任的意念,讓他順利的從敗血病致死的威脅中搶救回來,雖然右腳是義肢,卻仍然樂觀面對生活,服務部落鄰居。[攝影者:章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