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馬國執行長走訪藍毘尼 拜會法師關懷照顧戶

E-mail 列印
「今天去了許多地方,看到大家為藍毘尼付出的努力,要深深地感恩大家的參與。」慈濟馬來西亞分會執行長郭秋寶(濟緣),從十一里的組合屋到村民畢祖(Bechu Lodh)的小小雜貨店等等,親身探訪,感受真切, 深深感恩志工們承師志、報佛恩恆持的愛。

為了明瞭新馬慈濟志工在藍毘尼的付出,2024年3月17日及18日,馬來西亞分會執行長郭濟緣及吉打分會執行長劉隆坤(濟旌)偕同馬來西亞實業家駱榮偉(本榮),一連兩天,拜會麥特立法師(Bhikkhu Maitri);走訪各村里實地見證志工的堅持與村民的改變,看見感動也照見希望。

◎脫困境 給溫暖的家

3月17日一早,在馬來西亞分會副執行長陳吉民(濟連)與志工們的陪同下。一行十餘人,先來到藍毘尼文化市第十一里莎德哈瓦村(Sadahawa)。

因里長的提報,2023年8月起尼泊爾營建團隊,為村里貧困的十二戶人家,蓋了十二間組合屋。組合屋落成後志工不只給一個家,還持續關懷,教育村民環境衛生的重要。啟善揚愛辦活動,說明慈濟介紹證嚴上人,解釋善款來自十方匯聚的愛心,鼓舞受助的他們也可以翻轉手心,「日存一把米」幫助更貧困的鄉親,就這樣愛與善在村里蔓延開來。

張栢林(濟玄)引領著,大家走到裝飾得最漂亮的簡易組合屋,整間屋子也收拾得潔淨整齊。為了表達心中的感激,屋主的媳婦用一顆顆色彩繽紛的珠子,純手工串成門簾,請託志工贈予上人,這分真誠與歡喜感染在場每個人。

「最漂亮的還是這一張慈濟徽章。」郭濟緣執行長環顧四周,看著村民們用心打理的家,還有志工在屋外布置的靜思語及慈濟Logo,有感而發說出他的感動,並建議志工:「組合屋還是需要包括廚房和廁所,簡單的桌子和椅子,還有家裡的一些存放物品的架子和吊架,需要教導村民們衣食住行的四威儀。」這分關懷志工用心記下。

接著來到住在古拉利亞村(Gulariha)畢祖的家。這位因車禍昏迷傷及腦部的村民,志工從2022年就一路相伴,結合醫療與慈善,也幫他修繕房子,2023年援建小雜貨店助他自力更生脫困境。

當大家走進他小小的雜貨店時,就看到畢祖在數著鈔票,他說這是這兩天的收入。攤位上除了餅乾、零食還擺著四支汽油罐,因附近的加油站收了,所以賣油生意很不錯,利潤也好。

志工紛紛掏出錢包,購買餅乾和零食,畢祖一一應對自如,計算毫不馬虎,算錢、收錢也得心應手。郭執行長也好奇地問販賣的商品,大夥熱烈地討論,氣氛輕鬆又有趣。

畢祖和妻子把米撲滿拿出來,打開一看,裡面不只有米,還有現鈔,他說:「要捐給慈濟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愛令人欣慰也讚歎。畢祖克服腦傷靠著毅力與信心,還有志工綿綿地陪伴,走過生命幽谷,今以愛來回報。

◎建信心 迎屋外燦陽

晌午過後,大家轉回到慈濟會所,參訪慈濟辦公室和縫紉班。來到地下室,縫紉班裡老師畢單星(Pritam Sunar)與學員們正忙著車縫衣服。畢單星曾經在印度工作是一名裁縫師,回到家鄉藍毘尼因病開始洗腎,就失去了工作,而成為慈濟照顧戶。現在志工聘他為縫紉班的老師,使他可以發揮所長,又有收入。

重拾信心後他不再惶惶度日,幾乎每天都來指導學員,以他的專業幫助當地婦女習得一技之長,進而改變命運。今他們也把裁縫的成品,贈與兩位執行長與駱榮偉,在感動中彼此都感恩!

抓緊時間,大家又來到了第十二里阿瑪衛生站(Amma Health Post),實地了解慈濟為這所衛生站所做的改變。志工和醫療團隊自2023年5月在衛生站開鑿第一座水井,有了水資源後,長長地關懷就此跟進。

修繕、清潔及提供醫療藥品、衛教,不僅改善了當地衛生和環境,也提升了醫療服務水平。該衛生站的負責人拉吉斯(Rajesh Kumar Yadav),向執行長表達內心難以言喻的感恩。郭執行長把握機會邀請他加入慈濟人醫會的行列,也帶動更多藍毘尼的醫護人員,一起加入大愛的行列,共同守護村民。

緊接著又來到照顧戶蘇巴斯(Subhash Lodh)的家,他是一位小兒麻痺患者,經營一家小雜貨店。駱榮偉見狀二話不說掏出腰包,購買零食和飲料請大家,暖意流淌,話家常中,眾人不禁讚歎他自強自立的精神,蘇巴斯眼底的自信與屋外陽光一樣燦燦。

蘇巴斯的家也是志工不久前搭建的組合屋,屋旁可以看到尚未完工的廁所。郭執行長提醒隨行的營建志工,「廁所不宜建得太高,以免他上下梯級不方便。」這分體貼也被記下。

17日行程最後,大家來探訪迪亞爾(Diyar),他是思禮佳娜(Srijana Kahar)的爺爺,志工因乖巧孝順的孩子,牽起了這分緣。從糧食援助到幫昏暗的家安裝照明設備;解決廚房屋頂漏水的問題;接引迪亞爾成為「安美專案」以工代賑的修繕工人,維持一家的生計。

