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藍毘尼委員慈誠培訓 相互學習引起共鳴

E-mail 列印
「樹需要從一顆種子開始,移植的樹根,若扎得不夠深,容易傾倒。樹根不只相互交叉,也要深入才穩固。」佛國團隊慈濟志工,馬來西亞分會副執行長陳吉民醫師(濟連),針對今日午間《人間菩提》共修中的「兩棵樹」與培 訓委員慈誠分享感想並藉以勉勵。

延續2023年8月26日,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們,在佛國舉辦首次「藍毘尼培訓委員慈誠培訓」,團隊於11月5日上午,在慈濟藍毘尼會所舉辦一場培訓委員慈誠培訓課程;除此之外,大家分秒不空過,時時法喜多分享,特地安排平日在藍毘尼會所每天中午固定的《人間菩提》共修,為培訓課程之一,期許學員能從證嚴上人開示,得到啟發與法喜。

◎力行課程

回饋佛陀故鄉,慈濟志工在佛陀誕生地尼泊爾,看見當地居民生活貧困,除展開慈善關懷外,更希望能透過教育,來翻轉他們的人生,改變困境,更是在當地積極廣邀有志人士,一起為佛國盡一分心力,為他們舉辦一連串有系統及妥備規劃的培訓課程與力行教育,從中了解佛法及慈濟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更重要是落實生活中,為人群服務,克盡慈濟人一分責任與使命。

不論課程、聯誼、共修……,每次種種活動總不免有一群起早摸黑的工作人員在進行前就需先做好規劃、彩排、測試……讓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清晨六點半,一場場活動的靈魂人物之一,音控志工便來到會所與即將連線分享的講師進行測試,同時確保現場的燈光、音量及視頻播放都順暢。

而生活兼香積組志工,也一早就將場地打掃乾淨,備好身心寬暢小點心。說起今日小點心,可是漂洋過海而來,是慈濟志工李妙紅(慮曉)從檳城靜思書軒請購剛上架的淨斯新產品-麻辣花生和米菓,並委託慈濟志工李宗富(濟瑯)帶到藍毘尼與培訓志工結緣。想來在學員們共享到從臺灣繞到檳城最後來到藍毘尼,歷經長途跋涉,輾轉而來的健康、愛心美食之後,也一定會備感溫馨、滿懷感恩。

為了提供學員更寬闊的學習空間,團隊也特意為學員們安排「別開生面」座位排列方式,而如此的用心,學員們看了,眼睛也為之一亮。準備好學員安心上課的環境,照顧好人人的味蕾與休憩,團隊更安排由本土人文真善美志工阿瑪凱什,負責攝影,記錄志工身影,並留下畫面,化剎那為永恆。

◎教育人文

前置作業既已完善,大家就要進行一項重要任務,歡迎學員。只見一有人員到來,儘管彼此都很熟識,團隊們便以百分百的熱情一起熱烈鼓掌歡迎,處處展現慈濟的人文與溫馨氛圍。

培訓委員慈誠第二次課程於清晨七時三十分開始,司儀慈濟志工張美玲(慮俛)以其親切笑容和甜美的聲音引言,開啟今天課程內容。志工陳吉民(濟連)向在場學員們致上歡迎辭並叮囑大家要安心上課,上人非常關心前天11月3日深夜在西部山區,造成一百五十七人死亡、三百七十五人受傷、重度受損房屋更高達六千棟以上,估計有十三萬五千人以上受災的芮氏規模5.6地震。

在佛國承擔教育組志工的馬來西亞志工黃嫊桃(明嫊)透過雲端科技連線,與學員分享慈濟四大志業中的教育志業。她表示,翻轉尼泊爾,非教育不可,孩子的希望在教育,社會的希望在人才。慈濟教育志業是因應社會所需而成立,突破傳統教育偏重於知識的增長,慈濟教育倡導人文素養。「慈濟也提供偏遠青少年受教育及就業機會,為社會注入一股清流,得到眾多肯定。」

而今日另一分享主題,慈濟人文志業則由馬來西亞慈濟志工李宗富(濟瑯)分享。他提及,人文志業主要是傳達美善,讓社會充滿愛的循環。李宗富以張張志工們留下的慈濟足跡,說起在慈善訪視中,見證了縫紉學徒的感動,而這也讓學員更深刻理解到參與慈濟,人人找到生命的價值。除此之外,他也分享慈濟歷年來的傳播方式與途徑,強調媒體扮演的角色及正面影響力,及上人不惜投下重大經費,護持大愛臺以正清流、報真導正。

靜思志業產品有「靜思人文」出版的刊物書籍,藉「靜思」道糧長養慧命;而「淨斯人間」,則以「淨斯」資糧滋養生命。靜思是求清淨的心;淨斯為使萬物無染,李宗富更叮嚀大家如何藉由靜思志業產品傳達美善,他更強調就連平日使用的環保餐具與襪套,都是傳達美善的工具。「使用環保餐具是美善的表態,為別人著想,落實感恩、尊重、愛。」李宗富強調使用環保餐具也是一種慈濟美善人文的表現。

