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一張新的學員證 從藍毘尼走向花蓮心靈故鄉

E-mail 列印
這天,培訓學員一踏進慈濟會所,就聽見新馬慈濟志工拍著手,唱著〈歡迎歌〉,笑容堆滿臉上,把學員迎進來。從志工手中,歡喜地接下新的學員證與培訓制服,彼此虔敬彎腰領受,愛任重且致遠,是期許也是祝福,自此他們 將從藍毘尼走向花蓮心靈故鄉。

2024年3月15日,新馬慈濟志工在藍毘尼慈濟會所,持續進行「慈誠委員培訓課程」,共有六位本土志工參與培訓。課程內容包括介紹慈濟的四大志業與人文。馬來西亞分會副執行長陳吉民(濟連)期許六位培訓學員,跟緊腳步不掉隊,都能夠如期回臺受證,成為尼泊爾第一批靜思弟子。

◎募心難 但有心就一定成

六位學員分別是,尼爾醫師(Dr.Nirdesh Shakya)、攸尼斯(Unish)、采潔(Shakya Subani)、圖西(Tulsi Narayan Matang)、馬努基(Manoj Dhawal)、克莉提(Kriti Gole),其中有五位是慈濟基金會於藍毘尼的同仁,慈濟路上,未來他們希望職志合一,與愛同行。

課堂講師團隊由馬來西亞和雪隆分會的志工承擔。「早期很多的慈濟委員,他們要克服不識字、不識路的障礙,也要收功德款來護持慈濟志業。」募心募愛的課程由雪隆志工黃曉清(慮曉)來分享,她引用慈濟草創之初,開疆闢土難行能行的委員們,有的只是一顆愛師父的心,得一善法拳拳服膺,突破重重考驗成就如今的慈濟志業。

「我很相信緣分,曾經用了十年的時間來度一位朋友成為會員。」黃曉清的堅持,讓學員瞭解募心雖難,但有心就不難。這分毅力與使命,深刻觸動學員克莉提,她告訴大家:「海外志工分享不同的故事,我學習到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想做就做得到,志工的腳步沒有停過,就像他們去募心募愛一樣。」克莉提在大學時是研讀社會科系,但她說:「做慈濟所學到的點滴,比大學文憑更有價值。」

來自尼泊爾敘卡波卡里(Sukhepokhari)慈濟村的克莉提,年輕的她也是慈濟獎助學金的孩子。跟著志工走入人群,但過程還是會有疑問?不明白志工為什麼要這麼做?經由課程更加明瞭慈濟精神,利他的慈悲,大愛從何而來。她眼底閃著光,繼續說:「我正在以上人的期許來前行,我走向正確的方向,是上人給我們的使命。」

◎能救人 一把米真的可以

馬來西亞志工莊永銘(惟韋)負責分享慈善志業,他誠懇地說明一切都是靠「做中學,學中覺。」強調在付出中所得到的歡喜是無法形容的。

「每天每人一點的善心,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對有需要的人,意義非常重大。」學員圖西感同身受,慈善志業帶動「一把米」救人的善念,因為助人的心,村民成為「貧中之富」也因心靈上的富足而改變命運。

圖西與志工深入藍毘尼偏鄉暗角,志工從訪視中,醫療結合慈善、教育全面的幫助弱勢村民。令他佩服的是,外在、內在都極其匱乏的貧困鄉親,志工一步步的協助他們,看醫生解決身體的病痛,進而改善生活,最後啟發善念翻轉手心,日存一把米,推己及人的愛在村裡蔓延開來。

他更見證一把米聚集成一股力量,幫助更需要的艱苦人,一把米真的能救人!存善念讓愛循環生生不息,他語意堅定地說著:「我希望能承擔更多!」發心的弘願,照見佛國的希望,令在場每個人都動容。

課程開始前,莊永銘及海外志工一個個仔細地幫學員別上學員證,馬努基欣喜的神情全寫在臉上,他曾經是高高在上的大老闆,因志工親和的態度與謙讓有禮的身形,他反思自我,今靦腆說著:「我以前愛發脾氣,進了慈濟,才學習到與人溝通要輕聲細語。」

馬努基也在志工引領下走入苦難,見苦知福,今學會珍惜,更願將助人的心念化成前進的動力,誠如志工說的,「付出中所得到的歡喜是無法形容的。」他期待能有更多人親身來體會。