孩子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日子本就辛苦,但善良的他們「日存一把米」來回饋這大愛,今看到房子又更加殘破,志工決定要再為這一家人重建新房。

◎心目中 第一顆種子

18日清早,執行長在志業走訪的第一站,來到國際佛教協會義診中心(Buddhist Free Clinic)拜會麥特立法師,互相交流並了解義診中心的運作。

「法師雖然沒有穿上慈濟制服,但您是大家心中公認的藍毘尼第一顆種子。沒有法師的牽引,志工是沒有辦法走進藍毘尼的。」郭執行長說著心底深刻地感恩之情,也悠悠說起,三十年前,當麥特立法師來到藍毘尼實踐人間佛法,也曾經被驅趕過。

「有時候做發放,人家誤會說是因為要把它發布在臉書做宣傳而做。」法師輕歎,雖無奈但不改其心志,至今身體多項病痛,一樣不捨人間疾苦,勇往直前。

原本在床上靜養的他,為了讓大家真實了解義診中心的情況,還是起身帶著志工們來到中心,「希望能鑿一口三百尺深的井,然後再過濾,那麽水質就安全了。」法師一樣樣說著他的擔憂,除了水質需要提升,還有「慈濟捐了洗腎機器,目前因一些手續的問題,還沒辦法正常運作。」念茲在茲的事全都是為了村民,志工也將加緊腳步提供後續協助。

接著法師帶大家參觀義診中心的「針灸室」,有二十四張診療床,馬力醫師(Dr. Malik)是針灸師,最近多了一位年輕的醫師。他看見志工連忙走過來說出期盼:「針灸病床太窄了,曾經有病人跌下來,希望慈濟可以幫忙改裝寬一點。」

近年來志工除了改善醫診中心的設備,一個星期還提供五天的熱食供餐。但沒有餐桌,午餐時間,病患席地而坐用餐。郭執行長看了看告訴大家:「上人注重四威儀,所以設計一個靠牆,可以放下來的桌子,讓病患可以好好用餐。」溫馨的提點,愛將一步步落實。

◎緣不滅 全球做後盾

中午過後,大夥接著拜訪巴哈拉奇阿嬤(Bahara Kurmi),她是村子裡最貧苦孤老的阿嬤,2023年7月21日,營建團隊為她建造一個溫暖的家。阿嬤十天前跌進水溝,背部疼痛,不能煮飯。當志工抵達時,她去朋友家拿飯,早已跟志工成為好朋友的阿嬤,莊永銘(惟韋)熟門熟路地去把她找回來。

陳吉民醫師趕緊蹲下身子幫阿嬤檢查,觸摸到傷處時她直喊疼,也將安排義診中心的醫護人員,再來為阿嬤做進一步的診治。

阿嬤廚房裡有一個架子,擺放烹調材料,是她自己設計的。還有一個「米撲滿」,志工拿過來看,阿嬤不給志工,直說著:「還沒滿,不能拿走。」一無所有的她感念志工對她的好,助人的心念,讓彼此成為一家人。

最後一站參訪馬杜巴尼社區學習中心(Madhubani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只有一班學生,兩位老師,志工也為孩子提供午餐,這也是慈濟補助的第一所學前教育中心。

看著孩子衣著整齊,班上也整理得乾淨潔亮。善引發善,里長提供補助,學校正進行維修,基礎設施將更完備。教育翻轉佛國,是志工不變的信念,從孩子純真的笑容,快樂洋溢,也看見充滿生氣的下一代與藍毘尼的未來。

「最近幾年,上人的心願就是要翻轉佛國,回饋佛陀的故鄉,所以尼泊爾人真的很有福。」一站接一站的參訪探視,令郭濟緣執行長感恩滿懷,期望大家可以落實上人的教誨在如常中。他強調,全世界的慈濟人都會給予最大的支持,幫助佛陀的故鄉,實現上人的願,愛,緣起不滅。

圖左 :3月18日,馬來西亞分會執行長郭濟緣(左二)及吉打分會執行長劉濟旌(左一),拜會麥特立法師,為了讓大家了解現況,法師帶著大家來到義診中心。[攝影者:不詳]
圖右 :第十一里組合屋,屋主的媳婦用一顆顆色彩繽紛的珠子,純手工串成門簾,請託志工贈予上人。[攝影者:不詳]

圖左 :志工紛紛掏出錢包,購買餅乾和零食,畢祖(右)一一應對自如,計算毫不馬虎,算錢、收錢也得心應手。[攝影者:不詳]
圖右 :轉回到慈濟會所,來到地下室,縫紉班裡老師畢單星(右)與學員們正忙著車縫衣服,郭濟緣執行長(右三)親切關心著。[攝影者:不詳]

圖左 :縫紉班成員把他們裁縫的成品贈與兩位執行長(左二、左三)與駱榮偉(左一),在感動中彼此都感恩![攝影者:不詳]
圖右 :大家又來到了第十二里阿瑪衛生站,實地了解慈濟為這所衛生站所做的改變,負責人拉吉斯(左)歡喜迎接。[攝影者:不詳]

圖左 :大家來探訪迪亞爾(前左五),他是思禮佳娜(後左五)的爺爺,志工也是因乖巧孝順的孩子,牽起了這分緣。[攝影者:不詳]
圖右 :「沒有法師的牽引,志工是沒有辦法走進藍毘尼。」郭執行長(左五)說著內心的感恩,志工們也與麥特立法師(右四)合影留下感動。[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大夥來拜訪巴哈拉奇阿嬤(左),她是村子裡最貧苦孤老的老人家,2023年7月21日,營建團隊為她建造一個溫暖的家。[攝影者:李麗心]