◎學員心得

馬努基(Manoj Dhawal,馬諾)看到學生受靜思語影響而變得樂於助人,也會彼此尊重,他認為靜思語應該推廣到所有學校。馬努基也很認同使用環保餐具,同時也已在他辦公室裡落實,每每他主辦課程時,也會仿效慈濟的做法。一旁尤尼斯,則簡短說起自己的體會,他認為:「要時時替人著想,自己的事自己做。」

「只要把心門打開,放下執著,就一定會獲益。」尼爾醫師(Dr.Nirdesh Shakya)分享對靜思語及慈濟教育的體會,他更指出,以往不明白為什麼衣服要扣上所有紐扣,也不明白為什麼到臺灣學習後,還要到馬來西亞學習。而後,尼爾才了解,要融入慈濟,就要和別人一樣,不能有特別待遇。他更是頗有心得,若有重大收穫般說起:「不明白的時候,先跟著做就對了。」

除了穿衣,尼爾也分享,以往也總不明白為什麼要穿襪套,只是單純跟著資深志工所說、所做,穿起「兩層」襪子。一次,就當他換上襪套時,頓覺襪套就像一層防護,遮蔽各自不好的習氣與煩惱,讓人人看起來平等一致;在清洗襪子時,他也感覺到襪上沾染的污垢,就如同不好的習氣與煩惱。從穿襪套這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就讓他體悟到,儘管不了解規則的深意,也要如規如矩跟著做,總有一天,就會明白背後重要的意義其內涵。

教育同仁克莉提(Kriti Gole,柯麗緹,克麗媞)則從課程中更了解慈濟人文理念,更提醒自己要照顧好儀容形象,在進入校園的時候,更是要如此,才能成為學生的典範。而她印象深刻的分享是,社區志工的重要性。「社區志工可以及時動員協助,也方便傳達訊息及活動,讓社區更祥和。」

克莉提更提及,環保餐具衛生,可以保護健康,也不會造成洗碗區擁擠。她更懊悔提及,未在疫情時,開始學習用筷子。克莉提憶起,到靜思精舍用餐時,只有她不會用筷子,感覺很怪異,還時常要麻煩志工們幫忙找湯匙。「就下定決心學習用筷子,結果兩天就學會了。」泛起笑容,她帶著滿意口氣分享著。進慈濟,慈濟儀軌,她還有一件難事,就是綁髮髻,她只好不斷地學與練習。「聽到師姑讚美我自己綁的髮髻,很高興。」

在中午時段的《人間菩提》共修,慈濟志工李麗華(慈徹)帶動學員分享,在志工引導中,大家看到兩棵樹根互相穿叉、接納而更加堅固,更令克莉提想到藍毘尼志工愈來愈多,各有各的根機與良能。「志工愈多,也要互相溝通,包容接納,合和互協,團體才會茁壯成長。」

釋迦采潔則認為,樹根互相竄交在一起,好像大家來自不同國家、地方,卻能融為一體。兩棵樹故事,引起學員們深思,互相在學習中得到共鳴。

圖左 :今日小點心是從檳城靜思書軒請購剛上架的淨斯新產品-麻辣花生和米菓,志工們一早也將它們排整齊。[攝影者:阿瑪凱什]
圖右 :為了提供學員更寬闊的學習空間,團隊也特意為學員們安排「別開生面」座位排列方式,而如此的用心,學員們看了,眼睛也為之一亮。[攝影者:張美玲]

圖左 :只見一有人員到來,儘管彼此都很熟識,團隊們便以百分百的熱情一起熱烈鼓掌歡迎,處處展現慈濟的人文與溫馨氛圍。[攝影者:阿瑪凱什]
圖右 :課程於清晨七時三十分開始,司儀慈濟志工張美玲(慮俛)以其親切笑容和甜美的聲音引言,開啟今天課程內容。[攝影者:阿瑪凱什]

圖左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李宗富(濟瑯)分享慈濟人文志業。[攝影者:阿瑪凱什]
圖右 :中午時段的《人間菩提》共修,由慈濟志工李麗華(慈徹)帶動下分享,學員更在志工引導中,看到兩棵樹根互相穿叉、接納而更加堅固。[攝影者:阿瑪凱什]

圖左 :克莉提提及,進慈濟,她還有一件難事,就是慈濟儀軌綁髮髻,她只好不斷地學與練習。「聽到師姑讚美我自己綁的髮髻,很高興。」[攝影者:阿瑪凱什]
圖右 :釋迦采潔則認為,樹根互相竄交在一起,好像大家來自不同國家、地方,卻能融為一體。兩棵樹故事,引起學員們深思,互相在學習中得到共鳴。[攝影者:阿瑪凱什]
圖左 :馬努基(Manoj Dhawal,馬諾 左)看到學生受靜思語影響而變得樂於助人,也會彼此尊重,他認為靜思語應該推廣到所有學校。[攝影者:阿瑪凱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