◎醫療愛 師徒緣情牽彼此

醫療之愛則由醫療團隊馬來西亞人醫會護理師黃麗珠(慈沇),分享證嚴上人蓋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路歷程。在萬難中集合眾人心力蓋的醫院,有了硬體,更棘手的是一個強而有力的良醫團隊來做後盾,但上人依然關關難過,關關過,因為無私的愛總能引發共鳴,匯聚十方能量來護持。

「我常會遇到一些考驗,讓我起疑心,到底這條路,對嗎?」學員尼爾醫師說出心底的感受,今體會到,原來他並不孤單,上人建院從無到有,經歷多少波折、阻力甚至誤會,為了救人,這些磨難都不曾令上人卻步。

慈濟醫院現今遍布全臺,成了生命的磐石。醫療之愛令尼爾醫師真切領悟,他說:「很多人也是這樣走過來,每一次的學習與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上人一直總是說,你是種子,你是種子,特別是我,在尼泊爾我是第一顆種子。」其實尼爾醫師與慈濟有著綿綿的好因緣,2015年尼泊爾地震時他認識慈濟,當年從第一團醫療志工抵達,就一路相陪相挺。以一顆不捨鄉親受苦簡單的心當志工,不管在醫療或其他不同的任務,全力付出。

尼爾醫師也是尼泊爾第一位人醫會種子,因緣蹉跎,錯過很多次培訓的機會,但師徒緣,情牽彼此,這次要完成培訓的心,如如不動,企盼「受證之後,可以將慈濟的種子散播出去。」

◎緊跟隨 綠蔭深濃蔚成林

海外志工除了分享慈濟四大志業,慈濟家風「四威儀」,也是培訓課程極為重要的一環,由雪隆志工余靜怡(明嵐)分享「衣著與頭髮的威儀」。

講師請大家說出穿上制服的心情,一問之下才明白尼泊爾的風俗民情,身穿素色衣服代表著家裡有人往生。遇到這種情況,為了避免別人疑惑,尼爾醫師提供方法,「我會趕快指著黑色的皮帶,讓他們知道我不是在戴孝。」

但隨著時間,關懷一步步深入鄉里,村民漸漸熟悉這套制服,信任與溫暖早已沁入心田,學員們更期待,「藍天白雲」穿上身,那一刻的到來。

本土志工信念堅,傳承法脈在佛國,陳吉民醫師勉勵大家:「只要緊跟隨上人的脚步,一定不會錯。」還要與時俱進,陳醫師不忘傳授技巧,「說慈濟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科技,將慈濟愛的足跡,傳送給朋友,因緣到了,他會來找你。」

志工一心期盼,這六顆菩提善種落地生根,從藍毘尼到花蓮精舍,鋪成菩提大直道,受證成為第一代靜思弟子,回到尼泊爾,傳長情擴大愛,綠蔭深濃蔚成林,庇護佛國子民。

圖左 :2024年3月15日,新馬慈濟志工在藍毘尼慈濟會所,舉辦「慈誠委員培訓課程」,共有六位本土志工參與培訓。[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學員從志工手中,歡喜地接下新的學員證與培訓制服。彼此虔敬彎腰領受,愛任重且致遠,是期許也是祝福。[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課程開始前,海外志工一個個仔細地幫學員別上學員證,就從此刻,他們將從藍毘尼走向花蓮心靈故鄉。[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馬來西亞志工莊永銘(前)負責分享慈善志業,他誠懇地說明一切都是靠「做中學,學中覺。」強調在付出中所得到的歡喜是無法形容的。[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圖西(中)非常認同「一把米」救人的善念,因爲助人的心,村民成為「貧中之富」也因心靈上的富足而改變命運。[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克莉提站在臺前,眼底閃著光,她說:「我正在以上人的期許來前行,我走向正確的方向,是上人給我們的使命。」[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馬來西亞人醫會護理師黃麗珠(右五),分享證嚴上人蓋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路歷程,大家一起熱烈討論這長長的醫療之愛。[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尼爾醫師(右)是尼泊爾第一位人醫會種子,這次要完成培訓的心,如如不動,企盼「受證之後可以將慈濟的種子散播出去。」[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海外志工一心期盼,這六顆菩提善種落地生根,受證成為第一代靜思弟子,在尼泊爾,傳長情擴大愛,綠蔭深濃蔚成林,庇護佛國子民。[攝影者:李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